收藏 分享(赏)

新生儿溶血病1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5551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溶血病1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生儿溶血病1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生儿溶血病1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生儿溶血病1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生儿溶血病1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最初的报告,1609年一个法国的助产士第一次报道了发生在一系列双胞胎身上的新生儿溶血病。 1932年, Diamond 及其同事报道了新生儿溶血病和有核红细胞增多、黄疸、贫血、水肿等症状之间的联系,因此该病又被称为“胎儿幼儿红细胞增多症”。 1940年,在Landsteiner 和 Weiner 发现了Rh血型之后, Levine 确定了该病的病因。此理论于1953年由 Chown对Rh溶血病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新生儿溶血病(简称HDN )是指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血型抗

2、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破坏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可以从子宫内死亡到只有血清中可以检测出来,而新生儿健康。,引起新生儿溶血的其它原因:,红细胞酶异常G-6-PD酶缺乏 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型、口型、镰刀型 感染:败血症 血小板、粒细胞同种免疫性溶血症 病毒感染:风疹、CMV、B19,红细胞溶血过程,被抗体致敏的胎儿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脾脏中与巨噬细胞形成“玫瑰花结”。 这些致敏了抗体的红细胞在巨噬细胞以及NK淋巴细胞分泌的溶菌酶作用下发生溶血。 溶血过程不依赖补体系统的参与? 可能有部分血管内溶血?,发病机制(Etiology/Pathogenesis)

3、,母婴血型不合 孕妇母体IgG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胎儿红细胞被母亲的同种抗体包被,这抗体是针对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的抗原 被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被破坏,造成胎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损害的一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母婴血型不合,母婴间红细胞血型同种免疫作用 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或母亲体内存在针对父方血型抗原的“天然抗体”,胎儿红细胞正常不能通过胎盘,仅在妊娠或分娩胎盘有破损时,绒毛血管内胎儿红细胞才能进入母体,并根据进入的量、致敏次数,影响到抗体产生的多少及最后引起胎婴儿溶血的轻重等。,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IgM

4、抗体分子量较大(19S球蛋白),为完全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而IgG抗体分子量较小(7Sr球蛋白),为不完全抗体,能通过胎盘。故只有IgG血型抗体能通过胎盘屏障最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孕12周后针对胎儿的IgG抗体开始产生。,IgG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理论上,凡是以IgG 性质出现的血型抗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思考:你认为哪些红细胞血型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引起HDN的血型抗体,可造成新生儿溶血的抗体,ABO系统 Rh系统(D,E,c,Ce,cE,e,C) Kell系统(K and k), Duffy系统(Fya), Kidd系统(Jka and Jkb), Diego系统(D

5、ib, Wra, Wrb) MNSs系统(M, N, S, and s),ABO血型抗体为天然抗体,无需经过明显的免疫刺激,即可能生下HDN婴儿; Rh血型抗体为免疫性抗体,往往需要经过免疫刺激,引起HDN的血型抗体,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ABO血型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比例比其它血型系统如Rh系统多。 ABO溶血病以母亲为O型,子女为A型或B型的发病率为最高。 ABO新生儿溶血病在第一胎时也可以发病。 病情较轻,一般不需要换血治疗。 发病率: 34,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主要发生于母亲O型,父亲不配合时(A、B或AB型)。 21例随机孕妇O型,丈夫不配合型

6、中捡出7例ABO-HDN,检出率33。 以母亲O型,父亲不配合的组合占人群总数20计算,忽略母亲是A型和B型的情况,ABO-HDN至少占新生儿总数6.6%。,ABO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性,数据来自上海儿童医院近10年总结资料,影响ABO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新生儿抗原的强弱 与母体内相应IgG抗A或抗B的效价有关 IgG亚类不同等有关 胎盘的屏障作用 血型物质的含量,新生儿抗原的强弱,新生儿ABO血型抗原较成人弱,红细胞上结合抗体的位点较少; 胎儿5-6周时ABO抗原可以检测,但直至出生时抗原发育仍不完全; A型和B型新生儿的抗原数量约为成人1/3; O型新生儿H抗原约为成人1/5; 新生儿红细

7、胞上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也比成人弱;,IgG抗-A、抗-B,O型母亲的相应IgG抗体效价64时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症 O型母亲的相应IgG抗体效价256时发生ABO溶血的可能性大。 母亲相应IgG抗体效价持续上升4倍,胎儿受害可能性大 根据IgG抗A、抗B效价预测ABO-HDN准确率大约50。,孕母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贫血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母亲抗体效价越高,引起HDN的可能性越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但是不能以母亲体内IgG性质抗体效价的高低来判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与否和严重程度。,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与母体内的IgG抗A(B)的效价有一定关系,当母体抗体效价6

8、4时,有可能使ABO血型不合的婴儿受害,若抗体效价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加,就应进行治疗。但有些病例母亲有针对胎儿的血型抗体且效价64,有的甚至达到1024以上,而临床仍无明显的症状。这种现象有的学者认为与红细胞上结合血型抗体的亚型有关。,IgG亚型,IgG亚型:IgG1, 2 ,3 ,4 IgG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激活补体的能力顺序为IgG1IgG3IgG2 IgG4,因此当红细胞上结合IgG2、 IgG4抗体的时候不引起溶血反应,只有结合IgG1 、IgG3的时候才可能引起溶血反应。,IgG亚型,IgG1通过胎盘时间较早,形成胎内红细胞破坏 IgG3通过胎盘较晚,形成猛烈的ABO-HDN IgG2

9、不会介导红细胞的破坏 IgG4一般亦不造成红细胞溶血,同时,有实验证实,IgG1通过胎盘的能力最强,且胎儿IgG1浓度大于母亲,提示IgG1存在主动的胎盘转运机制; 最近国内亦有报道母体血清IgG1和IgG3的含量,尤其是IgG1的含量与ABO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密切相关。,新生儿血清中IgG亚类,孕妇血清中IgG亚类,胎盘的作用,胎盘的屏障作用: 胎母之间仅有绒毛膜一层合体细胞将胎儿的 血管与母体的血管分隔开来。随着胎盘的不断生 长和胎盘表面扩张使合体细胞层变薄,当有小的 渗漏时,胎儿红细胞即可进入母循环中,同样母 体的红细胞亦可反向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中,使 他们之间互相免疫,这为母子

10、间同种免疫性溶血 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目前母亲IgG通过胎盘屏障主动转运到胎儿血中的确切机制还不楚。胎盘上的受体IgG(FcRs)在其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已知的FcRs分为4种类型Fc、Fc、Fc和FcRn。,胎盘在IgG运输中的作用:,血型物质的含量,ABO血型抗原不单独存在于红细胞上,也存在于其他细胞上及体液中。因此,体液或其他组织上的A或B抗原也可能与部分抗A或抗B抗体发生作用。,为什么ABO血型不合人群较多,引起HDN较少,且病情较轻?,新生儿ABO血型抗原较弱;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抗体量较少,不会引起明显的溶血反应。患ABO溶血病的新生儿红细胞对Coombs直接试验的反应较弱或阴性

11、,也可以表明这种细胞上的抗A或抗B抗体数量很少。,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ABO血型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还存在于体液及其他组织上,胎儿体液及其他组织中的血型抗原中和了来自于母亲的血型抗体,避免血型抗体结合到红细胞上造成红细胞的损伤。,与母亲ABO血型抗体的效价有关?,485例孕妇产前血清抗A(B)IgG效价测定结果,其他的原因,IgG亚类?是否与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IgG的亚类有关?如O型血孕妇IgG1、3亚类较少,而IgG2、4亚类较多? 红细胞的溶血机制? 胎盘对IgG的转运机制?,多次妊娠是否增加ABO溶血病的发病率,以及增加ABO HDN的严重程度?,可能由于食物或外来物质中有类似ABO

12、抗原的物质,O型人早已被A及B抗原致敏,因此在第一次妊娠时即可发生ABO溶血病的机会与多次妊娠发生的机会差不多。多次妊娠并不增加ABO溶血病的发病率。,Rh血型不合引起HDN,Rh新生儿溶血病,往往发生在Rh抗原阴性母亲体内有抗体,且胎儿Rh抗原为阳性时; Rh HDN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免疫抗体作用于胎儿红细胞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 大部分发生于Rh阴性母亲第二次怀有Rh阳性胎儿的时候。,Rh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较重 孕妇的第一个Rh不合的婴儿时常常是不受影响的 孕期免疫 母体已产生Rh抗体的情况 外祖母学说 ABO不合对Rh免疫作用的影响,Rh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

13、性,数据来自上海儿童医院近10年总结资料,此病一般影响第二胎以后的胎儿,而第一胎常常不受影响。 Rh阴性母亲由于其他因素接触Rh阳性血液产生抗体,第一胎也可能产生HDN。,Rh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初次免疫: 1 mL Rh(+)RBC可以使15% Rh(-)孕妇免疫250ml Rh(+)RBC可以使70% Rh(-)孕妇免疫,Rh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第一胎一般不发病,由于胎儿红细胞在妊娠期经胎盘进入母体的数量常常不多,不足以引起产生抗体; 抗体的产生需要2-6个月; 且妊娠时伴有类固醇及其他因子增高,可抑制孕妇的初次免疫应答。,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较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胎盘剥离之时,第一胎胎儿娩出

14、时,仅处于原发免疫反应潜伏期阶段。即使产前已发生原发免疫反应者也由于抗体弱、水平低等特点,第一胎的发病率很低。穿刺、感染等会造成第一胎新生儿溶血发病率增高,孕产期免疫,在妊娠足月时,会产生所谓的“经胎盘 出血”,血量从微量到10毫升或更多。另外, 羊膜穿刺、剖腹产、死胎、流产都增加了胎 儿红细胞漏入母体循环的危险。从而启动了 孕妇的免疫应答。在产后6个月内,大约7% 的Rh阴性妇女产生了可测得到的抗体,带有Rh抗体母亲的情况,当经产或因输血而产生抗体的妇女,在以后 妊娠Rh阳性胎儿时,大约在24周开始有少量的 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由于这是第二次免 疫,使孕妇记忆细胞产生回忆,因此可使孕妇

15、抗 体的效价不断增高。,外祖母学说,孕妇Rh阴性,孕妇自己在胎儿时期,其母 亲(外祖母)的Rh阳性红细胞经胎盘反向流入 胎儿(孕妇)体内而发生了初次免疫反应,当孕 妇第一胎妊娠Rh阳性胎儿时,进入孕妇体内的 胎儿红细胞刺激孕妇已致敏的淋巴细胞,引起免 疫性回忆反应,产生足够Rh抗体,即可导致第 一胎发病。,引起Rh溶血病的抗体,大部分Rh新生儿溶血病系HDN发生在孕妇是Rh阴性的情况,汉族人大约60%与D抗原有关Rh阳性的母亲也可能发生HDN,这是由于母、婴的C、c、E、e等抗原不合所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汉族人RhHDN中约37%与抗E有关,其它抗体引起的HDN机率较低。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

16、Du型也可发生RhHDN。,近年上海地区引起HDN的Rh抗体,数据来自上海血液中心以及上海儿童医院Rh抗原强弱的次序为DECced,ABO系统对Rh-HDN的作用,对于初次生育Rh阳性孩子的Rh阴性母亲 ABO 配合时有16%的可能被免疫 ABO 不配合时有2%的可能被免疫 流产造成免疫的可能性约为25ABO 不配合时,红细胞在母体内被迅速破坏,较难激发母体对Rh系统抗体的免疫反应。,ABO不合对Rh免疫作用的影响,当胎儿ABO血型与孕妇不合时,可以减少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这是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孕妇体循环后,因为ABO血型不合,先遭到孕妇体内抗A、抗B的破坏,从而减少了Rh抗原的免疫作用。

17、,影响Rh-HDN严重程度的因素,母婴ABO血型 进入母体的Rh阳性红细胞数量进入母体的Rh阳性红细胞数量0.1ml,发病率22%,引起溶血的阳性红细胞数量最少为0.03ml。胎儿早剥、异位妊娠、羊膜穿刺等增加胎儿血液进入母体的机会。,影响Rh-HDN严重程度的因素,母体内存在的IgG类抗Rh抗体浓度和Rh-HDN关系密切 效价64 预后好 效价256 预后差 有别于ABO-HDN,新生儿Rh抗原已经发育成熟,结合抗体能力强,思考:,是不是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候,如果怀孕初期体内没有抗体,就一定不发生新生儿溶血? 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次数越多,新生儿溶血病情会不会越严重?,RhD

18、阴性母亲第一胎的病死率为6%,第二胎为29%,第二胎以后病死率不会明显增加。,除极少数患者外,ABO血型系统抗体均不会引起严重的HDN。Rh及其它血型系统抗体能引起严重HDN。,HDN的临床症状,主要症状和体症有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黄疸深者可能并发核黄疸。 症状轻重一般取决于孕妇抗体强度、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程度、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以及免疫功能等因素,临床症状,水肿 占Rh-HDN: 1020 胎盘:新生儿 1:7 常引起早产(2834周)。 常出现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心脏扩大、皮肤苍白。 预后差,多数出生后不久即死亡。,临床症状,贫血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气促,呻吟

19、,心率快 嗜睡,少吃,少哭,黄疸(Jaundice),新生儿溶血病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是进行性黄疸增高。胆红素(Bilirubin)在51mol/L(3mg)时,脐带胶质可呈黄色;68.4102 .6 mol/(26mg%),面部出现黄疸;升至256 . 5307 . 8 mol/L(1518mg)时,面部和躯干均呈橙黄色,手心、足底仍呈淡黄色;大于342 mol/L(20mg)时足底转为橙黄色。,为什么患新生儿溶血病的婴儿在刚刚出生时黄疸是接近正常的,而在随后的几天内不断增高?,因为患儿的红细胞由于致敏了抗体被迅速破坏,产生了大量游离胆红素,在孕妇体内,这些游离胆红素可经胎盘由孕妇的肝脏代为处理;出生后,由于婴儿肝脏内没有足够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来结合游离胆红素,如果血浆中白蛋白也不足以结合游离胆红素的话,游离胆红素就会不断积累,表现为黄疸逐渐加深。黄疸出现愈早,进程愈快,则病情愈重。,ABO系的HDN比Rh系HDN黄疸轻,出现 也较晚,在出生后第25天出现,易被误诊 为生理黄疸。 Rh系HDN黄疸出现较早,出 生后数小时即出现,且逐渐加深。,临床症状,肝脾肿大 贫血使髓外造血组织代偿性增生、出现肝脾肿大核黄疸 脑神经基底核细胞结合游离胆红素 发热、嗜睡、吸吮反射弱、痉挛 肌张驰缓或强硬 死亡率70% 存活婴儿以后留有运动,智力等后遗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