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气管哮喘与老慢支 防治知识,诸葛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的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和治疗。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和并发症。,讲授主要内容,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由于哮喘和医生的束手无策而死于维也纳,贝多芬 1770-1827,概 述,哮喘: 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患者已达3亿 发病率和疾病严重度在上升 每年死亡180 000患者 医疗资源的占用与花费很高,Global Burden of Asthma, GINA 2004,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2、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定义,哮喘的炎症学说,老观念-痉挛学说 反复解痉治疗新进展-炎症学说 发作期:快速缓解气道痉挛+抗炎 缓解期:长期抗炎治疗,控制发作,哮喘的本质-此“炎”非彼“炎”,Inflammation 非特异性变应性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Infection 特异性炎症: 红,肿,痛,热 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抗生素为主的抗感染治疗,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遗传
3、 哮喘患儿双亲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亲属患病率高环境因素 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SO2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气候变化、运动,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黏液腺肥大,水肿,黏液,基膜增厚,NAEP, Expert Panel Report.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August 1991.,哮喘时的气道形态学改变,气道平滑肌,速发性哮喘反应(imm
4、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IAR) 1530分钟达到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asthmatic reaction,LAT)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病 理,早期肉眼可无异常疾病发展肉眼可见肺膨胀及肺气肿,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粘液栓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杯状细胞增殖反复发作,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支气管收缩 黏膜水肿 气道分泌增多,增加炎症细胞数量 上皮损伤,细胞增殖 增加细胞外基质,气道狭窄,症状
5、,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气道可逆性,哮喘恶化/加重,临床表现,一、症状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咳嗽变应性哮喘患者可无喘息,二、体检广泛呼气性哮鸣音呼气音延长轻度或非常严重时可不出现,实验室和其它检查,1、血液检查 2、痰液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FEV1、FEV1/FVC、PEF均减少,缓解期可恢复正常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X线检查 6、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2.可闻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
6、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一)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和缓解期。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为三个部分1、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包括新发生的哮喘患者和既往已诊断为哮喘而长时间未
7、应用药物治疗见表1,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 临床控制(6项),哮喘临床控制的定义: 无(或2次/周)白天症状 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受限 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 无(或2次/周)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哮喘急性加重,2006 GINA,评估哮喘控制水平:以控制哮喘临床特征、肺功能为目标的治疗,根据临床控制状况对哮喘分类, 分为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2008 GINA,基于哮喘临床控制的哮喘治疗,为达到哮喘控制的治疗方案,2006 GINA,推荐首选用药方案,基于哮喘控制的治疗策略,为达到哮喘控制的治疗方案,控制: 维持并确定 最低控制治疗级别,部分控制: 考虑升级治疗
8、 以达到哮喘控制,未控制: 升级治疗直至 达到哮喘控制,2006 GINA,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基于哮喘临床控制的哮喘治疗,哮喘治疗模式,2006 GINA,容易误诊的疾病,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喉炎 COPD,抗生素治疗无效 全身激素有效 肺功能可逆性大 季节性及反复性 家族史,抗生素治疗通常有效 肺功能可逆性小,并发症,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慢支、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源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一、心源性哮喘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三、支气管肺癌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治 疗,一、治疗目标 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
9、状,甚至无任何症状 2防止哮喘加重 3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4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的能力 5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 6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7防止哮喘死亡,降低哮喘死亡率,二、哮喘控制的标准 1最少(最好没有)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哮喘发作次数减至最少 3无需因哮喘而急诊 4最少(或最好不)按需使用2受体激动剂 5没有活动(包括运动)限制 6PEF昼夜变异率20 7PEF正常或接近正常 8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三、治疗原则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1.吸入给药: 局部
10、抗炎作用强 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少 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2.口服给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四级)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 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3.静脉用药: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500mgd)或甲泼尼龙(80500mgd)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二) 2受体激动剂,近年来推荐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三)茶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
11、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1、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型茶碱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和维持治疗剂量每日6l0mgkg,2、静脉给药: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且近24h内未用过茶碱类药物的病人负荷剂量为46mgkg,维持剂量为0.60.8mg(kgh) 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四)抗胆碱能药物,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短效如异丙托溴铵,长效如噻托溴铵等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比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慢,长用不易产生耐药,老年人的疗效好,(五)白三烯调节剂,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
12、拮抗剂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作用不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也不能取代糖皮质激素本品可减少激素的剂量,提高激素疗效,(六)其他治疗哮喘药物,1色甘酸钠 2抗组胺药物 3可能减少口服激素剂量的药物4.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5. 中药:可辨证施治,并酌情使用某些确有疗效的中(成)药,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2.中度规则吸入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长效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0.1250.25g加入1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注加大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600g/d)或口服泼
13、尼松2060mg/d,3.重度至危重度 静滴氨茶碱或沙丁胺醇口服白三烯拮抗剂静滴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考100300mg/d病情缓解改为口服激素,逐渐减量持续雾化吸入2受体激动剂,或雾化吸入抗胆碱药预防呼吸道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病情恶化缺氧不能纠正,进行机械通气,注:*各级治疗中除了规则的每日控制药物治疗以外,需要时可吸入短效2激动剂以缓解症状,但每日吸入次数不应多于34次*其它选择的缓解药包括: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口服短效2激动剂、短作用茶碱*间歇发作哮喘,但发生严重急性发作者,应按中度持续患者处理,上述方案为基本原则,必须个体化,联合应用,以最小量、最简单的联合,副作用最少,效果最佳为原则每36个月对病情进行一次评估,然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或升级或降级治疗,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