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敷衍(f) 荫庇(yn)打折扣(zh) 战战兢兢(jn)B忙碌 (l) 应酬(yn)牛皮癣(xun) 心急如焚(fn)C呼吁 (y) 虔诚(qin)混日子 (hn) 大道若弦(xin)D笃厚(d) 蓊郁(wn)闹别扭(bi) 童心未泯(mn)解析 D 项,蓊读音为 wn。答案 D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不卑不亢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2、;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A不卑不亢 B浅尝辄止C虚怀若谷 D高瞻远瞩解析 A 项, “不卑不亢”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此处不符合语境。根据前后语境应该选用含有贬义的成语,符合语境的成语为“狂妄自大” 。B 项, “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钻研。此处符合语境。C 项, “虚怀若谷
3、”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此处符合语境。D 项, “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此处符合语境。答案 A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B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 ,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D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
4、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后面加“服务” 。C 项,“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否定不当。D 项,语序不当,改为 “不仅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而且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 。答案 B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_。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_,_。_。_。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但是随着温度的
5、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出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A BC D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掌握中心意思,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注意虚词“甚至、但、从而、而、因此”等就比较容易辨析出正确答案。答案 D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22 分)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 注 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
6、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7、 ”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
8、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节选自 汉书 陈汤传 ,有改动)【注】 瑕丘:在今山东兖州北。5对下列
9、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属:写作。B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 高:认为高。C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 薄:逼近。D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具:器具。解析 D 项,具:准备。答案 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C 项“既” ,都是副词,已经,之后。A 项“为” ,动词,做、干;介词,替。B 项“之” ,代词,指郅支单于;助词,不译。D 项, “其” ,代词,指康居国;代词,他们,指甘延寿和陈汤。答案 C7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汤为
10、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的一组是( )(3 分)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A BC D解析 是二人为矫制善后;是陈汤抗争的言辞。答案 B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陈汤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而四处借贷,没有节制,品行不被乡里人所看重。B陈汤被举荐为秀才后等着升迁时他的父亲去世,没有按惯例回家奔丧,被司隶举报没有孝心而下狱治罪。C陈汤趁着西域校尉甘延寿生
11、病之机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兵马,当甘延寿试图制止时,他用武力胁迫甘延寿听从自己的调遣。D陈汤处事果断,有计谋,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但同时他也不顾亲情,不顾名节,贪图功名,贪婪敛财。解析 C 项,甘延寿并没有听从陈汤的调遣而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答案 C9断句和翻译。(10 分)(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加上标点符号。(4 分)延 寿闻 之 惊 起 欲 止 焉 汤 怒 按 剑 叱 延 寿 曰 大 众 已 集 会 竖 子 欲 沮 众 邪(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3 分)译文:_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
12、累世称臣。(3 分)译文:_答案 (1)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2)他如果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千年功业可以在今日建立了。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已经被杀,又喜又惊,磕头投降,愿意守卫北部边疆,世代臣服。【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写得一手好文章。因家贫时常四处向人借贷,没有节制,乡里人都因此鄙视他。西行到首都长安求官,任太官献食丞。几年中,富平侯张勃与他交往,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 47 年),元帝下诏诸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然去世。做官
13、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为司隶所究。张勃也因为举荐失察受到株连,削夺二百户。恰巧张勃死去,于是被赐谥号缪侯。陈汤论罪下狱。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赴西域。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每次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和甘延寿商议说:“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这是他们的本性。西域原本属于匈奴人,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略欺凌乌孙、大宛国,并常常打康居的主意,想要降服他。几年后,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况且匈奴人剽悍,好勇善战,多次获得胜利,如果长期纵容他,一定会成为西域的祸患。郅支单于虽然远在绝域,
14、但蛮夷之人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如果我们征发屯田官吏戍卒,驱使乌孙士兵,直捣他们的城下,他如果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千年功业可以在今日建立了。 ”甘延寿也认为他说得对,想向朝廷奏报请示这件事。陈汤说:“朝廷和公卿商议,这么大的决策不是普通人能够见识到的,事情一定不被允许。 ”甘延寿仍然不听他的建议。正巧赶上甘延寿长时间生病,陈汤独自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国军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甘延寿听说了这件事十分吃惊,想要阻止他。陈汤大怒,拔剑叱责甘延寿说:“大家(士卒们)已经集合了,你小子想阻挠( 扰乱) 军心吗? ”甘延寿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部署安排行军布阵的事宜,更
15、增添了扬威、白虎、合骑的人马,汉军、胡兵共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奏章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并陈述发兵的情形。两人立即带领军队分道进发,从北路进入赤谷,经过乌孙,进入康居的东部,下令军队不许抢掠。并召见康居的贵族屠墨,以威信晓谕他,和他歃血为盟后让他离去。因此完全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进军到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安营布阵。郅支一百多名骑兵冲击营寨。各营寨都张弓搭箭指向他们,郅支骑兵退却。继而又派士兵射击城门的骑兵、步兵,骑兵、步兵都退入城内。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挖堑壕,堵塞门窗,盾牌在前、弓箭长戟在后,仰射城中及城楼上的人。城楼上的人都
16、向下逃跑。土城的外面有木城,在木城中射箭,杀伤不少城外的人。城外面的人用木材烧毁木城。夜晚,几百骑兵想要突围,被正面射死。天刚放亮,四面燃起大火,士卒们十分高兴,大声叫喊,铜钲战鼓声惊天动地。汉兵趁机放起火来,士兵们争着攻进城池,郅支单于负伤死去。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已经被杀,又喜又惊,磕头投降,愿意守卫北部边疆,世代臣服。最初,中书令石显曾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答应。连丞相、御史也都厌恶他们假传圣旨的行为,都不赞同陈汤。陈汤一向贪婪,所俘虏缴获的财物进入边塞大多被他据为己有。司隶校尉发文,沿途让官吏查验。陈汤上奏章说:“我与官兵们共同讨伐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军威,应该
17、有使者在道路上欢迎慰劳。现在司隶反而在路上查验搜查,这是替郅支报仇啊!”皇上立刻斥退查验的官兵,命令沿途各县在道路上准备酒饭来招待班师的军队。回到长安后,论功行赏,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秋 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 ,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 飞挽:是“飞刍 (草)挽粟(粮)”的省说。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答:_(2)这首诗
18、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_答案 (1)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6 分)(1)谁言寸草心,_。 (孟郊游子吟)重缝不忍轻移拆,_。 (周寿昌晒旧衣)(2)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洛阳亲友如相问,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_,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露从
19、今夜白,_。 (杜甫月夜忆舍弟)(4)问世间,情是何物,_。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落花人独立,_。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答案 (1)报得三春晖 上有慈母旧线痕 (2) 海内存知己一片冰心在玉壶 (3)桃李春风一杯酒 月是故乡明(4)直教人生死相许 微雨燕双飞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解一解中国人的谜我们说中国不及西洋,然中国的开化固远在近世的西洋人以前。当近世的西洋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蛮生活之时,中国已有高明的学术美盛的文化开出来千余年了。四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化;与其并时而开放过文化之花的民族,无不零落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直活到今日,文化未曾
20、中断,民族未曾灭亡,他在这三四千年中,不但活着而已,中间且不断有文化的盛彩。历史上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没有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在第四世纪北方侵入来的所谓五胡蛮族,不久就被同化了,这些蛮族,在北方建立了十六个几乎完全与中国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在晋朝灭亡后,约有一世纪半南北朝时代的战乱之间,与南方诸国相竞争相混合。到了第六世纪末叶,中国又渐渐统一于隋朝了。其后三百余年间隋唐两朝的治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安定的文明国,达到繁荣的绝顶。那破坏于秦而复兴于汉的儒学,在这期间大力发达,产出绚烂流丽的诗文;又发明木版印刷术,因之唐朝的宫廷有了藏着几万册典籍的图书馆。幽雅庄严的佛画佛像,把当时美术的显著的进步流传于今日。然而就社会全体来说,并没有产生什么本质的进步和根本的变化。他们的经济生活,依旧一点没有脱离古代以来的旧套,在丰饶肥沃的大平原里保守着那祖先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