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学ppt本呼吸系统x线诊断基本病变.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49184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3.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ppt本呼吸系统x线诊断基本病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医学ppt本呼吸系统x线诊断基本病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医学ppt本呼吸系统x线诊断基本病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医学ppt本呼吸系统x线诊断基本病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医学ppt本呼吸系统x线诊断基本病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放射科,第三章 呼吸系统 1、良好的自然对比2、检查方法简单、效果佳、应用广3、易发现病变,定性难4、X线检查最普遍,CT检查效果最佳、渐普及,第一节、检查技术 (一)常规X线检查,胸片 透视 高千伏摄影 造影,(二)C T检查(平扫、增强) (三)M R检查(平扫、增强),透 视,方法简单 多体位、动态观察,不易发现细小病变 没有永久记录,RADIOGRAPHY,摄 影,正位(P-A位 A-P位) 侧位(左右侧) 斜位 前弓位 卧位,Frontal view,暗 盒 CASSETTE,正位胸片,优点:射线较透视少;有永久记录,便于复查。,Lateral

2、view,暗 盒 CASSETTE,X-ray,侧位胸片,缺点: 不能动态观察,高千伏摄影,120kv、5-7mAs减少胸壁、软组织及肋骨对肺部病变的干扰。,(五)造影检查血管造影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等;(动脉瘤、动静脉瘘、发育不良等),支气管造影,二、CT检查方法:1、普通扫描(平扫) 2、增强扫描:了解血供;鉴别良、恶性;明确与纵隔、心脏大血管关系; 3、高分辨力CT,层厚1-2mm、高分辨重建;(肺窗观察细微结构)4、动态扫描5、CT灌注成像6、多层面CT扫描,三、MRI检查T1WI、T2WI 优点:多平面扫描流空效应特点纵隔病变较好缺点:对肺部病变诊断较差,费用较贵四、USG(少用),

3、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正常胸部X线影像(平片)是胸部各 种组织和器官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是胸部影像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胸廓 1、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乳房乳头 2、骨骼: (1)胸椎(14清晰,横突), (2)肋骨:前后肋不在同一水平,前肋扁薄、不如后肋清晰、110前肋有软骨与胸骨相连,可出现钙化1102,先天变异。 (3)胸骨:胸骨柄两侧外上角 (4)锁骨:胸锁关节对称位置正,菱 形窝 (5)肩胛骨:内缘、二次骨化中心,正常男性胸片,正常女性胸片,右 第 三 前 肋 叉 状 畸 形,正常变异,3、胸膜 :壁层、脏层,二层之间为胸膜 腔。叶间胸

4、膜:斜裂、水平裂(两层脏层胸膜组成),(二)、肺1、肺野(Lung Field)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 透明区域。肺野纵分三等份:内、中、外带。水平分为:上、中、下野。,肺野划分,外带,内带,中带,上,中,下,2、肺门(hilar):是肺动、静脉,支气管的总合。位置: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上部和下部之间形成肺门角3、肺纹理(Lung marking):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由肺动、静脉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及淋巴管亦参与.,肺门,肺纹理,4、气管和支气管 Trachea and bronchi,隐约能显示气管与肺门区的主支气管。小支气管

5、平片上不能显示 气管隆突 分叉60850 ,右20300 ,左30450支气管 右 上:尖、前、后, 中间段 中:内、外 下:背、内、前、外、后 左 上:上部:尖后、前。下部:上、下舌支 下:背、内前、外、后,气管分支,5、肺叶、肺段及肺小叶 肺叶,右三左二 肺段,右10左8 肺小叶,. 具有小叶间隔的最小肺组织单位。中心为小叶细B及小叶A,小叶细B分出35支终末细B,终末细B以远的肺结构为腺泡。 每支末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为腺泡(acinus),为肺部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 6、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结构包括肺泡及肺泡壁. 肺间质: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

6、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正常肺叶,右侧,左侧,(三)、纵隔 1、范围:胸骨后胸椎前,介于两肺之间 上为胸廓入口、下为横膈。2、内容: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结及胸腺、神经、脂肪等3、分区:前、中、后;上、下区(图),(四)横膈(1)均呈圆顶状、右膈高、左膈低(2)内高、外低(3)心膈角、肋膈角(前、侧、后)(4)局限性膈膨升,波浪膈。(5)三个裂孔:食道、主动脉、腔静脉,二、正常胸部CT表现CT上肺组织与纵隔有较大密度差、因此、观察时要用肺窗(窗位:-700-600;窗宽:10001500);纵隔窗(窗位:3040;窗宽:300400)骨窗 纵隔分区:分前、中、后;主动

7、脉弓上、下区;,为观察纵隔结构选用纵隔窗观察:选择6个基本的纵隔层面1纵隔胸腔入口平面:6血管平面,气管两旁偏前可见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外前方为两侧头臂静脉,颈总动脉之外后方为两侧锁骨下动脉。,2胸骨柄平面:5血管平面,相当于主动脉弓上水平。气管前方较粗的血管断面为无名动脉,气管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其外后方为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支前方分别为右及左侧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呈圆形断面,左头臂静脉可呈水平走行于无名动脉前方。,3主动脉弓平面:主动脉弓自气管前方沿气管左壁斜向左后方走行。气管之右前方,主动脉之右侧为上腔静脉。气管左后方,主动脉弓右侧为食管。,4主动脉窗平面:升主动脉在气管的

8、右前方,其右侧为上腔静脉,气管的左后方为降主动脉。奇静脉弓自椎体前方向右绕气管右侧壁向前走行汇入上腔静脉。气管左侧为主动脉窗内的脂肪组织。,5气管分叉平面:可见隆突与左、右主支气管。肺动脉干位于左主气管的左前方,两侧肺动脉呈人字形分叉,左肺动脉向左后方斜行位于左主支气管的前外侧。右侧肺动脉向右后方走行,介于升主动脉与右主支气管之间,右主支气管后方为奇静脉食管隐窝。,6左心房平面:脊柱左前方为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前方为左心房。左心房前部为主动脉根部,其右侧为右心房,其左前方为右心室及流出道。,为观察肺野及肺门结构需采用肺窗: 1气管分叉平面:气管分为两侧主支气管右侧主支气管外侧可见右上叶尖段支气管

9、。,2右上叶支气管平面:右肺门可见右主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及其分出的前、后段支气管。,3中间支气管平面:右肺门可见较粗的中间支气管,左肺门可见左主支气管及左上叶支气管。,4中叶支气管口平面:右侧同时可见右中叶支气管及右下叶支气管,并可见向后走行的下叶背段支气管,左侧可见向前走行的舌叶支气管、下叶支气管起始部、向后走行的下叶背段支气管。,5心室平面:可见较细的基底段支气管分支及下肺静脉影。,第三节、胸部基本病变表现 一、肺部病变:1、阻塞性肺气肿和阻塞性肺不张;2、肺实变;3、空洞与空腔;4、结节与肿块;5、网状、细线状与条索状影;6、钙化。 二、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2、气胸与液气胸;3、胸

10、膜肥厚、粘连及钙化;4、胸膜肿块。 三、纵隔改变:形态、位置改变。,一、肺部病变 1、支气管阻塞,腔内阻塞肿块,异物,先天性狭窄,分泌物郁积,水肿,血块及痉挛收缩等原因 腔外阻塞外在压迫,如肿瘤,增大的淋巴结 部分阻塞引起阻塞性肺气肿 完全阻塞引起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 Obstructive emphysema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肺泡壁的破坏。 多个肺泡壁破裂,合并-肺大泡(bullae) 局限性 弥漫性 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一侧主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时,一侧胸腔形成阻塞性肺气肿,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纵隔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称为。,弥漫性肺

11、气肿胸片特点: 两肺透光度增加,呼、吸气时相差不大,可 见肺大泡, 肺纹理稀疏,变细,变直 桶状胸,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 膈位置低平,动度减弱 侧位见胸骨后间隙增宽 垂位心,CT特点: 1、可显示阻塞部位、原因, 2、可发现早期肺气肿。 (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2)全小叶型肺气肿 (3)间隔旁型肺气肿,肺气 肿,图片,正位,侧位,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 Atelectasis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内气体多在1824小时内被循环的血液吸收,肺叶萎缩,同时肺泡产生一定量的渗液. 一侧性atelectasis肺野均匀致密,隔升高,纵隔移向患侧,肋间隙变窄,对侧代偿,叶性atelectasis

12、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出现代偿. 右上叶不张 左上叶不张 右肺中叶不张 下叶不张 肺段不张,呈三角形影 小叶性不张,呈小片影,阻塞性肺不张,一侧肺不张,右下叶肺不张,右肺上叶不张,正位,侧位,右中叶肺不张,左上叶中央型肺癌-上叶不张,左上叶中央型肺癌-上叶不张,左上叶中央型肺癌-上叶不张,2、肺实变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累及腺泡、小叶或段、叶。 X线及CT表现:腺泡结节影、片状模糊影、肺段、叶实变影等、蝴蝶状大片影、磨玻璃样影、含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常见于肺炎、支气管肺炎、肺泡性肺水

13、肿、肺挫伤、出血、肺梗死等;少见于肺泡癌等 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图片,右中叶实变(肺炎),CT:支气管气像,两肺渗出实变,渗出实变-支气管气象,3、空洞与空腔(cavity and air containing space)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空腔:肺部原有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肺囊肿,(1)厚壁空洞: 壁厚大于等于3mmX线表现: (急性肺脓肿)空洞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周围有密度高的实变区,内有液平; (癌性空洞) 空洞内壁凸凹不平

14、,可有壁结节 (2)薄壁空洞: 壁3mm,多见于肺结核X线表现:边界清晰,内缘光整透明区。 (3)虫蚀样空洞: 见于干酪性肺炎X线表现:空洞腔较小,大片坏死区内多发不规则透光区。,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空洞表现,薄壁空洞,厚壁空洞,虫蚀样空洞,厚壁空洞,空腔,左上叶下舌段肺癌空洞,癌性空洞,癌性空洞,左上叶下舌段肺癌空洞,癌性空洞,癌性空洞,空腔,4、肺结节与肿块(2cm)边缘清楚的类圆形 阴影。良、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 CT优点: (1)能发现隐蔽部位的病变; (2)能发现肿块内的坏死、脂肪、钙化; (3)增强扫描可见肿块的血供情况; (4)肿块边缘的细微改变、与周边的关系;,恶性结节

15、与肿块特点:(1)边缘分叶或切迹;或放射状短毛刺;(2)近胸膜处可见脏层胸膜向肿块凹陷;(3)近肺门侧可见紊乱聚拢的血管纹理影;(4)支气管直达肿块边缘或支气管壁增厚;(5)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015mm;(6)骨破坏;偏心空洞;小泡征、含气B征等;,肿块,良性结节与肿块特点:(1)圆或类圆影,边缘锐利无毛刺,密度均匀;(2)爆玉米花样钙化或脂肪组织,如错构瘤;(3)增强见轻度强化(20HU以内)(4)多在3cm以下,周围有卫星灶;(5)近胸膜处有粘连带及胸膜增厚等。,5、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阴影(纤维化) 病理基础:肺间质病变X线:肺纹理增粗模糊,条索状、网状、蜂窝状阴影; CT表现 (

16、1)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2)胸膜下线影(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长瘢痕线(5)蜂窝样改变 (6)支气管扩张可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老慢支、癌性淋巴管炎、结缔组织病、尘肺、间质性肺水肿等。,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6、钙化(calcification)阴影通常发生于退变或坏死组织内可见于肺、淋巴结干酪性结核灶,肺错构瘤,纵隔畸胎瘤,肺寄生虫病等X线表现:斑点状、块状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形状不一。,二、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1). 游离积液 2). 局限性积液 包裹性 /肺下积液 /叶间积液X线能明确积液存在,难以区分液体性质。,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17、,胸腔积液,大量,中量,少量,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2、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胸膜肥厚钙化,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4胸膜肿块,胸膜肿瘤(pleural tumor) 原发性:纤维瘤、间皮瘤、肉瘤等。 转移性 影像表现:以胸膜为基底的半球形、扁丘状及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转移瘤常伴有肋骨破坏。间皮瘤可伴有胸腔积液。 胸腔包裹积液与肿瘤相似,B超、CT、MRI鉴别有意义。,胸膜结节,三、纵隔的改变,一、形态的改变:纵隔增宽:脓肿、炎症、肿瘤、出血及脂肪组织增加均可使纵隔增宽;主动脉瘤及肺动脉瘤 也可。 影像表现:纵隔增宽,不同原因,其影像特征不同。,二、位置的改变1、向健侧移位:胸腔积液、气胸、较大肺肿瘤、胸膜肿瘤、巨大纵隔肿瘤等。 2、向患侧移位:肺不张、肺硬变、广泛性胸膜肥厚,肺切除术后。 3、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一侧主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纵隔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称为。,膈的改变,一、形态改变1、幕状粘连:2、限局性膈膨出:3、肿块:4、膈平直: 二、位置改变:升高:降低: 三、运动改变:减弱或消失:矛盾运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现状与发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