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形势下的中国格局与未来发展随着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结束,苏联分裂,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还有像日本、英国等国家成为强国,欧洲建立欧盟,中国已面临着新的形势,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我国也不停的采用新政策。政治上,许多国际国内反华势力依旧猖狂,危害着祖国的和平统一。我国最大的岛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部,其自古便是我中国的领土,仅由于以前封建社会时期国家的腐败及军事力量的落后,导致其曾经被荷兰人掠夺,但伟大的郑成功不久便将又将其回复,清朝时还曾在台湾确立了一些政治机构,但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备受外国列强侵略,清政府的腐化懦弱,曾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台湾离开祖国。如今,由
2、于二战的胜利,国内战争使台湾依旧还未回归祖国。近年来一些“台独”势力不断鼓吹“一中一台”,还进行所谓“公投”来选出台湾人民的“总统”。他们也作为炎黄子孙,为己之小利而想分裂国家,中国政府为此曾答应过台湾方面的许多要求,对其作出很大让步,但有一点始终不可改变,台湾属于中国,我国大陆如今还与台湾通了飞机,等等,还让台湾人在大陆享有很多权利,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在我国西部有个地方曾经还处于封建农奴社会,但随着新中国成立,他已迈入社会主义,他就是西藏。西藏作为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拥有辽阔的土地,有美丽的日光城拉萨,有着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还有这曾受尽压迫渴望和平、幸福的西藏人民。为了沟通西藏与祖国其
3、他地方的联系,我国曾建过新藏、青藏等公路,还建成了世界上海拔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其沟通了西藏人民与祖国其他人民间的友谊。但就在前年,蓄谋已久的分裂国家分子达赖喇嘛却组织了一次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2008 年 3 月 14 日,一群由他们组织的暴力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致使 18 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382 名群众受伤,58 人重伤,这是一场境内外相互勾结制造的暴力事件,其企图以暴力,武力方式分裂祖国,使美丽得“日光城”惨遭浩劫。在接到消息当日,我国就立即调集警力进行镇压,并对遭受其害的无辜群众进行慰问和安抚,很快使其恢复正常,维护了藏族人民利益,保护了
4、其生命安全,也打击了那暴力活动的制造者。祖国最大面积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位于我国大西北,有着辽阔的土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善良的新疆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组人民团结奋进,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人民脱离贫困,迈向小康。但在 2009 年 7 月 5 日,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以“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而聚集一些暴力分子,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的进行打砸抢烧,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这也是类似于“达赖”的一起由境外遥
5、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的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压制暴力行为,并安抚群众,及时将其控制住,也维护了新疆人民利益,保护了许多人的生命安全。对于这样一类类反华势力,对于这些危害名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对于这些以暴力来分裂国家的行为,我国政府及时并有效地采取了一些政策,及时的保护到了部分人民的生命健康,有效的对其进行批评,镇压,维护了名族团结,社会稳定。在经济上,许多自然因素或国际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给部分地区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南方大部分地区在 2008 年 1 月,也就是新年刚到来的不久之际,遭受了一场 50 年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的袭击。低
6、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广东、广西、湖南、贵州、湖北、四川等 17 个地区不同程度受灾,电力告急,交通告急,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1.15 万多的车辆及 3.5 万多名旅客被困在京珠高速公路上,近百万返乡过春节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上百人死亡,无数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此外还有无数非直接经济损失,对国家来讲损失极其惨重。中国政府及时采取政策来安顿好无数返乡旅客,及时让人民通电,交通及时畅通等等,并有效的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使无数受灾群众尽早的恢复到正常,使他们很快地恢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保障了许多群众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中国的西南,美丽的
7、四川,在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暴发,其震中心震级达到八级,并在临近省也相继发生余震,有的地方余震就多达几百个,造成数万人死亡,其受灾人数 4500 万,比北欧 5 个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多很多,受灾面积之大比半个英国还大。此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四川就有数千亿元,其中还有近两万人失踪,受伤人数多达三十六万以上。倒塌房屋严重损毁不能再居住和损毁房屋涉及近四百五十万户,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中国政府在地震当天就制定了一些救灾政策,并请求国际社会的支援,及时派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治疗,招募志愿者赴灾区救援,派警务人员赶往灾区维持治安并进行救援,并在灾后重建工作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8、,有效的救起无数的伤病人员,控制好受灾处的治安,使灾后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百姓迅速走向正常生活。在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将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贷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演化成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经济危机,使得许多地区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它使得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受到冲击,无力还贷款。全球金融动乱,在面对此国际经济危机,中国即使采取有效的政策稳定了本国市场,还帮助了一些地区受灾程度减小,使得国内 GDP 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对于近年来严重自然灾害及国际金融市场部稳定使我国面临的不同形势,我国政府及时有效的采取了
9、一定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们利益,还促进着经济有效发展。当代我国虽处于安定状态,但还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军事上,我国也面临着许多严峻形势,从美苏冷战结束美国便把其重心转向中国,对中国进行了 3 层防御线,各国近来军备竞赛加剧,一些小国拥有了杀伤性核武器,还有国家鼓吹中国威胁不断扩充本国军备,不断壮大本国军事实力,美国向台出售军用物资,还有发达国家对我国武器的禁售,还有由于我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的薄弱,南海上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与人有争议,许多国家在我国南海疯狂掠夺石油。在东海又有与日本关于钓鱼岛的争执,十多万平方公里领海的争议,中印边境,中国政府为求和平发展多次对其让步,而其却对中国领
10、土步步紧逼,我国采取以和为贵,多处先搁置来求发展,并在组建海军,加强国防人才的输入,军队的信息化等等。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特别是伴随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这种变化及其引发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格局。 一是适时启动和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对外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全新格局。二是改变了过去平均
11、主义的分配格局,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先发展起来,形成了差异化、差序化的发展格局,整个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分工、协作、竞争、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建立在竞争和效率的基础之上。三是改变了过去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不分的格局,适时推动社会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建设,整个社会开始呈现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分野、经济领域效率提高、社会领域迅速发展并开始承担社会整合和维护社会公平职能的局面。四是逐渐从外延式、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托,结合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我们就
12、能清晰地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 第一,科学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过程,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浓郁的科学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实践特征。第二,开放性特征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决定了它也必然是开放性的,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特征。 第三,渐进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在探索和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得以前进的,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渐进性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性表征的概括。 第四,全面性特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3、,人的全面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不断培育、完善和优化人的社会关系,客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实施“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的具体的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全面性的发展特征。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邓小平提出“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胡锦涛同志在上述基础上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
14、色社会主义实践结构。这一探索过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追求全面性特征的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自己的路。这条道路的基本轨迹就是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出“中国特色”。可见,只有真正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才能真正高举这面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旗帜。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发展速度。随着中国进入了 WTO 中国经济,正在熔入世界经济的大的市场并不断的适应和改进自己的各个方面的制度,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发展自己 。区域之间的经济 政治 和文化的交流不断的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盟的性质也逐渐明显
15、。但就目前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好学生,中国目前的发展目标的提出,就似乎表明了它发展是人民的发展,人民的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的国情的传播和了解,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了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且为它的发展目标做了个很好的基础。今后 5 到 10 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趋势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水平,而不仅是 GDP 总量的低水平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注意处
16、理两个关系:一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一是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有近期的问题,也有远期的问题。90 年代以来有两个基本情况:一是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这带来了过去所没有过的相当多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现象。 第三,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地区发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论东部还是西部,省、自治区内部各市、县之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是各个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性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把可持续发展放到突
17、出的位置,要关注人口、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问题。环境保护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环境保护可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环境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对于环境问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经济发达国家在人均 2000 美元时开始治理环境,我国在人均不到 800 美元的条件下开始大规模控制环境污染,难度更大,要靠长期努力。第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说,有了一个雏形,一个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处还很多,仍然需要强调体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加入 WTO 标
18、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建立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体制创新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交织着各个国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激烈的竞争,必然经过许多曲折和反复。其后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但我国经济技术落后,在同发达国家的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关键是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处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要兼顾国计和民生;在社会政策上,要注重调节社会分配和解 决就业问题。我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今后 5 年城镇将新增就业岗位 4000 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4000 万人。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城镇失业者仍将有 1200 万人以上,农村仍将有 1 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积极扩大就业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市场商品短缺的状况已经结束,现在是供过于求,没有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不可能开拓,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