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庭坚 在宋代发展史上的贡献: 1 黄庭坚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理由: 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 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 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2、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 1.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他认为杜诗韩文, “无一字无来处” (答洪驹父书 ) ,又说“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 (论作诗文 ) ,多读书的目的, 是 积累古人的“佳句善字” ,以备检用。对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论。 2.追求格韵高绝的境界,好用拗律,押险韵。 “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 ,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
2、年” 。 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 3、黄庭坚诗的特点 : 一是用典多。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例如题竹石牧牛中的“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 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江西诗派有所谓的“一祖三宗” ,即以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周邦彦 1、周邦彦
3、对词的贡献: 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词的音乐形式和格律技巧上。 1.整理和丰富了词的词调。 2.总结融汇北宋婉约词的技巧,善采融唐人诗句入词。张炎说:“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 ”陈振孙也说他“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混然天成。 ” 3.长于铺叙,笔力顿挫雄浑。如瑞龙吟 章台柳 一词就显示了这方面的特点。 4.讲究词法。 “词法之密,无过清真” 。如 瑞龙吟一词,词法之密,前人备赞之。 5.他的小令精练婉约,长于比兴,不在色泽,而在意态。他有“词中老杜”之称。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 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4、。 2、周邦彦词集大成表现在:周邦彦的最大的成就还在艺术上。他善于融合各家之长,将词写得更为精致。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例如六丑 、华胥引、花犯等。 其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例如西河 (金陵怀古) ,融化了刘禹锡的石头城 、 乌衣巷和古乐府石城乐三首古诗,但做得完整自然,天衣无缝。 其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例如他的兰陵王(柳)秦观(三 P138) 1、 淮海词 的主要内容: 一,在淮海词中占有相当比重并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是那些描写离情别绪和描写
5、爱情的作品 。如满庭芳 。 二,淮海词中还有一部分是写伤春悲秋的题材。如,如梦令其一 。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扬俱瘦。 三,淮海集中还有一部分描写羁旅行役之词,这些作品大多是秦观晚期作品,如 踏莎行 。柳永 1、对词学的贡献: 第一,发展了慢词。 第二,吸收了六朝小赋特点多用赋体,创造了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的艺术手法。 四家词选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 第三,雅俗并陈。 1.语言文字 2.表情方式:直抒胸臆的表情方式,不假雕饰,直率自然。 白描式的写景状物。 3.结构上的线型美与环型
6、美兼具。 第四,对题材和内容的拓展 1.描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如 倾杯乐、透碧霄 、 望海潮 2.抒写“羁旅行役” 、山川风物,自然景色。 临江仙写扬州;凤衔杯 抒独处异乡、寂寞之感;少年游写目睹汉唐旧都,不胜兴亡之感; 3.描写狭邪的生涯和放浪的心绪。 迷仙引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 【凤栖梧】 2、柳词在艺术上的新创造 :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 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 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 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欧阳修 1、 欧阳修,
7、 ( ) ,字永叔,据沈雄古今词话所引乐府纪闻云: “欧阳永叔,中岁居颖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一翁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 ”又号醉翁。江西庐陵人。 2、 写艳词,女性化了的词是欧词主导方面,然亦有少数一部分词汲取民间词的特点, 民歌风味很浓,富有创造性。如其词集中,就有两套渔家傲 共二十四首,分咏十二个月的节物风习,是鼓子词。 欧词在风格上较为显著者亦有两种:一种是情深婉曲;一种是疏宕明快。 3、欧阳修的词比较独特的两个方面: 首先,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例如,他的采桑子
8、十首“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 其次,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加细腻生动。例如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 4、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 首先,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 其次,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第三,欧阳修不仅本人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在诗歌、散文、词的创作方面有特出成就,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有着比较合理,富有调和性、包容性的文学主张。5、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1.在理论上,欧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
9、(答吴充秀才书 ) , “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 ,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2.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反对过分偏激) ,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 3.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 以文而言,是虽以散体为主,实融合骈体,可以说结束了骈体与散体的截然对立。文字以浅易流畅为多,节奏徐缓宛转,较少激烈跳荡的表现(尤其是非政治性的抒情散文) ; 以诗而言,情感的力度减弱,所反映的心理状态比较平衡,相应地色彩和意象都比较疏淡,而对事物观察和体验比前人更细腻
10、,总体上带有重理智的特点,特别在古体诗中,散文化的叙述和说理成分往往占很大比率。 6、欧阳修的诗: 答朱案捕蝗诗 、 食糟民 、 答杨子静两长句等涉及具体社会问题、有感而发 的 ;欧阳修的诗已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例如洛阳牡丹图 、 吴学士石屏歌等,已初步表现出宋诗重“意”的特点。 7、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第一,风格平易流畅。 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王安石 1、王安石() ,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生于宋真宗天僖五年,卒 于哲宗元祐元年,享年岁。晚年退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封荆国公,故世称
11、王荆公,死谥文。有临川集行世。 2、一洗五代旧习 3、王安石词的内容: 咏史词。代表作有桂枝香 金陵怀古、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浪淘沙 伊吕两衰翁 等 ,是其词精华部分。 描景词。作品有 菩萨蛮 数家茅屋、清平乐云垂平野 和浣溪沙百庙中庭等。 情韵词。有 谒金门春又老、 西江月红梅、生查子雨打江南等。 禅理词。有雨霖铃 孜孜矻矻、南乡子 嗟见世间人、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等。 集句词。有菩萨蛮 海棠乱发皆临水 和虞美人等。 4、王安石桂枝香的写作特点 第一,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写法。 第二,用典贴切自然。5、王安石的诗文创作 特别强调实用功能 :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
12、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上人书一 部分作品是直接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如感事 、 兼并 、 省兵 、 收盐、 河北民等 ; 借古喻今,或借题发挥,表明作者的政治观念或人生观念,如商鞅 、 贾生 、 汉武帝 、 桃源行 、 明妃曲 等。 后期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如书湖阴先生壁 、 泊船瓜洲等。6、王安石诗的特点: 1.对语言的锤炼十分讲究,并善于
13、不留痕迹地化用前人的词汇和意象 。 2.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生动的意象,以平易的语言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 3.表现含蓄。 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 伫立东岗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 寄蔡天启李清照 1、李清照前后期词内容有何变化? 李清照的词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 与情怀,就已经达到很高的造诣,词意含蓄典重,布局严密堂皇,韵调优美,明显地看出她对尊前 、 花间优良传统的继承 。比如她的两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
14、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 情调低沉,凄苦悲凉。例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等。 2、易安体的特点 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一剪梅 )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下忆吹箫 )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15、)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 ,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陆游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作品剑南诗稿 85 卷, 渭南文集50 卷(其中包括词 2 卷, 入蜀记6 卷) , 放翁逸稿2 卷,南唐书18 卷, 老学庵笔记10 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 (见于知不足斋丛书 )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 1976 年排印陆游集5 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 。 2、 阶段 从绍兴十四年(1144)到乾道五年( 1170)为第一阶段。 从乾道六年(1170)到淳熙五年(1178)是第二阶段。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
16、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从淳熙五年到去世是第三阶段。 诗界千年靡靡风, 青山一发愁蒙蒙, 兵魂销尽国魂空。 干戈况满天南东。 集中十九从军乐, 来孙已见九州同, 亘古男儿一放翁。 家祭如何告乃翁。 梁启超读放翁集 林景熙书陆放翁卷后3、陆游诗的分类 : 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 。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
17、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 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例如 游山西村 、 剑门道中遇微雨等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4、 “工夫在诗外。 ”(示子遹 )诗的妙处,来之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现实世界的深 切感受,而不可能在闭门造车、模拟古人中求得。 陆游又很重视诗人的自我精神品格的涵养把生活经历和内在涵养看成是写诗最根本 的依据。5、陆游爱国诗篇的浪漫主义特点: 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
18、复中原的愿望。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 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例如金 错刀行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第三,语多豪壮。如长歌行等。 6、陆游词分类: 1.豪放的爱国词,例如 诉衷情; 2.平淡的闲适词,例如鹊桥仙 ; 3.婉约的恋情词,例如 钗头凤(红酥手) 。辛弃疾 (三书 P210) 1、词的思想内容 辛弃疾的词虽也写离愁别恨,但更多的是表现失路之悲、家国之忧、不平之气、愤 懑之情。同时也不乏农村风光、自然景色的描写。(一)爱国词: 1、爱国思想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展示自我
19、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 A、记录战斗生活、借战斗生活抒发感慨 B、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C、表现苦闷时依然充满昂扬奋进、不甘屈服的精神 (2)评论时局、议论时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 A、大力讴歌北伐 B、愤慨与谴责偏安误国的朝廷和投降派 2、用多种题材抒发爱国激情 友人酬唱、登临写景、咏古伤今 (二)乡村生活剪影:描写农村和田园生活词 (1)清新秀丽、活泼灵动的写农家生活 (2)展示放旷的生活 (3)今昔对比寓示悲愤 (三)爱情词 偶尔为之,即是“绝不作妮子态”的佳作2、辛弃疾词之特征: 1 .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 (形象飞动,气 势壮阔)
20、2 . 辛词内容极广泛。 3 .在语言上形式解放。 (1 )多化用经、史、子、集中的名句 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渭不辨涯溪。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 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 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悠然笑耳。 ”(哨遍) (2)辛词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 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水调歌头 “吾语汝 ”(3)辛词中有许多仿效体。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 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木兰花慢 (4)辛词用事、用典自然,顺手拈来
21、,自然成趣。 4 .风格的多样化 5.艺术手法上多种多样,善于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炉。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说来,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 ”故西昆诗人所作之诗,或怀古咏史,或写景咏物,题材狭窄,内容贫乏。但西昆体诗在内容上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如刘筠、杨亿等
22、七名馆臣以汉武为题的唱酬诗,即是针对真宗妄信符瑞、东封泰山之事,而以汉武故事借古讽今。西昆体在艺术上追摹李商隐,所作之诗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如上举刘筠诗即多用典故,语言典丽,组织细密,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技巧。这种诗风对宋初诗坛白体和晚唐体的枯淡纤细无疑是有其矫正作用的。但西昆体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他们只是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却遗失了李商隐对社会人生的关切情怀,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故所作如木雕美人少有神采。 西昆体衰歇的原因 :西昆体不久即遭到主张变革的文人的集中攻击并逐渐走向衰歇,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西昆体确有很大的弊病,如诗歌题材范
23、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创新精神。再则这种诗体出于朝廷馆阁诗人之手,在社会上的影响又特别大,所以主张变革文风的人必然要将西昆体作为批判对象。此外,也要注意到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这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相容;西昆体有明显的娱乐倾向,这和道统文学观的日渐强化也相抵触。柳永词的新变: 1、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唐五代词坛以小令为主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柳永词“变雅为俗” ,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首先是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定风波 “自春来” ;其次是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24、,如满江红 “万恨千愁”等;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少年游和迷仙引等。另外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代表作是望海潮 “东南形胜” 。柳词语言上也多用日常口语和俚语。3、创造性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柳永将“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定风波等,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与过程,以展现不同的时空场景中人物的情感心态的变化,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 。尤其是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在时间结构上,柳永将传统上由过去、现在、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间构成的单线结构,扩展为由
25、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体现为回环往复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 “凤枕鸾帏” 、 浪淘沙慢 “梦觉”等,周邦彦、吴文英都受其影响而加以发展变化。在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八声甘州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来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忆帝京 。 4、柳词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心态,如鹤冲天 “黄金榜上”直抒名落孙山的愤愤不平,展现了其叛逆反抗的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尤其是他那些“尤工羁旅行役”的作品,比较全面展现
26、出词人一生中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开拓深化的。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1)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2)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3)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
27、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
28、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
29、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 100 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
30、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 雅俗并存: 1 “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 “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 2 “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
31、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 ,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32、。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 “辞达” 、 “通脱” ,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 “以文
33、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 。“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 ,如百步洪 。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
34、,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
35、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 “软性文学”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
36、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2婉约,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 ,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 ,主要是将律
37、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 “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 登快阁 “朱弦” 、 “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
38、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 “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 “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平淡质朴、精光内敛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辛弃疾的艺术成就:1)意象的转换。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的柔婉美
39、最终让位给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词、用经用史。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词赋中吸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的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经史散文中的语言他信手拈来皆如己出。在词史上,辛弃疾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而精当巧妙。 3)多样的风格:刚柔并济和亦庄亦谐。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
40、 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写豪气,是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又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处,也是辛词后不可企及处。其风格多样化还表现为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冷嘲热讽痛快淋漓,诙谐而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是辛词又一风格特色。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就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 2、心灵世界的拓展: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迁始终
41、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 ,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因此其抒情人物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3、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田园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表现了隐逸情趣。 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 、 清平乐 (茅檐低小) 、 鹧鸪天(陌上柔桑 )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姜夔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姜夔的恋情词,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
42、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烈的柔情,从而使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出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姜夔接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目的不是要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秉承周邦彦字练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雅醇的审美风格。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过去人常用“清空”二字评价姜夔的词。所谓“清空” ,大致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是词
43、中的情感,多属于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既很少有世俗的香艳繁杂,也很少有豪壮激烈的情怀;二是表现手法,多追求言外之意,空灵的神韵,而避免质实粗重的笔触;三是词中的语言、意象,多数不是色彩鲜丽或雍容华贵的,而是偏向于淡雅素净;四是词的意境,一般都避免过于狭小逼仄或密集拥挤。第五编 宋代文学143晏殊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144“词至柳永而一变“,具体表现在哪;145柳永词的艺术特色;146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147东坡范式;148为什么说“词至苏轼又一变“149秦观词在艺术上的特点;150周邦彦作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表现在哪;151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转变;152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53辛弃疾
44、词对词境的开拓;154辛词的艺术特点;155“稼轩体“的特点;156格律词派;157姜夔词作的艺术特点;158西昆体的特点;159欧阳修散文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160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161什么是“半山体“;162江西诗派的发展演变及代表作家;163黄庭坚诗歌的特点;164中兴四大诗人;165陆游诗歌的内容和特点;166诚斋体;167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内容;168永嘉四灵;169江湖诗派;170元好问诗词的艺术特点;二、名词解释1、 西昆诗派2、 昆体功夫3、 六一风神(2008)4、 王荆公体5、 以诗为词6、 山谷体7、 点铁成金8、 苏门四学士9、 后山体10、简斋体11、江西诗派(2003)12、一祖三宗13、“活法”说14、 易安体15、 朱希真体16、 稼轩体17、 辛派词人18、 诚斋体19、永嘉四灵20、江湖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