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 ( 过程与方法 ) 、 ( 情感与态度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学习 )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 )定理( 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 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自主探索 ) 、 ( 合作交流 )
2、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 (窄 ) 、 (旧 )的现状,建设浅、( 宽) 、 ( 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 ) ( 层次性 ) (发展性 ) ( 开放性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 )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 )和( (平面图形 ) ,感受(旋转 ) 、 (平移 ) 、 ( 对称现象 )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统计与概率 )的有关知识, ( 空间与图形 )的有关内容(如位
3、置与变换) , ( 负数 ) , ( 计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引导者 ) 、 ( 组织者 )和合作者。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 、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变化和发展 )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 (
4、 (函数) )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数与计算 ) 、 (量与计量) ) 、 ( (几何初步知识) ) 、 ( 应用题 ) 、 ( (代数初步知识 ) 、 (统计初步知识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水平 )
5、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 基础之上。19、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形状 ) ( 大小 )( 位置关系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 ) 、 ( 情感与态度 ) 、 ( 解决问题 ) (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3 、 “实践与综合应用”
6、在第一学段以 ( 实 践 活 动)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综合应用) 为主题。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6、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 ( 整理) 、(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教材改
7、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知识 )和( 生活经验 )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 ( 持续 ) 、 ( 和谐 )地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5)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5 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 性_ 性和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 、_ 、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 _ 、_ 和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 和
8、_ 的基础上。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 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 1994-2005 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生 1:我发现 1999 年是兔年,是从 2 月 16 日开始的。生 2:我发现 2001 年是蛇年,是从 1 月 24 日开始的。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 年(X 月 X 日开始)。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
9、怎样创设情境。(10 分)案例 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3 5+ 74 2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生 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生 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生 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 1。生 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
10、?为什么 ?(10 分)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 分)1、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
11、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 18 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 11 块糖的钱乙付了 7 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 9 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提示】: 每人吃 183=6 块丙吃 6 块 9 元钱,每一块糖 96=1.5 元甲多付:(11-6)1.5=7.5 元-收回的乙多付:(7-6)1.5 元=1.5 元-收回的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 A 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 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 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
12、提示】:假设法:假设 A 前句对,后句错。B 前句错,后句对。C 前句错,后句对。由于丁既是第二名又是第四名矛盾,假设错误。因此 A 前句错,后句对。B 前句对,后句错。C 前句对,后句错。所以:甲第一名;丙第二名;丁第三名;乙第四名。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卖出 15 千克乙筐 27 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 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提示】:原来相等到最后甲是乙的 4 倍,甲比乙多剩的 3 倍就是乙比甲多卖的 27-15=12千克,12(4-1)=4 千克-乙剩的4+27=31 千克-原来的4、沿长、宽相差 25 米的游泳池跑 4 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 600 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示】:6004=150 米- 周长,1502=75 米-长+宽和差问题:(75+25)2=50 米-长50-25=25 米-宽2550=1250 平方米-面积5、公路两旁每隔 120 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 1 分钟小李要 50 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提示】:小王速度:120(6-1)=600 米/ 分小李速度:120(6-1)5060=720 米/分120(8-1)(720-600 )=7 分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