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2909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浙江省对外贸易投入产出研究对外贸易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并总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是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是否有影响力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可以说是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此,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外贸进出口、GDP 的历史数据和 2007 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量化分析外贸进出口对我省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促进我省经济

2、增长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一、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概述国民经济是由各个行业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行业生产产品或服务都要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服务(即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与服务),都要投入劳动力、上缴税金。每个行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或作为中间产品使用(供其他部门生产产品使用),或作为最终使用(包括消费、投资、存货增加或出口)。国民经济的每个行业既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又是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这种联系既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构成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行业的发展既有赖于与之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其它行业的2支持,同

3、时它的发展又为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发展提供市场和机会。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因此,投入产出表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基础,在定量分析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方面,具有其他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投入产出分析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把国民经济视为一个复杂的经济循环系统,将构成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都置于该系统之内,以一组线性方程组模拟其运行过程,从而揭示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二

4、、对外贸易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外贸总额增长速度的变动特点,总体上可以将对外贸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90 年代初):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且增幅波动较大,外贸增幅超过同期经济增速近一倍。1979-1991 年间,浙江外贸总额年均增长 36.1%,高出同期 GDP 增长速度(为了与外贸总额相比较,GDP 增 长速度按现价计算)17.9 个百分点(见表 1)。其中,“六五 ”时期( 1981-1985 年)年均增 长达 33.9%,高于同期GDP 增速 14.9 个百分点;“七五” 时期年

5、均增长为 19.8%,高于同3期 GDP 年均增 长率 3.7 个百分点。这一阶段外贸总额增长速度呈明显的波浪形,处于波峰的 1980 年、1981 年两个年份增速分别为141.7%和 81.6%,处于波谷的两个年份是 1986 年和 1990 年,分别增长 15.1%和 10.3%,波峰与波谷的最大落差达 131.4 个百分点,如图 1 所示。表 1 浙江各时期外贸总额及 GDP 增 长速度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时期外贸总额 GDP1979-2008 年 30.6 18.8 1981-1985 年 33.9 19.0 1986-1990 年 19.8 16.1 1991-1995 年 32

6、.9 31.5 1996-2000 年 19.3 11.5 2001-2005 年 31.0 17.0 2006-2008 年 25.3 16.9 1979-1991 年 36.1 18.2 1992-2000 年 24.6 21.2 2001-2008 年 28.8 16.9 注:本表根据浙江 60 年统计资料汇编计算 。第二阶段(1992-90 年代末):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增长稳定性逐步提高,波幅减少,外贸增幅接近同期经济增速。1992-2000 年,外贸总额年均增长 24.6%,低于第一阶段 11.5 个百分点,比同期 GDP 增长速度 仅高 3.4 个百分点,其中“八五” 时期

7、(1991-1995 年)年均增长 32.9%,高出同期 GDP 年均增长率 1.4 个百分点;“ 九五 ”时期(1996-2000 年)年均增长 19.3%,比同期 GDP 年均增幅高 7.8 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外贸总额最高的年份为 2000 年,增长 52%,增幅最低的年份为 1998 年,增长 4%,增幅最大落差为 48 个百分点(图 1)。4第三阶段(2001-2008 年):对外贸易总额保持快速且稳定增长,波幅较少,外贸增幅超过同期经济增速十多个百分点。2001-2008年,外贸总额年均增长 28.8%,低于第一阶段 7.3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阶段 4.2 个百分点,比同期 GDP

8、 增长速度高 11.9个百分点。其中“十五 ”时期(2001-2005 年)年均增长 31.0%,高于同期 GDP 增速 14 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2006-2008 年)年均增长 25.3%,高出同期 GDP 年均增长率 8.4 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外贸总额增幅最高的年份为 2003 年,增长 46.4%,增幅最低的年份为 2001 年,增长 17.8%,增幅最大落差仅为 28.6 个百分点(图 1),成为改革开放 30 多年对外贸易发展波动最小的时期。(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征回顾浙江对外贸易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出以下明显特征:图 1: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浙 江 外 贸

9、 总 额 发 展 轨 迹-50050100150200250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外 贸 总 额 出 口 额 进 口 额51.外贸作用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和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制约,当时浙江的对外贸易形式十分单一,进出口规模很小。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的浙江充分利用国家对

10、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机遇,立足省情,发挥优势,不断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量迅速扩大,在全国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贸易额排名稳步提升,对外贸易己成为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重要引擎。1978 年,浙江进出口贸易规模只有 0.7 亿美元,其中,出口仅 0.52 亿美元。2008 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分别达到 2111.09 亿美元和 1542.67 亿美元,1979-2008 年浙江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 30.6,超过同期 GDP 年均增幅(按现价计算)11.8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值年均增长 30.5。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 1978 年的第

11、11 位上升到 2008 年的第 4位,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0.5上升到 10.8。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8年,全省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值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和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8.2%和 49.9%,分 别比 1980 年提高 66.1 和 47.9 个百分点。图 2: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浙 江 省 外 贸 依 存 度 ( )010203040506070801978年1980年1982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

12、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外 贸 依 存 度 出 口 依 存 度 进 口 依 存 度62.贸易方式结构独特。与全国及广东、上海、江苏等对外贸易大省有所不同的是,浙江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导,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独特贸易方式结构。2002 年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比重曾一度达到 82.5%。2008 年,浙江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为 77.5%,比全国高出 32.6 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方式结构体现了浙江民营企业发达的区域经济结构,也体现了长期以来浙江利用外资比重偏小的状况。3.商品结构调整优化。随着科技实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对廉价资源及劳

13、动力比较优势的依赖逐步降低,工业制成品、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成熟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由 1986年的 49.7%上升到 2008 年的 96.4%;以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 1992 年的 15.5%上升到 2008 年的 41.6%,而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1992 年的 74.4%下降到 2008 年的 45.5%;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成熟制成品出口保持了强势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服装、纺织品纱线及其制品、鞋类等传统出口商品

14、。4.贸易市场多元扩展。随着欧盟的几次东扩,欧盟成为浙江第7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不断巩固。目前欧盟、美国、日本分别是浙江前三大出口市场,2008 年出口比重分别为 27.6%、17.2%和 6.5%。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香港地区的市场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出口的市场集中度略有减小。2008 年,浙江前三大出口市场集中度为 51.3%,比 1991 年的三大出口市场(香港、日本、欧共体)的集中度下降 12.3 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增强了承受国际风险的能力,减小了贸易磨擦的风险,对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贸易主体活跃壮大。随着外贸经营权

15、的放开和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外贸易主体不断壮大,贸易主体结构逐渐多元化。国有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比重快速下降,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2008 年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为 35.2%和51.7%,比 1997 年提高 10.8 和 45.1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发达的独特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对外贸易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三、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拉动力的定量分析上述主要从定性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以下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量化分析外贸对浙江经济的影响程度。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来测算出口对相关行业总产出的拉动力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出口的生产诱发系数来衡量。生产诱

16、发系数反映了某一项最终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值时,各生产部门需要增加的生产额,体现了出口对总产出的拉动效果。生产诱发系数越大,最终需求对生产的波及效果越大。8我们利用 2002 年和 2007 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得到外贸出口的增加对地区生产的拉动系数。2007 年每增加 1 亿元的外贸出口,可以使社会总产出增加 3.67 亿元,比 2002 年多带动 0.34 亿元(见表 2)。分三次产业来看,2002 年和 2007 年三次产业间第二产业的出口诱发系数最大,占绝对优势,出口增加对第二产业的生产波及最大,拉动效果最强,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弱的是第一产业,这与我省出口商品

17、结构也是完全一致的。这五年间出口诱发系数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出口每增加 1 亿元使第二产业的总产出由 2002 年的 2.69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3.18 亿元,增加了 0.49 亿元;出口每增加 1 亿元使第三产业的总产出由 2002 年的 0.52 亿元减少到2007 年的 0.44 亿元,减少了 0.08 亿元;出口每增加 1 亿元使第一产业的总产出由 2002 年的 0.12 亿元减少到 2007 年的 0.05 亿元,减少了 0.07 亿元。表 2 外贸出口对各产业总产出拉动系数比较2007 年 2002 年合计 3.67124 3.32675第一产业 0.05098 0.1

18、2308第二产业 3.18266 2.68674第三产业 0.43760 0.51694注:本表根据2002 年和 2007 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分行业来看,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的每亿元出口拉动部门总产出的增量分别位居各行业的前三位,并且2002 年和 2007 年前三位的行业没有变化,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07 年比 2002 年提高较多。说明这三个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较高,多年来的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9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出口产品增多;每亿元出口拉动部门总产出的增量位居各行业前十位的其余七位依次为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9、、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四个行业每亿元出口拉动部门总产出的增量 2007 年均比2002 年有所提高;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两个行业每亿元出口拉动部门总产出的增量 2007 年比2002 年有所减少。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大,因而拉动力强,带动率提高。而纺织服装鞋帽

20、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相对有所减弱,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减少(见表 3)。表 3 外贸出口对前 18 个行业总产出拉动系数比较(以 2007 年系数排序)主要行业 2007 年 2002 年化学工业 0.56382 0.51527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50361 0.28757 纺织业0.45939 0.51697 金属制品业 0.17137 0.10273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0.16644 0.1560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16404 0.16082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0.15819 0.23372 批发和零售业 0.

21、14916 0.2077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14181 0.0755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11667 0.08541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09465 0.10583 10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09338 0.09466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0.08307 0.0373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06597 0.0394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6534 0.0640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06106 0.05352 金融业 0.05687 0.05530 农林牧渔业 0.05098 0.12308 注:本表根据2002 年

22、和 2007 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四、结论与启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外贸出口对我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通过上述测算分析我们得到 2007 年每增加 1 亿元的外贸出口,使社会总产出增加 3.67 亿元,比 2002 年多带动 0.34 亿元。说明浙江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拉动率呈逐步上升态势。(二)第二产业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出口诱发系数在三次产业中为最大。根据 2007 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测算,2007 年每增加 1 亿元的外贸出口,使第二产业总产出增加 3.18 亿元,比 200

23、2 年多带动 0.49 亿元,带动第二产业总产出的增量占全部增量的比重达到86.7;每增加 1 亿元的外贸出口,可以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0.65 亿元,比 2002 年多带动 0.07 亿元,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量占全部增量的比重达到 69.5。(三)对化学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总产出拉动力逐步提高。通过对浙江省 42 个部门外贸出口对总产出拉动系数比较,2002-2007 年期间总产出拉动系数上升前三位的部门分别为:化学11工业(每增加 1 亿元的外贸出口带动化学工业总产出增量增加0.04 亿元,下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1 亿元)和金属制品业(0.16 亿元),这三个部门

24、总产出拉动系数占全部的比重达 33.8%,说明每增加 1 亿元的外贸出口带动的全部总产出有三成以上来自这三个部门;拉动系数下降前三位的部门分别为:纺织业(每增加 1亿元的外贸出口带动纺织业总产出增量减少 0.06 亿元,下同)、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0.07 亿元)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04 亿元)。很明显,拉动系数上升最快的三部门都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重工业行业,而下降最快的三个部门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轻工业行业。这种变动状态表明外贸出口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步由传统消费品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我们认为上述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依据 2007 年投入产出表有关

25、资料测算,2007 年投入产出表是根据 2007 年度重点调查数据编制,当然有一定的时限性。经济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这些结论仅作参考,实际工作决策中更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适时调整。我们认为发展浙江对外贸易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加工贸易文章。深刻理解加工贸易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工贸易可以利用国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国外物质资源,克服或补充省内某些原材料的不足,解决省内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提高省内设备的利用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外的销售渠道,推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工贸易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12调整,引进先

26、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并有利于解决劳动就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注重一般贸易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和加强加工贸易的发展。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着力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一方面,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主动性,推动企业从模仿创新逐步向合作创新、自主创新转变。鼓励优势企业进入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体系,同时,与“引 进 来” 相 结合,引 进产业链终端外资 企业,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技

27、术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有效的品牌战略推进和品牌建设,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设立“品牌建设资 金” ,鼓励企 业逐步创立和推广自有品牌。三是抓好市场深度开发,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着力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中东、拉美、东南亚市场,大力拓展东欧、非洲、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市场空间。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将对具体企业和产品的支持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体制建设上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专项资金;推进外经贸电子商务和政务建设,组织企业开展网上贸易,抢占国际市场的份

28、额。另一方面,搭建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国际数据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等多种方式与美国、13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扩大信息来源,为深度开发国际市场,拓宽市场空间创造条件。四是建立完善公平贸易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的分工协作,促进三者互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高效协作的国际贸易摩擦应对体系,提高快速反应的国际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对重点行业、重点商(协)会和企业及重点出口市场,建立公平贸易联系点和监测点,定期沟通,加强预警,逐步探索与海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建立起内外一体的公平贸易信息网络和合作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努力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和技术壁垒能力,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大对出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出口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