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2343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发展及变迁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宣言,浓缩了前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认清其源头及演进过程,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种精神,使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1、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神话与传说,其中的许多人物,都表现出强烈的自强不息精神。盘古开天中,盘古以利斧将处于混沌状态的天地分开,经万八千岁、天地开劈,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地始成;女娲补天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将破损的天空修补完好。从此,中华民族有了天地日月,白昼黑夜。夸父为了追求光明,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2、。弃其杖,化为邓林;大禹治水中,禹亲自操桌冠,而九杂天下之川。排无服,肠无毛,休甚雨,彬疾风,置万国,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官室,致费于沟域。此外,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的远古神话与传说中充满了人与自然的顽强搏斗,与天神、命运的不懈抗争,无不表现出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可见,早在远古的襁褓期中,中华民族就已经显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上古神话中自强不息的精神,犹如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先民战胜困难走向光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形成,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神话意象和历史中固定下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自强不息精神,通过文化积

3、淀成为一条强大的精神纽带,经后世继承发展,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底流淌,并逐渐凝聚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2、自强不息精神的自觉期中华民族真正开始自觉地崇尚和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始于早期的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大圣们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反对消极无为,提倡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以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孔子的一生就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典范。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首先体现在治学上。他坚决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真理求知若渴,孜孜不倦地追求。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以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直到暮年,孔

4、子仍是不知老之将至而不懈努力和追求。可谓是生命不息、求知不已。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还体现在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上。因此,在人生态度上,孔子强调反求诸己,道德修养上强调先难后获。总之,立身行道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就是这种认识的最好概括。因此,孔子反复强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怨天,不尤人,仁者先难而后获,崇德也要先事后得。他一生抱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坚忍不拔、顽强进取,终于开创了儒家学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丰功。孟子极为看重自强不息精神。孟子在治学修身上强调在自得或信有诸己的基础上不断深造或扩充。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5、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说的就是深造。所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说的就是不断扩充的过程。而贯穿在深造或扩充始终的,正是进德修业,自觉自愿,精进不已的精神。所以,孟子又说:有为者辟(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还认为,堪当历史重任的人物,一定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历尽各种心灵痛苦、肉体磨难,方可承担天下之大任。以此激励天下的志士仁人,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敢顽强地经受忧劳困苦,锻炼意志,增长才智。荀子在治学修身上继承发

6、展了儒家的自强不息精神。他把积善而全尽的圣人作为学者为之奋斗终身的终极目标,认定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就不足谓善学。荀子对积善而不息、积善成德颇有精论。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3、自强不息精神的成熟期自强不息精神,到战国时已趋于成熟。其标志就是周易的出现。周易之易首先就表达了一种不息之发展的观念。周易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

7、德,生生之谓易。意思是说,天上的日月星辰之象,地上的草木花石鸟兽山河之形,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有新的东西产生出来。更重要的是,周易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著名论断,使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了精炼晓畅的表达。天,在这里是指自然界,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和云雨风雷的变化;健,则含有刚健有为、运行不止和生生不息的意思。这句话可理解为,天永远不知疲倦地运动着,君子就应该效法天道,刚健不已,自强不息,一往无前,永无止境。可以说,整个周易贡献给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便是把整个宇宙视为一个自我创生、自我展开、自我更新、自我演变、自我发展的生命体,生命存在的第一要义,首先是一种畅然不滞、盎然不

8、竭、开辟进取、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4、自强不息精神的内化期随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开始占据中国文化的中心,其自强不息、刚健进取的思想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不断加以丰富发展,使其从个体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跃升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品格和内在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司马迁含垢忍辱,发奋著书,忍辱负重,终成奇书;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却壮心不已;唐人李咸的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颀的男儿立身须自强,自勉自励,奋发向前;岳飞从头收拾旧山河,舍生忘死,精忠报国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长路上,在人生的曲折坎坷之中,在保卫国家免遭外敌入侵的危难时刻,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真实

9、行为努力地实践着自强不息的誓言。这其中,将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发扬光大的最大贡献者,当首推南宋大儒朱熹。首先,朱熹深入阐述了周易中自强不息的思想: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若重复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不息矣。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地奋发图强。朱熹认为,天行至健,天行至刚,则君子效法天象之天德,那么,便要努力向上,永不懈怠。哪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还对自强不息思想作了新的阐发。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他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以不进止皆在我而不在人去诠释求知过程中的自强不息。朱熹身体力行

10、,於著书立说之中践行自强不息精神。在整理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时,孜孜不倦,刻苦研习,他说:某於语孟,四十余年来理会,中间逐字称等,不教偏子,学者将注处宜仔细看。在中庸讲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话时,朱熹注道: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正如朱熹自己所言,他已将整个的生命都交给了四书等儒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其止吾而止,其进吾自进,自强不息,死而后已。正是朱熹的深入浅出的阐述,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在宋以后更为一般的民众所理解接受。并且,朱熹以自强不息精神,开创了闽学,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后来者坚忍不拔、开拓进取。5、自强不息精神的近代演进近代以来,在西

11、方殖民者的野蛮入侵和疯狂掠夺中,中华民族灾难日重,亡国灭种的阴霾笼罩着华夏大地,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这种背景下,自强不息精神开始了近代演进。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群体中,较早兴起的是洋务派。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强大武器自强。代表人物奕?认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现在国威未振,亟宜力图振兴,使顺可以相安,逆则可有备,以期经久无患。李鸿章也认为,盖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若不及早自强厝火积薪,可危实甚,我自能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总起来说,就是讲求洋器,自立自强,抵御外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积极吸取和

12、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的陆军、海军,加强沿海的国防建设。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根据。康有为认为,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梁启超强调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他们将自强不息与民族变革深深地联系起来,并将之作为重要武器,向祖宗之法不可改的顽固腐朽思想宣战。他们也认识到,这一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也常以自强不息自勉。康有为说:苟能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为士可至圣人;苟废于半涂、则前功尽废,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即一个国家不管是一般公民,还是贵为君主,不管是治学,还是治国,

13、都要学会自强,国家才能够健康向上,民族才能生存发展。梁启超也以自强不息自励,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可以说,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及由此所产生的民族生存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从屈辱与压抑、阵痛与撞击中昂起头来,对内挖掘可用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外睁眼看世界,将学习西方与发展自身联系起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走过了器物、制度、文化的变革历程,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中蕴含的革故鼎新、锐志改革的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继之而起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革命战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并在现代转型中增添了新的内容。6、结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受启于自然规律的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使中国人民面对任何艰难困苦而矢志不渝、勇于抗争、走向胜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自强不息精神是博大的中华文化永不停息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必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