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 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 ,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
2、害作用的现象。 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 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养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14. C3 途径以 RUBP 为 CO2 受体,CO2 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 PGA 的光合途径为 C3 途径。 15. 交换吸附根部细
3、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 C4 途径以 PEP 为 CO2 受体,CO2 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 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
4、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 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 ,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 CO2 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 O2 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 ADP 转化为 ATP 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 CO2 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 CO2 等量时的光照强度。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5、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 CO2 为止的过程 。30.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 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 1 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 ATP 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过程。
6、 33.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36. 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 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 mRNA 的合成。 38. 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 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
7、的生长素。 40. 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 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42. 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 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44.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
8、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 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48. 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 Pfr 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
9、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 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 24 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 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 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10、 60. 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 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63. 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 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5. 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 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 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 1 至3 个月,经
11、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 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 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 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 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 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 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
12、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 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 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 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 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
13、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 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共质体指无数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结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活细胞把某些有机物逐步氧化分解成为不彻底的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指呼吸代谢中间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最终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又称呼吸电子传递链。 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如 1h)内,放出二氧化碳的 mol 数与吸收氧气的 mol 数的比率叫做呼吸商(简称 R
14、.Q.)或呼吸系数。 细胞器指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壁指植物细胞在原生质生命活动中形成的多种壁物质加在质膜外方所构成的结构,具有保护原生质体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生物膜也叫细胞膜,指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其主要成分是类脂和蛋白质。 呼吸作用活细胞中有机物通过某些代谢途径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指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细胞把某些有机物氧化
15、分解成为不彻底的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通常所提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抗氰呼吸交替氧化酶是含铁的酶,由于它可以从正常呼吸链的 CoQ 或 cytb 处分出来,越过部位,将电子传递给氧,从而对氰化物不敏感,故称这种呼吸现象为抗氰呼吸。 呼吸跃变现象也称呼吸骤变现象,是指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下降,此时果实便进入完全成熟。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现象。 代谢“源” 指制造和输出同化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指成年的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它有一种把光合产物向外“推”送的“ 推力”。 质外体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的空腔,贯穿各个细胞之间,
16、形成一个连续的体系。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通常所提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呼吸强度(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小时)单位植物组织(干重、鲜重)或单位细胞或毫克氮所放出 CO2 量或吸收 O2 的量或有机物干重的损失量或能量的释放量。 比质量转移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切面积运输的干物质量: 比质量转移率(SMTR)= 运输的物质干重/韧皮部的横断面积时间 代谢“库”指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或器官,如嫩叶、幼根、果实、正在生长的块根和块茎等,它有一种把光合产物向内拉的“拉力”。 消失点又名熄灭点,在氧
17、分压较低的情况下,无氧呼吸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而减弱,一般把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分压(10%左右)称为消失点。 伸展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与藻类中的、由约 30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类主要富含羟脯氨酸残基的糖蛋白,在高等植物初生细胞壁中含量可多达 15%。 水势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称为水势。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作用。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的气孔) ,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边缘效应水蒸气经气孔的扩散速率并不与
18、气孔面积成正比,而与气孔(或面积)的边缘长度(总周长)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蒸腾失水量的比值,用克(干物质)/公斤(水)表示,也可以说是植物每消耗 1 公斤水所形成干物质的克数。 蒸腾系数(需水量)指植物制造 1 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克数。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 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 1mol/L 以下)有机物。 植物生长物质指所有自然合成的或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他的内源调节物质(如:多胺) 。 植物生
19、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类似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生长促进剂人工合成的一类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生长抑制剂指能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丧失顶端优势,使植株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外施赤霉素不能逆转这种抑制效应。生长抑制剂也抑制种子和芽的萌发。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在植物地上部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一种主动运输过程。 乙烯的三重效应乙烯的三重效应是中生植物对乙烯的特殊反应,即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的横向生长(加粗) ,地上部失去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 。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力量,称为根压。 蒸腾拉力由蒸腾作用产生的从空气叶
20、片茎根土壤依次升高的一系列水势梯度所推动的水分向上运输的上端原动力称为蒸腾拉力。 束缚水由于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胶体微粒紧密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 自由水远离植物细胞原生质胶体微粒而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 吸胀作用指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离子的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离子的被动吸收植物细胞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道南平衡是由科学家 Donnan 发现的。当细胞内存在不可扩散的阴离子以及细胞内外体积相等时,细胞内可扩散负离子与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的乘积时的平衡,称为道南平衡。植物生长相关性高等植物是多器官的有机体,各个器
21、官和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相关性。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分枝,通常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而侧枝或侧芽则生长缓慢或潜伏不长,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生长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细胞、器官或植株数目、大小与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即发育过程中量的变化称为生长。 分化构成植物体的所有细胞,一般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和分化产生的,来自同一个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功能上、化学结构上特异的细胞称为分化。 抗逆性植物对不良的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为抗逆性。 冻害当温度下降到 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22、寒害在 0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寒害。 逆境生理研究植物在不良环境下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忍耐或抗性称为逆境生理。 抗旱锻炼在种子萌动期、幼苗期有目的地适量减少水分供应,以提高其抗旱能力,称为抗旱锻炼。 大气干旱指空气过度干燥,大气相对湿度低于 20%,植物因过度蒸腾而破坏体内水分平衡,叫做大气干旱。 光饱和点植物在很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这时的光合强度很低,随着光照的增强,光合强度也增强,达到一定光强时,光合强度达到最大值。以后,即使继续增加光强,光合强度也不再增加,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出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叫做光饱
23、和点。 间质叶绿体内悬浮类囊体的无定型的胶体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叶绿体 DNA、酶类、无机离子等。 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 CO2 量或放出 O2 的量或干物质的积累量,用 mg(CO2)h-1dm-2 或 mg(O2)h-1dm-2 或 mgh-1dm-2。 天线色素没有光化学特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象漏斗一样把光能聚集起来,传给作用中心色素,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 a 和全部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不能诱发放出电子,只起吸收和传递光量子的作用,故称聚光色素或天线色素。 反应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分子属于此类,它具有光化学活性
24、,既是光能的“捕捉器”,又是光能的“ 转换器” ,因之亦称为 “陷阱”(trap ) 。 基粒由于植物叶绿体类囊体呈包囊状的扁平状小体,因此又叫做片层,片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地方片层垛叠在一起,从外形看好象一个颗粒,因此称为基粒。 类囊体高等植物的叶绿体都具有由许多片层组成的片层系统,每个片层是呈自身闭合的单层膜组成体,呈压扁了的包囊状,称为类囊体。 双光增益效应爱默生等在 1957 年前后观察到,在远红光(685nm)条件下,如补充红光(650nm) ,则量子产额大增,比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多,这样两种光波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叫做双光增益效应,或称爱默生效应。 光系统是类囊体
25、膜上的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复合体,包括 PS和 PS。 光合同化力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光合碳素同化需要的 NADPH 和 ATP。希尔反应水的光解是希尔(Hill)于 1937 年发现的,他将离体叶绿体加到具有适当氢接受体的水溶液中,光照后放出氧气,这种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水分解,并放出氧的反应,便简称为希尔反应。 环式光合电子传递PS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只引起 ATP 的形成而不放 O2,不伴随其它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降低了能位,最后经过质体蓝素重新回到原来的起点,也就是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故称为环式光合电子传递。 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光能引起 PS所
26、产生的电子(即水光解释放的电子) ,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把电子传递到 PS去,由光能进一步提高了能位,而在光合链上最终使 H+还原NADP+为 NADPH,同时引起了 ATP 的形成,此外,还导致水分解放出 O2。在这一过程中,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路,故称为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把无机磷和 ADP 转化为 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C3 途径光合作用中只用卡尔文循环同化 CO2 的途径称为 C3 途径,这种途径中碳素同化的最初产物是 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 C4 途径光合作用时先在叶肉细胞内固定 C
27、O2 形成 C4-二羧酸,然后 C4-二羧酸从叶肉细胞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在那里脱羧释放出 CO2 同时形成 C3 化合物,所释放的 CO2 即进入 C3 途径,而形成的 C3 化合物则从维管束鞘细胞转回到叶肉细胞,在叶肉细胞内又再转变为 CO2 受体 PEP,形成一个循环,这样的反应途径称为 C4 途径。 CAM 途径即为景天酸代谢途径。景天科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进 CO2,在 PEP 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细胞溶质,在 NADP 苹果酸酶作用下,氧化脱羧,放出 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这种最初 CO2 固
28、定和碳水化合物合成的反应分别在夜间及昼间进行,苹果酸合成日变化的代谢途径。 光呼吸植物中含有 1,5-二磷酸羧化酶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放出 CO2 和吸收 O2 的过程,称为光呼吸。 CO2 补偿点在 CO2 饱和点以下,随着 CO2 浓度降低,光合速率减慢,当光合吸收的 CO2量与呼吸放出的 CO2 量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外界的 CO2 浓度就叫做 CO2 补偿点。 光补偿点在光饱和点以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减少而降低,到某一光强时,光合过程中吸收的 CO2 量和呼吸过程中放出 CO2 量达到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花熟状态植物能感受外界刺激而诱导开花的一种生理状态,称为花熟
29、状态。 幼年期幼年期是植物早期营养生长的阶段,在此期间,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变化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严格地说,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临界夜长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隐花色素在于隐花植物中的一类蓝光受体,它的作用光谱的特性是有 4 个峰:分别在350380nm,420nm,440460nm,480nm。 光敏素一类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色
30、素蛋白质,由两个部分组成:生色团和蛋白质。它有两种类型:生理激活型(Pfr 型 )和生理失活型(Pr 型) 。 春化现象植物需要经过低温诱导后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现象。 去春化现象在春化作用未完成前,转到较高温度下,春化作用的效果被消除的现象称为去春化现象。 花粉萌发的“集体效应” 在人工培养的花粉培养基上或在柱头上单位面积的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越好的现象。 长日植物24 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植物。 短日植物24 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短日植物。 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称为日中性植物。
31、Pr 型光敏素光敏素的一种类型,吸收高峰在 660nm,吸收红光后转变为 Pfr 型的光敏素类型称为 Pr 型光敏素,它是光敏素的生理失活型。 Pfr 型光敏素光敏素的一种类型,吸收高峰在 730nm,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 Pr 型的光敏素类型称为 Pfr 型光敏素,它是光敏素的生理激活型。 衰老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命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 暗期间断现象在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和抑制长日植物开花的长暗期的正中间的时相,被一个足够强度的短时间闪光所间断,短日植物就不能开花,长日植物开了花的现象,即暗期被闪光间断。诱导光周期数光周期诱导所需的光周期处理天数称为诱导光周期数。 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即花的分化不出现在适宜的光周期处理的当时,而是在处理后若干天,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相对长日植物和绝对长日植物长日植物在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不能开花,这样的植物称为绝对长日植物。一些长日植物在不适宜的日照长度下,经过相当长时间也能或多或少地形成一些花,这样的植物称为相对长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