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一个在长期的习得、学得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性人文素养品质。这一品质显多层面、复合式,并呈开放性可持续发展结构形态。它的发展和培育,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多渠道多方面的引导和激励。我们要以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为目标,共同搞好这一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9-010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
2、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指向不在单纯的瞄准高考,不在做单纯的应试教学,而是瞄准人的发展和成长,是为了个体的终生学习打基础,也是人本教育的基本体现。 下面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1.教学方法-重在导向 素质型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素质型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它既不是传统型课堂教学仅以知识为目标,也不是某种改革型课堂教学,只有知识和有限的能力为目录,素质型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多项性;有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身心健康目标;情感发展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素质型课堂教学目标
3、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人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上,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2.教师作用- 变讲为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素质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素质型课堂教学强调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解决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2.1 教师要走出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的误区,真心诚意地负起导的责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由不会到会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全面发展,直到最终可以自动的去开发宇宙之宝藏。 2.2 教师要认真研究导的内容和方法,把功夫下在导
4、趣、导思、导法、导做、导行上。要知道,教师讲给学生听,是策教;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是活教,是巧教,是教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所以说,素质型课堂教学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扬起学生追求人生真谛的风帆,全在教师发挥”导” 的作用,而不是讲的作用。 3.学生主体 -强调自主 素质型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就没有素质教育。那么,怎样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决定的因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于教师能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否做到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归宿,这是前提。 在课堂教学操作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是教师放权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少读、少写、少说、少做;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说、多做;二是给学生自主权,即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质疑问难、解决问题、自己评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三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自身的优势,让他们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4.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素质型课堂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不是指某种教学方法,而是指教学形式,即课的类型与结构,它是教学过程中由多方面因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一般包括如下要素: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或思想;教育者所要完成的教育目的;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师生活动的方式方
6、法及相互作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等。一方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看到教师是如何通过引导、诱导和疏导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开展思维;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积极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深化巩固。 5.教学目的-引导创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在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根本弊病就在于把学生死死地捆绑在书本和课堂上,使学生失去了本来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严重地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与 21
7、世纪的人才要求背道而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国家下决心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并做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对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灵魂。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深知应试教育的危害,深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把本来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要真正负起责任来,自觉地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一个在长期的习得、学得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性人文素养品质。这一品质显多层面、复合式,并呈开放性可持续发展结构形态。它的发展和培育,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多渠道多方面的引导和激励。我们要以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为目标,共同搞好这一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