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测试 5 语文 中考语文测试试题(副卷)一积累与运用。 1. 用正楷字将下面一段话抄在方格内。要求:用相应的汉字置换拼音;将错别字更正 过来。 大自然提醒我们要拓宽胸 jn、 摆脱羁 bn; 教会我们远离峡隘, 鄙弃卑徽, 培养大气2. 默写填空 黒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雁门太守行 ) , 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 ,今夕是何年。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爱莲说一文中,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古诗中抒发别情的诗句很多,请写出完整的两句。 3.下列对名著及其相关内容
2、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诗词中有一句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其中“阆苑仙葩” ,指的是林黛玉, “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B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的古典名著是东汉司马迁的记传体史书 C 高尔基中廖莎的外祖母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鲜明 最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D的作者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毛病,请你根据提示加以改正(2 分)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它是在地球表面往返与近地轨道之间的运送人员和货物的 飞行器.它在轨道上运行时,可在机载有效载荷和乘员的配合下完成多种任务.由于它的轨道 器在轨道上运行,因而可以执行普通航天器的任务
3、,如对天地进行观测等同时由于轨道器上 没有密封座舱和生命保障设备,因而又有载人航天器的功绩. (1)第句语序排列错误,应将改为_. (2)第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错误,应将_改为_. 5.信息技术课上,同学们在认为操练 word 文档 ,坐在一角的李成弯同学偷偷游戏玩了起来,张 老 师走到 他身后 说 :李成弯 ,你 的文档 做的真 好 ,还 有动画 .”李成 弯回过神 ,不 好意思 地 说:_”.(2 分) 老师的言外之意是:_ .如果你是李成弯该如何回答?_ 6.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2 分) 例句: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一切生灵,使春天的景象绿意葱茏。 7.阅读下面文
4、字材料,回答问题。 分)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家用轿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然而, 不少司机都是从速成班里出来的, 所以有车之后,开的小心翼翼,有人还在后车窗上贴了标语,用来提醒司机朋友和行人。下 面是几条“后车窗上的标语” :超级面瓜闪亮登车。您是师傅随便超!新车上路,内 有杀手!刹车油门分不清,都好使!我是肉肉,车是磨磨,大家都叫我“肉夹磨” 。好 吃,别尝! (1)这些标语共同的语言特点是: (限两字) 分) (1 (2)请你任选其中一条标语,写一点赏析的话。 分) (2(3)如果你也有车,也是一位超级面瓜,那么,在你的后车窗上,你会贴上一条什么样的 标语?(2 分)二、阅读理解 (
5、一)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分) ( 2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 ” ,起句触景生情。作者目睹小园的一切,触发出对 去年类似境界的追忆。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 ” ,对 仗工整而不留痕迹,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生活的哲理。 C 这首词上片侧重写惜春,下片侧重写怀旧。全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D 这首词,写的虽是个人感受,却带有普遍意义在人生某一特定时间,每个人都会有和 词人相同的感受。 9
6、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全词所有的思绪都由“ ”字而来。 (1 分)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
7、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分) (2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分) (2 A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 B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8、 分)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 阅读选文,说说“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分) (314 选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寄托了怎样的一 种社会理想?(3 分)(三) 人造树(裘树平) 由于沙漠太热太干,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在哪儿无法生存,于是科学家们提出,设计一 种特殊的人造树种到沙漠中,作为改造沙漠的先遣队。 这种人造树的结构和天然树差不多,有根系、树干、枝条和叶子,树高将近 10 米。为 了抵御沙漠中的大风, 用聚氨脂和酚醛泡沫塑料做成的人造树, 树根由三根空心管道组成的 一个三角形框架,空心管管壁上密
9、布着小孔,用高压将聚氨脂塑料灌注到空心管里去,塑料 会从管璧四周的小孔渗出来,向沙土的深处和远处延伸。等塑料凝固后,人造树的根就被牢 牢地固定在沙土中,再强的风也无法将它吹倒。 那些深深扎入沙土中的塑料细根,还具有毛细作用。它能将沙土下面极少量的水分, 不停的吸到叶片上,在阳光下蒸发,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 沙漠中的气候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白天很热,到了晚上又变得很冷。人造树的树冠铺 展开来有较大的面积,当夜晚沙漠中的温度一下子降到很低时, 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在人造树 的叶片上凝成许多露珠,这些露珠被叶片吸收到枝干里去,等到白天温度升高以后,再缓缓 蒸发出来,这也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 除此以外,人
10、造树的树冠还能形成树荫,使周围的气温降低。如果成片成片的栽种人 造树,还会在树林上空形成小小的冷气团。我们知道,大气中的冷热气流是在不断的对流着 的。平时,从沿海地区深入到沙漠上空的暖湿气流,都因为沙漠中的气温太高而流过。如果 沙漠上空有了冷气团, 那就会迫使暖湿气流降低温度, 气流中包含的水蒸气聚合凝聚成雨滴, 洒向干燥的沙漠。 当沙漠中有了人造树后,还能在下面种下小树、小草。这些天然植物在人造树的庇护 下,完全能在沙土中扎下根,生存下去。到那时,沙漠就有可能变成绿洲。 选自染绿的声音 15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分) (1 设计一种特殊的人造树种到沙漠中,作为改造沙漠的先遣队
11、。 16“到那时,沙漠就有可能变成绿洲”这句话中“有可能 ”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2 分)17 读选文第 、段,用自己的话概述“人造树冠” 的作用。 分) (218 相关链接:沙漠中植树也难逃“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进柴房”的命运,更有甚者,已 经有专家指出,干旱区所造林木,不仅不能保持水土,而且成了天然的抽水机,只能加快沙 化的步伐(节选自 2006 年 人民日报 善待自然 ) 结合上述材料,再读选文,谈谈你的感想,并请你就防止土地沙化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 分) (四) 读书的乐趣 读书必须求解, 但如何求解,有三种可能性: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是名士读书; 好读书, 且求甚解那是学者读
12、书;不读书,好求甚解这叫豪杰读书。后面这句,是对于晚清 “豪杰译作”的戏拟。自由发挥,随意曲解,虽说别具一格,却不是读书的正路。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必须跟下面一句连起来,才有意义: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 。这里关注的是心境。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如何解说?为自家功名读 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为读书而读书据叶圣陶 称,郑振铎谈及书籍,有句口头禅“喜欢得弗得了 ” 那才叫真爱书,真爱读书。读书这 一行为自身,也就有了意义,不必“黄金屋” 或“颜如玉”来当药引。将读书获取生活资料 的手段,或者像龚自珍自嘲的那样“著书都为稻梁谋”
13、,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古之学者,读书有得,忍不住了,只好著书;今之学者,则是为著述而读书。大家见面,不 问读了多少好书,只问出了什么新书,还有申请到什么课题。真不知道如果不报什么课题, 还读不读书。我的感觉是,这种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失去兴趣。 作为学者,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找资料写论文,也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 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教训。十几年前,为了撰写千古文人侠客梦 , 我猛读了许多好的、坏的武侠小说。读伤了,以至很长时间里,一见到武侠小说就头疼。真 希望有一天,能卸下学者的盔甲,自由自在的读书。我写过两本闲书阅读日本和大英 博物馆日记 ,那不是
14、逞能,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乐趣。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 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 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 故事。 真希望读书也能达到这个境界: “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反” 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 , 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 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选自新华文摘2006.5 19 作者认为“ (2 分) 20 选文第 4 段中加点的盔甲
15、比喻 ” ,读书才有意义,而读书的真正乐趣在于,生动而形象的阐述了 的道理。 分) (2 21 选文第 4 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 分)22 文章最后说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作者向往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一 。 “向往” ? (3 分)(五) 姐姐 孩提的时候,我就深深地爱着姐姐。 严冬的日子,爹娘都上工去了,你拿着木槌,走向那静静的小河边。天正下着雪,河里早结 了冰,你用木槌敲开了冰窟窿。凛冽的寒风吹裂了你那白皙的脸,刺骨的冷水冻肿了你那纤 瘦的小手。那河边的木槌似一支古老而深远的歌, “冬冬”撞击我幼小的心窝。那小河边大 青石旁的小姑娘,可是你我亲爱的姐姐
16、? 酷暑的日子里,天像下了火,可爹娘不让我下河,因为我是家里的“独苗儿” 哟。爹娘上工 时,你看着我。鸭子怎能圈在栏里?终于我奈不住我的苦苦哀求,才答应我早去早归,我像 冲出笼子的鸟儿,一口气飞出小院,跳进那快乐 的小河中 直到天黑,你摇醒了在古槐树下熟睡的我。我揉着惺忪的眼睛一看,星星在眨着眼睛看着我 呢! 爹娘连叫了几声 “我的儿” ,便很很扯住呢那两根小辫子,骂你贪玩不顾我。那为了找弟弟 喊哑了嗓子的山妹子,可是呢我亲爱的姐姐? 你牵着我的手,从童年的门槛跨出去,又推开了少年的大门 爹娘狠心将我俩抛弃的那一年,我正上初一。 五月的麦子黄又黄,家中只有你一人忙。我几次要退学回家,你只含着泪
17、花摇了摇头: “家 里有阿姐,你安心上学.” 那天早上鸡未叫,你背着亲手烙的煎饼,赶到八里远的学校。 “都是姐姐不好,竟叫你吃不 饱”我一时竟无语凝噎。母亲一样的人哟可是你我亲爱的姐姐? 如今,我更深深地爱着我那亲爱的姐姐!23 你是怎样理解第 3 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 分)24 本文采用第 分)人称的角度叙述,其作用是(325 文中对姐姐的称呼有什么变化?其用意是什么?(3 分)26 读完全文,你觉得文中的姐姐具有哪些优良的品质?(2 分)27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请你自选角度(如结构、内容、情感等)提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不能是上面题目已经涉及过了的) ,并写出你探究的结论
18、。 分) (4 问题 结论三 作文 从下面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文章。 (1) 本色 可在本色前面或后面添加恰当的词语作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自定文体自选,600 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风,有自然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亲可爱,有的可怕可鄙请以风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答案 1.襟 绊 狭 微 2.略 3.B 4. 它是往返于地球表面与近地轨道之间的运送人员和货 物的飞行器. “功绩”改 “功能”5. 略 6 略 7.(1)幽默、风趣、搞笑(2)示例面瓜,一碰 就碎,用比喻形象告诉我们,司机是新手,请大家小心。
19、(3)示例别吻我,我怕修 8.C9.独 10 开阔的样子都全交错相通作标记 11C12 略 13 为渔人出桃花源后遂迷埋下伏笔 14 虚构桃 花源,真实地反应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寄托作者理想化的生活观念。 15 最先用来改造沙漠的人造树 16 不能,删掉后变成肯定语气,与实际情况不符。17 增加空 气中的湿度形成树荫使周围气温降低 18 要点 我们要善待自然。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 违背科 学原则,再多的艰辛也只能付诸东流, 退牧还草自然生态修复 19 为读书而读书 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20 为著述而读书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1 举例论证用为 自己著述而读书的具体事例, 有力地证明了 “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 很容易使阅读失去兴趣” 这个道理。22 作者向往的是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23 我想出去玩,我不想失去自由。 24 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一种亲切感。 25 称呼由小姑娘到山妹子再到母亲一样的人 26 勤劳、 善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7 示例文章每节后面都有可是你我亲爱的姐姐 它在每 一节中突出的侧重点是什么?它们分别突出的是:对姐姐有深刻的印象;对姐姐的热爱;对 姐姐的感激。作文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五个等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