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3156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一、培养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二、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三、品味作者酣畅淋漓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教学难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讨论法 问题分析法 练习法教学时数:1 学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说出描写三峡(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的诗句?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夔州歌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劳关。古歌谣:滟预大如马, 上三峡:三峡夹晴天,瞿塘不可下; 巴水流若兹。滟预大如猴, 巴水忽可尽,瞿塘不可游; 青

2、天无到时。滟预大如龟, 三朝上黄牛,瞿塘不可回; 三暮行太迟。滟预大如象, 三朝及三暮,瞿塘不可上。 不觉鬓如丝。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 过万重山漫想也是描写三峡的,让我们比较一下和前人有何不同。看看作者过万重山时产生了怎样的感慨?二、课文析释(一)播放录音 初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情感)(二)设疑导思 理解内容1、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挥笔描写三峡的奇异景观,而这篇课文却独辟蹊径,通过“漫想”来抒发过万重山的感慨,请同学们理清文脉,看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22以游踪为线索。2、本文第一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第 12 自然段。3、写了什么?略写往昔自己对三峡

3、景物的神往,描写了船出了夔门之后,江流的湍急和高山的耸峙。4、第二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 39 自然段。 “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5、面对奇景,作者说他的辞藻也黯然失色,那些古今的文字也都躲藏得无影无踪了,而自己那“惯于唠叨的笔也知趣的变成了哑子”这时,作者跳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是谁?”这是漫想的开始。 )5、作者想的问题看似天真,然而却是认真的,作者运用文献进行考证,得出了“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是个独木船了” “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个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 ”这两句话中,作者对“第一个穿三峡的人”的猜测是很到位的(根据那

4、时的劳动力) 。那么,这里作者对第一个穿三峡的人饱含着怎样的情感?赞许他的胆量即使工具简陋,条件恶劣,但是为人类的进步,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6、那么, “第一个穿三峡的人”的胆量怎么样?为什么?了不起!不管自己生死,为人类的进步,为了天下“第一个”勇于献身。这样的人不知有多少呢!然而,他们却为三峡的水利交通做出了贡献!7、第三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 1012 自然段。写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无数“第一个人” ,想到人类发展向前的历史。8、读第十二段,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写了“第一个用石器的人” 、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 ,

5、并把他们比作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这是作者思绪的延伸,更是主旨的进一步升华。9、第 1316 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写了什么?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由于“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 ,思路回到了现实,畅想今日和未来。是思想的又一次飞跃,赞美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被一个钢铁般的意志党的意志团结在一起,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正在向着当今和未来的无量数新的“三峡”进军。这是文章主旨的进一步升华。10、第 17 段至结尾,是文章的第五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作者由今人看古人联想到千百年后的人们看今人也是一样,从而抒发了他们“完成我们今天的事业,会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尚我们的精神。

6、 ”的思想感情。第十八段又回到现实之景,写出了作者穿过“三峡”的快乐。第十九段抒发了自己穿过三峡的喜悦并结束全文,是漫想的结尾。11、同学们,你在你的专业中想不想成为一个穿越“三峡”的人哪?想!12、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成为行家里手,成为你们行业的穿过“三峡”的第一人!那么,你们应该怎么做呢?我希望你们不愧是我的学生,不愧是中华的子孙,不愧是能穿越你们行业之“三峡”的第一人!(三)小结文章 主题升华33本文通过漫想,赞美了穿过三峡的第一人,赞美了穿过各行各业之 “三峡”的第一人,也赞美了我们今天能在党的领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正在向着当今和未来的无量数新的“三峡”进军的首创精神。(四)品

7、味语言 延伸拓展1、三峡是我国的重点保护的风景区,她历来为人们所赞颂。作者面对这奇异美景,只在第二段进行粗线条的描写,而不浓墨重彩地描摹,为什么?因为这一描摹只是为了漫想作铺垫,没有这一描摹就不能很好地“漫想” ;有了这一描摹就为“漫想”打好了基础。2、课文第三段起到什么作用?过渡作用,由描摹三峡过渡到“漫想” ,由此提出第一个漫想的问题第一个过三峡的是谁?3、 “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 ”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错误?有。从逻辑上讲,这是“偷换概念”的错误。第一个穿过山峡的人怎么又不是第一个呢?从前后文看,他把“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换成了“第一个穿三峡的人” 。同学们想,这

8、两个概念是绝对不是一样的。所以有逻辑错误。但我们不必深究这一点。4、读第十段,看作者的漫想是用什么连接的?这样的连接对表现穿三峡的人起到了什么好处?用“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连接的。构成了排比,把他的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5、第十一段的议论说懦弱者“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那么这一段与前面的“第一个”是什么关系?对比6、本文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第一部分(12 段)实写过万重山;第 14 段实写葛州坝热火朝天的建设;第 17、18段实写穿过三峡时眼前的景色和穿过三峡的喜悦。其他是虚写。7、这些实写起到了什么作用?(1)贯穿全文的线索;(2) “漫想”的前提和基础。8、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1)语言淋

9、漓酣畅,活泼浪漫,具有鼓动性,读之使人振奋。(2)虽为漫想,却有真实感,从感情上能让人信服。(3)想象新奇而又合乎情理。三、课堂练习读峭壁上的树回答问题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 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 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44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

10、,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 头,不 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 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逃遁;它以刚毅驱足雷电远避他方他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象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 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人点颜色瞧瞧。也不象 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

11、天紧紧握手, 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 利者恭贺祝福。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 为人们所不见。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 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 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树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提问: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通过对峭壁间酸枣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它美好品德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

12、在底层的人民的美好品质的歌颂小小酸枣树的品质就是人民的品质。2、此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那些比喻句,通过联想和想象把酸枣树的品质写活了。(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酸枣树的优秀品质没有“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人点颜色瞧瞧。 ”也没有“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55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的坏品质。它有的是“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3)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音乐美和情感,也为抒发赞美酸枣树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炼就了

13、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 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 ”这样对偶的句子,在散句间,增强了音乐美。再如“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这样的排喻句,为增强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布置作业观察一个景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以上教 学简案学 校 本钢工学院 教师 邱明慧 学科 语文 日期 9 月 28 日课 题 过万重山漫想 课时 一学时 课型 讲授课 班级 商务 03 班思 想 目 标 培养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哲理知 识 目 标 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素 质教 育目 标 能 力 目 标

14、品味作者酣畅淋漓的语言特色教 学 重 点 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教材分析 教 学 难 点 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方法 讨论法 问题分析法 练习法教学用具 课文录音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用提问写三峡古诗的形式导入新课 学生听讲入课1111讲授新课一、播放录音 初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情感)二、设疑导思 理解内容1、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挥笔描写三峡的奇异景观,而这篇课文却独辟蹊径,通过“漫想”来抒发过万重山的感慨,请同学们理清文脉,看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想的问题看似天真,然而却是认真的,作者运用文献进行考

15、证,得出了“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是个独木船了” “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个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 ”这两句话中,作者对“第一个穿三峡的人”的猜测是很到位的(根据那时的劳动力) 。那么,这里作者对第一个穿三峡的人饱含着怎样的情感?3、那么, “第一个穿三峡的人”的胆量怎么样?为什么?4、读第十二段,看看作者写了什么?5、第十四十六段作者写现实和未来,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师:放录音生:看书、听录音师:讲解或提问生:听讲并思考回答问题12126、第十七段至结尾,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7、同学们,你在你的专业中想不想成为一个穿越“三峡”的人哪?想!8、

16、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成为行家里手,成为你们行业的穿过“三峡”的第一人!那么,你们应该怎么做呢?(三)小结文章 主题升华本文通过漫想,赞美了穿过三峡的第一人,赞美了穿过各行各业之 “三峡 ”的“第一人” ,也赞美了我们今天能在党的领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正在向着当今和未来的无量数新的“三峡”进军的首创精神。(四)品味语言 延伸拓展1、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2、三峡是我国的重点保护的风景区,她历来为人们所赞颂。作者面对这奇异美景,只在第二段进行粗线条的描写,而不浓墨重彩地描摹,为什么?师:引导提问生:归纳师:总结师:提问并总结生:思考回答13133、课文第三段起到什么作用?过渡作用,由描摹三峡

17、过渡到“漫想” ,由此提出第一个漫想的问题第一个过三峡的是谁?4、 “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 ”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错误?5、读第十段,看作者的漫想是用什么连接的?这样的连接对表现穿三峡的人起到了什么好处?6、第十一段的议论说懦弱者“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那么这一段与前面的“第一个”是什么关系?7、读了此文,你感觉此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三、课堂练习读峭壁上的树回答问题四、布置作业观察一个景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以上生:读文师:提问生:思考回答1414附:板书设计一、第一部分(12 段)略写往昔自己对三峡景物的神往,描写了船出了夔门之后,江流的湍急和高山的耸峙。第二部分(39 段) “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第三部分(1012 段)写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无数“ 第一个人”,想到人类发展向前的历史。第四部分(1316 段)畅想今日和未来。第五部分(1718 段)满漫想的终点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二、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1)语言淋漓酣畅,活泼浪漫,具有鼓动性,读之使人振奋。(2)虽为漫想,却有真实感,从感情上能让人信服。(3)想象新奇而又合乎情理。1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