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肺复苏,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2010心肺复苏方法,C7婴幼儿的按压方法,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大于胸廓前后径/3,幼儿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A2开放气道,抬举下颌法,Breathing,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E-C手法 选择适合的面罩 操作者在患者头侧 提起下颌(保持气道的开放) 固定面罩以防漏气 适量通气(使胸廓较明显抬高),Breathing, 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按压通气比为 30:2连续吹2口气 每次持续1秒 胸廓有起
2、伏即可通气频率:1012次min(8岁者1220次min;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 810 次min,通气时不中止按压) 避免吹气容量过大和次数过多,心肺复苏终止指标,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与2005主要变化,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与200
3、5主要变化,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与2005主要变化,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减压:提
4、高认识、充分减压,减压期胸壁在弹性作用下回弹,在胸腔内形成负压,促使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从而增加下一次按压周期的前负荷。 减压不充分较常见。 通气过度、救援者疲劳、无效技术和手放置不适当可使胸部回弹不充分。 导致CPR时流入心脏血流量减少,脑循环和体循环灌注压明显下降,治疗性低温:保护心脑、推荐应用,保护心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对脑也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降低颅内压和预防脑缺血性损伤来发挥作用。 对于接受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尤其是接受较长期复苏的患者,应考虑亚低温治疗。 复苏成功后的昏迷患者充分考虑予以降低体温,一旦低温治疗方案准备就绪应立即启动,并保证在推荐的24小时降温期间监测核心体温和血
5、流动力学,同时预防寒颤,以及维持足够的灌注压。,药物治疗:证据缺乏、有待探索,肾上腺素:作为CPR期间经典的血管升压药。当前建议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若患者无静脉通路,气管内或骨内给肾上腺素也有效。 加压素:被建议作为CPR期间的替代血管升压药,也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可用40U加压素替代第一剂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心搏停止尚无满意的疗法。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钟1mg,总剂量为3mg。,药物治疗:证据缺乏、有待探索,抗心律失常药 首选胺碘酮,序贯应用CPR电击CPR血管收缩药治疗却无法取得疗效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静
6、脉注射150300mg胺碘酮。 也可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1.5mg/kg)。,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某些特殊情况 如淹溺、低温、电击和雷击、 妊娠等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 有其自身的特点, CPR应作适当调整。,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妊娠,危重症孕妇患者的干预措施 危重症孕妇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低血压及可能发生心跳骤停。 将孕妇置于完全左侧卧位,尽可能减轻对下腔静脉的压力。 吸入100%的氧气; 在横隔以上建立静脉通路,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妊娠,妊娠的BLS体位,妊娠的BLS体位,妊娠-C,循环由于妊娠子宫引起膈肌上抬及腹腔膨隆,胸部按压位置应较正常人轻微抬高,妊娠-A,对孕妇实施气道
7、管理较常人更困难,特别是孕妇体位处于倾斜时。另外气道解剖位置的改变会增加返流的风险及导致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因此,优先使用球囊面罩通气和吸痰,并及早准备气管插管气管 插管时尽可能由有经验的抢救者实施 因孕妇可能存在气道水肿,选用气管导管内径应较通常所用的小0.5-1.0mm,妊娠-B,呼吸由于功能性残气量减少及氧耗增加,孕妇容易快速出现低氧血症。抢救者应提供氧疗、通气支持及紧密血氧饱和度监测。,心脏除颤AED在孕妇的使用尚未有研究报道,但通常认为是有必要的。,妊娠-F,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妊娠,如果BLS和ACLS不能逆转心脏骤停的话,5分钟是抢救人员应做出决定的时间窗。,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8、妊娠,急诊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 孕20周后增大的子宫可阻碍静脉回流,孕24-25周后胎儿才有存活的可能。因此急诊剖宫产手术 妊娠20周,不考虑 妊娠20-23周,手术对孕妇复苏有利,但不能挽救胎儿 妊娠24-25周以上,手术对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均有利,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电击和雷击,首位死因:电流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室颤或心室静止 次位死因:呼吸停止和缺氧性心脏骤停电流经过头部抑制延髓呼吸中枢破伤风样膈肌和胸肌的强直抽搐长时间的呼吸肌麻痹,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电击和雷击,BLS 确认急救现场安全,自身无受电击的危险 处理复合性外伤头颈部和脊柱损伤,应注意保护和制动去除燃烧的衣物,避免进一步烧伤等
9、,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电击和雷击,ACLS在CPR的同时评估患者心律,如室颤,应立即除颤和药物治疗 颌面部和前颈部烧伤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建立高级气道 广泛组织损伤者,应迅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足够尿量,以利于排出因损伤产生的肌红蛋白、钾离子等。,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电击和雷击,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电击和雷击,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淹溺, 遭受长时间淹溺的患者尽管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复苏,且存活者少见,但长时间淹没于冰水和温水中复苏成功且无神经损害的存活者也偶有报道。 因此,除非有明显死亡的依据(例如:尸僵、腐烂、部分切除、断头、青紫),现场应立即复苏并将溺水者转送到急诊室进一步治疗。
10、,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淹溺,淹溺最主要的危害是低氧血症通气支持及再灌注应尽快进行BLS仍然按传统的A-B-C顺序进行,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淹溺,水中救起:注意自身安全,不必常规颈椎固定。,人工通气:当受害者在浅水中或移出水后迅速开始人工呼吸。没有受过训练的施救者不要试图在深水中对病人做治疗。 适当清除异物,不必常规清除水分,水分不会成为气道阻塞物。 用吸引以外的任何试图去除气道内水分的方法是没有必要的,并可能有潜在的危险。,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淹溺,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低体温(尤其30C)时,心脏对药物、起搏刺激的反应性明显下降,因此救治原则是在积极处理低体温的同时进行CPR.,特殊情况
11、下的心肺复苏低温,按患者中心体温将体温下降程度分为轻度低体温(34C);中度低体温(30-34C);重度低体温(30C)。,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保温:除去湿衣,避免暴露于低温环境。 复温: 被动复温:覆盖保温毯或置于温暖环境 主动体外复温:使用加热装置,如热辐射、热空气通风、热水袋等 主动体内复温:多为有创性技术复温 如:加温加湿给氧(42-46C)、加温静脉输液(43C)、腹腔灌洗、食管复温导管和体外循环等。,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保温毯,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加温静脉输液装置,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低温的保温和复温复温方式的选择: 有灌注心律的轻
12、度低体温者-被动复温 有灌注心律的中度低体温者-主动体外复温 重度低体温和无灌注心律心脏骤停者-主动体内复温,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未出现心脏呼吸骤停,重点复温 一旦出现心脏呼吸骤停,CPR与复温同等重要人工通气尽可能予以加温(32-34C)加湿氧气面罩通气。 低温时除颤效果差,中心体温30C时,VF立即除颤一次,如仍VF,则继续CPR与复温,等30C以上再次除颤 应积极CPR同时将患者转运至有复温设备和条件的医院救治。,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低温,强调积极的体内复温治疗 静脉用药生物学效应差,易蓄积中毒,故重度低体温,不给药,重点复温;低温时间45-60分,复温中(血管床容量增大)应及时补液。中度低体温,可给药,但应增加给药间隔,心肺复苏中的 团队合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