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09846.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0928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098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098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098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0984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0984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管理的罗宾斯定义: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效益=高效率高效果 效率(efficiency):单位时间的成果量。涉及活动方式。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投入一定,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产出维持不变) 效果(effectiveness):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涉及活动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低效果、高效率高效果 、低效率低效果) 效益(performance ):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效率+效果 管理的七重含义: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 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

2、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管理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 管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 1.1.2 管理的要素 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管理客体:管理的对象(人财物) 管理目标:管理的目标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手段:管理的方式。 管理的目标 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 ,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1.1.3 管理方法 A、管理方法

3、的分类: 1按范围划分宏观、中观和微观。 2按适用的普遍性程度划分一般、专门。 3按对象的性质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物资、信息和劳动人事管理等。 4按技术方法划分定性、定量。 5按基本管理方法划分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教育的方法。 B、法律的方法 法律的方法:运用法律、法令、条例以及司法、仲裁等方法进行管理。 优点:严肃性、强制性、规范性。 缺点:缺乏灵活性和弹性。 C、行政的方法 行政的方法:运用行政手段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优点:时效性、全局性。 缺点:长官司意志、高度集权,忽视下属利益。 D、经济的方法2 经济的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 优点:利益相关性、灵活性、最大限度调动人

4、的积极性。 缺点:易形成个人利益与本位主义。 E、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通过教育 和培训,提高员工德、智、体诸方面素质。 优点:长期性、根本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缺点:周期长,不具备约束机制。 1.2 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2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 科学:有一套科学客观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管理的科学性 艺术: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技能的技巧和决窍。 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 愉快。心理、情感、能动主体。 20 世纪中,梅约、卡内基、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人际关系、群体合

5、作、行为科学、人性假设、人力资源。 各种心理疗法:动力、行为、认知、人文等。以解决“人们总在忙碌,而不能轻松地工作”的问题。 3.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1.3 管理的主体与职能1.3.1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角色模型 经典的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者在三个方面承担着管理角色: 1.人际关系;2.传递信息;作出决策 1.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3 管理者的人际关系 对于上级:下属 执行者 合作伙伴 对于同僚:合作伙伴 联络官 对于员工:企业代言人 领导人 决策者 教练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 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举例: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

6、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 人际技 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举例:观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概念技 能 :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4 举例: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其核心是一种观察力和思维力 组织的层次: 本书的观点(管理四职能) 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

7、算。 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 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2.1 中国管理思想 2.1.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工程管理: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 组织管理:中央集权统治 质量管理:赵州桥、景德镇瓷器 人力资源管理:科举制(选拔人才) 2.古代管理思想及贡献 (1)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民本 2)中庸(适度) 3)人和 4)义利观 5)教育观 6)顺道 7)守信 8)利器 9)求实 10)对策 11)节俭 12)法

8、治 儒家思想西方管理现代企业文化(亚洲)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广为流传 (2)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思想核心 以弱胜强 1) “哀者胜” 前提 2) “以正治国” 基础 3) “后动制敌” 实施途径 决 策 层 执 行 层 操 作 层 5 善下的用人思想 “知人者智” (3)墨家思想 “富民治国” 管理目标 “兼相爱”博爱 “交相利”利人利己 “尚贤”用人之道 “尚同”政令统一的行政管理 “节用”消费原则 (4)法家思想 “以法治国” 行政管理 “富国以农” 经济管理 “用人唯贤” 人事管理 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韩非 (5)商家思想 时期先秦 代表人物子贡、陶朱公、白圭 主张重市场

9、预测、商业经营策略、商业经营素质。 (6)孙子兵法 五事(事务成败): 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人才;法管理 五德(领导素质): 智、信、仁、勇、严 谋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避实就虚”、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陈茂榜: 道经营目标;天机会;地市场;将人才;法组织管理 2.3.1 科学管理理论 1.弗雷德里克温斯洛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A. 泰勒的试验 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 ) 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m Steel Company ) 学徒技工总工 观点:a)工人消极怠工 b)工人缺少培训 c) 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 d) 没有适合的工具

10、1898 年进行泰勒试验 B.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的出发点: 一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二是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精神变革”。 (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 C.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6 (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2.3.2 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以组织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一般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

11、营管理之父 1. 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 企业全部活动可概括为六种: 技术性工作生产、制造、加工 商业性工作采购、销售与交换 财务性工作资金的筹措、运用与控制 会计性工作成本核算、统计与盘点 安全性工作设备维护保养和人员、货物的安全 管理性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职能人员能力比较 2.管理的 14 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度的集权与分权 (9)跳板原则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 3.管理的五大职能

12、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 对法约尔管理理论的评价 更具一般性,提出了管理理论构架,原则经过多年证明有效 霍桑研究 结论: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 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3.1.1 计划的概念 1、计划的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对组织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即确定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决定组织所要追求的目标 决定为了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行动路线 决定如何配置组织资源来实现上述目标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

13、 为什么要做计划?-这是因为计划可以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指明方向;7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冲击,以及制定适当的对策,减少变化的冲击; 计划还可以使浪费性和重叠性减至最少; 最后,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利于控制。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计划的表现形式(金字塔) 1.目的或使命.2 目标 3. 战略 4. 政策:主要的和次要的 5. 程序和规则 6. 方案:主要的、次要的、支持的 7. 预算:数字或金额的计划(1 代表金字塔最顶层,以此类推) 3.1.4 计划的内容 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 、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 、谁去做(Who)怎

14、么做(How ) 3.2.1 计划工作的过程 1.认识机会 2.确定目标 3.拟定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 6.选择最终方案 7.编制支持计划 8.编制预算 五、 编制计划的方法 PDCA 计划循环法(戴明循环管理法) 1、含义:是指任何一项工作均要先有个计划(plan) ,然后按照计划的规定去执行(do) 、检查(check)和总结(action)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前进,并进一步地提高水平。 2、工作程序:4 个阶段 8 个步骤 制定计划( P ): 提出工作设想,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和预测,确定计划的目标和方针; 提出各种工作方案,并选出比较满意和

15、理想的方案; 编制具体的计划,并下达执行。 执行计划(D): 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贯彻执行。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C): 检查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找出原因。 总结处理(A):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这次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转入下一轮工作循环中予以解决。 3、特点:大循环套中循环,中循环套小循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体。 每个循环都含有 4 个阶段。 循环是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 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 7.1.2 决策的类型8 1、按时间长短划分 长期决策:长期战略决策 短期决策:短期战术决策(日常营销决策等) 2、按重要程度划分 战略决策: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等 战术决策:生产计划、工资水

16、平等 业务决策:生产、销售、采购管理等 高层领导应侧重于战略性决策;中层领导应侧重于战术性决策;基层领导应侧重于业务决策。 3、按照决策目标数量划分 单目标决策:决策行动只力求实现一种目标 多目标决策:决策行动需要力图实现多个的目标 4、按重复程度划分 程序化决策:定期会计、统计报表等。 非程序化决策:无章可循、不重复(战略决策) 5、按可控程度划分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银行利息、新产品竞争性价格、股票投资) 6、按决策的主体划分 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7.3.1 决策的过程 (1)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价值准则(3) 拟定可行方案(4) 分析、评价方案(5)抉择方案(6

17、)实施决策方案(7) 评价执行结果 7.3.2 影响决策的因素 1.决策的重要性因素(人、财、物、时间) 2.决策者的因素 (1)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 (2)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个人价值系统。 3.其他有关人员(上下级、同事、家人) 4.环境因素(组织内部、外部环境) (4)风险型决策的方法 风险性决策也叫统计型决策、随机型决策。能够确定各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概率。 1.决策树 2.损益表 (1)采用最大可能准则 (2)采用期望值为标准的方法 (5)非确定性决策方法(如:股票) 对未来的情况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无法确定各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概率。 1.悲观准则(或称小中取大准则) 2.乐观准

18、则 3.乐观系数准则 4.等可能性准则 5.“后悔值”准则 9 第五章 领导 一、领导和管理 1.领导的含义 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 包含以下含义: 领导者一定要与所领导的群体或组织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 权力在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领导者能对被领导者产生各种影响 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去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 2.领导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1、领导与管理的本质区别 从共性上来看 两者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两者基本的权力都是来自于组织的岗位设置 从差异性上看: (1) 领导是

19、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但是除了领导,管理还包括其他内容,如计划、组织、控制等。(2) 管理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的、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而领导的权力既可以是建立在合法的、强制性基础上,也可以建立于个人的影响力和专家权力等基础上。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差别 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并不一定是领导者。 两者既可以是合二为一的,也可以是相互分离的。 对某个人而言: A. 可能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此被人们称为精明能干的领导者,例如优秀的企业家或著名的领导人等。 B. 只是领导者但不是管理者,此被人们称为“精神领袖”,如学术权威、德高望重的专家等。 C. 仅仅是管理者但不具备领导人的

20、素质,这种人只凭借位置权发号施令,被视为平庸的领导者。 领导者既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 管理者是组织中有一定的职位并负有责任的人,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 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应该选取领导者来从事管理工作,也应该把每个管理者都培养成好的领导者。 三、领导的职能作用 1)指挥作用:指明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 (2)协调作用:协调各种关系,使组织上下步调一致。 (相当于乐队的指挥) (3)沟通作用:信息的发布者,传递者与收集者。 (4)激励与鼓舞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创造良好工作与生活环境; 鼓舞:领导者魅力与利他主义。 管理方格图 第十二章 激励10 一

2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需要层次论的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1)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2)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3)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期望理论(1)期望理论是美国学者弗鲁姆在 1964 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期望理论的基本描述:激励力(M)=期望值(E) 效价 (V)期望理论(2)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E 高 * V 高 = M 高E 中 * V 中 = M 中E 高 * V

22、 低 = M 低 E 低 * V 高 = M 低E 低 * V 低 = M 低挫折理论(1)挫折理论是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观原因:a.个人的目标往往过高 b.个人同时追取得目标过多c.凭“想当然”的态度办事客观原因:a.自然环境因素 b.物资环境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挫折理论(2)人们在挫折后的必然反映: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a.帮助受挫者建立正确的“ 失败观”b.对受挫者采取宽容的态度c.为受挫者改变环境d.采取心理咨询的方法绩效 = F(成员能力 激励程度 环境条件)第十三章 沟通一、 沟通的含义: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五层含义

23、:1.沟通对象是人,且必须涉及 2 人以上2.沟通必须要有一定信息情报,即传递和交流的内容3.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才能进行,如口头和文字114.信息只有被接受到和理解了,沟通过程才算完整5.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二、构成信息沟通过程的八个要素:a.发送者 b.信息 c.编码 d.通道 e.译码 f.接受者 g.反馈 h.噪音 三、信息沟通的网络信息沟通网络是由各种沟通路径组成的结构形式,包括: 正式沟通网络 链式、轮式、Y 式、环式、全通道式注意各种不同沟通网络的比较 非正式沟通网络 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1)链式沟通网络优点:结构严谨、规范缺点:信息传递速度

24、较慢,容易失真,成员平均满意度较低(2)轮式沟通网络优点:信息传递速度快,准确性高,主管(C)控制力强,具有权威性特点:集中化程度高缺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低(3)Y 式沟通网络优点:中心成员(C)具有权威感和满足感缺点:成员士气较低,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4)环式沟通网络优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特点:集中化程度低。缺点: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准确性较低(5)全通道式沟通网络优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合作气氛浓厚,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沟通的准确性特点:集中化程度低缺点:缺乏结构性,易造成混乱,讨论费时,影响到工作效率四、信息沟通的障碍1、 产生原因:信息编码不准确。信息传递不及时不

25、适时信息译码不准确。 忽视信息。拒绝接收信息。发送者选择沟通的媒体不合适。几种媒体互相冲突。沟通渠道过长,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失真2、改善沟通效果的措施1.发送者必须熟悉和了解接受者,用接受者可以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来传递信息。2.发送信息要准确,及时和适时。3.选择最适宜的沟通媒体。4.运用好反馈。5.尽量减少沟通环节,缩短传递的渠道,以免信息失真。6.接受者要积极倾听。7.接受者要克服各种心里障碍。 第十四章 控制12一、管理控制反馈过程三、控制类型 分类原则 控制类型按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分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按控制对象全面性分 局部控制 全面控制 按主管人员改进他们将来工作方式不同分

26、间接控制 直接控制 按控制来源分 自我控制 直接控制 按业务范围分 生产控制 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 资金控制等 第四节 控制方法一、预算控制二、ISO9000 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控制一、适时控制二、适度控制三、客观控制四、弹性控制一、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性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一)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指形成财富的来源。 从财富创造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指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要素。 (二) 人力资源第一类主要是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持这种观点的人占了较大的比例。 第二类主要是从人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

27、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四、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1资本和人力资本。 13对于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含义,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的西奥多w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另一种能力是后天获得的,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的,而读写能力是任何民族人口的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成分。 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首先,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其次,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第三,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资源是存量的概念,而资

28、本则是兼有存量和流量的一个概念,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也同样如此。 一、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它所有的性质都是围绕这个本质而形成的。1能动性 2时效性 3增值性 4社会性 5可变性 6可开发性二、人力资源的作用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人力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以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财富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 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多方面作用1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振兴、国力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29、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主要是科技的竞争、智力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3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更为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具体指人力资源的数量) ,但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数量与人均占有自然资源不足、资金匮乏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且,巨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和低水平的人力资源质量又处于不平衡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强劲压力和国民经济技术结构优化存在诸多矛盾,企业冗员走向社会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结果,但又和社会经济稳定产生摩擦。 人力资源的含义(续)14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这一能力要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人力资源的质量劳动者素质体能素质智能素质非智力因素人力资源类型体力型、一般文化型、较高的一般文化和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联系“人”是基础对象是人的脑力和体力区别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产出问题15人口构成示意图适龄就业人口老年人口老年就业人口未成年人就业人口60(55)岁16 岁劳动适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其他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失业人口病残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