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 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大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安处象牙塔中潜心修研 而是要成为能勇敢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 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要求的 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无疑加强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给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加大了考验。 谈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必须了解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 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 对外
2、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 也就是说 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 心理都不会失调 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 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 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 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 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
3、、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 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 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 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 甚至痛不欲生等。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 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 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 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
4、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 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 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 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 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 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 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 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 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 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 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
5、平。一方面 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另一方面 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 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 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 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 使个体把握自我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 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 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 从而
6、实现角色转换 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使其健康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生入学后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 对大学生讲大学与高中的不同 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 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带学生熟悉校园环境 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 让同学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 尽快适应新环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高校要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共青
7、团和学生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如今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校园进行严重侵蚀的环境下 要积极主动地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 3、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 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 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 失败的机会就愈多 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 一门功课两人都考了 80 分 如果一个人原定目标为 90 分 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 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 70 分 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制定计划时考虑到它的可实现性 多订一些近期目标 少定长远目标。 。
8、4、开设心理健康档案。为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来源进行分类 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进行归纳、整理 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 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 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 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使他们真正懂得 要想占有未来 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 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 更新观念 突破时空 超越自我 唯有如此 方能在搏击中 翱翔自如 走向成熟 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