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师说》学习指导与检测.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00761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学习指导与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说》学习指导与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说》学习指导与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说》学习指导与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说》学习指导与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1、师 说学习目标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掌握实词“师”和虚词“之” 、“者”的几种用法。重点难点1、明确本文的教学目的。2、粗理文章的整体思路。案例剖析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那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本体属于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研究把握,要准确地完成此题,必须在熟读课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并对内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来解答。本文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 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

2、耻师焉,惑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 ”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学法导引1、 朗读课文,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把握,理清作者的论辩思路。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这几个问题,提纲挈领地贯穿作者行文的全过程,也是作者论述的中心问题,明晰了这几个问题,全文的思路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一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 惑也, 终 不解矣。第二问:生乎吾前,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第三问: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反复阅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包括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顿挫等。3、 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的“受(授) 业”,扩大到“传道 ”、 “解惑”,明确提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 ”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 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

4、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三是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的观点指导下,从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4、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气势?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形成文章的夺人气势。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 “传道受业解惑 ”,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句大有如截奔马

5、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 由“其皆出于此乎” 的疑问语气,发展到 “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的语气,再到 “其可怪也欤 ”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 ,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 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

6、屋建瓴之势。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 ”突兀而起,有如横空出世,已见出奇;中间三个对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见其奇。营造这种雄直峭兀之势,最为韩愈所长。本文灵活多变的散句,2于流畅中含顿挫,参入对偶与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词语的排比),又于灵活中见整齐。奇偶骈散交错运用,自然配合,错落有致,亦增势不少。巩固发展1、从下列各题的加点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从华容道步走 D. 道中迷雾冰滑答: 与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

7、.此世所以不传也答: 与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圣益圣,愚益愚 C.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答: 与 2、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如“吾从而师之”的“师” ,就有“以为师”的意思。这叫做“意动用法” 。说说下边句子里加点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羞: 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宾客: 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古之学者 古: ;今: 句读之不知

8、古: ;今: 小学而大遗 古: ;今: 4、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 5、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答: 。6、与捕蛇者说比较,指出它们运用的对比手法有什么不同?答: 。7、背诵全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爱其

9、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8、文中括号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是/ / / 9、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或师焉,或否焉或王命急宣

10、而或长烟一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C其出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公拆袄,出珠授之310、翻译下列语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 其可怪也( )! 译文: 拓展创新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1-15 题。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 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 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 为狂人。独 韩 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

11、骂,指目牵 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 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 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 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 者早暮咈 吾耳、 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 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

12、为人师耳。抑又 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 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 “何预我耶? ”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 为所不 为也。今之命师者,大 类此。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 韦中立:潭州刺史 韦 彪之孙。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 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后于元和十四年 (819)中进士第。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见孟子,离娄上。 挈(qi 切) 挈:急切貌。

13、 屈子赋:指 九章怀沙。 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 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 永州司马,故 说 来南。 二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呶(no 挠)呶:哗闹貌。 咈:乖戾。 冠礼:周代二十岁行冠礼。 荐笏:古代作官者,插笏于绅带。荐,插。11、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辱书云欲相师 相:xing,互相好为人师 好:ho,美好虽常好言论,为文章 为:wi,写作如是者数矣 数:sh,几次12、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独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B、而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世果群怪聚骂,而增与为言辞C、以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余

14、作师说以贻之 D、则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下列词语的语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C、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4、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今之世,不闻有师 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A、 B、 C、 D、15、翻译下列语句。 辱书云,欲相师。 译文: 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译文: 犹且从师而问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恣其所为不问朝夕遣人候问武D4。研究型学习方案(

15、任选一题)16、搜集整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编辑一册唐宋八大家经典文集 ,并在文集后写一篇议论性的后记。17、结合有关史料,研究一下韩愈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古文创作的作用及其影响。18、结合现实实际,写一篇新版师说 。5参考答案 1、C、D A、D A 、C 2、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 3、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古:小

16、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4、读书不会断句,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 (在这两事中,)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学了小的,丢了大的,我看不出(这种人)是高明的。喜欢古文,六经和它的传文,全都学习过。他不受时俗风气的限制,向我来学习。 5、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 ,是“六艺经传” ,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6、从上文分析,本文是用三种人进行并列对比的,而捕蛇者说是用一种情况反复对比:以剧毒之蛇与愿以捕蛇抵赋的人之多相比;以蒋氏一家三代的遭遇与同村其他人家的遭遇相比;以蒋氏一岁犯死者两次,其余时间则熙熙而乐,与乡人每天担惊受怕相比。 8、矣/乎/ 也/也欤 9、A 10、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下来已经很久了。岂不太奇怪了吗? 11、C 12、D 13、B 14、A 15、 承蒙你来信,想拜我为老师。 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你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