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探索: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不断丧失很多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近代化是经济实现工业化,政治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和 戊戌变法。,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进步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技术 (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观念) (解放思想),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由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派别 探索活动 学习方向,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变法维新,三民主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派别 探索活动 基本主张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步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陈独秀 李大钊,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感悟: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第6课洋务运动,1.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主要在经济领域。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
3、看,洋务运动的实质:以大机器代替手工操作。 3、洋务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第7课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开端) (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背景:国内: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国际: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戊戌变法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意义:1)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内容 1
4、)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4)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维新派力量薄弱 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维新派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维新派体现的时代精神: 1
5、)为国家强盛勇于探索的精神, 2)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为改革变法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革命活动. 1)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开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4)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8课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 4、辛亥革命只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5、说辛
6、亥革命失败了是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6、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3)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破坏。4)革命纲领不彻底5)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7、孙中山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自己的救国主张。 8、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武装推翻清政府,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2、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3、
7、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5、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6、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同共产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7、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坚持反封建。 3、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4、李大钊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8、第一人。,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经济方面: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思想方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感悟: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9、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变法维新,三民主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派别 探索活动 基本主张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步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第6课,洋务运动,背景:,时间:,目的(实质、洋务派主张):,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内容) :1) 2) 3) 4) 。,结果:在 战争中, 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失败的根本原因: 。 (失败) 洋务运动性质:是 运动。
10、,评价:, 战争后,清朝 。 .,利用 , , , 维护 。,在中央以 为代表, 在地方以 、 、 、 为代表。,, 洋务派掀起一场“ ”的洋务运动。,洋 务 运 动,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2.积极作用: .,第二次鸦片,内外交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清朝统治,师夷长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奕,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口号:前期:以 为口号 后期:以 为口号 。,“自强”,“求富”,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主 要 活 动,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以“ ”为口号,采用 ,创办了 、 、 等一批近代 工业。,4) 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
11、成立的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军事,2)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 ”为口号,开办了一些 工业。主要有: 在 创办的 、创办的 、 等。,求富,民用,李鸿章 上海 轮船招商局,张之洞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3)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 和 三支海军。,南洋 北洋 福建,京师同文馆,(工矿企业位于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主 要 活 动,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以“ ”为口号,采用 ,
12、创办了 、 、 等一批近代 工业.,4) 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 ”为口号,开办了一些 工业。主要有: 在 创办的 、创办的 、 等。,3)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 和 三支海军。,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在 战争中, 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洋务运动发生在 , 是一次 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把中国,它没有使中国 。2、积极作用:引进了 ,使中国出现了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 , 。 在客观上为 起到促进作用,为 开辟了道路
13、。,甲午中日,北洋舰队,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维护封建统治,引向资本主义,富强起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近代化,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在 战争中, 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洋务运动发生在 , 是一次 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把中国,它没有使中国 。2、积极作用:引进了 ,使中国出现了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 , 。 在客观上为 起到促进作用,为 开辟了道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背景:,时间:,目的(实质、洋务派主
14、张):,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内容) :1) 2) 3) 4) 。,结果:在 战争中, 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失败的根本原因: 。 (失败) 洋务运动性质:是 运动。,评价:, 战争后,清朝 。 .,利用 , , , 维护 。(根本目的),在中央以 为代表, 在地方以 、 、 、 为代表。,世纪 年代到 年代, 洋务派掀起一场“ ”的洋务运动。,洋 务 运 动,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2.积极作用: .,口号:前期:以 为口号 后期:以 为口号 。,洋 务 运 动,背景:,内容:,评价:,时间:,目的:(实质、洋务派主张):,口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集
15、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洋务派):,中央: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 后期:,以自强为口号,以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年成立的 是洋务派穿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局限性,积极作用,清朝内外交困,评价:,局限性,积极作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
16、产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他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思想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戊戌变法的原因:,戊戌变法
17、,第7课,(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年春, 的消息传到北京,、 联合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 , 反对 请求 。史称“ ”。 结果: 。 影响: 运动揭开了序幕。, 、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又把 改名为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 梁启超,光绪帝,同日本议和 变法图强,公车上书,变法维新,康有为 梁启超,万国公报,强学会,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变法维新运动,兴起:,公车上书,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高潮:,戊戌变法,时间: . 主要内容: . 结果:失败,年 月到 月 , 发布一系列
18、变法令 (1898年是旧历 年,称这次变法为 ),主要内容:,戊 戌 变 法,1898年9 月,(时间) 发动政变, (发动者) 把 囚禁在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逃往国外, 不肯逃走,他说:“ !” 不久, 等 人被杀害,后人称他们为“ ”。 这次变法历时 天,史称“ ”。,1898 6 9,光绪帝,戊戌,戊戌变法,103,百日维新,发动政变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时间:,1)改革 ,裁撤 ,任用 ; 2)鼓励 ; 3)开办 培养人才,翻译 ,传播 ; 4)创办 ,开放 ; 5)训练 等。,政府机构,冗官,维新人士,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新式学堂,西方书籍,新思想,报刊,言论,新式
19、军队,结果:,失败 (戊戌政变),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1895年春, 的消息传到北京, 、 联合参加科举 考试的举人,上书 ,反对 请求 。史称“ ”。 结果: 。影响: 运动揭开了序幕。 (主张: ), 、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又把 改名为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变法维新运动,兴起:,公车上书,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高潮:,戊戌变法,时间: . 发布一系列变法令(1898年是旧历 年,称这次变法为 ) 主要内容: . 结果:失败,1898年9月, 发动政变,把 囚禁在 ,下令逮捕 、
20、 逃往国外, 不肯逃走,他说:“ ” 不久, 等 人被杀害,后人称他们为“ ”。 这次变法历时 天,史称“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根本原因: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3)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活动与探究”:,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1变法维新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B,
21、C,3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戊戌变法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5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C创办万国公报 D成立保国会 6.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A,C,B,D,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2、。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此事件有什么影响?(2分)2)材料二引述的是谁的话?(2分)是在什么事件失败之后说的?(2分),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意义(突出的历史功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第8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背景:,中国同盟会成立,经过:,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历史意义: (评价),成功(功绩): 失败:,背景:中国同盟会成立,背景: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革命纲领:作用: 机关刊物: 三民
23、主义:作用:, 年, 在 成立 。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报,1894,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国外),到1905年国内也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1905年8月,日本东京,孙中山,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统一的革命组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1)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开会,选举 为 。,2) 年元旦, 在 宣誓就职,宣告 正式成立。,1)辛亥革命推翻了 ,结束了 。 2)使 观念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了。建立起 的统治。,时间
24、: 年 月 日 地点: . 经过:,辛亥革命,背景:,中国同盟会成立,经过,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1911 10 10,1912,孙中山 南京,中华民国,历史意义 (评价),1、成功 (功绩)2、失败,清朝的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楚望台军械库 占领武昌、汉口、汉阳。,南京,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北洋军阀,1)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 开会,选举 为 。,2) 年元旦, 在 宣誓就职,宣告 正式成立。,1)辛亥革命推翻了 ,结束了 。 2)使 观念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了. 建立起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 经过:
25、起义军占领 、 、 。,辛亥革命,背景:,中国同盟会成立,经过,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历史意义: (评价),成功(功绩) 失败:,背景:时间: 年 月 地点: .领导人: .革命纲领:推翻 ,废除 ,建立 ,改革 。 作用: 机关刊物: 三民主义: 、 、 三大主义,合称“ ”作用: .,1894年, 在 成立 。 1905年 。,(咸宁中考)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选择题: 1、兴中会成立地点是:A 广州 B武昌 C日本东京 D檀香山2、 19
26、05年,孙中山创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3、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D,C,C,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5、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C,C,材料解析题: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此材料是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这一组织创立于何时何地? 2)这段材料是什么意思? 3)这段材料后来被阐发
27、为哪三大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结果:都失败了.,3.上述两次探索的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领导辛亥革命. 功绩: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功绩是什么?,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进步意义有哪些?,戊戌变法.意义(1)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2)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充分的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28、,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2.举出逆时代潮流的例子.,1.结合本课说说孙中山是如何顺应世界潮流的?,(1)成立兴中会,组织革命政党-同盟会.,(5)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4)1911年,指导武昌起义。领导辛亥革命。,(3)发动多次武装起义,(2)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宣传革命,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材料解析题: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 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此材料是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这一组织创立于何时何地? 2)这段材料是什么意思? 3)这段材料后来被阐发为哪三大主义?,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29、?,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根本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直接目标,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第9课,新文化运动,(进步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背景:,兴起时间:,代表人物:,旗帜(口号):,主要阵地:,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意义: 历史缺陷:,19
30、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 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民主,独裁专制,科学,迷信盲从,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向 逆流展开猛烈进攻),尊孔复古,宣传马克思主义,1) 年, 胜利后 2)发展情况: ,评价, 。,新文化运动, ,背景:,兴起时间:,代表人物:,旗帜(口号):,主要阵地:,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意义: 历史缺陷:,年,、 、 、 .,“ ” 和“ ”, 杂志,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向 逆流展开猛烈进攻),宣传马克思主义,1) 年, 胜利
31、后 2)发展情况: 1918年, 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 和 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 等在创办了 。从此 。,评价,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运动。(性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探索 ,为 创造了条件。,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民主和科学,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材料:“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请回答:材料选自 ,作者是 。他当时还发表了哪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他还在北京创办了 。,庶民的胜利,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历史缺陷:,评价,历史意义:,新文化
32、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运动。(性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探索 ,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民主和科学,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33、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第六课 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技术,一、洋务运动的背景:,二、洋务派的主张:(目的),三、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地方:,四、起止时间:,地主阶级洋务派,五、洋务运动口号,前期:,后期:,六、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3、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七、洋务运动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八、洋务运动的性质:,九、洋务运动的评价:,最主要的历史贡献 ?,第7课 戊戌变法,政治近代化,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君主立宪制,
34、一、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资产阶级维新派,三、起止时间:,四、变法内容:,五、戊戌变法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 ?,七、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八、小结:,戊戌变法,兴起:公车上书,发展:政治团体形成,高潮:百日维新,六、戊戌变法的性质:,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近代化,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国,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 兴中会,2、1905年 中国同盟会,作用,二、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1、纲领的局限性:,2、孙中山想建立什么样的国
35、家?,三、辛亥革命的经过:,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成功?,2、辛亥革命失败?,五、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第9课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学习西方,西方的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三、代表人物:,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后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七、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八、小结: 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 革命的继续,主要指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
36、,不同 之处在于:,3、 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欧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启蒙 运动,1898年6月9月,1911年,1915年,1416世纪,18世纪,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专制、等级制度,宣传民主 自由 法治,九、近代化探索小结:,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 革命派,进步的知识分子,探索活动,基本主张,向西方 学习,结果,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变法维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前期:四提倡 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技术(器物),制度:君主立宪制,制度: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失败,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失败,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孕育了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