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1402命题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 8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30 题) 、判断题(第 3135 题) 、材料解析题(第 3637 题) 、问答题(第 38 题)等四部分。本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或答题卷。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卷的规定位置。3填写答题卡:作答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 28 铅
2、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其他题目,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填写答题卷:作答所有题目,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世代为官 B血缘维系 C贵族分封 D中央集权2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
3、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对此,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 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3下图寒食帖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 。 寒食帖的书体属于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4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
4、政策的“真正动机”是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 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C闭关锁国 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5 “它产生予农民运动中,却又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决定了它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 19 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材料中的“它”是指A 天朝田亩制度 B 海国图志C 资政新篇 D 孔子改制考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第一世界”已占绝对优势 B经济发展存
5、在明显区域差别C ”第二世界”已建立合作社 D合理的工业布局已经形成71876 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筑了铁路淞沪线,旋被当地官员以重金购去后拆毁,后清廷又命盛宣怀再筑,于 1898 年完工通车。右图为当时“先锋”号火车头运抵淞沪铁路时的情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876 年修筑的淞沪铁路标志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B1876 年修筑的淞沪沪铁路使用了电力驱动的火车头C淞沪线的命运反映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艰难D1898 年通车的淞沪铁路彻底结束了列强垄断的局面8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入主总之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这段
6、节选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位人物之手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91942 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 1 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这表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B使人民民主专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C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革命道路D客观上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机10下列物证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A同盟会党员证 B “红军临时借谷证”C “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 ”照片 D建国 35 周年国庆游行照片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近代某次战争所发行的部分邮票名称,据此判这次战争
7、是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20 周年 4 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40 周年 2 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50 周年8 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12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 ”该信件写于解放战争中的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1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中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经实践证明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成果是A两类矛盾学说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4为了制定 1957 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 138 万条。材料说明 1954 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
9、列教育知道思想中,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A “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161979 年 1 月 29 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A推动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B表明中央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针C明确两岸“九二共识 ”立场 D直接促使台湾当局允许老兵赴大陆探亲17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
10、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下列应对这种“反抗”形式的最有效政策是A苏俄的余粮收集制 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C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有学者指出“弱国国无外交并非国际关系的真谛,实际上外交对弱国而言可能更为重要。 ”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此观点的有不结盟运动 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 巴黎和会 万隆会议A B C D19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C万民法否定了贵
11、族与平民的不平等条例D罗马法中蕴涵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20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1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据材料,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肯定了人的
12、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23逝世 13 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 60 万。伏尔泰受巴黎人民如此敬仰和爱戴的最主
13、要原因是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资产阶级立法的理论基础B他热情倡导“人民主权 ”,为大革命奠定基础C他抨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 ,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人人心24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曾对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 ”那么,她所崇尚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252013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65 周年,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 ,我们可以了解到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第一次尝试的教训B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C
14、工人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夺取政权的经验D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成现实的伟大成就26从下列表格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发生时间 发生地 污染物 中毒情况1930 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 烟尘、二氧化硫 几千人发病,60 人死亡1948 年 美国多诺拉 烟尘、二氧化硫 4 天内 42%的居民患病,17 人死亡1952 年 英国伦敦 烟尘、二氧化硫 5 天内 4000 人死亡1968 年 日本九州爱知县 多氯联苯患者 5000 多人,16 人死亡,实际受害者 10000 多人A20 世纪中期英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B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已挤进经济大国行列C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污染问题
15、27右图是 1933 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 “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整顿并恢复银行信用B建立工会保障工人权利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28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到达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A优先发展重工业,赶超西方国家 B废除义务交售制,提高农民积极性C联合
16、资产阶级,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D发动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9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里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A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30肯尼斯沃兹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他于 1963 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有可能涉及的史实有欧共体成立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墙修建A B C D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
17、, 谢绝转载。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请选 A,错误请选 B,并在相应方框内填写或涂写。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秦朝时期,政府在咸阳设置的东西织室规模很大,其艺术吸收了当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3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等国先后与清政府了天津条约和北条约 ,大运河畔的杭州被开放为商埠。34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解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35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一调整,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尤其是注重发
18、展重工业。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 “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 。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 16491832 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 18321945 年,直到 20 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材料二 对美国历史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最大化” ,而仅
19、仅是“制衡最大化” 。刘瑜民主的细节材料三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请回答:(1)17 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 16491832 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治体制历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4 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原则,并举例说明 1787 年宪法在立法权与行政权方面是如何实现“制衡最大化”的。 (4 分)(3)近代中国哪一部宪法(或法律文件)能说明材料三的观点?(1 分)(4)据上述材料,近代西方政
20、治体制的确立发展历程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1 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材料二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视察上海时的讲话材料三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 家国家级
21、要素市场、130 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 多家贸易公司、30 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 GDP 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 o 浦东 GDP12 年增长了 18 倍,人均 GDP 从 1990 年的不足 1000 美元上升到去年的 7700 美元。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2、(2 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4 分)(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自贸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4 分)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本题 10 分)38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
23、文化领域呈现什么局面?在这一局面下,对儒学创立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并列举其中一人的主要思想。 (4 分)(2)在汉代,董仲舒和汉武帝为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到了很大作用。其中,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当时什么需要?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哪一机构,既打破了以往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2 分)(3)北宋时期,传统儒学有何新发展?南宋时期的朱熹对儒学新发展又有何贡献?(3 分)(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使传统儒学得到了怎样的新发展?(1 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2
24、014 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D D C B C B C B C B C A B C A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D D C A A A C A B C D D D B二、判断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 32 33 34 35B A B B A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36 (1
25、)政体:君主立宪制。 (1 分)事件:1688 年光荣革命;1689 年权利法案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议会选举改革。 (任答 3 点,3 分)(2)原则:分权与制衡。 (2 分)说明: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若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就仍有效;或总统与外国缔结条约须国会批准方可生效。 (必须包含总统制约国会、国会制约总统的相互关系方可得 2 分)(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 分)(4)启示:言之有理即可,1 分。37 (1)会议: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分)第一步:创办经济特区。 (若答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亦可) (1 分)(2)重点和标志:上海浦东的开
26、发和开放。 (2 分)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任答 2 点,2 分)(3)角色: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第批被开放的通商口岸)(1 分)不同:主权不同。 (若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 分)机遇: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好接轨;促进上海成为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言之有理即得分,任答 2 点,共 2 分)四、问答题:本大题 1 小题,共 10 分。38 (1)局面:百家争鸣。 (1 分)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任答 2 点,2 分)列举:任选一人,言之有理即可。 (1 分)(2)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1 分)机构:太学。 (1 分)(3)新发展:理学。 (1 分)贡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成为理学集大成者。 (任答 2点,2 分)(4)新发展: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1 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