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毕业论文设计-3000吨每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doc

上传人:QQ153893706 文档编号:229384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5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3000吨每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毕业论文设计-3000吨每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毕业论文设计-3000吨每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毕业论文设计-3000吨每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毕业论文设计-3000吨每天印染废水处理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 -目录1.绪论 .11.1 设计背景 11.2 印染废水的特点 11.3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各类纺织印染废水的特征 11.4 印染废水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动态 22 设计规模与水质 .42.1 处理的废水量 .42.2 废水水质 42.3 出水要求 42.4 设计依据、原则 42.4.1 设计依据 .42.4.2 设计原则 .53 工艺流程选择与说明 .63.1 工艺选择 63.1.1 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试验流程的确定 63.1.2 水解酸化工艺机理 73.1.3 好氧工艺机理 83.2 工艺流程图 113.3 工艺流程说明 113.4 工艺可行性 133.5 废水在各工序的水质及预期的

2、去除率 133.6 工艺特点 144 工艺设计计算 .154.1 格栅 154.1.1 格栅的间隙数量 n154.1.2 格栅的建筑宽度. 164.1.3 栅后槽的总高度 h 总 164.1.4 格栅的总建筑长度 L17- II -4.1.5 每日要栅渣量 w.174.2 调节池 174.2.1 调节池有效容积. 174.2.2 调节池尺寸. 184.2.3 空气管计算. 184.2.4 孔眼的计算. 194.2.5 管路阻力计算 .194.3 混凝沉淀池 204.3.1 溶药间 .204.3.2 竖流折板反应池 .224.3.3 管道混合器 .234.3.4 沉淀淀池 244.4 水解酸化池

3、 264.5.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即填料体积)V .274.5.2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总面积 A 和座数 n284.5.3 池深 h284.5.4 有效停留时间 t284.5.5 填料 .284.5.6 进水设施 .284.5.7 空气管道布置 .294.6 二沉池 304.6.1 中心管过水断面面积 f. .314.6.2 中心管直径 d0 314.6.3 缝隙高度 h3. .314.6.4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 F. 314.6.5 沉淀池直径 D314.6.6 沉淀池有效水深 h2. .314.6.7 污泥斗所需容积 W324.6.8 污泥斗容积 V324.6.9 沉淀池总高 H.3

4、2- III -4.6 次氯酸钠氧化池 334.7 污泥浓缩池 334.7.1 浓缩池的面积 F. 344.7.2 池的直径 D.344.7.3 污泥斗尺寸 .344.7.4 浓缩池总高度 .344.8 脱水间 .354.9 污水提升泵 354.10 鼓风机 355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与土建 .365.1 平面布置 365.2 高程布置 365.3 土建设计依据原则. 375.4 土建工程结构类型设计. 376 各构筑物的操作要求 .386.1 调节池的操作要求. .386.2 混凝反应池(浓密机)的操作要求. 386.3 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求. .396.4 接触氧化池的操作要求. .396

5、.5 二沉池的操作要求. 406.6 污泥处理系统操作要求 407 投资概算及运行成本 .407.1 土建部分 417.2 设备部分 417.3 其他费用部分 41结 论 .43参考文献 .44致谢45附录(高程计算表)- 1 -1.绪论1.1 设计背景我国是纺织印染业的第一大国,其中棉布的生产量居世界首位,棉纺织工业在打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独占鳌头的同时又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印染厂每加工 100m2织物,产生废水量 3 一 5m31。印染废水中含有多量的硫化物、酚类化合物、硫醇等,会使水质发臭,其中含有的有色污染物,色泽深,会妨碍日光在水中的透射,不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害于水生生物,而其

6、中的硫酸或硫酸盐会引起土壤酸化等,故由此而造成的生态及经济损失是不可计量的,所以解决印染水污染问题势在必行。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1.2 印染废水的特点(1)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2)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BOD/COD 在 0.2 左右;(3)绝大部分呈碱性废水,色度高;(4)含大量助剂及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处理曝气时,阻碍充氧。1.3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各类纺织印染废水的特征印染加工包括预处理(又叫漂炼,含退浆、煮 炼、漂白、丝光等操作)、染色、印花、整理四道工序,预处理工序分 别排出退浆、煮 炼、漂白、丝光等四股废水,而染色、印花、整理等工序则分别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废水和整理废

7、水。以上废水的混合废水称之为印染废水。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纤维材料、纺织用浆和印染加工使用的染料,- 2 -化学药剂及印染助剂。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染料和浆料的不同而水质变化很大。各类纺织印染废水的特征如下:(1)棉纺织印染废水:棉纺织物印染废水(包括前处理工序、染色或印花及后整理工序)均为有机性废水,主要成分为人工合成有机物及部分天然有机物,并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2)毛纺织印染废水:毛纺织产品染色过程中主要使用酸性染料,染料上染率较高,染色废水的色度相对较低。毛纺织产品染色废水可生物降解性较好,很适宜采用生物化学进行处理。(3)丝纺织印染废水:真丝绸印染废水为中

8、性有机性废水,可生物降解性好,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相对低些。(4)麻纺织印染废水:麻纺纤维为纤维素纤维,其加工过程中产生脱胶废水和印染废水。麻纺产品生产过程中脱胶废水为高浓度的有机性废水,较易生物降解。麻纺织产品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印染废水与棉纺织印染废水相近,只是色度略低。1.4 印染废水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国外印染废水的治理始于 50 年代。50 年代到 60 年代,主要进行单一型的技术研究、发明,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到 70 年代,则偏重于全面性研究,即重视了区域性的治理方法研究,把各种治理技术与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使印染废水的治理与某区域联系在一起,避免重复治理。70 年代末至今,注意了研究节

9、约能源,以及开展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工作,提出了提高环境质量的要求。治理方法上,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两个方面。我国印染废水的治理研究工作是自 70 年代初逐步开展起来的,特别是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之后发展更快。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印染废水治理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国内对印染废水的治理科研工作,主要包括治理工艺路线和方法,以及治理设备和器材的研究。我国印染废水治理工程大多数用以生物化学为主体的治理工艺路线,但由于印染废水水质多变,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单纯采用生物化学这一种方法处理印染废水,难以达到排放要求,因此大多为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串联的处理方法。从各国研究印染

10、废水治理方向来看,在整个处理流程中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3 -对于印染废水,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只要供给其一定量空气,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将被不断吸附、氧化、分解,经过沉淀分离,从而达到不断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兴建的这类废水处理工程,主要以好氧生物处理为主,但是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纺织工艺的织物已由天然纤维发展到大量使用人造纤维,造成所用的染料品种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容易被生物降解。同时目前广泛采用化学 PVA 浆料(聚乙烯醇)和合成洗涤剂 ABS,这些都是难以生化降解的物质,从而导致废水 B/C 值由原来的 0.

11、40.5 左右降至 0.25 以下,使可生化性越来越差,已不能满足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营养条件。因此,现在对于可生化性差的该类废水处理,不能单独采用好氧处理,而需要加上水解酸化处理,作为好氧处理的预处理,使难以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作用,而变成低分子有机酸,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取得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创造条件。这样形成了厌氧水解酸化好氧的生物处理工艺。由于其在处理过程中仅需消耗一定电力,其他投入较少。因此废水采用生物处理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化学处理也是该类废水的一种处理方法,主要采用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通过药剂的水解、电中和、凝聚架桥作用,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但是,目前由

12、于混凝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单纯采用化学处理治理该类废水其投加量相对较大,污泥产生量也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但是作为辅助处理,投药量相对较少,运行成本较相对较低。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改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该类废水而言,单独的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都难以达到排放要求。因此采用物化预处理为辅,水解好氧生物为主处理技术是该类废水应该是目前最成熟,最稳定,最经济的工艺。其既保留了生物处理方法可去除较大量有机污染物和一定颜色的能力、且基本稳定的特点,又发挥了物理化学法去除颜色和难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特点,且运行成本较低。特别适合大中型的印染产品废水的治理。这也是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

13、术政策提倡的治理路线。- 4 -2 设计规模与水质2.1 处理的废水量处理的污水总量为 3000 ,废水中含活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和硫dm/3化染料等。2.2 废水水质CODcr: 1400mg/LBOD5: 350mg/LSS: 300mg/L 色度: 800 倍pH: 9112.3 出水要求出水要求:经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792)中的一级标准:CODcr100mg/L; BOD5 25mg/L;SS70mg/L; 色度40 倍;硫化物 1.0mg/L ; - 5 -pH : 6-92.4 设计依据、原则2.4.1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

14、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3)国家有关的环保法规、政策。(4)水处理工程 ;环境工程设计手册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6)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4.2 设计原则(1)认真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标准。(2)根据污水水质和处理要求,合理选择工艺路线,要求处理技术先进,处理出水水质达标排放。运行稳定、可靠。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和投资。(3)设备选型要综合考虑性能、价格因素,设备要求高效节能,噪音低,运行可靠,维护管理简便。(4)废水处理站平面和高程布置要求紧凑、合理、

15、美观,实现功能分区,方便运行管理。- 6 -3 工艺流程选择与说明3.1 工艺选择采用物化预处理为辅,水解好氧生物为主处理技术,工艺路线“物化生化” 。生化处理目前还是印染废水处理主要处理方法,可仅仅依靠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根本无法达到处理的要求,尤其好氧处理对印染废水的色度、CODcr 去除率都较低:厌氧水解处理虽然去除率低,但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已被普遍证明;混凝沉淀工艺对印染废水中的色度、CODcr 都有较高去除率但要达到排放要求则需要加入大量混凝剂,增加运行费用。所以将这几种工艺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利用生化处理效果可靠,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又通过混凝沉淀工艺保证了生物处理的稳定性和连续高效

16、性。3.1.1 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试验流程的确定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之一的好氧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和类似于城市污水的有机性工艺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因为这些废水可生化性较好,同时水质较稳定,水中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很少。 纺织印染行业废水由于品种变化,化纤织物增加,织布厂在浆纱时所用浆料由淀粉向 PVA 等化学浆料转化,坯布在炼漂、染色过程中大量采用 ABS 等表面活性剂及各- 7 -种新型染料的使用,使染整行业废水的 CODcr 值增加,可生化性下降。国内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处理 PVA 处理效率仅 20%左右。近几年来研究的水解酸化工艺对处理涤沦纺丝有机废水和含 PVA 退浆废水均有明显效果。水解

17、酸化十好氧工艺有如下特点: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可广泛应用于高浓度、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污水经水解酸化后,BOD 5/CODcr的比值有所升高,使其可生化性提高。运行稳定性好,污泥沉降性好,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小,便于操作。填料挂膜容易,老化膜靠水力冲刷,曝气搅动自动脱落。回流污泥量小,也不存在污泥膨胀,运行管理方便。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量大,种类多,并形成了从细菌一原生动物一后生动物的食物链,使出水水质良好。因此,本设计采用了“水解酸化十好氧处理”的试验工艺流程。3.1.2 水解酸化工艺机理水解酸化工艺不等于厌氧消化。区别水解酸化与厌氧消化,就要看一下厌氧发酵的全过程。W.WEc

18、kenfelder 把厌氧发酵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复杂大分子有机物通过产酸菌胞外酶的作用转化为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如多糖(淀粉)水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肤和氨基酸,脂肪油脂转化为链脂肪酸和丙三醇等。酸化阶段:兼性或专性的产酸菌将水解产物转化为短链有机酸(五碳以下)、醇、醛等中性化合物,并有 H2、CO 2、H 2S、NH 3产生,本阶段有机酸的大量产生,使 pH 有下降趋势。产氢产乙酸阶段:酸化阶段虽然也有能成为甲烷菌直接利用的醋酸盐、H 2、CO 等,但主要还是丙酸盐、丁酸盐、戊酸盐和乙醇等不能为甲烷菌直接降解的物质。因而必存在一种独立的菌群即产氢产乙酸菌将上述物质转化,从而起到

19、中间桥梁的过渡作用。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酸化阶段产生的 2 个碳链以上一的短链脂肪酸(盐)、- 8 -醇、醛等物质转化为乙酸盐,同时产生烷。本阶段中,由于产氢细菌的活动使氨态氮浓度增加。氧化还原热降低,pH 值有所上升,从而为后续的甲烷菌创造了条件,另外还有 H2S,硫醇等带有不良气味的副产物产生。甲烷化阶段: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将前几阶段产生的乙酸(盐)、H 2、CO:及少量的甲酸、甲醇等物质转化为 CH4和 C02,这一过程有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起作用:一组是氢还原 CO,生成甲烷,另一组是乙酸盐脱梭产生甲烷,其中前者约占厌氧发酵甲烷产量的 1/3,后者占 2/3。本工艺采用的水解酸

20、化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不进入第三阶段。其较之全程厌氧具有以下的优点:对于固体的降解功能完全和消化池一样。由于水解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污泥仅为难于厌氧降解的剩余活性污泥,故可在常温下使固体迅速水解,实现污水污泥一次处理,不需要设置加热的中温消化池。不需要密闭反应器,不需要搅拌器和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并便于维护,可以设计出适合大、中、小型污水厂所需要的构筑物。由于反应控制在第三阶段之前,故出水无厌氧发酵所具有的不良气味,改善了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因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反应进行迅速,故酸化水解池的体积小,与一般初沉池相当,可节省基建投资。另外,水解酸化一好氧工艺中的水解过程与好氧 AA

21、O、AB 工艺中 A 段的水解过程存在较大区别。首先是菌群不同。前者的优势菌群是厌氧微生物,以兼性菌为主;面后者中的优势菌以好氧菌为主。其次,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不同。水解酸化一好氧工艺中的水解池为升流式反应器,污泥浓度可以高达 15 一 25g/l,而 AAO、AB 中从二沉池回流的污泥浓度一般最高为 5g/l。以上差别造成了水解工艺是完全的水解,而后者仅仅发生部分水解。总之,水解池可将污水中固体态大分子的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它和后续好氧工艺结合,特别适合于难生物降解污水。水解酸化一好氧处理工艺与单独好氧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由于在水解阶段可大幅度地去除水中悬

22、浮物或有机构(视工艺要求而定),其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污泥量可得到有效地减少,从而设备容积也可缩小。- 9 -水解酸化工艺的产泥量远低于好氧工艺(仅为好氧工艺的 1/10 一 1/6),并已高度矿化,易于处理。同时其后续的好氧处理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必要时可回流至厌氧段,以增加厌氧段的污泥浓度同时减少污泥的处理量。水解工艺可对进水负荷的变化起缓冲作用,从而为好氧处理创造较为稳定的进水条件。厌氧处理运行费用低,且其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亦可节省好氧段的需氧量,从而节省整体工艺的运行费用。水解酸化不仅可为好氧工艺提供优良的进水水质(即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条件,从而可提高好氧处理的效能,而且可利用产酸菌种类

23、多、生长快及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利于运行条件的控制和缩小处理设施的容积。3.1.3 好氧工艺机理本工艺对有机物去除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好氧阶段,因此好氧阶段运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终处理效果。故而必须选择最佳的好氧段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状态固着在填料上,同时又有部分絮体或碎裂微生物膜悬浮于处理水中。最初,稀疏的细菌附着于填料表面,随着细菌的繁殖,在溶解氧和食料充

24、足的条件下,生物膜逐渐加厚。废水中的溶解氧和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内,为好氧菌利用。但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时,溶解氧无法向生物膜内扩散,好氧菌死亡,溶化,而内层的厌气菌得以繁殖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厌气菌数量亦开始下降,加上代谢气体的逸出,使内层生物膜出现许多空隙,附着力减弱,终于大快脱落,在脱落的填料表面,生物膜又重新生长,这样就使去除有机物能力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固着的生物膜与一般生物膜不同。在氧化池中采用曝气方式,不仅提供较充足的溶解氧,而且由于曝气搅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从而更加提高了膜的活力与氧化能力。另外,曝气会形成水的紊流,使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可以连续地、均匀地与污

25、水相接触,避免生物滤池中存在的接触不良的缺陷。- 10 -接触氧化法生物膜上的生物相很丰富。起作用的微生物包括许多门类,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果生动物组成较稳定的生态系。在正常运行和生物膜降解能力良好时,生物相中占优势的原生动物以固着性的纤毛虫等为主,所以,它们是生物接触氧化系统运转良好的有价值的批示性生物。在运行时,若固着性虫突然消失,丝状菌稀少,而游泳性虫大量出现,则出水水质变差;反之则说明出水水质变好。与活性污泥法不同的是,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生物膜上存在着大量的后生动物,如轮虫等,它们能软化生物膜,促使生物膜脱落,从而保持活性和良好的净化功能。所以若轮虫等数量多且活跃,则出水水质好

26、;反之,则预示着生物处理效果下降。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如下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它利用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并加以氧化分解,使污水净化。由于填料浸没在水中,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呈立体结构,一端固着,一端漂浮,上面是发育极好的垂丝状菌胶团以及大量丝状菌,形成密集的生物群体,增加了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表面积。由于生物膜浸没在水中,也需像活性污泥法一样,设置曝气装置,不断向水中供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体积负荷高,处理时间短。出水水质好且稳定。接触氧化工艺有较好的出水水质,而且当进水浓度短期突变时,出水水质受影响很小;在毒物和 pH 的冲击下,生物膜受影响小,而且恢复快。这

27、己在国内各地的印染废水处理试验中得到证实。动力消耗低。由于在接触氧化池内有填料存在,增加了氧的传递效率,且因省去污泥回流也使能耗下降,因此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一般可节省动力 30%左右。无污泥膨胀问题。污泥膨胀一般是活性污泥法运行时较难控制,而且又影响处理效果的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无此问题存在。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接触氧化法的容积负荷高 2 一 8 倍,但污泥产量不仅不高,反而有所降低。当容积负荷为 1 一 3kgBOD5/m3时,去除每公斤BOD 产生的污泥仅为 0.18 一 0.58 公斤。上述几个特点,基本概括了接触氧化法的优点。此法的缺点是:生物膜厚度随负荷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

28、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 11 -负荷不宜过高。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时大快脱落,影响出水水质。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导致建设费用增加。在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之前,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以便于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水质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承受一部分冲击负荷,减轻对后续好氧处理的影响,并利用产酸菌的生物酶将不易被好氧微生物所降解的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大分子有机物断链,使固体物质转化为溶解物质,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成为各种易于被降解的有机酸,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好氧处理阶段的效果。3.2 工艺流程图3.3 工艺流程说明1.厂区不均匀排放的废水先经过人工格栅拦截较大杂物后进入调节

29、池。调节池中进行水质水量调节。2进行污水的一次提升,选用耐腐蚀型的泵进行提升到足够高度,使后续建筑物不需再进行提升。3.重力自流到混凝反应池。设置一座溶药间配药,在混凝反应池中加药,进行中和和脱色混凝,设置 pH 控制仪。4.混凝反应池中废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除去沉渣。上清液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污泥排至污泥池。- 12 -5.废水在水解酸化池中进行厌氧分解(水解酸化阶段) ,不产沼气。充分利用水解产酸菌世代周期短、可迅速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在水解细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在产酸菌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以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使

30、废水在后续的好氧池以较小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得到处理,从而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并减少了污泥生成量。水解酸化池模仿 UASB/AF 工艺,池中安装弹性立体填料,防止污泥流失。并辅以机械搅拌,使布水均匀,增加冲击力,有利于提高水解酸化池的效率。废水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6.在接触氧化池中鼓入空气,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进废水中 COD 进行吸收、分解、消化,从而达到去除 COD 的目的。 氧化池池体除了进行净化污水外,还要考虑填料,布水、布气等设施的安装.当池体积较小时,可采用圆形钢管结构,池体容积叫大时和采用矩形钢精混凝土结构.池体的平面尺寸以满足布水、布气均匀,填料安装、维护管理方便为准.池体的

31、底壁应有支撑填料的格栅和进水进气管的支座.池体的厚度根据池的结构强度要求来计算.高度则有填料、布水布气层、稳定水层以及超高的高度来计算.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充氧设备的供气压力或提升高度.一般总池高在 3.5-6.0m 左右.填料是生物膜赖以栖息的场所,是生物膜 的载体,同时也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因此,载体填料是接触氧化池的关键,直接影响生物接触氧化的效能.。载体的填料的要求是:易于生物膜附着,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水流阻力小,强度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截流悬浮物质能力强,不浓出有害物质,不引起二次污染,与水的比重相差不大,避免氧化池负荷过重,能使填料间形成均一的流速,价廉易得,运输和

32、施工方便。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合成树脂类作填料,如硬聚乙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环氧纸蜂窝等影星填料;还开发出多种新型的软性填料、半软型填料、弹性生物环填料以及漂浮填料等多种形式的填料。这些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建设费用中约占 55%-60%。所以载体填料直接关系到接触氧化法的经济效果。接触氧化池均匀地布水布气很重要,它对于发挥填料作用,提高氧化池工作效率有很大关系。供气的主要作用有三:a.是生物氧化池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4mg/L 左右; b. 充分搅拌形成紊流,有利于均匀布水,紊流愈甚,被处理水与生物膜的接触率越高,传质效率良好,从而处理效果也越佳;c. 防止填料堵塞,促进生物膜更

33、新。目前生产- 13 -上常采用的布其方式有喷射器(水射器)供氧、穿孔官布气、暴气头布气等。布水方式分顺流和逆流两种。此种工艺中填料不堵塞,生物膜更新情况较好,较易控制;逆流指进水与供气方向相反,池内水、气逆向相对流动,企业接触条件好,增加了气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故去除效果好,但由于进水部分的水力冲刷作用较小填料上的生物膜不易脱落更新。国内通常采用的是顺流工艺。7.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连续均匀自流入二沉池,二沉池采用竖流沉淀池形式,对悬浮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自流进入氧化池,用化学剂进行消毒,也能去除部分色度然后达标排放;污泥定期回流至厌氧水解池和接触生化池,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8.污泥

34、池中污泥通过螺杆泵输送泵进入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压滤水回流至调节池,泥饼定期处理。3.4 工艺可行性从进水水质上分析,该废水具有较高的有机物浓度(CODcr 1400mg1),宜采用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工艺,以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1)该预处理工艺对悬浮物、胶体具有极高的去除率,相应地消减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可有效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进水浓度,利于减少投资规模和运行费用。(2)由于该废水的色度较高,而混凝沉淀工艺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根据相关类似的工程经验,该类废水在投加混凝剂的基础上再投加少量的脱色剂,脱色效率可达90左右。通过混凝沉淀预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提高整套系统运

35、行的稳定性,确保达到预计的处理效果。(3)同常规气浮法相比,混凝沉淀虽然占地面积稍大,但操作简便,投资省,总体运行费用较低。进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BC较低(025),表明不可好氧降解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宜采用厌氧兼氧生化处理工艺,废水中大分子、有毒性、难降解的有机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水解酸化,分解成小分子、无毒性、易降解有机物质,从而大大提高废水的BC比值。之后设置好氧接触氧化池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水质得到净化。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根据现场条件,污泥脱水采用带式压滤机压滤脱水方法。该方法具有节约场地、操作简单方便、运行连续稳定可靠等特点。- 14 -3.5 废水在各

36、工序的水质及预期的去除率表 3.1 废水在各工序的水质及预期的去除率COD BOD SS 色度参 数 pHmg/l 去除率 mg/l 去除率 mg/l 去除率 (倍)设计进水水质 911 1400 350 300 800调节池出水 911 1400 350 300 800混凝沉淀池出水 89 700 50% 260 25% 90 70 200水解酸化池出水 79 400 43% 220 15 90 220接触氧化池出水 78 100 75% 17.6 92% 100 180二沉池出水 78 85 15 16.7 5 25 75 160氧化池 24排放标准 69 100 25 70 403.6

37、工艺特点(1)充分利用现有场地。(2)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极高。(3)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4)物化脱色混凝放置在生化前,可根据原水水质进行有调节 pH 值、混凝预处理、脱硫,使整个废水处理系统操作灵活,对各种废水适应能力强。这样能大大节省运行费用和保证出水达标。(5)生化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能有效地保证处理效果。 (6)总体设计预留了余量,对超额 20%的水量仍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15 -4 工艺设计计算4.1 格栅水经过人工格栅的处理后,废水中的漂浮物及较大的杂质可被去除,这样可保护后续处理设备正常运行。流程中设置旋转细格栅。印染废水处理用格栅的污

38、物截留量约为水中悬浮物的 6070 2。已知:最大污水量为 Qmax=0.042m3/s采用栅条间隙 d=10mm,栅条宽度 S=0.01m,格栅倾角为 60的锐边矩形断面的格栅。图 4.1 格栅的结构 34.1.1 格栅的间隙数量 nn=Qmax /dhsiQmax最大设计流量,m 3/s- 16 -d 栅条间距,m 。本设计取 10mm,即 0.01mh 栅前水深,m 。本设计取 0.4m。 污水的过栅流速,m/s 。取 0.6m/sn=Qmax /dh=0.042 /0.010.40.6=16sin06sin取栅条为 20 条4.1.2 格栅的建筑宽度B =S(n1)dnB格栅的建筑宽度

39、,mS栅条宽度,本设计取栅条宽度 S=0.01m则 B=S(n1)dn=0.01(201)+0.01020=0.39m取 0.5m(3)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2kh 0 =sing234ds)(ing2 断面形状系数,矩形断面为 2.42;则 m038.6sin81.9201.42.h34 4.1.3 栅后槽的总高度 h 总h 总 =h h 1 h 2h 栅前水深,mh1格栅前渠道超高,本设计取 0.3 mh 2格栅的水力损失h 总 =h h 1 h 2=0.40.3+0.038=0.738m- 17 -取 h 总 0.8m4.1.4 格栅的总建筑长度 LL=L1 L20.51.0H 1/tgL

40、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长度,m L1=(BB 1) /2tg 1=(0.50.36)/2 tg20 00.2 B1进水渠道宽度,本设计取 0.36m 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展开角度 1=200L2 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宽部位长度,一般 L2 =0.5 L1H1格栅前渠道深度,H 10.4+0.3=0.7m L=L1 L20.51.0H 1/tg=0.2+0.1+0.5+1.0+0.7/ tg600=2.2m 4.1.5 每日要栅渣量 WW=Qmaxw186400/kz1000w1栅渣量,m 3 /103m3 污水,本设计取 0.07 m3 /103m3 污水kz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本设计取

41、1.5W=Qmaxw186400/kz1000=0.0420.0786400/1.51000=0.169m3/d3 合格(7) 污泥斗所需容积 WW= 10)(364maxprTCq= )5.98(132.2=12.57m3(8) 污泥斗容积 V取泥斗圆锥部分高度 h53m。圆锥下底半径 r0.3m。圆锥上底半径 R=D/2=6.7/2=3.35m。V=h5(R 2+Rr+r2)/3- 26 -=2.5(3.35 2+3.350.3+0.32)/3=38.68 m3校核:VW 合格。(9) 沉淀池总高 H取保护高 h10.3m,缓冲层厚 h40.6m。H=h1+h2+h3+h4+h5=0.3+

42、2.16+0.22+0.6+3=5.98m4.4 水解酸化池采用膜法水解酸化池,通过时间控制,将厌氧消化过程控制在第一,二阶段,使复杂的大分子,不容性有机物及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及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形成有机酸,醇类等;使溶液酸度增加,pH值下降,从而调节废水的 pH 值,并提高 B/C 值,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设停留时间为 HRT8 小时,池的有效水深为 h5.5m 7水解池的有效容积 v:V=QmaxHRT1508 1200m 3水解池的面积 SS 1200/5240m 2h水解池的尺寸取宽度 B10m,则长度 LL=S/B=240/1024m水解

43、池的总高度 H设池的保护高度 h1 为 0.5m,则:Hhh 15.50.5 6m水解池的填料:在离池底 1 米的地方加入高 3 米的塑料填料,填料的支撑板采用多孔板。填料容积为 V=31024=720m3池底设置曝气管线予以搅拌,以避免厌氧污泥于池底过量淤积。曝气量约为20m min,风压5m- 27 -图 4.5 水解酸化池示意图 7水解池的布水装置的选择 水分配系统的考虑采用穿孔管配水,水解酸化池设 7 根 d150mm 长 18 m 的穿管。每两根管之间的中心距为 1.4m,配水孔径采用 15mm,孔距为 1.4m,每个孔的服务面积为1.41.4=1.96m2,孔径向下,穿孔管中心距池

44、底 0.25m,共有个 91 出水孔,若采用连续进水,每个孔的流速为V= 0.21m/s,符合要求。2d49136085水渠的设计考虑采用锯齿型出水渠,渠宽 0.2m,渠高 0.2m,设 9 条出水渠,基本可保持出水均匀4.4 接触氧化池废水经过混凝沉淀预处理后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填料,使填料表面长满各种生物膜,在生物膜作用下,同时废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和脱落的生物膜,废水得到净化。 为提高氧的利用率,生物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气水逆向流设计。一般用鼓风机鼓风曝气,曝气设备分布于池底;气流自下向上流经填料区,水流自上向下流经填料区。曝气系统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系统或穿孔曝气系统。 微孔曝气系统一般采用膜片式微孔曝气器作为曝气设备,池中填料一般采用弹性填料, 穿孔曝气系统采用穿孔管作为曝气设备,池中填料可采用颗粒填料或弹性填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