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届高考历史命题热点 精解热点 1 民主法治时政背景 2013 年 3 月 17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张德江在会上作总结发言时说:“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链接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调研 1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
2、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和所学史实可知罗马法注重契约关系,答案为 C调研 2 “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治理国家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而不应该是“偶然选中的人”。而事
3、实上将“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他们可能不具有国家管理者的专长,可能不具有“真知灼见”,虽然可以体现民主,但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因此 A 符合题意。B、D 与题意无关,C 属于现象。链接 2 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调研 3 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表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D
4、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据材料信息“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和商业资本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但是政治权力却较少,因此引发了英国的议会改革,工业资本家才逐渐进入政权中心。答案为 D。链接 3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调研 4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5、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中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所以排除。答案为 A。链接 4 中外民主制度调研 5 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追求政治民主和民族独立是近现代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欧洲历史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
6、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材料三 1840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未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材料四 2010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
7、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德的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先后提出了哪些建立民主政治的设想,其实践活动分别是什么。(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温家宝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解析 第(1)问,雅典民主制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直接民主,成因可结合雅典的社会背景分析。第
8、(2)问,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回答英、美、德代议制民主的确立过程。第(3)问,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了辛亥革命。第(4)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回答即可。答案 (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享有公民权的公民数量少(或奴隶、外邦人、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2)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制定 1787 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或统一战争)完成国家统,1871 颁布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
9、立宪制。(3)设想: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设想。实践: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4)保障: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热点 2 三农问题和关注民生时政背景 2012 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重中之重的
10、战略思想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能放慢。链接 1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调研 1l 江浙地区长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甘蔗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A重农抑商的政策越来越松动 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C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在唐宋时期江浙地区只种粮食作物水稻,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江浙地区出现了把稻田改种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现象。经分析
11、可知,上述现象推动了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故答案为 B。链接 2 三民主义调研 2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据关键信息“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知 D 符合题意。链接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调研 3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12、1953 年 4 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解析 据材料信息“1953 年 4 月”可知,当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 B 符合题意。调研 4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C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 D
13、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结合时间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可判断D 符合题意。链接 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研 5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材料中的“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是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来发展农业,“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 C 符合题意。链接 5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调研 6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
15、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一一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二 1933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 1934 年底,有大约 200 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一一摘自邓小平文选(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
16、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依据上述西方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谈淡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解析 第(1)问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根据材料一“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 “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分析;原因结合“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这一阶段内发生的政治、经济等变化分析。第(
17、2)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回答;第二小问,从稳定社会秩序和改善人民生活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改革,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回答即可。第(4)问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表述、理解能力,紧扣“民生”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变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2)措施:推行“以了代赈”计划。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
18、活。(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热点 3 中美关系时政背景 2012 年 10 月 8 日,美国国会发表调查报告称,中国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阻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中国商务部表示,美国对中国进行无端指控,排斥中国企业在美开展正常经营和正当竞争,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反对。链接 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调研
19、 1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B二战结束初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解析 据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
20、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抨击”可以推断出美国企图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搞“双重代表权”。故答案为 A。链接 2 中美关系正常化调研 2 在 1972 年 6 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其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解析 据材料“197
21、2 年”“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进行淡化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它希望改善中关关系,以增加遏制苏联的筹码。故答案为 B。链接 3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调研 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材料二 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
22、,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1899 年美国政府向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材料三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等早巳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祝美国国庆日(1944 年 7 月 4 日解放日报社论)材料四 右图是 1950 年 12 月 11 日时代封面人物照片,时代称呼毛泽东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封面上毛泽东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同期的时代封面文章写道“4 年前,毛泽东还蹲在中国西北延安的荒野窑洞里。上周,住在北京的宫殿里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 材料五
23、 2010 年 11 月 28 日,美韩开始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请回答:(1)材料二中美国的外交政策对列强侵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的?(3)依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形成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4)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的原因。解析 第(1)问,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造成西方列强共管中国的局面。比较材料一、二可知,随着美国实力
24、的增强,美国不再追随欧洲列强,而提出了自己的侵华政策。第(2)问,从材料三中的时间信息“1944 年”可知,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联系抗日战争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等知识进行分析。第(3)问,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等知识回答。第(4)问,联系时政知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原因。答案 (1)使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之下。由追随欧洲列强到向其他列强提出自己的要求。原因: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开展,美国 实 力增强。(2)中国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旨在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和争取民族独立;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和民主运动,中国心存感激。(3)态
25、度:敌视与恐惧。时代背景:当时正值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所支持的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在外交上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沉重打击了美军。(4)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水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了中国的安全。热点 4 制度变迁与创新时政背景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其最大的亮点是“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体制创新”成
26、为 2013 年“三农”问题的关键词。链接 1 制度的变迁调研 1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解析 由材料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宋代通过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 项正确;A、B、D 三项在题干中反映不出来。调研 2 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 1787 年宪
27、法A是管政府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法 B使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C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据材料“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可知 A 项正确。B、D 两项说法不正确,该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内容。链接 2 制度的创新调研 3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能力欠缺,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内阁的实质。明朝时期废除丞相,皇帝提拔
28、地位较低的官员充当自己的顾问,其实质是加强皇权,因此内阁制没有突破皇权专制的本质,故答案为 A。调研 4 周恩来 1958 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周恩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答案为 C。热点 5 全球化浪潮时政背景 2012
29、 年 4 月 19 日,二十国集团在华盛顿召开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出席,重点就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与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活跃的“财经外交”成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链接 1 经济全球化推动整体世界的形成调研 1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下列所述可以作为此结论的依据的是A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C多极化趋势削弱了大国霸权主义 D发达国家借经济优势输出民主价值观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和
30、平。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得各国有了更多共同的经济利益,因此也就减少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答案为 A。链接 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调研 2 下表为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各国世界 500 强企业的数量,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时间国家(地区)1991 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美国 157 175 186 175 140欧盟 134 155 143 157 152日本 119 112 105 81 68中国内地 0 4 11 15 34其他 47 10 26 33 45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发
31、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解析 A、B、D 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表格材料中美国、欧盟、日本世界 500 强企业的数量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故答案为 C。链接 3 区域经济集团化调研 3 2012 年 9 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不顾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正式宣布钓鱼岛“国有化”,野田政府的“购岛”行为引发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强烈反对,中国各地纷纷举行反日游行、抵制日货的运动。此举大挫日本经济,使一些日本人士反思日本政府的做法,主张日中两国应借鉴法德模式处理两国关系。“法德模式”是指A发展综合国力,科技强军 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发行统一
32、的货币(欧元) D两国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解析 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体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法德两国再发战争的可能性,故 D 项正确。链接 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调研 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18 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 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 19 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二 18201985 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
33、965 1985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据(英)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材料三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都用于欧洲的工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张世
34、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材料四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材料五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261985 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
35、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4)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五的视角有何不同?两则材料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第(2) 问,变化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可知,主要因素有工业革命、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等;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第(4)问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答案 (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
36、,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 贸易自由政策。(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奉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低的原因:美国 经济实力提高,倡 导自由 贸易。(3)要素:工业革命(技术进 步)、殖民掠 夺、跨国 (生产) 公司、国际贸易。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4)视角:材料四着眼于宗教文化( 文化角度),材料五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出发点:材料四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材料五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 业岗位) 。热点 6 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时政背景 2013 年 1 月 5
37、 日6 日,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的2013 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四百多名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嘉宾齐聚燕园。本届论坛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就是要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实现“文化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庄严使命。链接 1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调研 1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 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他提醒君主遇
38、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故 C 正确。调研 2 在鹅湖之会上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解析 本题考查理学与心学的关系。从材料“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可知,朱熹认为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维护孔孟纲常礼教,故 B 符合题意。A、C不符合“合处同”;“合处同”指目的一致,这是两者主要的相同点,是“大同”,D 错误。链接 2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征调研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
39、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是对农业、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并且重人文,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答案为 A。链接 3 西方的人文精神调研 4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
40、、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A为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C为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从材料信息“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可知,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为挽救社会道德付出的努力。答案为 B。链接 4 近代物理学成就调研 5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才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
41、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 B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D近代科学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通过实际观测证实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这推翻了宗教法庭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牛顿的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这发展了伽利略的观点。材料充分说明近代科学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答案为 D。链接 5 中西思想发展史调研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
42、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望,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盘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
43、,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主要有哪些。材料三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
44、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外有识之土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起的共同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西思想史发展的理解。第(1)问,现象据材料信息“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概括,原因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影响则需从思想方面考虑。第(2)问,特征据材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概括,“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就是启蒙思想家构建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主要思想主张。第(3)问,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特点结合“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儒家总的解释”来回答;共同作用主要从政治思想方面来分析。答案 (1)现象:士阶层的崛起。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 乐坏;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影响: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特征:推崇理性。法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3)来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特点:将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共同作用:提倡、宣传 新思想,促 进人们思想解放;加速社会 变革,推动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