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卷(三)(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京剧进课堂“京剧进课堂”消息传出,社会各界的争议一直不断。这场争议本身的意义,远大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十省市共 200 所中小学试点京剧走进音乐课堂”本身,对探究包括京剧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如何传承,对思考我们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应秉承何种态度,无疑都具有标本意义。围绕京剧进校园的争议,大致有两类:一是京剧究竟该不该进校园,一是只有京剧进校园品种是不是单一。有的家长闻听消息,首先担心的是“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 ;有的学校则表示“我
2、们的音乐老师根本不懂京剧,怎么教” ;甚至有人说,孩子更喜欢流行音乐,哪怕学点交响乐也好, “让孩子学咿咿呀呀的京剧,这是把成人意志强加给孩子,恐怕适得其反” 。这类争议犹如“第一反应” ,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京剧在当代的尴尬境遇,也映照出一些人潜隐的心理焦虑。其实,京剧课只是纳入试点学校一至九年级原有音乐课程之中,没有增加学时,是考查而非考试科目;是让孩子们赏析,而非培养戏迷票友。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会因此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倒要自问,在我们心中,是不是把应试教育看得比素质教育更重要?我们情愿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奔波于参加钢琴班、小提琴班,以期用“特长”促进孩子升学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们是否真的喜
3、欢钢琴和小提琴?如果京剧能算“特长”,学校以没有教师懂京剧为由不开这门课,有几个家长能答应?早在几年前,北京、上海、江苏、甘肃、黑龙江等地,就有中小学尝试了京剧进校园。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曾对 120 名上过京剧课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课后仍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可能不会去买票听戏,但很喜欢类似课程;还有 30 至 40人表示,他们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其他一些自主尝试的学校,也是效果良好,不曾引发争议。武断指责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是“成人本位” ,说到底,是成人自己对这项民族文化瑰宝艺术缺乏了解,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
4、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我们应该持多元文化态度,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精华,但越是经济全球化,越是现代化,越要有效防止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守望好我们的精神家园。1下列对“京剧进课堂”意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 “京剧进课堂”对传承京剧这种民族传统艺术有重要的意义。B “京剧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C “京剧进课堂”能够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和钢琴、小提琴一样成为中小学生的“特长”科目。D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京剧进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
5、化的自信意识。答案 C解析 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要使京剧成为中小学生的“特长”科目。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围绕京剧进校园的争议有 “京剧究竟该不该进校园” “只有京剧进校园品种是不是单一”两类。B对京剧进课堂,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 “音乐老师能不能胜任”之类。C把京剧作为考查科目等做法体现了京剧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而非培养戏迷票友。D对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上过京剧课的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上过京剧课后喜欢上了京剧。答案 C解析 A 项以偏概全,文中是 说“大致有两类” 。B 项张冠李戴, “音乐老师能不能胜任”是学校的反应。D 项曲解
6、原意, 应是“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产 生了兴趣”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走进课堂,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学生和家长当中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B一些人反对京剧进课堂最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不到位,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C以会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为借口来反对京剧进课堂的人,其主要原因是把应试教育看得比素质教育更重要。D许多学校把京剧引进课堂的做法是为防止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守望好我们的精神家园的一种尝试。答案 A解析 说法不准确,应是在大部分学生当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8 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 ;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
8、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
9、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略有
10、删改)注 巨鹿城:古县名,在今河北省境内。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敝,疲惫。枝梧:抵抗。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 相斗C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身:亲自D楚王阴令羽诛之 阴:阴沉地答案 D解析 阴:暗中。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B解析 A 项认为/把它作为。B 项均为动词,到。 C 项却/ 于是。D 项于是/趁机。6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11、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 分)(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项羽为鲁公,为次将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A BC D答案 C解析 是宋义对项羽勇猛的肯定。说的是当时饥荒的状况。说的是楚怀王对项羽的册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充分地表现了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
12、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留不行” ,所以项羽杀了他。D项羽的军队破釜沉舟,抱定必死的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表示臣服。答案 C解析 A 项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 项是宋义的话, “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中生有。D 项“诸侯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 “臣服” 也不对。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3 分)译文: (2)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4
13、 分)译文: 答案 (1)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2)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者,一律斩首。参考译文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 认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为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 北上)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此时,赵歇为赵 王,陈余为大将, 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当初,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 显正在楚军中, 见了楚王 说:“宋义断定武信君的军队必败,过了几天,军队果然大败。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 ”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
14、,号为卿子冠军。楚军行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 项羽(对宋义) 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我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宋义说:“不对。拍击牛身上的虻虫,不可以消灭毛里藏的 虮虱。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疲惫之机攻打;打不胜 ,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 秦、 赵相斗。披甲胄, 执兵器,宋义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宋义。 ”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 说:“势如猛虎, 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者,一律斩首。 ”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 辅助齐王, 亲自送到无
15、盐,大宴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 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 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他却大宴宾客,不肯引兵渡黄河从赵国取粮食,与 赵国合力攻打秦国,却说趁着他们疲 惫 。凭秦朝的 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国,势必破赵。赵国破灭,秦更强大,还有什么秦兵疲惫 的机会可乘!况且我们楚兵新近失 败,楚王坐不安席,集中全国兵力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 举。 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不是安定社稷的臣子。 ”项羽早晨去见上将军 宋义,就在 帐中斩下了宋义 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 掉他。 ”这时,诸将
16、都畏服,不敢有异议。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 ”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 派人追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杀了他。又派桓楚去向楚怀王报告。怀王于是传令让项羽担任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于项羽属下。项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以后,威名 传遍楚国,并在 诸侯中传颂 。(项羽)就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楚兵渡过黄河去救巨鹿。 战斗取得了一些胜 利, 陈余又请兵出战。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 砸破做饭的锅, 烧了住处,只带了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在这时(项羽军) 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多次仗,断 绝了他们
17、的( 运粮的)通道,打败了他 们,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楚军,自焚而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在城下的有十多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营垒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在这时就攻破了秦 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都跪在地上前行,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从属于他。(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9结合全诗
18、,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5 分)答: 答案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10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 分)答: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19、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3)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4)庄生晓梦迷蝴蝶,_。( 李商隐锦瑟)(5)此情可待成追忆?_。( 李商隐锦瑟)(6)君子坦荡荡,_。( 论语)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 沧海月明珠有泪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只是当时已惘然 (6)小人长戚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听 水我从三峡回来好些时了,可我一静下来,依然可以听到那条江的水声阴柔的、安详的、生生不息的那条江
20、的水声啊长长的江河暗夜,我围着有汗腥味的毛毯,在十六个人一间的船舱里听那条江的水声,古老而美丽的水声,千年万年的水声,九曲十八折地从大峡谷流来又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的水声啊。水声有节奏地拍打着我们的船舷,像不知疲倦的催眠的母亲的手。两岸的山黑漆漆静悄悄险峻得有些狰狞,江风挟裹着水腥味钻进舱来,凉飕飕水淋淋的。夜色里,山、天衔接的一线逶迤里,月光孤独而凄婉,唯有这“母亲的手”从容慈祥地拍抚,使我听清了寂夜里的水声,水声里包含的伟大的慈爱与慰安我是在汉水边诞生的,我是听汉水的涛声、水声、纤夫的号子声长大的,汉水是长江的最大一条支流。我曾无数次站在江岸,凭水而立,默默地看大江流向大海的风景,默默地倾听
21、葬在水下的音乐,默默地理会浮出水面的灵魂。后来,我便含泪沿河出走;后来几十年大漠塞外,我的爱就像故乡的河流,广阔而丰富。每每回到故乡的大河岸畔,我就能重温流逝在那里的苦难与幸福,重温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信心和勇气。那年,我经三峡到达与大宁河接壤的古老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曾驱车直达圣女故乡“昭君村” 。昭君村白墙黑瓦的民舍点点滴滴,星星般坠落在一面青山的半壁,炊烟在白墙黑瓦的屋顶或静悄悄地团卧,或袅袅娜娜地上升。一座藏传佛教建筑风格的“昭君祠”屹立在半山民舍之间,一座高达十米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像临山而立。我曾围着雕像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地想这纤纤女子以何样的傲骨,蔑视摒弃了皇宫深院的凄凉与小人的
22、奸佞妄为,毅然选择了六千里外的大漠异邦?选择了命运?这幽深了美丽了两千年的佳话源于香溪、源于大河啊!我告诉同我一样未睡、一样围着汗腥味毛毯的一对青年男女:“到香溪去看真正的大河神女吧。 ”我还说,我是在香溪的吊楼里听香溪水听懂了一位女子的魂魄的。那男的望着我,纯净的眼神里潜藏着一份忧伤,他说:“我也是常听水声的,我是在江边听水声听懂屈原的离骚的”那女的靠那男的肩头,不作声。半晌,她突然很认真地问我:“你在大宁河听懂了那悬棺和栈道吗?”在风景绮丽的大宁河流域,有着迄今未能诠释的悬棺之谜和栈道之谜。大宁河畔,岩棺处处可见,导游小姐说,从龙门峡到巫溪宁厂古镇,共有六千八百孔。近年有人考察,除宁厂以下
23、的一百多公里外,北上的各条支流都有类似的栈道孔,东接鄂西北竹溪,北连陕西镇平,西连城口县城,形成了长达数千里的古栈道网。筑于这悬崖峭壁上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始于何年?怎样施工?做了何用?谁能注释这古老的谜底?想着这些,我就仿佛听见先人们凿石的敲击声,听到一种命运的呻吟抑或是呐喊。抬头仰望临江悬崖上的棺穴,我不禁肃然起敬:他们活着时,在这大河之畔、崇山之中为生存而奋斗着;死了,他们希望灵魂依然在这凭江的岩顶,谛听涛声和水声,抑或是眺望儿孙们从这座山翻越到那座山,从这条江走向那条江想到这些,我对那年轻女子说:“他们的灵魂不忍离去,大约也是想凭江谛听水声吧?水声里有他们儿孙的命运”不知我的话触动了什么
24、,那女子别过脸去,好一阵黯然。是的,无论怎样,我是无法忘却那悬崖、石孔、栈道和远古棺穴给予我的颤栗。我想,既然我们是踏着同一块祖先相传的土地,我们就总是与我们祖先那些崇高的努力相关,我们就该珍视人类今天为改变命运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我们祖先的奋斗和我们现在的奋斗是连在一起的现在,三峡大坝已经截流,祖先们创造的千年文化随之葬入江底。我的心中倏忽升起阵阵莫名的失落与悲怆。转而又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无不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发现、创造、否定、肯定、牺牲、奉献等重重叠叠的脚印踏出的一条长路,路上的困惑与迷惘、悲怆与眼泪、成功与失败、奋斗与辉煌都是文明相系相携的链环,这链环最终搀扶着人类走向新的生存维系。无论怎么
25、想,有一个情结总是挥之不去:“高峡出平湖”之后,那些千年古栈道连同千年古城已经沉入江底,而那原本在崖顶的悬棺是否离我们更近?抑或已漂浮在水面?再去三峡,我还能听到怎样的水声(有删改)12作者为什么把水比成“母亲的手”?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 作者在水边诞生、长大,后来又沿河出走,水给了作者广阔而丰富的爱,水声里包含伟大的慈爱与慰安,并给了作者做人的信心和勇气。13文中写了去三峡途中遇到的一对青年男女,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 分)答: 答案 引出下文“我”对栈道和悬棺的思考;写男女青年对“我”的话的反应,说明水声不仅能给作者还能给其他人以人生启迪;使行文避免了以
26、一个人口吻叙述到底的单调感,增加了文章的跌宕感。14文章画线的句子说:“我们就该珍视人类今天为改变命运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7 分)答: 答案 我们的祖先关注儿孙的命运,我们就总是与我们祖先那些崇高的努力相关,我们祖先的奋斗和我们现在的奋斗是连在一起的。(或:祖先的奋斗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道路,他们是开拓者。)( 大意对即可)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第二段写黑漆漆有些狰狞的两岸的山、凉飕飕水淋淋的江风、孤独而凄婉的月光是为了反衬水声的从容慈祥。B第三段写“我”与汉江有血脉、文化、命运的关联,对哺育“我”的这条江怀着深情和自豪
27、,在全文中承上启下。C第四段对昭君村、昭君祠和王昭君雕像的描写很详细,主要是为了突出昭君带来的藏传佛教对这里的影响。D全文不仅写对水声的怀念和理解,而且表达了对人生的种种领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和关注,主题宏大开阔。E作者最后说:“我还能听到怎样的水声”说明作者对三峡截流给祖先创造的千年文化带来的灾难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答案 CE解析 C 项不是为了突出“昭君带来的藏传佛教对这里的影响 ”,而是说明人们对昭君的怀念,昭君本人对这里的影响。E 项原文说“转而又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无不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发现、创造、否定、肯定、牺 牲、奉献等重重叠叠的脚印踏出的一条长路,路上的困惑与迷惘、悲怆与眼泪、成
28、功与失败、奋斗与辉煌都是文明相系相携的 链环,这链环最终搀扶着人类走向新的生存维系” 。说明作者只是 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发出感慨,而不是“对三峡截流给祖先创造的千年文化带来的灾难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第卷 (表达题,共 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原来红极一时的蜡烛厂现在已经负债累累,奄奄一息了。B他若留我,乐得顺水推舟。C列车鬼鬼祟祟般地驶入这个传说中的“地狱” ,早有士兵们荷枪实弹在等候。D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答案 C解析 A 项“奄奄一息” ,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用来形容气息微弱
29、的垂死之状。也比喻事情到了最后关头。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补语。B 项 “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C 项 “鬼鬼祟祟”形容行动诡秘、怕被人发现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列车。 应改为“鬼使神差” 。D 项“涂脂抹粉” ,a.涂胭脂,抹着粉,修饰容貌;b.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们谩骂法院执法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B他是个单纯的人,从不设防。他能够在文学领域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中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C我无
30、意间接触到父亲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D近几年,易中天因做客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 ,在民间的影响如日中天,所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答案 C解析 A 项“实属”与“是”重复,去掉其中一个。B 项句式杂糅,去掉“为代价” 。D 项“被”字多余。1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3 分)( )现在,再就“何以必须悬腕” 说明几句。 _天下哪有这样投机取巧的便宜事?这种运动、锻炼,是很容易的。最初会觉得手臂提起来就酸痛。写出来的笔画曲如蚯蚓,非常难看。将右臂提起执笔作字,是一种肌肉运动,是一种增强臂腕力量的锻炼。若连这一
31、点耐心、一点勇气、一点劳力都不肯付出来,而欲将字写好。努力用功,顶多半年之后,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自然不觉酸,笔画也自然逐渐圆劲。从此以后,便打定了写字的基础,何乐不为?但,酸痛不会太厉害,必须忍耐。难看就不要给人家看。A BC D答案 B解析 中的“这种运动”与 中的“是一种肌肉运动”相呼应, 排在后;中的“但”是就的转折,故应紧 接着;讲的是“努力”之后的改 变, 应放在后;而与横线后的文字衔接最为密切。19请以“老龄化社会”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遗漏信息,不得改变原意。(5 分)跨入 21 世纪后,很多国家都将面 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根据国 际惯例,当一个城市或国家 60 岁以
32、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 20%时,这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就称为“老龄型人口” ,这样的社会就称 为“老龄化社会” 。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 迟、寿命的延 长、死亡率和出生率之比的下降。要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老龄化程度, 应考察包括人口平均寿命、老年人口比例、 长寿水平等在内的若干指标。答: 答案 “老龄化社会”指的是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城市或国家 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 20%时,这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就称为“老龄型人口”的社会:这是跨入 21 世纪后很多国家都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不过,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和出生率之比的下降。要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