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8175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学 年 第 一 学 期 管弦乐配器 教案教材选用:管弦乐配器法教程 杨立青 编著授课对象:作曲、指挥、视唱练耳专业(本科三年级)授课时限:第一学期/共三个学期每周一次大课每周一次改题辅导授课教师:杨 立 青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次 序:第 1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一章 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教学目的:科学地介绍与管弦乐配器技术密切相关的音乐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尽量相结合于管弦乐写作中声部处理的若干基本原则,以帮助学生在掌握配器技术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途径。教学重点:声音的物理特性。音高的相对性。教学内容

2、:序 论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第二节 声音的音高特性一、声波的频率二、音高的相对性四、拍频(波动音)五、结合音(和音、差音)音响谱例: 2 例。-课后作业:复习:绪论、第一节、第二节。预习:第三节、第四节。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2次 序:第 2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一章 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续)教学目的:科学地介绍与管弦乐配器技术密切相关的音乐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尽量相结合于管弦乐写作中声部处理的若干基本原则,以帮助学生在掌握配器技术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途径。教学重点:声音力度特性中的绝对性、相对性。产生音

3、色特性的“三要素” ;谐波结构、共振峰、时间过渡特性。教学内容:第三节 声音的力度特性第四节 声音的音色特性一、声音的谐波结构二、共振峰三、声波的时间过渡特性四、其它对音色形成有影响的因素五、音色结合音响谱例: 1 例。-课后作业: 复习:第一章。预习:第二章。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3次 序:第 3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二章 弦乐器性能总论(一)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所具有的各种性能,通过大量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不仅对弦乐技法的历史发展能获得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真正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

4、际写作中。教学重点:弦乐器的发音原理。弦乐器的各种弓法。弦乐器的拨弦。教学内容:第一节 弦乐器的发音原理第二节 弓法技术连音、半连音、断音第三节 拨奏常规、非常规奏法音响谱例: 30 例。-课后作业:1、自行设计四小结左右的音乐片段,并运用各种不同弓法写出七、八种变体。2、分析下列五本不同历史时期的管弦乐总谱:莫扎特费家罗婚礼序曲贝多芬序曲序曲瓦格纳纽伦堡名歌手序曲德彪西牧神午后序曲勋伯格华沙幸存者要求:通读各总谱中的弦乐部分,分析比较弓法特点及其历史发展,并写分析报告(300 字左右) ,每本各举出弓法运用上有特点(或有意思)的片段。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4次 序:第 4

5、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二章 弦乐器性能总论(二)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所具有的各种性能,通过大量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不仅对弦乐技法的历史发展能获得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真正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学重点:触弦点的变化;滑音;泛音。教学内容:第四节 触弦点的变化第五节 双音与和弦第六节 震音第七节 滑音奏法第八节 泛音奏法第九节 揉弦音响谱例: 31 例。-课后作业:一、书面习题:1、写出小提琴每根弦上前五个自然泛音。2、写出小提琴每根弦上三个(任意)人工泛音。3、标出谱例-53 小提琴泛音(人工)的

6、实际音高。二、通读“五本”总谱中的弦乐奏法:1、 写分析报告:比较奏法(使用范围、常用) 、历史特点、角色等。2、 每本各举出弦乐奏法上有特点(或有意思)的片段。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5次 序:第 5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二章 弦乐器性能总论(三)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所具有的各种性能,通过大量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不仅对弦乐技法的历史发展能获得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真正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学重点:把握好弦乐特殊奏法的实际效果,运用目的要明确。教学内容:第十节 特殊奏法一、特殊

7、定弦二、弓杆奏法三、强弓压奏法四、非常规激振点变化五、扣击奏法六、其他:极端音、微分音、电声手段音响谱例: 28 例。-课后作业:通读总谱勋伯格华沙幸存者中的各种弦乐特殊奏法:1、写分析报告:奏法(使用范围、常用) 、历史特点、角色等。2、找出弦乐特殊奏法上有特点(或有意思)的片段,并简要说明。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6次 序:第 6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三章 弦乐器性能分论教学目的:熟谙各弦乐器的音响、音色特性及演奏技巧性能。教学重点:小提琴乐器法;中提琴乐器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小提琴音响特性/记谱、定弦与音域/各弦音色特性

8、/演奏技术第二节 中提琴音响特性/记谱、定弦与音域/各弦音色特性/演奏技术音响谱例: 17 例。-课后作业:一、为小提琴、和中提琴,各写一首华彩乐段(10 小节左右,似协奏曲中的华彩段) 。(要求:标清楚速度、力度、弓法、指定弦等)二、通读“五本”总谱中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并按下列内容各写出分析表格:1、音区:使用幅度、常用、或偏爱音区,2、力度:使用幅度、常用、或偏爱音区,3、奏法:使用幅度、常用、或偏爱音区,4、历史特点, 5,角色、地位, 6,占据比例, 7,举出有特点(或有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7意思)的片段, 8,分析小结(约 200 字左右) 。次 序:第

9、7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三章 弦乐器性能分论(续)教学目的:熟谙各弦乐器的音响、音色特性及演奏技巧性能。教学重点:大提琴乐器法;低音提琴乐器法。教学内容:第三节 大提琴音响特性/记谱、定弦与音域/各弦音色特性/演奏技术第四节 低音提琴音响特性/记谱、定弦与音域/各弦音色特性/演奏技术音响谱例: 19 例。-课后作业:一、为大提琴、或低音提琴,写一首华彩乐段(10 小节左右,似协奏曲中的华彩段) 。要求:标清楚速度、力度、弓法、指定弦等。二、通读“五本”总谱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声部,并按下列内容各写出分析表格。1、 音区:使用幅度、常用、或偏爱音

10、区,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82、 力度:使用幅度、常用、或偏爱音区,3、奏法:使用幅度、常用、或偏爱音区,4、历史特点, 5、角色、地位, 6、占据比例, 7、举出有特点(或有意思)的片段, 8、分析小结(约 200 字左右) 。次 序:第 8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一)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线条组合中的音

11、响平衡,与音响个性化处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弦乐组的可贵特性/常规编制/非常规编制第二节 线条性因素的构成同度/八度/十五度/多层八度/和声性线条/线条构成的特殊形态音响谱例: 27 例。-课后作业:一、分析“五本”总谱,各找出弦乐线条组合中较常见或典型的方式、以及有趣的片段。二、为下面的旋律片段, ,做同度、八度、十五度、多层八度等各两种不同质的线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9条处理(标弓法、力度、音响效果、占优势乐器音色等) 。次 序:第 9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二)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

12、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和声结构的密度(排列方式) ;和声分布的幅度(音域的宽窄) ;和声声部的分配方式(分部与不分部) 。教学内容:第三节 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密集的和声排列二、开放的和声排列三、特殊的和声排列四、和声的音区分布与幅度五、分部演奏的弦乐和声六、多弦演奏的弦乐和声音响谱例: 23 例。-课后作业:一、用五声部弦乐组,为下列和弦连接各做两种变体:1、E b: - 辉煌、响亮 / 柔和、明亮2、e: - 阴暗、沉重 /

13、 辉煌、响亮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0二、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No.1(Op.31-1)第二乐章 1-12/45-56 小节,为弦乐队配器。三、分析“五本”总谱,各找出较常见或有趣的弦乐和声处理,并简要说明。次 序:第 10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三)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明确对不同类型音型化形态(及概念)的

14、区别,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把握好对乐器性能及其实际演奏技术可能性。教学内容:第四节 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节奏音型化二、线条音型化三、和声音型化(摇荡式/密集式分解/开放式分解)四、混合音型化音响谱例: 21 例。-课后作业:一、为弦乐组写 5-6 种不同类型的音型化织体。二、分析“五本”总谱,各找出较常见或有趣的(不同类)弦乐音型化织体,并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1简要说明。次 序:第 11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四)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

15、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织体的分类,及其处理。教学内容:第五节 织体的分类与处理原则一、织体的的分类二、织体处理的原则三、织体处理的方法音响谱例: 7 例。-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2课后作业:一、通读“五本”总谱,各找两例较常见或有趣的(不同类)弦乐织体写法,并简要分析说明各处理原则及方法。次 序:第 12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五)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

16、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织体的构成(1)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及其分类、处理。教学内容:第六节 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1,齐奏型写法2,和弦音束型写法3,分部写作型写法音响谱例: 21 例。-课后作业:一、为弦乐组写齐奏性织体用-同前“弦乐线条性因素构成”之作业-旋律,或肖帮叙事曲No.1 引子(g 小调)1-7 小节,要考虑浓度或幅度变化、强调因素等。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3二、自行编写音束型织体(两小节左

17、右) 。三、写分部型写作织体(巴赫“圣咏”-两小节) 。次 序:第 13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六)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织体的构成(2)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及其分类、处理。教学内容:第六节 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续 1)二、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1,对比性复调写法2,模仿性复调写法3,微型复调及其他复杂化的复调织体形态音响谱例

18、: 21 例。-课后作业:一、将下列钢琴曲(任选一首) ,为弦乐队配器:1、亨德米特舞曲 (1-15 小节)/现代钢琴曲选 p26(对比复调) 。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42、刘庄钢琴变奏曲之五(模仿复调) 。二、自行编写微型复调织体(支声式)4-5 小节。次 序:第 14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七)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

19、能力。教学重点:织体的构成(3)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及其分类、处理。教学内容:第六节 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续 2)二、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4,旋律与伴奏型写法5,点描型写法音响谱例: 7 例。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5-课后作业:为弦乐队改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No.5 第二乐章 1-16 小节。次 序:第 15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八)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

20、,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若干配器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第七节 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织体因素的个性化与复杂化二、乐队踏板因素的应用音响谱例: 11 例。-课后作业: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6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No.1 第一乐章呈示部,改编为弦乐队乐曲。次 序:第 16 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 分钟授课章节:第四章 弦乐器组的组合(九)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组组合的各种形式,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弦乐写作(组合)技术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并通过配器书面作业,巩固在课堂所学

21、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写作能力。教学重点:若干配器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第七节 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续)三、多重复合弦乐编制的应用1、在横向结构中,音响的密度-浓度的色彩变化。2、复兴巴洛克时期“大协奏曲”编制原则。3、对音响的立体、空间感的追求。四、横向色彩对比的运用结构作用。音响谱例: 12 例。-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7课后作业:1、自习“第八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弦乐写作” 。2、布置期终考试作业。第 1718 周复 习、 考 试期终考题 :将下列两首钢琴作品中任选一首,为两组(或加 Solo、重奏等复合编制)弦乐队编配:(此处考试曲目被隐去)(第一学期结束) 管 弦 乐 配 器法 教 案(第一学期)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