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应该把握几个“点”江西省星子县实验中学 邹素梅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俗话云“巧妇难为无米炊”学生谈“文”色变的主要原因是没什么可写,初中生阅历浅所以很怕写作,即使是勉强写了也往往内容空泛,假话连篇。因此,要想学生不反感写作,首先要让他有“ 米” 。教 师应在每次写作之前都要根据写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活动课等。例如初一上学期一次写作活动,要求以“月亮” 为题写一篇作文,一个星期前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月亮的资料:有关月亮的传说、有关月亮的天文知识,然后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展示成果。结果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让学生获得作文素材,这样才能有“米 ”下
2、 锅。让学生学习做“饭” (一)仿好句好段,要求学生每天做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二)作文前讲几篇范文或老师定下水文,可鼓励学生模仿,具体做法是:(1)依照范文,准备所需的材料;(2)确定材料的详略;(3)安排好文章结构(写提纲);(4)谈谈对范文的看法,想想还可以怎样组织文中材料。由于学生们在课前已准备了素材,范文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写作范例,这样学生即有米下锅,又知道做饭的过程,饭自然会熟的。让学生自改、互改(改出新意) 修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
3、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多加考虑,转变原有的老师改好后发下去,学生一丢了事的陈旧批发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而要鼓励学生自改和互改,尤其是以小组形式的互改,能更有利于形成交流的氛围,合作的氛围和竞争的氛围。在修改时,要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一些修改的方法,并提供修改的范例。要求学生每写好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有必要的话,结构可以调整,内容可以增删,甚至于“忍痛割爱” ,要使学生懂得文章是思考出来、改出来的道理。少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
4、自主就会变成自流,就会减弱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自改和互改,学生不仅对写作技巧有更深的体会,并且在文章写成后,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使作文教学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有米,做熟了饭,又尝了别人的饭,饭就越做越香了。展示成果,快乐评价 学生每次作文好,老师应做出评价,只有亮点教师都要肯定、鼓励,还利用多种形式如办班报展示推荐发表。我在 2006 年下学期坚持每周办班报,展示学生写作中、修改中的精彩文章、精彩片断,学生写作很高。总之,作文教学中如能把握这几个点,学生不会谈“文” 色变,因为他们有东西写、有水平写、有兴趣写,大部分学生都会爱上写作。二 00 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