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新纲要指引下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毋庸置疑,新纲要明确而具体地把“心理卫生保健”与生理卫生相提并论。其目的在于提醒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切实做好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因为这方面的工作常常是被大家所忽视的。所以,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树立幼儿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强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 卫生 保健【正文】国 家 教 育 部 颁 布 的 幼 儿 园 教 育 指 导 纲 要 ( 试 行 ) 非 常 深刻 地 指 出 : “幼 儿 园 必 须 把 保 护 幼 儿 的 生
2、命 和 促 进 幼 儿 的 健 康 放在 工 作 的 首 位 。 树 立 正 确 的 健 康 观 念 , 在 重 视 幼 儿 身 体 健 康 的 同时 , 要 高 度 重 视 幼 儿 的 心 理 健 康 。 ”“关 注 幼 儿 健 康 ”, “把 健 康 放在 幼 儿 园 工 作 的 首 位 ”, 逐 渐 被 广 大 的 幼 教 工 作 者 所 认 同 。 然 而目前,在我们一些幼儿园中,危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问题不少。据上海的一份资料统计,儿童身体有疾病的比例已经下降为 1.3%,而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有障碍以及有身心疾病的儿童占 18%30%左右。另一份资料指出,我国目前在幼儿
3、中主要有六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小儿多动症。据国内部分地区调查,患此症的儿童约占 2%3%,男孩多于女孩。社会行为扭曲,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性格怪异,情绪多变。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等。不良习惯,如吸手指、咬手指、眨眼、挖鼻孔、耸肩、玩弄生殖器等。学生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学习习惯差。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问题是严重。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心理卫生”?据了解,我国绝大数幼教
4、工作者对“心理卫生”这个术语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这个提法还比较生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幼教工作中如何做还不大了解。什么是心理卫生?说起“卫生” ,大家很熟悉,但对它的理解常2常是不全面的,以为专指生理卫生。生理卫生主要有益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则有赖于心理卫生。所以,卫生的精确含义应包括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两个方面。心理卫生又名“精神卫生”或“精神保健” ,是研究如何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与预防心理失常和疾病的科学;具体地说,是教人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生活,把心里锻炼得更坚强,能承受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精神刺激的科学。幼儿园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帮助新入园的孩子适应新的生活。适应,特别是对社会生
5、活的适应,是心理卫生的中心课题。幼儿园是幼儿必须适应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帮助新入园的孩子能比较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可以说心理卫生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幼儿入园的头几天,对新生活的不能适应是正常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般两个星期就可以了。这种工作应由有经验的、热爱孩子的教师担任,需要细心、耐心和有一定的方法。一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日记有这样一段:“xxx 是初进园的 3 岁的女孩子。送她的妈妈走了,她便大哭起来。我抱着她亲切地同她说:老师爱你,你不哭啊,这里小朋友多,很好玩的她注意听我说话,渐渐不哭了小朋友多,我不能只照顾她一人,于是就将她放下,她坐在椅子上就又哭起来。我
6、把我的毛背心脱下来请她代为保管,并对她说:你不哭,老师一会就来啊!她紧紧抱着背心说:我不哭,你要来啊!老师的衣服她抱着,就好像老师陪伴着她一样,她不哭了。 ”在稳定孩子情绪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建立一系列适应新生活的习惯,如吃饭、午睡的习惯和漱口的习惯,跟小朋友一块玩的习惯,安静地坐着学习的习惯等等。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还需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不少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不能适应,是与其家长舍不得离开孩子有很大关系的。例如:有的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不愿进门,或不让妈妈走,孩子哭,她也哭。有时孩子已安静下来了,她还在抹眼泪。又如:孩子哪一天不愿上幼儿园,他也不坚持必须去。这就给孩子的适应带来更大的
7、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好家长的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抓紧抓好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目前,一些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社会性教育还比较严重,这是必须注意的。 幼儿园教育纲要“思想品德”部分中有关社会性教育的规定比较明确,对幼儿在班、3园和家庭中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比较明确、具体,应认真执行,并随时检查教育效果。幼儿在大班“毕业”时,应该都能做到。此外,幼儿园还要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生活。其办法为:(1)通过参观和象征性劳动广泛地接触社会,多与各方面的人物打交道。 (2)在人际关系方面,幼儿园孩子只有“竖”的社会关系(与父母、
8、教师等)和“横”的社会关系(与同伴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兄弟姐妹)打交道的“斜”的社会关系。幼儿园应创造条件,让大、中、小班的孩子有在一块共同活动的机会。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试行“混合班”和“同龄班”并行的制度交叉编班,即一个孩子既编入同龄班,又编入混合班。社会生活的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和保障,又有赖于人的社会性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三、针对独生子女的性情特点进行教育。现在在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或娇生惯养和“独生”的特定家庭环境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有不同于“多生子女”的特异性性情方面的弱点或消极品质。据国外的研究,有人把这种异
9、性罗列了达 20 条,如利己、自满、怯懦等等。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关于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类似,独生子女表现出如胆小、懦怯、任性、不合群、好发脾气、独立生活能力差和自我中心等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娇” 。夸大独生子女性情方面的这些缺点是错误的,讳言与无视这些缺点也会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损失。因为,严格地说这些缺点都是与心理健康不相容的,都是需要克服的。上面说过,独生子女性情方面的这些缺点虽与“独生”有点关系,但更主要的是父母及有关成人溺爱的结果。很明显,孩子的这些缺点既然来自家庭,就很难指望通过家庭教育来克服了。这项工作就很自然地要有幼儿园来完成。这是当前幼儿园心理卫
10、生工作的重大课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幼儿性情方面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然,在这项工作中也需要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协助。四、慎用“评奖” “比赛”等教育形式。评奖和比赛都具有竞争性质。凡竞争就有胜利者和失败者。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说,胜利者得到鼓励、欢乐只要不产生骄傲情绪,对其心理健康是有益的。失败者偶尔失败,也可以收到锻炼,使其心里更坚强,当然也有好处。假若一个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或不利的地位,一而再,再而三地始终总是失败,这对他的心理健4康的影响就太严重了。为了兴利除弊,在运用评奖和比赛这一教育手段时,最好注意以下几点:(1)慎用、少用、更不要滥用。 (2)参加评比者都有同等获胜的机会。评
11、劳动态度、守规矩、城市、勇敢等等,只要有决心、可努力,谁都可以获胜。 (3)自己同自己比(先后进步情况) 。如一个小朋友刚来园时总是哭,他不哭了就将给他一朵小红花,以巩固他的这个进步。这样做时也要注意,因为不哭的孩子没有得到小红花,他哭了反而得到小红花,岂不有失公正?幸好 3 岁左右的孩子还想不到这些,也不致感到委屈。类似的情况若用于大班,老师就必须对全班幼儿、特别是当事者,做些解释和教育工作。孩子们对这种情况是会有看法的。 (4)多用团体评比,少用个人评比;能用团体评比代替的,就不要用个人评比。 (5)评比要绝对公平;不公正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这是搞评比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五、要对孩子“
12、一视同仁” 。“偏爱”现象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是存在的,个别单位还比较严重。一般来说,长相好看、最甜会说的、聪明伶俐的和守规矩、有礼貌的孩子,容易引起老师的偏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无可讳言,有某种关系的、家长有权势的和“好行小惠”的家庭的孩子,也容易引起某些教师的偏爱,这种偏爱就是另外一种性质了。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偏爱,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相应的弊端。幼儿虽小,但对老师的偏爱却非常敏感。常听到幼儿园小朋友说老师的偏爱现象,老师喜欢哪个等等。所以,只要有偏爱现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消极影响:(1)被宠爱的孩子,会养成骄傲自大的心理。有时还可能因为“有恃无恐” ,欺负其他的小朋友。 (2)被冷落
13、的孩子,内向者助长其“自卑” ;外向者可能导致顽皮不守规矩。(3)最严重的引起一般孩子的忌妒情绪。 (4)影响孩子间的情感,容易发生纠纷,破坏团结。同时,教师的偏爱一旦被孩子察觉,其威信就大大降低。威信低的教师,教育的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就给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了保持与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必须把偏爱现象消灭掉。六、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了解情况的人也知道,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消灭。从心理卫生角度说,体罚与变相体罚是心理健康的大敌,必须彻底废止。成都日报2003 年 1 月 6 日曾报道“五岁幼儿患精神分裂症”。据报道,1 名 5 岁的幼儿在园期
14、间,因个别老师曾采取恐吓体罚5等教育方式,使孩子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而且在园情绪时有异常现象,教师没能注意观察,使幼儿错过最佳治疗期。经法院裁定,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未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诉诸于法律。此案例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对此决不能再掉以轻心。体罚对身体方面的影响是明显的、暂时的,一般关系不大,而对心理方面的影响则是隐蔽的、永久的、严重的!因为心灵上的创伤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1)体罚会打掉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并形成妨害心理健康发展的 “自卑感” 。 (2)体罚次数多了,孩子会丧失羞耻心,有的孩
15、子愈打与愈顽劣,原因即在此。 (3)严重的体罚可导致儿童胆怯,或者相反使他残忍。 (4)其他如儿童的说谎、虚伪等不良品质,有时也与体罚有关。七、多照顾“问题家庭” “性格异常” “生理缺陷”的孩子。(一)关怀“问题家庭”的孩子。这里所说的“问题家庭”是指“破裂的家庭”和“吵闹的家庭” 。前种家庭,是孩子生活中的最大变故。他感到震惊和迷惘,对“新”的家庭又难以适应。这些都是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打击。后种家庭的孩子,面对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闹,莫衷一是。这时孩子会感到难堪和痛苦。这对孩子心理上的摧残是多么严重啊!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对象,应给予多多照
16、顾;多给他们爱,多给他们温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基本问题。让他们在幼儿园得到在家庭应得到但已失去的东西。不然,他们的心理就有失常的危险。有时,给予他们特别的“偏爱”是必要的。此时的偏爱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二)关注“性格异常” “生理缺陷”的孩子。一般教师多吧注意力放在那些经常打人、骂人、吵吵闹闹的孩子身上。而那些胆小的、孤僻的、很少说话的、不爱活动的孩子,他们到认为没有问题。若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来说,那些好动、性野的孩子是正常的,而沉默寡言、不好动的孩子则是真正成问题的。试想如果一个幼儿长时间坐着,不说不动,眼神发呆这种变现就不正常了。他若不是身体上有毛病,就可以肯定心理上发生了问
17、题。此外,身体发育畸形、机能障碍等方面的孩子,也要予以注意。因为这些孩子在生活适应上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如不及时予以同情和帮助,就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对于有不良习惯如玩弄生殖器(主要是男孩) ,咬指甲和吮指头(主要是大拇指)的孩子,更应该予以6关注。因为这些不良习惯是直接与其心理健康有关的(为解除某种紧张而无意识发生的动作) 。对于这些孩子的帮助,要自然,要因势利导;不要勉强,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工作要悄悄地进行,不要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因为这种注意对当时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八、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环境。幼儿园应办成幼儿真正的乐园。积极情感的培养,是心理卫生的中心课题。情感具有巨
18、大的感染力,歌声、琴声和幼儿园人们的欢声笑语,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幼教工作者并不是在蜜罐里生活的,他们有欢乐,也有苦恼,但必须有修养,不迁怒,在孩子面前总是喜笑颜开的。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社会。在人际关系上,成人之间,孩子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充满同情、友爱、互助、合作幼儿园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对还,不应有不适当的管束、不公平的待遇、千篇一律的要求以及过多的照顾和多余的忧虑幼儿园是孩子的天地。当然,幼儿园绝不是一个大温室。在老师的教育和精心安排下,孩子们要自理生活,帮助老师做事,参加公益劳动,出力、流汗。他们还要做些自己并不乐意但应该做的事。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遇到一些经过努力可以
19、克服的困难和他们承受得了的挫折与失败。总之,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不可忽视!因为心理卫生保健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要知道加强幼儿心理卫生工作,这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新 纲 要 所 建 构 的 幼 儿 健 康 及 幼 儿 园 健 康 教 育 的 新 理 念 , 必 将 成 为 我 们 幼儿 园 教 育 实 践 的 引 领 , 也 将 是 我 们 幼 教 工 作 者 不 断 获 得 经 验 , 不断 得 到 专 业 化 成 长 的 理 论 支 撑 。幼 儿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关 系 着 一 代 人 的 成 长 。 愿 我 们 每 位 幼 教 工作 者 ( 也 包 括 家 长 在 内 ) , 都 来 关 心 、 关 注 幼 儿 的 心 理 健 康 ! 愿每 个 幼 儿 都 能 健 康 地 成 长 !7参考资料:1、 大力加强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杜代章2、 关于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几点认识 作者:莫源秋3、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4、 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 作者:李社英 王兰娣5、 幼儿心理卫生浅议 作者:李岱玲6、 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