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技术分析.docx

上传人:西米老师 文档编号:227592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技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技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技术分析摘要: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混凝土浇筑方法进行确定时,应该根据各自的结构特点来进行确定。每个浇筑快要连续浇筑施工,墙柱可用水平分层法浇筑,梁板可用平层或斜层法来进行浇筑。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斜层法主要用于大体积承台、较厚的地下室底板和梁体来进行。对于各层的墙柱而言,应该先单独浇筑,且一次连续施工,这主要是为了使墙柱的垂直度得以保证,以及楼面模板因施工因素引起的侧移得以减少。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泵送和人工,而泵

2、送方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式。本文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温度裂缝措施、混凝土浇筑对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之一。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言,必须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无论要求的条件有多多,配合比设计是这些条件的基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在保证设计强度的同时要使水化热大幅度降低;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的同时使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 水化热要低是配置大体积混凝土的关键所在,因此,配合比设计所选的矿渣水泥要尽量保证水化热低,另外,还应该将一定比例的粉煤

3、灰掺入进去。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将粉煤灰掺入到大体积混凝土中是增加可泵性和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而言,其浇筑质量控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掺入大量的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 32.5MPa 水泥,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这样对于水化热的降低有着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可泵性,从而使得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得以提高。 2.控制温度裂缝措施 首先,合理选择配合比。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等,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温升,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其次,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为降低浇筑温度,采用低温水、石子洒水冷

4、却、砂表面覆盖等方法降低搅拌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 6h 以上,减缓浇筑速度,并薄层浇筑,以加快浇筑期间热量的散发,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延长混凝土升温期。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 18以下。再次,控制拆模时间,根据测温结果,若混凝土拆模后的表面温度或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小于 25,即可拆侧模:若降低后的表面温度或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大于 25qC 时,不仅不能拆侧模,还应采取模板上覆盖保温材料的保温措施,减小温差。第四,通过监控,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需严格控制温度的部位埋设测温点,并做好记录,如果内外温差超

5、出规范要求,则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a温度监控的最终臣的是为了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通过采取温控措施,可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符合规范要求;b 温度是直接关系整个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客观地反映混凝土温度状况,在施工中应对原材料温度、出机温度、入模温度、自然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等项目加强测试,便于及时调整温控措施。通过有效的温度监控措施,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小于规范要求 25以内的要求,是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情况出现的措施。第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混凝土浇

6、筑后做好早期湿养护,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以提高早期弹性模量,增强抗裂性,避免降温与干缩共同作用。大体积混凝土降温与干缩同时发生,会导致应力累加,是后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混凝土拆模养护后,随即回填土,整个基础底板部分保持湿润状态,预防在降温期内混凝土产生过大的脱水干缩和湿度变化。 3.混凝土浇筑 在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时,首先,要对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这一现象满足;其次,还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例如,结构大小、预埋管道、混凝土供应情况、钢筋疏密以及水化热等因素。本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研究和分析。混凝土浇筑方案的制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

7、全面分层。所谓全面分层就是指一层一层的进行浇筑,也就是说,先完成第一层的浇筑,然后在进行第二层的建筑,如此类推下去,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下一层的浇筑时,要确保上一层的混凝土还有没有初凝,就这样连续逐层浇筑下去,直至完工。对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太大的工程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如果有必要,可以将其分成两段,从两端向中间或者从中间向两段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所谓分段分层就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从底层开始,等到浇筑一定距离后在对第二层进行浇筑,以此类推对其他各层进行浇筑。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没有初凝,接着可以从第二段在如此进行下去。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像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 1 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 3 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