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方巷中心小学作文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
2、革现状的思考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需要有效的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则往往过分强调了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指导不当,学生习作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而言。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它的根源所在。从习作要求来看,低年级学生习作是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内容统一,只要达到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即可。训练、评价的重点为语句,而中年级的习作向高年级习作要求过渡,以命题习作为主,缺少了以图作为内容这一载体,学生则一时手足无措。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教师往往是选择一个主题对全班
3、学生细细指导,结果收上来的习作就变成了“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写法”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中年级的孩子多在八、九岁之间,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善于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描述,但是一般不会加以提炼,需要有效地提醒和指导才能将一件事叙述清楚,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欠缺,因而模仿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似曾相识的参照物来进行模仿,以减少自己的操作难度,教师的指导或例文的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参照系” ,无怪乎,学生也就写出了相似的习作。如果我们中年级语文教师因为学生的这两方面特点而不去指导学生习作,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
4、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也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因此,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则成了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 、 “大话” 、 “空话” 、 “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 , “情话” ,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 , “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中年级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
5、、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我们曾在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说写能力的衔接和发展研究以及省学会“十五”课题新课程:愉快的教育愉快的作文的课题研究中,对作文教学都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生活作文起步教学”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二、课题的界定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
6、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而富有个性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使做人与作文一起进步,是“生活作文”教学改革的宗旨。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
7、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坡度陡,无目标,不得法,轻感情,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从下手。因此,我们提出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引一泉“活水”来降低坡度,产生写作自信心,最终能使学生得心应手。三、理论依据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指出:“生
8、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
9、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10、。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
11、鱼儿来。 ”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概念又怎能学得好呢?”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 ,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
12、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3、活动建构的理论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
13、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4、新课程改革理论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 “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
14、,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重点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15、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 ;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4、探索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6、构建起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16、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课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要对作文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生活化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习作,培养能力。另外,还要设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习作兴趣,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讨论、交流,相互理解、对话,使作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作文教学评价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17、作文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从而达到提高全面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 ,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 “生活本源” ,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
18、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 ,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1) “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 “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
19、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 。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 。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 、 “最佳作者” 、 “最佳读者” 。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 ,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 “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
20、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 ,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
21、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中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带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 “绘画写话” ,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2、;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 “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朝阳文学社,朝阳电视台、雏鹰广播站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
23、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我笔诉真情” ,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5)利用互联网, 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
24、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
25、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 ,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 “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由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26、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
27、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
28、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
29、性,独立性和创造性。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 ,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
30、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课题决定在我校中年级语文学科作文中进行研究。以二(1) 、三(1)班为实验班,三、四年级其他班级
31、为对照班。研究者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活动。研究方法: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4、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5、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八、课题研究的步骤1、前期准备阶
32、段(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调查、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起步作文的现状,积累研究素材。(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2、中期实施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探索出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3、后期总结阶段(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文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2)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课堂教学实录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学校的行政领导为整个实验的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工作。教科室为实验的参谋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检查反馈、总结推广等工作。课题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努力实施课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