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6373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在中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欲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学生对学科是否有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很多学生对文科感兴趣,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成绩就好,对理科不感兴趣,数理化的成绩就不好。中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影响,转变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习观念,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包括的两大因素有认知学习和非认知学习两大类。认知学习主要是指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非认知学习主要是指伴随认知过程的心理上的一系列表现,如学习动机、情感等。非认知学

2、习贯穿在认知性学习的自始自终,影响着认知学习的效率。因此,当学生对数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时,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而有干劲,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享受;在课上听讲时会聚精会神,思维敏捷,跟上教师的思路;遇到学习的拦路虎,会积极去解决问题,不怕困难,学习效率高。反之,一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带着负担去学习,在课上听讲感到压抑和烦躁,教师的讲授被大脑屏蔽了,在被动而无效地学习。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导致学生之间学习差异的因素之一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一、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书本知识的理论讲解让学生的认知局限在抽象思维中,与学生的感性认知存在距离,会产生认知障

3、碍,自然会让学生们感到数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难免丧失学习的兴趣。现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出发,实现书本理论知识和生活感性知识的统一,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去补充讲解。比如,让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注意观

4、察沿街的建筑物都是什么形状,告诉他们一些图形之间的验算联系;设置生活中的问题,如储蓄利率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物价涨跌问题、最佳决策问题、买卖股票问题等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二、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反之,师生关系恶劣,会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不能形成教学的共同体,互相有隔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被对方容纳和接受。没有两者思想的共鸣和一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和学生建立和谐

5、的师生关系。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和学生情感的交流。 “感人心者先乎情。 ”教师要多关爱学生,关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把学生当成朋友和兄弟姐妹,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和友好感。教师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受到激励,振奋学习精神,自然会愿意接受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产生强烈的学

6、习热情。三、通过教师提问来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的问题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提出一些学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才能达到让学生感兴趣思考的目的,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有的教师的提问只限于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根本不能给予学生认知冲突,激不起思考的动力,是无效的提问。教师要通过提问转换和生成教材内容,要围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展开,引领学生把问题作为思考的切

7、入点去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提问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问要突出重点。一堂课 45 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面面俱到地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重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否则,学生如一头雾水感到茫然,对教师的提问不感兴趣。突出提问的重点即要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或以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提问要有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

8、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如果一开始就用高难度的问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学生会不知道如何下手思考,会直接放弃;在知识范围上,提出一个概括的大问题,然后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学生能够条理分明地去思考,建立知识的系统。提问要有趣味性。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特别是中学生,趣味的内容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无形中推动学生前进的内驱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找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对策,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不感到厌烦,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