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奉贤区西渡学校 沈取英一、研究的背景:社区艺术文化活动是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颇受社区群众的欢迎。近年来西渡地区得意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房地产的开发,吸引了一大批人定居西渡,在这五湖四海的群体中不乏有一批艺术特长的人才,他们活跃在西渡社区艺术文化的舞台。使西渡社区艺术文化的开展已具规模并有一定的成效。丰富的社区艺术文化资源,吸引了许多老年学员,学员浓厚的兴趣和领导重视,加上有一批敢于奉献、乐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这种模式是否适合我们学校,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模式,为学校所用,为学生服务。这对于推动我校艺术教育活动的
2、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是学生除学校家庭之外第三个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多种多样,可因人、因内容的不同而作选择,但社区因其拥有丰富的活动资源而受学生的青睐。随着社区规模和功能的日益扩大及社区各种活动日趋规范,对学校教育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尤其是在艺术教育活动这一块,更具有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近年来,利用社区艺术文化资源开展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案例日趋增多,但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忽视了对开发社区艺术文化资源模式的研究。因此,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对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探索学校利用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提炼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
3、育资源的模式。二、研究的过程:1、研究的内容:1) 、界定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的含义。2) 、确定社区艺术文化资源活动的方案。3) 、确立开发社区文化艺术资源的保障机制。4) 、探索学校利用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5) 、提炼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模式。6) 、确定开发社区文化艺术资源的评价体系。2、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从 2004 年 4 月至 2005 年 12 月,为期一年零八个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和情报综述等方法。对西渡社区的艺术文化资源作了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在众多的活动项目中,首
4、先选择三个项目进行实践尝试,以探索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方法及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模式。3、研究的几个阶段准备阶段:(2004、42004、9)2004 年 4 月至 2004 年 9 月,课题组成员首先设计了学生和家长两份问卷,向全校二百多位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中了解到了学生和家长对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的知晓情况。同时通过对社区有关负责人访谈,了解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的种类及近年来活动开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选项,同时确定了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活动方案。实施阶段:(2004、92005、10)在了解社区艺术文化资源概况,认识
5、社区艺术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实施开发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的活动方案,并进行了实践。总结阶段(2005、102005、12)在前期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对研究的时间作了适当调整,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归纳:界定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的含义;确立开发社区文化艺术资源的保障机制;确定开发社区文化艺术资源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学校利用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最终提炼出了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模式,即“资源共享项目合作” 。三、研究的结果:1、界定了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的涵义:社区艺术文化资源是指学校周边地区(含学校本身)的历史和先行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传统艺术及演变而产生的资源内容。
6、2、制定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活动方案:艺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开发艺术文化教育资源,旨在拓宽艺术教育渠道,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整合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拓宽学校艺术文化教育渠道;让学生在学艺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唤起学生学习艺术兴趣,推动校园文化发展。通过了解社区艺术文化资源;确定学校开发项目,收集相关资料;组建队伍,包括师资和学生学习小组几个阶段,进入活动的过程。整个活动采用走进社区、拜师学艺、成果展示、学员代表总结学艺收获几个部分。3、确定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方法途径:1) 、走出去:即学生利用双休日,
7、以雏鹰小队活动基地形式组织,到社区参加相应项目学习,由社区教师作指导。也可由学校委派部分有兴趣或有特长的教师,到社区取经,再有这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指道。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师去社区学艺:学校委派热爱艺术或对艺术有兴趣的教师,向社区有专长的教师学习切磋,然后回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将学习场地安排在学校,可以是双休日,也可以安排在拓展课时间或某一天的中午或放学时候,在安排上具有了灵活性的特点,这样也可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学生进社区:、自发组织:一般以同年级学生为好,也可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进行。人数在十个左右,学生自主推荐组长,组长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性:负责每次活动
8、出缺勤记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雏鹰小队活动形式:一般以十个人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我推荐,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包括出缺勤记录,活动情况的确定(原则上是在学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活动的进行及活动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等等。2)请进来:将社区志愿者请进学校,定期为相关项目的学生作辅导;也可利用有特长的教师,通过拓展型课、特色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等时间进行学习辅导。具体可通过以下做法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师师合作:社区志愿者辅导教师到学校与学校教师切磋学习,让学校教师也承担起艺术教育这一工作。 师生合作:为了扩大学生参与面,社区辅导教师直接面向学生作辅导,可在学校或社区的某个场所进行 。生生
9、合作:则是学校先委派部分学生向教师(社区志愿者辅导教师和学校教师)学习,然后由部分学生充当“小先生” 、 “小辅导员”去指导其他学生(对象主要是同班或同年级中兴趣爱好者) 。4、确立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活动保障机制:任何一项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机制。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同样如此。 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喜好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既使对某一种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好,但因年龄而产生的不稳定性,发展过程中的动摇性,往往影响其参与活动的持久性,故仍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艺术项目的开发需要学校的支持更需要社区学校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因此,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机制
10、为学生搭建好活动平台,这是保证艺术项目开发和利用的必要前提。) 、硬件保证、提供网络查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建设遍及学校,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因特网网上资源,让学生寻找所要查询的资料,对于推动艺术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如我校腰鼓项目开发前,学生先听取老师介绍,然后再自己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从中懂得了“腰鼓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学习腰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活动的一种实践。前期的网上查询,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积极性也更高。、提供活动场所。每次活动,不管是何种项目,都需要场所,或设置在学校或设置在社区,由于组员人数不一,个体时间分配不一,因此,活动场所的选择也
11、因考虑到对象与时空两个要素,以便利活动组织的持久性。) 、软件保证、举荐教师:确定社区指导教师或安排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教师。、举办小小讲座:(可聘请校内教师和社区艺术爱好者作导师。有计划的举办相关讲座,渗透艺术项目内容。、争取家长的支持:从对家长的问卷中,我们了解到,本校许多家长本身也是艺术爱好者,因此,也真心希望学校在完成好学生学业的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使自己的子女在艺术活动中,促进毅力、自主力、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5、确立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组织活动形式:社区艺术文化实践活动的开
12、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有辅导教师的特长所决定,主要受活动对象和时空的影响,其形式有:) 、以假日活动为形式:少先队雏鹰假日活动,是学生双休日活动的一种较好形式,已延续了许多年。且有一定的成效,为此采用这种模式具有适切性。假日活动,学生走出校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组队,选择便于开展活动的场所,在社区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训练活动。) 、以兴趣活动课为形式以年级组为单位。听取相关教师的意见,由学生自定出活动项目,然后正式确定开发的项目。学校安排教师,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聘请社区教师作为辅导教师,此形式具有较强的可操性。) 、培养学生骨干队伍为形式社区艺术文化资源开发有其延续性,培养艺术骨干分子
13、,然后采用生带生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合理使用资源,又可以加扩大普及艺术活动的面。更可取的是让我们的一些成员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学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的不仅仅是施教的能力,更多的是个体综合素质得到了加强。6、提炼了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模式:“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所谓“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即为学校和社区在硬件(如场地器材)和软件(如师资及项目开发)资源上进行共享,在艺术项目上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和学习的一种模式。“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的要求:) 、认识上统一:社区艺术文化活动集娱乐健身于一体,深受社区群体欢迎。同样学校艺术文化教育也博得学生喜爱。当今,在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大背景下,充分利用
14、,达到共享的目的。同时选择适合学生操作活动项目,让学生实践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稳定的体验学习场所,让他们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逐步养成进入社会的自信心和自主交往的能力。这是构建“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的主要目的) 、组织形式上: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办法,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和功能,实现优势互补。) 、选择安排上:寻求能适合拓展学生兴趣爱好,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上:采用社区志愿者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总之“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能使队伍上走出禁区,时空上走向全方位。“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1) 、展示模仿点评学习:选
15、择来自网络、社区老年书画作品(包括各种画法) ,组织若干次国画作品展览,让学生欣赏感悟;激发有情者学习国画的兴趣,引导志趣强烈的学生临摹作品,在大量学生习作中挑选一批作范本,由学校有关教师或特请社区艺术教育志愿者作集体、个别的针对性点评与指导,使得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更浓烈,对国画知识了解更多,对学习国画的情趣更浓。这样,设立国画专业班和业余班的机遇由然而生, “爱民族,爱祖国,爱国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便顺利顺当地展开了。 (当然需多次反复)2) 、示范模仿点拨训练:在了解腰鼓表演意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通过观看社区老师的示范表演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往往会被现场老师的精彩
16、的片段表演所吸引,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而当学生们对这种活动有一定的好奇心的同时,教师对腰鼓的技巧作进一步的示范表演,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进行实践尝试,在反复巩固和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自编动作的探索,然后去征求辅导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学会在兴趣中拓展自己才能的本领.同时,将所学的技能再在学校中推广普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来感受其中的艺术文化感染力。3) 、观察临摹指点提高:特邀社区书法教育志愿者和校内具有书法艺术底蕴的教师开展若干次现场书法演示和作品展示(包括硬笔,毛笔书法) ;与此同时,利用各班写字课组织学生交流自带传统书法字帖,确定每个学生基本定向型书法字帖的使用临摹;在
17、时间和基础相对成型的条件下,再次组织社区书法教育志愿者和校内具有书法艺术底蕴的教师开展师对师,师对生,生对生形式的面对面指点交流,充分发挥师的指导作用和生的悟性能动性,由此而来的是书法学习上的快速提高。 (也需多次反复)7、确立学校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评价机制:所谓评价:就是对个体行为一种评价判断。建立和活动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综合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有效的参与艺术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艺术苗子,更好地推动我校艺术工作顺利开展。为此,学校采用如下评价方式:) 、多元化评价方式(具体评价如下表):1) 、辅导教师评价(社区和学校)2) 、对象自评互评评3) 、家长评价4)
18、 、汇报展示评价) 、分级评价标准:一级(C):基本能够参加每次活动,基本完成项目要求的内容;二级(B):能够参加每次活动,学会项目要求的内容,参加项目展示活动;三级(A):积极参加每次活动,熟练项目要求的内容,在项目展示中有所突破,取得叫较好的成绩。结合学生实际,建议使用下列两种评价表:艺术活动过程性评价表(1)项目名称:腰鼓 评价对象:参与情况 学习情况 活动表现评价方式 经常参加难得缺席偶尔参加 一般 认真 积极 一般 较好 好自评组评辅导教师总体评价艺术活动项目评价表(2)自评 组评 指导教师 家长项目名称 评价要素 一般 较好 好 一般 较好 好 一般 较好 好 一般 较好 好汇报展
19、示评价等级评定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努力完成活动中的任务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能完成所学项目秧歌相互合作,积极交流动作、队形创新创意舞蹈设计四、研究成果: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发现了学生身上的变化,同时也看到了活动对学校和社区联动,推进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1、通过参加社区艺术文化活动,扩大了学生交流的范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关爱,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2、延伸课堂,拓宽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渠道,营造了一种学艺术的氛围,激发和推动我校其他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3、通过参与社区艺术文化活动,活跃了学生艺术文化活动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4、通过社区艺术文化活动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
20、。5、通过社区艺术文化活动,增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加强了学校和社区的联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了新的渠道。五、思考:、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开展相应的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学生从中确实得益不少,除了项目上取得的进步之外, (如学生学会某种技能,获得某种奖励等)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项目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如学习毅力、做事恒心、耐心的品质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升。由于学习所涉及到的学生面较广,交往圈子大了,所获信息也增加。在学生的交流中,感悟更多,合作意识也有了增强,从学生成果展示中
21、可以说明。、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艺术教育扎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拓展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采用不同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舞台,让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然而真的实际操作中,随着人数增多,师资问题,资金问题如何保障,学生参与性如何激发等等,还有待思考。、社区艺术文化资源项目种类较多,有的项目学生确实很喜欢,但由于涉及到具体材料和人员不能保障,可持续问题还需探讨。利用“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模式开发社区艺术文化教育资源,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将其列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还需作进一步的探索。五、参考资料:1、 学校教育科研指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2、 艺术教育论 郭声建 上海教育出版社3、 研究性学习新视点 4、学生研究成果集 奉贤教育局5、 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 谈顺法苏忱6 、 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 苏忱 蒋红7、 上海教育 8上海教育科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