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5551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语气揭示。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1.选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要求学生摘录写景句,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 ,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理解背诵思路

2、: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学生尝试背诵。2.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朗读语调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 , “岂不痛哉!”以“ ”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 。理清背诵思路: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

3、足” ,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3.选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

4、将有敢于斯文” ,总结全文。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 荒诞,齐/彭殇/ 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 ,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三、探究性阅读训练思考: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

5、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 “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四、小结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五、词语解难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有 5 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学生逐一明确。教师归纳总结。资料显

6、示(投影或多媒体)修例句 出处 释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修建、修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治理、整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答司马谏议书 修订、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长期例句 出处 释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大铁椎传 约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吕氏春秋 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察今 期望、企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战国策(j)满、周,一周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至、及致例句 出处 释义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柳敬亭传 送、送

7、达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贾生列传 表示、表达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到达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获得、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招致、引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致使、使得专心致志 成语 极、尽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 情趣、情致临例句 出处 释义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面对、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 兰亭集序 面对、引申阅读于怀居高临下 成语 从高处往低处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将要次例句 出处 释义1.贤能不待次而举 荀子王制 等次2.陈胜吴广皆次而行 陈涉世家 按次序3.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

8、军次之 孙子兵法 在排列上次一等4.师退,次于召陵 左传僖公 临时驻扎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陈涉世家 行军途中的驻地6.列座其次 兰亭集序 旁边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 “清流激湍” “游目骋怀” “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 400 字。板书设计写景状物记会畅叙幽情欣于所遇,及其既倦兰亭集序 慨叹 向之所欲,已为陈迹 死生亦大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昔人兴感,若合一契明意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延伸阅读 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 兰亭集序 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教师可把兰亭诗打印分发给学生。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 “天朗气清” 。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查品类之盛” “清流激湍” 。诗中“无涯观” “万殊” “群籁”对应序中“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