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银行学- 1 -课 程 论 文提高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对策分析二一二年十月货币银行学- 2 -摘 要: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外汇风险也随之上升,而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如何提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外汇储备风
2、险,优化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此文从汇率改革,改变经济发展战略,控制外储规模,改变外储结构,扩展外储投资渠道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外储安全性。关键词:外汇储备 安全性 金融安全 对策分析货币银行学- 3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加入我国外汇储备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 1980 年到 1996 年,我国外汇储备从零到 1000 亿,用了 16 年时间;而第二个 1000 亿,则是从 1996 年到2001 年,只用了 5 年时间;从 2002 年开始,我国每年外汇储备增加额都在2000 亿以上。20
3、06 年 2 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 2007 年底,达到 1.5 万亿美元,2008 年底突破 1.9 万亿美元。截止到2012 年六月底,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已高达 32400.05 亿美元。在突破万亿大关后,近三年以每年平均 4000 亿美元的速度急剧扩张。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1年 2004年 2007年 2010年外 汇 储 备 额 ( 亿美 元 )图:我国 2001 年-2012 年(六月止)外汇储备规模我国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必然要求关注其安全性问题。安全性是外汇储备应具有的重要特性之一。外汇储
4、备的安全性包含了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广义上的安全性,反映外汇储备的状况对金融安全的影响,重点关注外汇储备安全性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二是狭义上的安全性,即外汇储备资产本身的安全,要求外汇储备能够实现保值、增值,其实质是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问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是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汇储备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相对于GDP 的比值是衡量金融安全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如果一国外汇储备不足或上述货币银行学- 4 -指标低于警戒线,就会削弱或损害调控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加剧金融风险,有可能危及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外汇储备过量或超出适度区间,则将会走向另一个不合理极端,即会因大量的资源闲置而承受
5、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提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对策分析 1.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我们需要逐步改变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波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同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形成以外汇银行和企业为主体的交易体系,完善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机制,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行政控制。2.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改变贫穷的状况,建立了利用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外汇流失的经济发展战略
6、。在这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确实有了飞速的发展: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不断增长,吸引外资数量跃居世界前列,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并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在今天,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的以“出口创汇”为基本原则的具有强烈“重商主义”色彩的贸易增长方式的传统贸易战略,导致持续贸易顺差,致使外汇储备规模急剧扩大,不仅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强烈的升值压力,而且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经济增长立下大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已经逐渐扭曲,它是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症结所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的问题。3.控制外汇储备规模(1)将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相对
7、合理的水平。国际上通常将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的时间作为衡量外汇储备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最低外汇储备额不能少于 3 个月进口需要量,并以此作为警戒线。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反映一国在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可动用外汇储备资产清偿外债的能力。按照国际经验,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的警戒线为 30%。由此可以大概计算出我货币银行学- 5 -国每年需要的合理的外汇储备量。(2)从追求国际收支顺差向国际收支平衡转变。虽然国际收支顺差是一国国际收支处于有利地位的表现,特别是对于一个经济处于成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持续顺差反映出该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及该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但是,长时期的、高额的顺
8、差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与经济增长的目标相比,我们更需要经济的可持续平稳发展,同时在加入 WTO 的背景下,我们还必须保持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显得尤为重要。(3)从追求出口数量向追求出口质量转变。我国长期以来,以财政收入的损失(税收优惠)和人为压低资源成本来实现出口的增长,但实际上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目前,我国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一些比较优势较明显的商品逐步减少出口补贴、降低出口退税率,逐渐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同时提高工人工资,调整出口产品的国内成本,适当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从而提高我国的
9、资产价值,让国内居民能够真正从商品出口中得到实惠。(4)从对资金“引进来”的单方面重视转向对资金“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并重。我国长期以来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经济政策的一大立足点,然而,仅单方面引进外资已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使我国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必须建立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的双向循环机制,以期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有效利用全球生产要素,分享国际分工的收益。目前,我们需要逐步减少对外资的“ 超国民待遇” ,同时,重视运用金融、税收以及行政手段对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激励,这既有利于我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也是消化巨额外汇储备
10、的有效手段。(5)加强合作签订区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区域货币合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展中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中国可在“10+3”框架下建立外汇储备库,稳步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促进本地区资金的合理利用和金融稳定,减少对美国等金融市场的依赖。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可以减少货币双方为平衡贸易货币银行学- 6 -收支而持有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对区域内发生短期对外支付困难的成员国进行融资,也减少了为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外汇储备水平,达到坚持外储的目的。4.优化外汇储备资产及币种结构(1)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调整是指持有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的变动。一般而言,
11、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包括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黄金等。应适当降低美国国债及机构债的比例,适当增持公司债,等条件成熟后再适当增持股票。可尝试将部分美国国债和机构债转换为其他资产(如股权资产等) 。最为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中国要求美国政府允许中国主权投资机构购买资源性商品,高科技行业,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优质公司的股份。可有中投公司牵头联合国资委,发改委等机构,吸纳华尔街失业的中高端人才,成立新的投资基金,透过投资基金拥有目标企业的大的股权,通过间接控股方式,掌握石油等战略性物资和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并确保对中国的供应。(2)优化外汇储备资产币种结构。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币种多元化,在短
12、期内尚不成熟,缺乏可操作性。从防范美元汇率风险,扩展中国出口市场的角度考虑,应谨慎,有步骤的降低美元的持有比重。由于目前缺乏替代性的投资币种,不能甩卖现存的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从期限上看,要坚持美元长期债券,增持美元短期债券。适量增加欧元储备份额占比,加大收益安全性俱佳的英镑比例,使外汇储备币种合理化,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中长期目标。5.创造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应该有步骤地放松国家对外汇的集中管制,适时调整强制结售汇制度,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的留汇额度,以此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储备而减少国家的外汇储备,进而缓解外汇占款压力。(2)扩大我国外汇储备的用途。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
13、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结合。如推进我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 ,成立美元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国内企业加强与跨国大公司的技术合作和开发;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使更多的外汇储备向资本市场流动;我国还可利用外汇储备购买一些战略资源,增加石油等战略性物资的储备;利用外汇储备为金融机构注货币银行学- 7 -资,也是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实践已证明其实际效果是积极有益的,还可进一步探索;为扩大内需,可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国计民生等方面的建设,如可将部分外汇储备向社保基金,医疗系统注资,改善目前两项保障的庞大资金缺口。6.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要求外汇管理当局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
14、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7.提高外汇储备运营效率外汇储备经营与管理的总目标首先是要保持外汇储备资金的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保持外汇储备金的价值,并在保证流动性、保本的基础上寻求长期稳定的收益。参考文献:1陈享光 孙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实证检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6):73782胡音.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与对策分析.经济论坛,2006, (4):25403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孙险锋.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弊端及政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