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酿酒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和不正常现象及解决办法一、入窖粮糟1正常现象黄褐色,大颗有悬头,有滑性,柔熟而粘,能形成松散的小糟团而不起疙瘩,手捏可成团,轻轻一拨可散开,闻有糟香和粮香,并略带酸涩味,入窖后曲药转色,光照下闪星星水,即柔熟不腻。2不正常现象及解决办法(1)入窖粮糟无悬、无滑性、现干、小颗产生原因:a糟醅水分少,润粮时粮粉吃水不足,糊化差。b蒸粮时火力小,时间短,糊化不完全。c量水不到 85。d出甑打量水后未均匀翻糙。e量水过少。f使用粳高粱,未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g粮粉过粗,整颗高粱过多。解决办法:找准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例如,若主要是原因 a,则可加水润粮;若是原因 b、c 、e,则采
2、取保证蒸粮时间,量水温度,调整量水用量等措施;若是原因 f,则应采取提前润粮工艺并适当加大糠和水的用量等;若是原因 g,则应做到粉碎符合工艺要求;若是原因 d,则应加强翻糙。(2)入窖粮糟形成较为致密的小糟团或疙瘩产生原因:a粮粉过细。b糠用量偏小。c润粮时拌料不均。d吹风冷却过早或表面吹风太长。e量水偏小或出甑打量水后翻糙不均。解决办法: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例如,若是原因 b,则应适当加糠。(3)入窖粮糟糙,不能形成松散的小糟团产生原因:a糠、量水用量大。b投粮少,入窖淀粉太低。解决办法:减糠减水,增加投粮。(4)入窖粮糟软、无骨力产生原因:a糠少,水大,滴窖时黄水没有滴出。b淀粉浓
3、度偏高。解决办法:加强滴窖,适当加糠或减粮,减水。(5)入窖曲药不转色产生原因:a撒曲不均匀,或撒曲后未翻糙。b入窖粮糟水分偏少。解决办法:找准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二、发酵升温1正常现象升温幅度在 10左右,每天升温 1左右,升温时间 10 天20 天,窖内升温要求前缓,中挺,后缓落。2不正常的现象及解决办法(1)封窖后不升温产生原因:a入窖温度过低。b入窖酸度过高。c入窖粮糟太腻(入窖淀粉浓度过高)。解决办法:在发酵 15 天左右开窖,将发酵糟醅起窖并补充适当曲药后,重新入窖发酵,即可挽回损失。(2)封窖后 2、3 天内不升温,以后升温缓慢,升温幅度不高产生原因:a入窖温度偏低。b入窖酸度偏
4、大。c入窖粮糟较腻(入窖淀粉浓度偏高)。解决办法:做好后期保温工作,开窖后配料时稍加糠,适当提高入窖温度,下排即可好转。(3)封窖后,升温快、猛,升温幅度高产生原因:a糠用量大。b清窖不严,漏气,或窖皮裂口。c入窖温度高。解决办法:此现象一般在热季产生较多。若是原因 a、 c,要减少用糠量,适当踩窖,降低入窖温度,保持窖内缓慢糖化发酵;若是原因 b,就要认真做好清窖工作,封窖严密。(4)倒温现象产生原因:a发酵后期窖池、窖皮有裂口或漏气现象。b入窖时清洁卫生差,感染杂菌。解决办法:要加强窖池后期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窖池、窖边密不走气及清洁卫生。三、发酵吹口1正常现象清凉有力而不猛不热不糙辣,不带
5、较浓香的酒精味,略带香甜味,时间的要求与发酵升温基本一致。2不正常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1)封窖后无吹口产生原因:a窖池漏气。b清、封窖不严密或泥糙。c入窖糟酸度大。d入窖温度低。e入窖粮糟腻。解决办法:若主要是 a、 b 两种原因,虽无吹,但有升温,窖有跌头,只要立即认真严密清窖,窖皮不漏气,发酵一般不会受影响;若是 c、d、e 三种原因,可能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无吹,还不升温,无跌头,这就比较严重,应按前面不升温所采取的办法解决;二是仅仅无吹,但有升温,也有跌头,则可视为较正常,开窖后,针对出窖糟醅、黄水情况采取相应措施。(2)封窖后,吹口猛、快、热产生原因:a入窖温度高。b入窖粮糟糙,又没
6、有踩窖。c封窖不严。d入窖粮糟水分过少。e粮糟酸度太低。解决办法:加强清窖,若主要是原因 b 造成,开窖后配料时减糠。四、跌头正常发酵跌头一般为 70cm 左右(粮糟入窖经发酵后,体积缩小,形成窖帽下跌的现象,称跌头),与踩窖的松紧、窖的深浅有关。在生产实践中,判断窖池发酵好坏,应把跌头、升温、吹口结合起来看,一般三者中有一种为正常现象,初步可判断为发酵正常。如跌头好,而升温、吹口较差,可视为发酵正常;或升温好,而跌头、吹口较差,或吹口好,而升温、跌头欠佳,均可视为发酵正常;若跌头、升温、吹口均不正常,说明发酵不良,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五、出窖糟醅1正常现象猪肝色,敞风不变色,泡气大颗有骨力
7、,含水量适宜,浓香醇厚风格佳。2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1)糟醅糙,刺手(多在热季)产生原因:a上排配料用糠量大。b入窖温度高。c窖皮裂口或漏气。d上排入窖水分偏大,量水温度低。解决办法:减糠,注意踩窖,保持水分,搞好窖池管理工作。(2)糟醅小颗,现糙,但不刺手,粘手,出甑后现软产生原因:a配料时糠少,水少,粮糟腻。b入窖温度低。c加曲不均或用量不足。d入窖粮糟酸度大。解决办法: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原因 a 是此种不正常糟醅出现的主要原因,可采取加糠,加水,或者减粮的措施;若是原因 b、c、d 则控制好入窖温度、加曲、酸度等。(3)糟醅腻,水分大,黄水粘不好滴产生原因:糠少,
8、入窖淀粉浓度太高,酵母菌利用不完全。解决办法:在滴窖时加酒尾帮助滴窖,下排配料适当加糠。(4)糟醅花,颜色不一样,部分现糙,部分现腻,且干湿不一产生原因:a挖糟不准,造成甑与甑配料不统一。b入窖温度不一。解决办法:仔细操作,做到挖糟准确,配料稳定,入窖温度一致。(5)糟醅拌料时形成较为致密的小糟团或疙瘩产生原因:a上排拌料时不均匀,有灰包。b粮粉过细。解决办法:将小糟团或疙瘩打散,混于糟醅中,调整粮粉粗细度。(6)糟醅润粮时,粮粉不转色产生原因:a糟醅含水量没有达到 59%60% 。b润粮时间短。解决办法:加水润粮,保证润粮时间。(7)糟醅黑色,在窖内上层干、下层淹产生原因:a入窖温度高。b糠
9、壳用量大。c量水温度没有达到 85。解决办法:减糠,低温入窖,保证量水 85以上,加强踩窖。(8)糟醅现糙,现干,小颗,但不刺手,润粮后粮粉不转色,出甑后量水用量较多,下排开窖后仍然现干、现糙,小颗,黄水很少产生原因:a糟醅含水不足。b糊化不好。解决办法:加水润粮,保证蒸粮时间。(9)糟醅刚出窖时是黄褐色,敞风后转为黑色产生原因:a入窖粮糟酸度偏高。b入窖温度偏低,升温幅度不大。解决办法:适当加糠,提高入窖温度。(10)糟醅现黑,酸度大,尝时刺舌头产生原因:a糠大,温高,卫生差。b发酵过长(三个月以上)。解决办法:降低入窖温度,减糠,加强窖池管理;冬季采取加粮加糠,将糟醅分散入窖。六、黄水1正
10、常黄水的现象黑褐色或金黄色,透明清亮,大挂悬或较清,味酸涩。2不正常黄水现象及产生原因(1)黄水现黑(多在热季产生)产生原因:入窖温度高,升温幅度大。(2)黄水现淡黄产生原因:a量水温度不够,入窖酸度稍大。b入窖温度低,升温幅度小。(3)黄水现白产生原因:入窖淀粉浓度高,粮糟腻,升温幅度不大。(4)黄水清(即无悬或悬少)产生原因:a入窖温高,糟糙。b入窖淀粉浓度低或糊化不好。c量水温度不够。(5)黄水太粘产生原因:上排淀粉浓度高,糠少,水大,入窖温度太低,升温幅度不大。(6)黄水酸产生原因:发酵周期太长,入窖温度高,升温幅度大。高温入窖产生的酸黄水中带甜味。(7)黄水甜产生原因:入窖酸度大,糟
11、醅腻而且入窖温度高。(8)黄水不清亮产生原因:糊化程度低,量水温度低且用量大。(9)黄水现花产生原因:甑次之间配料不准,操作不一致。七、蒸馏1正常的蒸馏正常的蒸馏应是缓火蒸馏(上甑),穿汽的速度是一致的,1.72m 3甑桶上甑时间约 35min 左右,流酒酒度高于 63%vol,酒体透明无色,无异杂味。2不正常的蒸馏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1)穿汽快产生原因:糟醅糙,水分小,淀粉浓度低。解决办法:加水润粮,减少糠壳用量。(2)穿汽慢产生原因:糟醅腻,水分重,淀粉浓度高。解决办法:加强滴窖,加糠或减粮。(3)断花摘酒后酒度不高,酒味糙辣产生原因:水分小,淀粉浓度低。(4)流酒时不断尾产生原因:上汽不均,有压汽现象,水分大。(5)酒带糊焦味产生原因:锅底水不清洁或太少,底锅水被烧干。解决办法:做好清洁卫生,加够底锅水。(6)酒带倒烧味产生原因:糟醅在堆糟坝或窖内倒烧。解决办法:将倒烧糟醅稍加糠取酒后作丟糟,倒烧酒单独装坛,不得感染其它糟醅或酒源。(7)酒带辅料味及其它异杂味产生原因:a辅料清蒸不彻底或未经清蒸。b原料霉变。c霉烂丟糟,起窖时混入糟醅。d清洁卫生不好。解决办法:针对原因,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