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找春天活动目标: 1、能够训练学生发现平常熟悉的事物,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活动重点:寻找春天的过程。活动难点:收集资料。活动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且训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活动准备:记事本、搜集的资料图片、有关春天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活动进程:一、室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春天。孩子
2、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做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感受春天的变化。二、展示阶段。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发现。1、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汇报中教师可以提一些建议性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你带来的什么?冬天时是什么样的?现在和原来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还可适时进行咨询,如这些植物的标本是从哪儿收集的?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活动向正确发向发展。3、归纳春天特征三、体验阶段。1、继续开展种植活动,做好观察记录2、把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的春天用各种方式(绘画、手工制作、照片等)展示出来。布置以“春天”为主题的园地,美化环境。3、课后师生共同把鸟窝放在树上,给小鸟安家。4、用制作的风力小玩具游戏,充分体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乐趣。课后每个同学选一个项目去做,下节课继续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