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21809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粒中含有多个磷酸二酯键 B. AD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 RNA 聚合酶中含有多个肽键 D. tRNA 分子中含有多个氢键【答案】B【解析】质粒为 DNA 片段,其中有多个磷酸二酯键,A 正确;每个 ADP 分子中含有 1 个高能磷酸键,B 错误;RNA 聚合酶为蛋白质,由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肽键连接,C 正确;tRNA 分子中碱基配对区域,故含有多个氢键,D 正确。考点:A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酶的概念点睛:1、RNA 分 mRNA、tRNA、rRNA 三种,mR

2、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 是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工具,rRNA 组成核糖体,还有少数的 RNA 执行酶的功能。2、ATP 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 A 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2. 下列不符合如图关系的是A. a 是有细胞壁的生物、 b 是植物、 c 是发菜B. a 是细胞核、 b 是染色质、 c 是 DNAC. a 是 DNA. b 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是磷酸D. a 是蛋白质、 b 是蛋白质类激素、 c 是胰岛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概念图,要求

3、考生理解相关概念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得出正确判断或结论的能力。分析图形可知,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属于植物,A 错误;染色质是细胞核的结构,其成分主要是 DNA 和蛋白质,B 正确;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结构单位之一,由脱氧核糖、腺嘌呤和磷酸组成,C 正确;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具有调节功能,蛋白质除了具有调节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运输等其他功能,D 正确。3. 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致使 ATP 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组异质性病变,这些病变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线粒体 DNA 突变,证实突变是人类各种疾病的

4、重要病因B. 受精卵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故线粒体病是与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C. 线粒体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D. 无论是细胞的成活和细胞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线粒体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根据题意,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致使 ATP 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组异质性病变,这些病变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说明线粒体 DNA 突变,只是是人类部分疾病的重要病因,还有很多疾病的病因与细胞核中 DNA 变化有关,A 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因此受精卵线粒体来自卵

5、细胞,故线粒体病是与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B 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C 正确;无论是细胞的成活和细胞凋亡均与能量供应有关,因此与线粒体功能有关,D 正确。4. 图为细胞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功能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 图中功能表示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C. 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有关D. 细胞膜上具有可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功能,要求考生掌握细胞膜的功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模式图,分析判断出图中-所代表的细胞膜具体功能。分析模式图可知,功能表明细

6、胞膜是系统的边界,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 正确;图中功能表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图中表示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没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B 错误;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有关,即激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C 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功能表明细胞膜上具有可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D 正确。5.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内的 RNA 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 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

7、细胞核内 RNA 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A 错误;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通过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 正确;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能通过囊泡运输,C 错误;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情况下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B. 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显著标志之一C. 由于多数大分子无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需要核孔作为物质的进出通道D. 维持基因的完整性,并借由所有基因表达来影响细胞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

8、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A 正确;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显著标志之一是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 正确;由于多数大分子无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需要核孔作为物质的进出通道,C 正确;细胞核通过维持基因的完整性,并借由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影响细胞活动,D 错误。7.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为了便于计数,在有丝分裂间期可将染色质称为染色体B. 解离可以有固定和杀死细胞的作用C.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从目镜到反光镜等结构需调整在同一直线上,反光镜对准光源D. 在高尔基体、溶酶体的参与下,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

9、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正确操作并熟练完成实验的能力。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了便于计数,在有丝分裂间期可将染色质称为染色体,用染色体数代替染色质数,与分裂期统一起来,A 正确;制作临时装片时,解离可以有固定和杀死细胞的作用,B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从目镜到反光镜等结构需调整在同一直线上,反光镜对准光源,C 正确;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高尔基体和溶酶体,也看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的过程,D 错误。8. 图示某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 结构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C

10、. 结构的膜面积大,有利于实现能量转换D. 结构中能完成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答案】D【解析】结构是叶绿体的外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 项正确;结构是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种特性与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B 项正确;结构为叶绿体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增大了基粒的膜面积,有利于实现能量转换,C 项正确;结构为叶绿体基质,可完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 项错误。【考点定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本题以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结合相应的示意图、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

11、晰的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细胞代谢建立联系。9. 下列关于食品检验的设计, 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正确操作并熟练完成实验的能力。脂肪可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成红色,A 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B 错误;淀粉遇碘变蓝,但碘液不能检测蛋白质,C 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但麦芽糖和果糖也是还原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正确。【点睛】

12、易误提醒:(1)易忽略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 的颜色。(2)易混淆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使用。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后加 B 液,且 B 液不能过量)。(3)易写错“斐”和“脲”字。“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 ,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 。(4)误认为脂肪的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但若要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10. 对于果蝇来说, Y 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正常情况下, XX

13、 表现为雌性, XY 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 XXY 的果蝇则发育为可育的雌性。下列 关于 XXY 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雄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提供 XY 染色体B. 雄果蝇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提供 XY 染色体C. 雌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提供两个相同的 X 染色体D. 雌果蝇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提供两个不同的 X 染色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果蝇的性别决定及异常个体 XXY 的形成原因分析,要求考生能从题给材料中

14、提取有效信息,判断出果蝇的性别取决于细胞内 X 染色体的条数;再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异常个体 XXY 的形成原因。根据题意,果蝇 Y 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正常情况下, XX 表现为雌性,XY 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 XXY 的果蝇则发育为可育的雌性,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细胞内 X 染色体的条数,即含有一条 X 染色体的为雄性,含有两条 X 染色体的为雌性;果蝇 XXY 可能是由含 XX 的卵细胞与含 Y 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也可能是由含有 X 的卵细胞与含有 XY 的精子结合

15、成的受精卵形成;若该果蝇 XXY 是由含 XX 的卵细胞与含 Y 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则含 XX 的异常卵细胞可能是由雌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提供两个相同的 X 染色体形成,或是雌果蝇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提供两个不同的 X 染色体形成,CD 正确;若该果蝇 XXY 是由含有 X 的卵细胞与含有 XY 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则含 XY 的异常精子只能是由雄果蝇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提供 XY 染色体形成,B 正确,A 错误。【点睛】解题思路点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异常分离时,产生的配子情况分析:(1)下图表示减数第一次

16、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配子的情况。(2)下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产生配子的情况。可见配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XY 或 XX)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配子中含有姐妹染色体(XX 或 YY)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有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C.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17、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利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正确;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原因提纯的 DNA 分子中含有少量蛋白质,B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蛋白质作用,C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2.

18、 图为某一人体的肌肉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有关这三类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般来说,含有的遗传信息相同B. 含有的 mRNA 完全相同C. 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完全相同D. 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丢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分析题给的三种细胞分别是基因 A、C、E 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析图形可知,同一个体肌肉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所含的基因种类相同,但表达的基因种类不同,三种细胞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 正确,D 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

19、胞内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转录形成的 mRNA 不完全相同,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种类也不完全相同,BC 错误。13.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产生的 H 2O 中的 H 和 O 分别来自-NH 2 和一 COOHB. 表示线粒体内膜,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C. 上产生的 ATP 可用于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D. 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答案】D【解析】图中表示脱水缩合过程,产生的 H 2O 中,H 来自-NH 2和-COOH,A 错误;表示线粒体内膜,处的H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错误;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光

20、反应产生的 ATP,只用于暗反应,C 错误;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处产生的H用于叶绿体基质中 C3的还原,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阶段表示生理过程,重点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场所。14.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 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C. 细胞调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考生理解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

21、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变大,核糖体的数量增加,但物质交换效率下降,A 错误;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B 正确;细胞调亡,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 错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改变,D 错误。【点睛】易错易混关注细胞生命历程中以下三个易误点:(1)混淆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误认为衰老个体中细胞一定衰老。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即为个体衰老,而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衰老个体内也有新细胞产生。(2)混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从方式看从结果看(3)误认为只有癌

22、细胞内才有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且只要有一个基因突变即可引发细胞癌变。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提供 O 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 CO 2 和 ATPB. 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 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中, ATP 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都会释放出来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有 ATP 的合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能产生 ATP,不需要线粒体为其提供 ATP,故 A 错误;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

23、体,故形成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故 B 正确;ATP 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而在生物体内只有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故 C 错误;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有 ATP 形成,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 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慢跑,可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B. 用酵母菌发醇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 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C. 无氧环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存D. 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答案】C

24、【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提倡慢跑,可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A 正确;用酵母菌发醇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 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B 正确;无氧环境中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会导致细胞死亡,不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存,C 错误;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正确。17. 利用果蝇作为模式动物,有科学家分离到了一种能够控制日常正常生物节律的基因,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基因能够编码特殊的蛋

25、白,当处于夜晚时该蛋白能够在细胞中进行积累,随后在白天时就会发生降解。下列属于果蝇生物钟根本工作机制的选项是A. 果蝇存在一种能够控制日常正常生物节律的相关基因B. 细胞内部存在代谢的过程C. 当处于夜晚时相关蛋白能够在细胞中进行积累,在白天时就会发生降解D. 果蝇能合成控制昼夜节律的有关蛋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节律的原因,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出果蝇生物钟的调控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根据题意,果蝇细胞内含有一种能够控制日常正常生物节律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够编码特殊的蛋白,当处于夜晚时该蛋白能够在细胞中进行积累,随后在白天时就会发生降解,可知

26、果蝇存在一种能够控制日常正常生物节律的相关基因,这是果蝇生物钟的根本工作机制,A 正确;果蝇细胞内部存在代谢过程,这是活细胞共有的现象,不一定属于果蝇生物钟根本工作机制,B 错误;根据题意,当处于夜晚时细胞内相关蛋白能够在细胞中进行积累,在白天时就会发生降解,这是受果蝇生物钟控制的,不是果蝇生物钟的根本工作机制,C 错误;果蝇能合成控制昼夜节律的有关蛋白,但这些蛋白质受果蝇生物钟控制,D 错误。18. 下列有关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信号分子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B. 受体都是糖蛋白C. 两者的结合过程具有可逆性D. 信号分子通过特定的结构部位与相应的受体特定结构结合,

27、所以靶细胞才对信号分子起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要求考生理解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类型及原理,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生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均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A 正确;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不一定都是糖蛋白,还可能是蛋白质等,B 错误;信号分子与受体两者的结合过程具有可逆性,C 正确;信号分子通过特定的结构部位与相应的受体特定结构结合,所以靶细胞才对信号分子起反应,D 正确。19.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小肠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下列相关理由错误的是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有较多线粒体B. 一般来说,小肠肠腔葡萄糖含量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含

28、量,所以需要主动运输C. 从高浓度进入到低浓度的红细胞内的时侯,在载体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所以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 从高浓度进入到低浓度的红细胞内的时候,在载体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所以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理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理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小肠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的原因。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并消耗能量,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产生的 ATP,小肠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因此可推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有较多线粒体,A 正确;一般来说,小肠肠腔葡萄糖含量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含量,故小肠吸收葡萄糖是逆着浓度梯度进

29、行的,所以需要主动运输,B 正确;从高浓度进入到低浓度的红细胞内的时侯,在载体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所以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错误,D 正确。20.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 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已死亡B. 该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 内液体为红色C. 除图中 5 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D. 若将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

30、原【答案】D【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 错误;该图所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吸水或失水过程中,B 错误;4 细胞液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 错误;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正确。【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析质壁分离状态和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状态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相分离的状态,处于该状态下的细胞可能处于吸水或失水过程中;发生质壁分离过程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处于失水过程中。21. 下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之比的

31、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从图甲可见 250mmolL-1NaCl 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 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C. 图乙中 a 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D. 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 300mmolL-1NaCl 溶液中可能死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要求考生理解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并区分出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细胞体积等变化。分析甲图可知,当人的红细胞处于 150mmolL-1NaCl 溶液时细胞体积不变,即细

32、胞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当 NaCl 溶液浓度小于 150mmolL-1时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吸水量大于失水量,且NaCl 溶液浓度小于 100mmolL-1时细胞吸水过多而涨破;当 NaCl 溶液浓度大于 150mmolL-1时细胞体积减小,细胞吸水量小于失水量,因此从图甲可见 250mmolL-1NaCl 溶液会导致红细胞失水而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A 错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 300mmol L-1NaCl 溶液中可能会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D 正确;分析图乙可知,1-10min 内细胞失水量均大于 0,说明此时段植物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10min 后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 ,

33、说明植物细胞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由于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能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故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细胞的体积无明显变化,B 错误;图乙中 a 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液浓度最高,细胞吸水能力最大,C 错误。22. 某同学欲通过如图示的装置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 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 t 3-t2)来表示C. 可通过设置不同 pH 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假设 pH 对 H 2O2 的分解没有影响)D.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答案】

34、B【解析】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 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A 错;酶促反应速率可用 t3-t1来表示,B 错;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该实验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错。故选 D。23. 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生活状况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一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B. 静止时斑马鱼所需 ATP 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C. 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

35、例D. 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答案】C【解析】乳酸是由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的,A 错误;静止时斑马鱼所需 ATP 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错误;训练组运动后乳酸含量较低,说明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C 正确;训练组静止时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同,说明运动训练不影响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4.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A. B. c 表示物质,甲、乙表示场所,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物质 b 可能是 ADP 和 PiB. 物质 c 直接被还原生成(CH2O)和

36、C5C. 甲中色素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D. 乙中生理过程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答案】B【点睛】熟记光合作用的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暗反应不是在黑暗环境下进行,而是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均可进行。25. 下面是 4 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可表示成熟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 乙可表示 RNA 病毒在独立存在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C. 丙可表示 DNA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 丙、乙、丁三幅图就已经全面涵盖了生物界信息传递的情况【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中心法则”及生物界的信息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中心

37、法则”的内涵,能区分不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成熟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包括转录和翻译,没有 DNA 复制过程,A 错误;病毒只能营专性寄生生活,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B错误;DNA 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此时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包括其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C 正确;丙、乙、丁三幅图涵盖了生物界遗传信息传递的情况,但生物界还有其他信息的传递,如不同细胞间还可以通过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传递信息,还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D 错误。【点睛】中心法则与生物种类的关系:(1)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 DNA 病毒的中心法则:(2)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

38、分 RNA 病毒的中心法则:(3)HIV 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26.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核酸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的合成只能在细胞核中进行B. 一般来说, DNA 和 ATP 含有的化学元素不相同C. 艾滋病毒的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拟核的 DNA 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NA 的合成可以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进行,A 错误;ATP 与 DNA 的元素组成相同,都含有 C、H、O、N、P,B 错误;艾滋病毒的核酸为 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C 正确;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的 DNA 分

39、子上,质粒中也存在 DNA,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部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7.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 R 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 B. b 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 BB 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 Bb 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亲本的基因型是 RRBB. rrbbB. F2 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2/3C. F2 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 8/9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 F2 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根据 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367(9331 的变型)

40、,可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 1弱抗病的基因型为 RrBb,根据题意抗病个体基因型为 R bb,亲本的基因型是 RRbb、rrBB,A 项错误;F 2的弱抗病植株基因型为 1RRBb、2RrBb,纯合子占 1/3,B 项错误;F 2中抗病植株基因型为 1RRbb、2Rrbb,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植株占(2/3)(1/4)=1/6,抗病植株占 11/6=5/6,C 项错误;F 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BB 或 rrbb,测交后代均为易感病植株,不能区分它们的基因型,D 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根据“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 R 控制” 、 “BB 使水稻抗

41、性完全消失,Bb 使抗性减弱”明确各种表现型可能的基因型,二是根据 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推测 F1和亲本的基因型。28. 某科研人员将蚕豆根尖(染色体数 2n)放置于 3H-胸腺嘧啶的介质中生长 8 小时(小于 1 个细胞周期),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根尖染色体的放射性分布如图甲所示。然后转移至含秋水仙素的正常介质中,再次培养至有丝分裂中期,检测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如图乙所示。依据教材分析,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B. 依据甲乙可推断根尖细胞 DNA 的复制符合半保留复制C. 图乙对应的细胞分裂结束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一半被标记D. 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

42、的作用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有丝分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同位素标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秋水仙素和低温的作用机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将蚕豆根尖(染色体数 2n)放置于 3H-胸腺嘧啶的介质中生长 8 小时(小于 1 个细胞周期),甲图中根尖染色体复制后所含的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放射性,然后转移至含秋水仙素的正常介质中,再次培养至有丝分裂中期,图乙中染色体复制后所含的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含有放射性而另一条不含放射性,说明转移至含秋水仙素的正常介质中后,着丝点能正常分裂,并且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也能正常进行染色

43、体复制(内含的 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AB 正确;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故图乙细胞会停留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裂,C 错误;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D 正确。29. 若控制小鼠某性状的 D.d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其中某基因纯合时能使胚胎致死(XDY 或 XdY 也能使胚胎致死)。现有一对小鼠杂交, F1 代雌雄小鼠数量比为 2:1,则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致死基因为 d,则 F1 代雌鼠有 2 种基因型, 1 种表现型B. 若致死基因为 D,则 F1 代雌鼠有 2 种基因型, 2 种表

44、现型C. 若致死基因为 D,则 F1 代小鼠随机交配, F2 代存活的个体中 d 基因频率为 5/7D. 若致死基因为 D,则 F1 代小鼠随机交配, F2 代雌鼠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1:3【答案】C【解析】若致死基因为 d, ,F 1代雌雄小鼠数量比为 2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 XDY 和 XDXd,则F1代雌鼠有基因型为 2 种,分别为 XDXD和 XDXd,只有 1 种表现型,A 正确;若致死基因为D,说明亲本基因型为 XdY 和 XDXd,F 1代雌鼠有基因型为 2 种,分别为 XDXd和 XdXd,只有 2 种表现型,B 正确;若致死基因为 D,F 1代雌性基因型为 XDXd和 X

45、dXd,雄性基因型为 XdY, 随机交配后代雌性个体比例为:X DXdX dXd=1:3,雄性个体只有 XdY,且:XDXdX dXd:X dY=1:3:3,因此 d 基因频率=(1+6+3)11=10/11,C 错误,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30. 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是 50%,一段时间后若 a 的基因频率变为 9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 此时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5%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答案】C【解析】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

46、物发生进化,可能环境发生变化,A 正确;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 1,a 为 95%,所以 A 为 5%,B 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 错误;通过自然选择,a 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正确。31. 下列关于碱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核酸中,起配对作用的部分是含氮碱基B. 由 A、T、G、C、U 共 5 种含氮碱基组成的核昔酸都具有环状结构C. 在 RNA 中,尿嘧啶取代了胸腺嘧啶D. 碱基还参与构成一些生命必须物质如 ATP,蛋白质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核酸与蛋白质的组成,要求考生掌握核酸与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明确D

47、NA 与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知道 ATP 中含有腺嘌呤与核糖。在核酸中,起配对作用的部分是含氮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正确;由 A、T、G、C、U 共 5 种含氮碱基组成的核昔酸都具有环状结构,即其中的五碳糖和含氮碱基均具有环状结构,B 正确;在 RNA 中,尿嘧啶取代了胸腺嘧啶,RNA 含有的碱基是A、G、C、U,C 正确;碱基还参与构成一些生命必须物质如 ATP 等,蛋白质的组成中没有含氮碱基,D 错误。32. 某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遗传病调查小组对某女性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果如表所示(“ +”表示患者, “一”表示正常)。则下列分析不

48、正确的是A. 该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遗传病B. 祖父和父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C.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 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病的调查,要求考生掌握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分析表中调查记录可知,女性患者的父母均患病但其弟弟正常,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该女性患者的父亲患病但祖母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一定是 Aa,由于祖父患病而

49、姑姑正常(aa) ,则祖父的基因型也一定是 Aa,因此祖父和父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B 正确;调查该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 正确;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D 正确。33. 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被染成绿色的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 经龙胆紫染色,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染色体D.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短棒状的线粒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细胞内 DNA 和 RNA 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要求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操作并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AB 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经龙胆紫染色,可观察到被染成紫色的染色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