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霍海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以 IT 为核心的高科技在印度的兴起和发展,与印度国家政策的引导密不可分。印度刚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时,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颇具远见卓识的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指出,一个民族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振兴,就必须依托高科技的发展。为此,从 50 年代开始,印度就投入巨资,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在全国陆续建起了 6 个“印度理工学院”。这些学院的毕业生,逐渐成为缔造印度 IT 产业大厦的精英。1999 年,印度政府成立 IT 产业部,成为
2、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 IT 部门的国家之一。现任总理瓦杰帕伊同样是一个网络迷,他甚至能使用 IT 通话技术。印度政府对 IT 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也更趋广泛:在 6 个国家级“印度理工学院”的基础上,在各邦也开始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大力鼓励民间和外资办学,英特尔公司最近已决定出资帮助印度在两年内培养 20 万名信息技术教师,以普及信息教育。当前,印度在 IT 领域的教育已做到了从小抓起。全国 2500 多所中学均开设了电脑课,400 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这使得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体系,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 34 万人
3、,而三年前仅有 16 万,其软件科技人才以每年 6 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此外,印度每年还对 25 万人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庞大的教育体系,为印度创造了无数从尖端的科技研发到基础的实际应用的梯队形人才。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 IT 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调整,由以硬件为主导向以软件为主导过渡,软件对 IT 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这为印度软件业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印度“硅谷”逐渐显出诱人的魅力,并开始创造举世称奇的神话。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兴建。80 年代后期,国际卫星通讯的普及,使得西方公司普遍青睐印度庞大而廉价的人才市场,纷纷采用异地雇用印度人才开
4、发应用软件的生产模式,因特网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外资更如潮水般涌入。仅1998 年,班加罗尔就吸引外资 114 亿美元。迄今,在印度“硅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达到 4500 家,其中 1000 多家有外资参与。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 IT 业内人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除班加罗尔之外,南印度的海得拉巴同样是一个发展 IT 业的宝地。这里兴建的高新科技园区,吸引了当今全球顶尖 IT 业巨头的目光:美国微软公司在本土以外的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就设在这里,IBM、爱立信、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大公司也都将海得拉巴视为海外发展的桥头堡,欧洲的巴安公司已决定将全公司 80的全
5、球研究工作转移至海得拉巴。目前,海德拉巴集中了全球 40 家著名的 IT 公司,正集中开发目前世界三大热门软件:网络通信、服务器和加密软件。与此同时,早年至美国“硅谷”淘金的印度 IT 人才的事业走向成功,他们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印度高科技园区,投资速度为年均每人 20 万美元。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上,印度不仅成功地将“硅谷”用作振兴国民经济的一块跳板,而且使发展多年的软件开发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印度今年的软件出口预计将达到 63 亿美元,在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对全球 32 家软件公司颁发的“顶级质量”认证中,印度企业便独占了 17 家。世纪交替之际,印度的 IT 业正如日中天。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 16.7的份额,其软件出口占了美国市场的 60以上。通信地址: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 邮码:211600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