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园林测量学实训指导书.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0983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测量学实训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园林测量学实训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园林测量学实训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园林测量学实训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园林测量学实训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9 页实训一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1 目的与要求1.1.1 熟悉 DS3 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掌握其各个构件的名称和作用。1.1.2 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读数和高差计算。1.1.3 认识与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2 计划与仪器工具1.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2 学时,每一实训小组由 45 人组成。1.2.2 每组实训设备为 DS3 水准仪 1 台,水准尺 2 个,测伞 1 把。自备 2H 铅笔 2支。1.2.3 由实验室人员安置 2 台自动安平水准仪,供各小组轮流认识使用。.3 方法与步骤1.3.1 水准仪及水准尺的认识和使用熟悉 DS3 水准仪的主要部件名称、作

2、用及使用,如图 1-11.3.2 水准仪的使用1.3.2.1 安置水准仪松开三脚架的伸缩螺旋,按需要调节三条脚架的长度后,旋紧螺旋。安置脚架时,应使架头大致水平,对泥土、草坪等软质地面,应将三脚尖踩入土中,以防仪器下沉;对水泥地面,要采取防滑措施;对倾斜地面,应将三脚架的一个脚安放在高处,另两只脚安置在低处。打开仪器箱,记住仪器摆放位置,以便仪器装箱时按原位摆放。双手将仪器从仪器箱中拿出平稳地放在脚架架头,接着一手握住仪器,另一手将中心螺旋旋入仪器基座内旋紧。1.3.2.2 粗平粗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为了快速粗平,对坚实地面,可固定脚架的两个退,一手扶住脚架

3、顶部,另一手握住第三脚架退作前后左右移动,眼看着圆水准器气泡,使之离中心不远(一般位于中心的圆圈上即可) ,然后再用脚螺旋粗平。脚螺旋的旋转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规律是(左手定律):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一致(与右手大拇指转动方向相反) 。如图 1-2 所示,可先转动、两个脚螺旋,使气泡从图 1-2 (a)所示 a 点位置转至图 1-2(b)所示 b点位置(左右居中),然后再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前后居中)若从仪器构造上理解脚螺旋的旋转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规律,则为:气泡在哪个方向,则仪器哪个方向位置高;脚螺旋顺时针方向(俯视)旋转,则此脚螺旋位置升高,反之则降低

4、。第 2 页 共 39 页1.3.2.3 照准水准尺(照准 A 尺)目镜对光-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粗瞄-然后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上部的准星与缺口照准目标,旋紧制动螺旋;物镜对光-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分划成像清晰;精瞄此时,若目标的像不在望远镜视场的中间位置,可转动水平微动螺旋,对准目标。消除视差随后眼睛在目镜端略作上下移动,检查十字丝与水准尺分划像之间是否有相对移动,如有,则存在视差,需重新做目镜对光和物镜对光,消除视差。1.3.2.4 精平与读数精平就是转动微倾螺旋,首先目测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观察附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边影像吻合成圆弧抛物线形状(如图

5、 1-3 所示) ,使视线在照准方向精确水平。操作时,右手大拇指旋转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左关气泡影像的移动方向一致,如图 1-3所示。精平后,以十字丝中横丝读出尺上的数值,读取四位数字。尺上在分米处注字,每个黑色(或红色)和白色分格为 1cm。读数时应注意尺上的注字由小到大的顺序,读出米、分米、厘米,估读至毫米,如图 1-4 所示为 1355mm。读数时,扶尺人员应将水准尺立直(水准尺侧面通常装有水准管或圆水准器) 。下面附图 3 水准管气泡的居中和图 4 水准尺的读数。并将数据记入表 1-1。总之,读数共同 4 位数,忌读入小数点,如果前面是零也得读出;第 1、2 位读尺上十字丝靠近的“E”旁边

6、的 2 位数;第 3 位,从“E”大头往小头读,直到十字丝中线并满格为止;第 4 位,读不满格部分,采取胜 19、28、37、46、55 开目测估值。第 3 页 共 39 页综上所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安置-粗平-物镜对光-粗瞄-物镜对光-精瞄-消除视差-精平-读数。熟悉以上操作步骤后,然在场地选择两个地面点 A、B,并分别在 A、B 两点立水准尺,然后照准-消除视差-精平-读数,并将读数记入表 1-1。1.4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水准管和微倾螺旋。观测时,利用圆水准粗平仪器后,借助自动补偿器的作用即可获得水平视线,操作较一般水准仪简便,又可防止一般水准仪在操作中忘记精

7、平的失误。图 1-5 所示为自动安平水准仪外形及各部件的名称。1.5 自动安平水准仪与 DS3水准仪的操作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为:1.5.1 无需整平,粗平后,照准目标即可读数。1.5.2 无制动机构的水平微动系统该仪器无制动螺旋,仪器靠摩擦制动,瞄准目标时,手转动仪器至目标大致位置,再旋转水平微动螺旋精确瞄准目标,仪器在 3600 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均可使用水平微动螺旋。1.6 注意事项1.6.1 仪器安放到三角架头上,必须旋紧连接螺旋,使连接牢固。1.6.2 当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尺子的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十字丝可以发觉,而尺子的前后倾斜则不易发觉,立尺者应注意。

8、1.6.3 水准仪在读数前,必须使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除外)并且附水准器气泡对齐,照准目标必须消除视差。1.6.4 从水准尺上读数必须读 4 位数:米、分米、厘米、毫米。记录数据应以米或毫米为单位,如 1.275m 或 1275mm。1.6.5 注意轻拿轻放原则.7 报告书实训报告.8 思考题什么是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9 练习作业.9.1 用脚螺旋粗平,若操作熟练后,只用 2 个脚螺旋即可整平,你可以试一试。附表 1-1 水准测量记录表测 站 测 点 水准尺读数/mmI A第 4 页 共 39 页B实训二 普通水准测量一站施测及检核2.1 目的与要求2.1.1 熟悉高

9、差测量原理。2.1.2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施测、记录、高程计算及成果检核。2.2 计划与仪器工具3.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45 人组成;3.2.2 每组实训设备为 DS3水准仪 1 台,水准尺 2 根,尺垫 2 个,记录板 1 块,测伞 1 把。自备 2H 铅笔和计算器。2.3 实训内容己知水准点 BM1(A 点组长负责现场指定)的高程为 27.354m,现拟测定 B 点(组长负责现场指定)的高程。 (AB 距离较短一般在 100 米以内且无障碍物摭挡)2.4 方法与步骤2.4.1 由组长负责在实训场地指定 A、B 两点并做好标志( AB 距离较短一般在 100

10、米以内且无障碍物摭挡) 。2.4.2 在 A、B 两点大致等距处安置水准仪,并粗平(调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2.4.3 在 A、B 两点分别竖立水准尺,然后瞄准后视点 A,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为a1;再瞄准前视点 B,精平后读出前视读数为 b1。2.4.4 计算 hAB1(AB 两点高差)hAB1=a1 b1;2.4.5 观测员的每次读数,记录员都应回报检核后记入表 2-1 中。2.4.6 改变仪器高度,粗平、照准后视尺,精平后读数 a2;再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数 b2。将观测数据的记录、计算高差 hAB2=a2 b2,填入表 2-1 中。若前、后视点固定不变,则同一小组各成员所测高差之差不应大

11、于6mm。如果满足要求,求出高差平均值,并计算 B 点高程。 (每 2 人完成一个表格,一人测一测站) 。2.4.7 重新在 A、B 两点大致等距处安置水准仪,并粗平(调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2.4.8 在 A 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4787) ,后瞄准后视点 A,精平后读出后视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为 a1 、 a2;再瞄准前视点 B(4687),精平后读出前视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为 b1、b2,并填入表 2-2 中。计算高差 hAB 黑=a1 b1 和 hAB 红=a2 b20100,hAB 黑=a1 b1 和 hAB 红之差不应大于6mm。如果满足要求,求出高差平均值,并计算 B 点高程。2.4

12、.9 在 A 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4687) ,后瞄准后视点 A,精平后读出后视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为 a1 、 a2;再瞄准前视点 B(4787),精平后读出前视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为 b1、b2,并填入表 2-2 中。计算高差 hAB 黑=a1 b1 和 hAB 红=a2 b2+0100,hAB 黑=a1 b1 和 hAB 红之差不应大于6mm。如果满足要求,求出高差平均值,并计算 B 点高程。表 2-1 水准测量记录表水准尺读数 高 差/mm 平均高差 /mm测 站测 点 后 视/mm前 视/mm高 程/mA 27.354 已知IBA改变仪器高度 B ?第 5 页 共 39 页计算检核表 2

13、-2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面尺法)水准尺读数 高 差/mm 平均高差 /mm测 站 测 点 后 视/mm前 视/mm高 程/m 备注A黑面红面(4787)27.354 已知IB黑面红面(4687)黑:红: ?计算检核A黑面红面(4687)27.354 已知IIB黑面红面(4787)黑:红: ?计算检核2.5 注意事项2.5.1 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2.5.2 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2.5.3 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和精平。2.6 报告书2.6.1 实训报告上交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见表 2-1)。2.6.2 思考题2.6.2.1 为什么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2.6.2.2

14、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观测了后视,瞄准前视后,是否需要再次粗平、精平?第 6 页 共 39 页实训三 普通水准测量(多站施测)及路线校核3.1 目的与要求3.1.1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工作程序和一条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3.1.2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高差及闭合差的计算方法和成果校核。3.2 计划与仪器工具3.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56 人组成;3.2.2 每组实训设备为 DS3水准仪 1 台,水准尺 2 根,尺垫 2 个,记录板 1 块,测伞 1 把。自备 2H 铅笔和计算器。3.3 实训内容己知水准点 BM1(A 点组长负责现场指定)的高程为 27.

15、354m,现拟测定 B 点(组长负责现场指定)的高程。在 A、B 两点间安置水准仪时有障碍物挡住视线或 AB距离较长大于 100 米时,必须多站实测(附合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要求20mm。hf允 =3.4 方法与步骤3.4.1 由组长负责在实训场地指定 A、B 两点(障碍物挡住视线或 AB 距离较长大于 100 米时)并做好标志。3.4.2 为测 A、B 两点高差,在 AB 线路上增加 2 个中间点,将 AB 高差分成 3 个水准测站,中间点仅起传递高程的作用,称为转点,简写为 TP。转点无固定标志,无需算出高程。3.4.3 在离已知水准点 A 适当距离处(一般不超过 100m)选择转点 1

16、(编号 TP1),安放尺垫,在 A、1 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在两点大致等距处安置水准仪,整平后瞄准后视点 A,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为 a1;再瞄准前视点 1,精平后读出前视读数为 b1,其高差计算 h1=a1-b1 并记入表 2-1 中。3.4.4 在 1、2 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将水准仪搬至 1、2 两点大致等距处安置,整平后瞄准后视点 1,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为 a2;再瞄准前视点 2,精平后读出前视读数为 b2,其高差计算 h2=a2-b2,记入表 2-1 中。3.4.5 在 2、B 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将水准仪搬至 2、B 两点大致等距处安置,整平后瞄准后视点 2,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

17、为 a3;再瞄准前视点 B,精平后读出前视读数为 b3,其高差计算 h3=a3-b3,记入表 2-1 中。以上过程称为往测,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返测,直到回到 A 点测得相应数据填入表 2-1 中。3.4.6 计算高差闭合差,满足条件进一步计算,将闭合差分配改正,求出 B 高程。若超限应重测。表 2 -1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仪器编号: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mm 前视读数/mm 高差/mm 高差改正值/mm 改正后高差/mm 高程 /m 备注往测 27.354m 已知AI11II2第 7 页 共 39 页2III B往返测BIV 22V 11VI A返高差闭合差的计

18、算: = h 往+ h 返f第 组 观测员: 记录员: 3.5 注意事项3.5.1 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3.5.2 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3.5.3 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和精平。3.5.4 水准尺应立直,水准点和待测点上立尺不放尺垫,只在转点处放尺垫,也可选择有凸出坚实地物作为转点而不用尺垫。3.5.5 仪器未搬迁,前、后视点若安放尺垫则均不得移动。仪器搬迁了,后视点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尺垫不得移动。 3.6 报告书3.6.1 实训报告3.6.2 上交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见表 2-1)。3.6.3 思考题3.6.3.1 什么叫高差闭合差?列出 3 种路线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

19、差的公式。3.6.3.2 简述普通水准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区别。第 8 页 共 39 页实训四 DJ 6光学经纬仪的认识与光学对中4.1 目的与要求4.1.1 熟悉 DJ6 光学经纬仪各主要构件的名称和作用。4.1.2 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掌握基本操作要领。4.1.3 要求对中误差小于 3mm,整平误差小于一格。4.2 计划与仪器工具4.2.1 实训课时安排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56 人组成。4.2.2 实训设备为 DJ6 光学经纬仪 1 台块。4.2.3 实训场地每组打一木桩,桩顶钉一小钉或划十字为测站点。4.2.4 认识经纬仪的构造,熟悉经纬仪对中、整平,掌握基本操作要领,经教师检查操

20、作过程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4.3 方法与步骤4.3.1熟悉 DJ6光学经纬仪各主要构件的名称和作用4.3.1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点上。调节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4.3.1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安置在架头上,一手握支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栓。4.3.1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如图 4-1 所示。4.3.2 经纬仪光学对中、整平4.3.2.1 安置经纬仪:目测三角架中心对准地面点 o 点,如果软土,踩实一个脚架,架头要大至水平,安置经纬仪,一定要放在三角架架头中心,并将三脚螺旋归位;4.3.2.2 对中目镜对光:调节(推拨并旋转)对中目镜(推拨并旋转)使对中目镜的同心圆清淅,并

21、清淅看到地面。第 9 页 共 39 页4.3.2.3 找目标:通过对中目镜没有看到目标 o 点,用脚尖试探视野位置,以确定经续仪移动方向,提起两个脚架,眼睛向对中目镜看,直到目标 o 点进入视野;(有时要多次用脚尖试探)4.3.2.4 对中:提起两个脚架(眼睛向对中目镜看),移动两脚架(需要移动的方向,前后正方向,左右反方向移动),直到目标这点在同心圆内(具体方向要看对中目镜成像情况,如果对中目镜成正像则向需要移动方向移动) ;4.3.2.5 粗平:升降三个脚架(一般只动两个,因为方便)直到圆水准器气泡到圈以内;4.3.2.6 检查对中:如发现偏移,松动下面固定螺旋,移动动照准部直到对中为止(

22、注意;切记要再拧紧) ,拧紧固定,光学对中结束。 (不要旋转,只前后,左右移动)4.3.2.7 精确整平:管水准器平行于任意两脚螺旋,调节这两个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旋转照准部 90 度,调节另一个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顺时针旋转 12 圈,检查气泡是否居中。然后再重复 67 步骤直到对中和水准管气泡同时符合要求。4.4 注意事项4.4.1 各螺旋的使用,不可用力过猛、过大。4.4.2 仪器出箱时要注意仪器在箱内的放置情况,以便按原样放回。4.4.3 对中偏差在 3mm 以内;整平误差小于一格。4.4.4 检查对中发现偏移时,松动固定螺旋时,要要记住再拧紧。4.5 报告书上

23、交实训报告:将经纬仪光学对中详细步骤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作为实验报告上交。第 10 页 共 39 页实训五 光学经纬仪水平角观测瞄准目标和读数5.1 目的与要求5.1.1 熟悉 DJ6 光学经韦仪水平角观测瞄准目标的操作要点;5.1.2 掌握 DJ6、DJ 2 光学经纬仪读数。5.2 计划与仪器工具5.2.1 实验时数安排为 2 学时,实验小组由 56 人组成,轮流操作仪器及记录。5.2.2 实验设备为 DJ6、DJ 2 光学经纬仪各 1 台,记录板 1 块。5.2.3 指导教师可多设置几个目标,作为各实验小组练习瞄准之用。5.3 方法与步骤5.3.1DJ6光学经纬仪水平角观测瞄准目标5.3.1

24、.1 安置经纬仪:按观测者身高调好三角架的高度,张开,使架头中心对准测站点并大致水平,将经纬仪安置在架头上。5.3.1.2 对中整平:使目镜对光点对准地面目标点。5.3.1.3 目镜对光: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5.3.1.4 粗略瞄准:用望远镜上瞄准器瞄准目标,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5.3.1.5 物镜对光: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5.3.1.6 消除视差:重新进行物镜对光,直至消除视差为止。5.3.1.7 精确瞄准: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单根竖丝平分,或将目标夹在双根竖丝中央。5.3.2 读数5.3.2.1 调节反光镜: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

25、度适中。5.3.2.2 读数显微镜目对光: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看清读数窗分划。5.3.2.3 读数:根据使用的仪器用测微尺或单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并记录。5.3.2.3.1 测微尺读数装置读数要点:读度:读落在测微尺上的主刻度值;读分:从测微尺零刻度读到落在测微尺上的主刻度线的整格读秒:估读。5.3.2.3.2 单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装置读数要点:转动测微轮,使度盘分划值被指标双线夹住;读度:读被指标双线夹住的盘分划值;读分:从测微尺零刻度读到指标线的整格;读秒:估读。5.3.2.3.3 双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装置读数要点:调节测微轮使上下指标线对齐;读度:靠左边的主刻度值;10 分:读露出的

26、10 值;读分:从测微窗口读;读秒:从测微窗口读。图 5-3 DJ2 经纬仪读数窗口读数为:123 04821第 11 页 共 39 页如图 5-1 所示,水平度盘读数为 13405400;竖直度盘读数为 8705812,图 5-2 中,度盘读数:92 01800。图 5-3 DJ2 经纬仪读数窗5.4 注意事项5.4.1 水平角观测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5.4.2 各螺旋的使用,不可用力过猛、过大。5.4.3 仪器出箱时要注意仪器在箱内的放置情况,以便按原样放回。5.5 报告书上交实训报告将观测数据水平度盘读数记录表(见表 5-1)上交。表 5-1 水平盘读数记录表班级: 姓名: 日期

27、: 年 月 日测站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坚直度盘读数 备注O A第 12 页 共 39 页BCD实训六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6.1 目的与要求6.1.1 熟悉经纬线仪的使用。6.1.2 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程序、记录和计算方法。6.1.3 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 40。6.1.4 在熟悉经纬仪使用后,每人用测回法测 2 个以上的水平角,实训结束时,每人交一份实训报告。6.2 计划与仪器工具6.2.1 实训课时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45 人组成。6.2.2 实训设备为 DJ6 光学经纬线仪 1 台,记录板 1 块。6.2.3 在实训场地每小组打一木桩,设置测站点,周围布置 A、B 两个目

28、标,供测角用。6.3 实训内容同学们在实训现场选定 A、B、C 三点,然后打入木桩,在桩中心打入铁钉,用测回法观测 CA、CB 两方向间的水平角。6.4 方法和步骤。6.4.1 安置经纬仪于测站 C 点,对中整平。6.4.2 将经纬仪处在盘左位置(竖直度盘在望远镜的左边称为盘左,在右边称为盘右) ;6.4.3 瞄准左目标 A6.4.4 水平度盘设置:水平度盘归零:水平度盘起始读数稍大于 00, 并记录水平度盘读数 a16.4.5 瞄准右目标 B: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 B,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 b16.4.6 计算上半测回角值 左 b 1a 16.4.7 将经纬仪处在盘右位置。6.4.

29、8 瞄准右目标 B,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 b2第 13 页 共 39 页6.4.9 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 A,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 a26.4.10 计算下半测回角值: 右 b 2a 2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若在40范围内,计算一测回角值:1/2( 左 右 )以上为一个测回观测,为提高精度,可按上述方法观测 n 个测回,但每测回盘左起始方向应按 180/n 配置度盘起始读数。6.5 注意事项6.5.1 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6.5.2 观测时,注意盖上度盘护罩,切勿误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手轮。6.6 报告书6.6.1 上交实训报告6.6.2 上交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

30、(见表 6-1) 。表 6-1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班级: 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水平度盘读数 角 值 平均角值测 站 测 点 竖盘位置0 0 0 备 注ABBCA6.6.3 练习题甲、乙两组均用 DJ6 光学经纬仪先后用测回法观测了同一水平角,其观测结果如表 6-2 所示,对其进行计算,评定观测结果有无超限。表 6-2 水平角观测记录表水平度盘读数 角 值 平均角值测 站 测 点 竖盘位置 0 0 0 计 算A 0 02 30B 盘左 92 12 42B 272 13 24A 盘右 180 08 12A 0 04 12B 盘左 92 14 48B 272 15 54A 盘右 180 0

31、5 30第 14 页 共 39 页实训七 竖直角观测7.1 目的与要求7.1.1 熟悉经纬线仪竖直度盘的构造。7.1.2 加深对竖直角的理解并验证竖直角的测量原理。7.1.3 掌握竖直角观测、记录、计算的方法。7.1.4 掌握经纬仪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方法。7.2 计划与仪器工具7.2.1 实训学时数安排为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45 人组成。7.2.2 每组实训设备为 DJ6 经纬仪 1 台,记录板 1 块,测伞 1 把。7.2.3 指导教师可多设置几个目标,作为实训练习之用。7.3 方法与步骤7.3.1 认识竖直度盘的构造经纬仪上的竖直度盘安装在横轴的一端,其刻划中心与横轴的旋转中心一致。

32、竖直度盘的刻划面与横轴垂直。主要部件包括:竖直度盘、竖直度盘指标、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和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当经纬仪正确安置后,俯仰望远镜视准轴在一铅垂面内转动,竖直角即为此铅垂面内视准轴与水平视线的夹角。当望远镜在竖直面内转动时,竖直度盘也随之转动,而用来读取竖直度盘读数的指标并不随望远镜转动,因此可以读出不同的竖直度盘读数。竖直度盘指标与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相连,转动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保证竖直度盘指标处于固定位置。另有一些型号的经纬仪其竖直度盘指标装有自动裣第 15 页 共 39 页装置,可以控制竖直度盘指标处于固定位置,所以没有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和竖

33、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竖直度盘刻划有顺时针与逆时针之分,如图 7-1 所示。因此竖直角的半测回角值计算公式也不同,所以应该首先判断经纬仪的竖直度盘是如何刻划的。在盘左位置使望远镜大致水平,竖盘指标所指读数在 900左右,然后将望远镜向上仰,如果竖盘读数减小,则度盘为顺时针刻划(盘左竖直角:a 左 90 0L;盘右竖直角:a 右 R-270 0) ,否则为逆时针刻划盘左竖直角:a 左 L-90 0;盘右竖直角:a 右 270 0-R) , 。7-1 DJ6经纬仪竖直度盘结 构与刻划7.3.2 竖直角观测7.3.2.1 在实训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安置经纬仪并对中、整平。7.3.2.2 让经

34、纬仪处于盘左状态,判断竖直度盘刻度方向和竖直角计算公式。7.3.2.3 盘左用经纬仪横丝瞄准目标。7.3.2.4 调节坚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7.3.2.5 读取盘左读数为 L,记入表格。7.3.2.6 让经纬仪处于盘右状态。7.3.2.7 盘右用经纬仪横丝瞄准目标的同一位置。7.3.2.8 调节坚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7.3.2.9 在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读取盘右读数 R,计入表格。第 16 页 共 39 页7.3.2.10 计算7.3.2.10.1 半测回角值计算。半测回角值计算公式与竖直度刻划有关,如果是顺时针刻划,采用下述公式:盘左竖直角:

35、a 左 90 0L盘右竖直角:a 右 R270 0如果是逆时针刻划,采用下述公式盘左竖直角:a 左 L90 0盘右竖直角:a 右 270 0R7.3.2.10.2 指标差计算: x(L R360 0)/2 607.3.2.10.3 一测回角值计算: a1/2(a 左 a 右 )各测回指标差互差应小于 25,同一竖直角各测回互差应小于 25。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取各测回观测角值的平均值。否则应重测。7.4 注意事项7.4.1 盘左、盘右瞄准目标时,应用横丝对准同一位置。7.4.2 每次读数前应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7.4.3 计算竖直角和指标差时应注意正、负号。7.4.4 注意实际工作中应量取仪器

36、高和目标高。7.4.5 测量一个竖直角时,盘左、盘右要瞄准同一目标的相同部位。7.5 报告书7.5.1 上交实训报告7.5.2 上交竖直角观测记录表(见表 7-1) 。表 7-1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仪器编号: 日期: 年 月 日垂直度盘读数 半测回垂直角 指标差 一测回垂直角测 站 目 标垂直度盘位置 盘左 A盘右第 组 组观测员: 记录员: 实训八 视距测量第 17 页 共 39 页8.1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内容的实训,加深对视距测量原理的理解,熟悉视线水平与视线倾斜情况下的视距计算公式,掌握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8.2 计划与仪器与工具8.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34

37、 人组成。8.2.2DJ6 经纬仪 1 台(套) ,标尺 1 根,函数计算器 1 部,2H 铅笔 1 只;可选DS3 水准仪 1 台(套) ,小钢尺 1 把,记录板 1 块。8.3 方法与步骤8.3.1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8.3.1.1 在平坦的实训场地选择一测站点 A,在测站点上安置好经纬仪(对中、整平) ,并外于盘左状态。8.3.1.2 扶尺员将视距尺(标尺)立于待测点 B 上。8.3.1.3 将视线大致水平(竖盘主刻度值 900 或 890) ,并且下丝读数整数,分别读取下丝、上丝的读数,记入观测手簿。8.3.1.4 分别计算测站点与标尺间的水平距离:D 100L式中:K100;L下丝

38、读数上丝读数8.3.2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8.3.2.1 在平坦的实训场地选择一测站点 A,在测站点上安置好经纬仪(对中、整平) ,并外于盘左状态。8.3.2.2 将视距尺(标尺)立于待测点 B 上。8.3.2.3 瞄准标尺,调节竖盘指标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后,分别读取下、中(V) 、上丝读数及竖盘读数(L) ,记入观测手簿。8.3.2.4 分别计算测站点与标尺间的水平距离与高差:DKlcos 2aH sin 2aiV式中:K100;l下丝读数上丝读数a90 0L(度盘顺时针刻划) ;i仪器高;V目标高即中丝读数。8.4 注意事项8.4.1 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也可使用水准仪进

39、行测量,观测时仪器只需粗平。8.4.2 对于初学者,为便于观测,选取的 AB 两点相距不宜过远,约 6070m 为宜。8.4.3 为便于直接读出尺间隔 l,观测时可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上丝读数对在附近的整数上(整米或整米处) 。8.4.4 仪器高 I 量至厘米,竖盘读数 L 读至分。8.4.5 为充分进行练习,要求每人至少观测 5 个测点。8.5 报告书8.5.1 上交实训报告上交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记录计算表(见表 8-1)和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表(见表8-2) 。第 18 页 共 39 页表 8-1 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记录计算表测 站 目 标 下 丝 上 丝 尺间隔 l 平 距/m 备 注表 8

40、-2 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表下 丝测 站 目 标上 丝尺间隔l竖盘读数竖直角a平 距/m高 差/m 备 注第 19 页 共 39 页实训九 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导线控制测量)9.1 目的与要求9.1.1 熟悉控制点的选择。9.1.2 掌握控制测量的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9.1.3 掌握独立平面坐标建立和坐标正反计算。9.2 计划与仪器与工具9.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2 学时,实训小组由 34 人组成。9.2.2DJ2 经纬仪或全站仪 1 台(套) ,标尺 1 根,花杆,油漆 1 罐,函数计算器 1部,2H 铅笔 1 只,画板 1 幅,小钢尺 1 把,记录板 1 块。9.3 方法与步骤9.3.1

41、外业9.3.1.1 踏勘选点(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和实训时间选取 6 个点并做好标记)9.3.1.1.1 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如果用钢尺量距,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平坦便于量距的地方。9.3.1.1.2 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测量仪器。9.3.1.1.3 导线点周围要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9.3.1.1.4 导线的边长不宜过长,特别是钢尺量距,相邻边长比一般不超过1/3。9.3.1.1.5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 以便控制整个测区。9.3.1.2 边长测量(应测水平距离)9.3.1.1 测距仪测定 图根导线边长可采用单向观测,测回数为一测回,无须进行气象改

42、正(对一、二、三级导线边长可采用往返观测或单向观测,测回数不少于两测回,一测回内读数次数可根据仪器出现的离散程度和大气透明程度作适当的增减,观测时应进行气象改正) 。9.3.1.2 采用钢尺丈量导线边长时,图根导线,按一般方法进行丈量,也可采用往返丈量的方法,两次丈量的距离取其平均值作业导线边长,相对对中误差应小于1/3000。 (对一、二、三级导线边长应按精密方法进行往返丈量)9.3.1.3 角度测量用较精密仪器(如 DJ2 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9.3.2 内业9.3.2.1 建立方格网(5cm),并基于实验室没有罗盘仪,以现有建筑轴线确定一标准方向,以测区的西南角为从标原

43、点建立独立平面坐标。9.3.2.2 绘出导线略图,在图上标注上点号、转折角观测值、边长和已知数据。9.3.2.3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n-2)*180f测 理-60n容第 20 页 共 39 页当 ,说明不满足要求,首先检查计算,然后检查外业数据,最后可能重容测。若 ,说明满足要求,可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k容9.3.2.9 导线全长闭合差调整调整方法:将坐标增量闭合差 和 分别以相反的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例地xfy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则各纵、横坐标增量的改正数分别为:; ixiDviiyDfv第 21 页 共 39 页9.3.2.10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计算。; xixiv改 yiyiv改9.

44、3.2.10 根据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把控制点画在图纸上。表 9-1转折角点号观测值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方位角边长 D1 2 3 4 5 61234561表 9-2纵坐标增量 x横坐标增量 y点号 计算值 改正数 改正后值计算值 改正数 改正后值坐标 x坐标 y1 7 8 9 10 11 12 13 141234561第 22 页 共 39 页9.4 注意事项9.4.1 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如果用钢尺量距,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平坦便于量距的地方。9.4.2 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测量仪器。9.4.3 导线点周围要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9.5 报告书8.5.1 实训报告

45、附表 9-1 和表 9-2实训十 大比例测绘地形图10.1 目的与要求掌握大比例测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测绘一张 1:400 比例尺的地形图。10.2 计划与仪器工具10.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4 学时。实训小组由 45 人组成。10.2.2 经纬仪 1 台(套) ,水准尺 12 根,花杆(测钎)12 根,小平板 1 块、小平板架腿 1 架,20cm 三角板 1 副、测绘专用半圆仪 1 块,绣花针 1 根(或与半圆仪相适用的缝衣针) ,函数计算器 1 个,2H 铅笔 1 根, A2 绘图纸一张,打好 5cm 方格网。可选:比例尺 1 根,30cm 皮尺 1 把,小钢卷尺 1 把,地形图图式一本,

46、测伞 1 把。10.3 方法与步骤10.3.1 校园局部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10.3.1.1 选取控制点(选取 10 个控制点)10.3.1.2 用全站仪测角10.3.1.3 用全站仪量距11.3.1.4 计算坐标增量10.3.5 确定指北方向和绘图比例10.3.1.6 绘图将 10 个控制点展绘在 A2 图纸上10.3.2 校园局部绿化竣工图测绘碎部测量(园路等地物部分)10.3.2.1 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测站(以控制点为测站)10.3.2.2 选取碎部特征点10.3.2.3 用 DJ6 经纬仪测角10.3.2.4 用钢尺量距10.3.2.5 用量角器、三角板、钉字尺绘图10.3.3 校园局部绿

47、化竣工图测绘碎部测量(地貌部分)10.3.3.1 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测站(以控制点为测站)10.3.3.2 选取碎部特征点10.3.3.3 用 DJ6 经纬仪测角10.3.3.4 用钢尺量距10.3.3.5 用量角器、三角板、钉字尺绘图10.3.3.6 计算并用等高线描绘地形10.4 注意事项10.4.1 水平角、竖直角仅观测半个测回即可,通常采用盘左观测,读数到分。10.4.2 注意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方可读取标尺的竖盘读数 L 和对应的中丝读数。10.4.3 已测绘的相关地物及地貌特征点应及时连接,以防连错。第 23 页 共 39 页10.4.4 测绘一定数量特征点后,应再次检查仪器

48、定向精度,归零差不应大于4。10.5 报告书上交实训报告10.5.1 每小组上交一份测绘的地形图。10.5.2 上交碎部测量记录手簿表 10-1。表 10-1 碎部测量记录手簿下丝特征点上丝尺间隔l水平角竖盘读数 L竖直角平距/m高程/m备注第 24 页 共 39 页实训十一 建筑物轴线放样和高程测量11.1 目的与要求11.1.1 掌握建筑物轴线放样的基本方法。11.1.2 掌握高程测设的基本方法。11.1.3 平面放样误差在 2CM 以内,高程误差在 0.5MM 以内11.2 计划与仪器工具11.2.1 实训时数安排为 4 学时。实训小组由 45 人组成。11.2.2 每组实训的仪器工具为微倾式 DS3 水准仪 1 台,水准尺 1 根;光学经纬仪1 台,钢尺 1 把,记录板 1 块,花杆 1 根,1.5 米长木桩 4 根,测伞 1 把;自备计算器、彩色铅笔、和施工线。11.2.3 指导教师为实训小组提供一套实际施工图纸。11.3 方法与步骤第 25 页 共 39 页说明:1.单位为 mm2.P 点为场地已知点,两条道路轴线交叉点3.建筑物 ABCD 为待测设点,打放木桩,并以高程 0.5m 水准测设(抄平)4.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