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的儒释道之境张 莹摘 要:苏 轼 一 向 是 我 国 文 人 的 精 神 标 杆,他 的 一 生 跌 宕 起 伏,荡 气 回 肠,其 经 历 也 深深 地 影 响 了 创 作 观 点 和 文 学 品 格,他 的 人 格 与 作 品 高 度 统 一,体 现 了 我 国 古 代 的“天 人 合一 的 朴 素 文 学 观,其 作 品 渗 透 了 我 国 儒 释 道 的 丰 富 思 想 内 涵。关 键 词:苏 轼;儒 释 道;天 人 合 一梁 实 秋 说:“一 个 地 道 的 中 国 人 大 概 就 是 儒 释 道 三 教 合 一 的 产 物。”我 们 每 一 个 人 身上 都 体 现 着 儒 释
2、 道 的 精 神。儒 释 道 精 神 是 中 国 人 骨 血 中 最 重 要 的 人 格 品 质,在 漫 漫 历 史 长河 中 它 给 予 中 国 的 士 大 夫 文 人 以 精 神 养 料,深 刻 地 影 响 了 中 国 的 政 治 文 化。宋 代 处 于 儒 释道 精 神 圆 融 的 时 期,而 在 这 一 时 期 儒 释 道 精 神 在 苏 轼 的 身 上 体 现 地 尤 为 突 出。一、从 苏 轼 的 文 艺 观 来 看,苏 轼 重 视 文 学 的 社 会 功 能,主 张 文 字 要 有 所 依 托“有 意于 济 世 之 用”,反 对“贵 华 而 贱 实”的 浮 华 文 风。他 对 现
3、 实 社 会 中 种 种 不 公 平 不 合 理 的 事情 抱 着“一 肚 皮 不 合 时 宜”的 态 度。他 常 把 耳 闻 目 见 的 民 间 疾 苦 写 进 诗 里,如 写 南 方 水 灾侵 袭 下 的 百 姓 送 黄 师 是 赴 两 浙 宪:“哀 哉 吴 越 人,久 为 江 湖 吞。官 自 倒 帑 廪,饱 不 及黎 元.比 我 东 来 时,无 复 疮 痍 存。”他 的 这 种 观 点 与 儒 家 文 化 不 无 关 系,苏 轼 从 小 出 生在 文 学 世 家,熟 读 四 书 五 经,深 受 儒 家 文 化 浸 染。他 崇 尚 杜 甫 的 文 风,深 切 认 同 儒 家“兼济 天 下”
4、的 思 想;同 时 苏 轼 的 文 学 思 想 是 文 道 并 重,他 认 同 韩 愈 的“文 起 八 代 之 衰,道济 天 下 之 溺”又 認 同 欧 阳 修 的“论 大 道 似 韩 愈,记 事 似 司 马 迁”苏 轼 的 文 道 观 对 文 与 道 的地 位 没 有 偏 颇,既 重 视 文 字 作 为 其 个 体 的 价 值,对 诗 词 赋、骈 文 等 进 行 有 益 的 探 索,同 时又 重 视 文 字 作 为 载 体 所 蕴 含 的 道,从 这 一 点 出 发,苏 轼 的 文 道 观 与 其“重 视 文 学 的 社 会 功能”的 观 点 有 相 通 之 处。文 道 并 重 背 后 蕴
5、含 的 亦 是 儒 家 积 极 用 世,注 重 社 会 责 任 感 的 精神。并 且 苏 轼 所 倡 导 的 文 道 观,道 不 仅 是 作 者 的 情 感、对 社 会 的 批 判,个 人 志 向 情 感 的 抒发,更 是 道 家 文 化 中 的“道 可 道,非 常 道”,道 已 经 不 限 于 儒 家 的 道,而 是 泛 指 事 物 的 客观 规 律,例 如“日 与 水 居”的 人“有 得 于 水 之 道”(日 喻)这 其 中 体 现 的 是 以 道 的 学说 作 为 理 论 基 础,以 道 说 明 宇 宙 万 物 的 本 质、本 源、构 成 和 变 化;在 文 学 风 格 上,苏 轼崇 尚
6、 不 事 雕 琢,圆 融 通 达 的 艺 术 审 美。这 一 风 格 的 形 成,也 是 苏 轼 历 尽 世 事 沧 桑,心 灵 通达 后,艺 术 成 就 甄 于 成 熟 的 表 现。苏 轼 擅 长 创 新,他 的 作 文 不 论 诗 词 赋 都 不 拘 一 格,但 是也 存 在 过 于 追 求 不 同 以 达 猎 奇 之 感 的 弊 病。例 如 苏 轼 早 年 写 的 史 论 有 较 浓 的 纵 横 家 的 习气,有 时 故 作 惊 人 之 论 而 不 合 理 义。但 随 着 阅 历 加 深,纵 横 家 的 习 气 减 弱,言 辞 趋 于 沉 着接 近 于 贾 谊 的 文 风。苏 轼 的 这
7、 种 文 学 审 美 与 他 对 道 文 化、佛 文 化 的 亲 近 不 无 关 系,道 家 崇尚 道 法 自 然、大 道 至 简,在 人 生 达 到 一 定 境 界 时,繁 华 散 尽 之 后 留 下 的 只 有 内 心 的 平 和,最 伟 大 的 作 品 往 往 以 最 简 单 直 接 的 文 本,传 达 最 真 挚 动 人 的 情 感。佛 家 文 化 中 把 圆 满 轮 回看 做 最 高 的 境 界,这 一 观 点 同 样 也 能 映 射 苏 轼 的 艺 术 观 点。二、从 苏 轼 在 文 学 体 式 上 的 突 破 来 看,苏 轼 作 为 宋 代 文 化 的 集 大 成 者,典 型 地
8、 体 现 了宋 代 的 文 化 精 神。他 在 诗 词 文 三 方 面 都 取 得 了 极 大 的 造 诣,他 不 拘 一 格,善 于 创 新。如 宁先 生 所 言,真 正 的 文 学 作 品,无 一 不 是 作 者 心 灵 世 界 的 反 映,因 此 文 学 史 实 质 上 也 是 作 者内 心 世 界 的 一 部 敏 感 纤 细 的 心 史。苏 轼 的 诗 刚 柔 并 济、古 文 自 然 又 雄 放、议 论 文 兼 收 并蓄,他 的 文 字 有 必 达 之 隐 而 无 难 显 之 情。这 些 特 点 很 好 地 映 照 了 道 家 辩 证 法 的 观 点:进 退有 度,在 矛 盾 中 体
9、现 大 道,体 现 了 道 家 的 智 慧 和 苏 轼 的 人 格 精 神。同 时 苏 轼 的 诗 词 题 材丰 富,他 的 诗 乐 观 旷 达,有 如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的 豪 放 粗 犷,苏 轼 处 世 乐 观,面 对 逆境 反 而 愈 加 有 韧 性。在 不 同 的 人 生 阶 段 儒、佛、道 三 教 的 人 生 哲 学 实 现 着 一 种 互 补,使 苏轼 自 由 地 转 换 心 境,从 而 得 到 充 足 的 精 神 支 持,保 持 一 种 最 佳 的 生 存 心 态。儒 家 所 提 倡 的积 极 入 世 有 时 会 在 现 实 中 遇 到 挫 折,甚 至 难 以 实 现,
10、那 么 道 家 和 道 教 避 世 法 自 然 的 人 生 理想 可 以 作 为 一 个 补 充,其 所 提 倡 的 随 顺 自 然 常 常 可 以 成 为 调 控 心 境 的 重 要 手 段。正 是 基 于这 种 旷 达 的 人 生 态 度,宋 代 的 士 大 夫 们 才 不 至 于 为 一 些 蜗 角 虚 名、蝇 头 小 利 而 患 得 患失。他 们 都 能 以“也 无 风 雨 也 无 晴 的 平 静 心 态 坦 然 以 处。三、从 苏 轼 的 人 格 来 看,儒 释 道 的 精 神 对 苏 轼 人 格 及 其 境 界 的 影 响 是 不 同 的。但 总 体上 形 成 了 以 儒 家 思
11、想 为 根 本 而 浸 染 释、道 的 思 想 的 基 本 人 生 观。苏 轼 人 格 的 高 峰 便 是 在 他贬 谪 黄 州 期 间。他“在 黄 州、惠 州、儋 州 的 长 期 贬 谪 生 活 中,咀 嚼 尽 孤 独、窘 困、凄苦 等 种 种 况 味。苏 轼 曾 在 自 题 金 山 画 像 中 概 括 自 己 一 生 成 就 说:“问 汝 平 生 事 业,黄州、惠 州、儋 州。”苏 轼 一 生 两 次 遭 贬,元 丰 年 间“乌 台 诗 案 但 他 不 以 穷 通 得 失 为念、超 然 对 待 人 生。苏 轼 之 所 以 面 对 如 此 困 境 能 够 宠 辱 不 惊、进 退 自 如,很
12、重 要 的 一 个 方面 就 是 融 摄 儒、佛、道 三 家 思 想 而 形 成 的 人 生 哲 学 和 文 化 人 格,只 不 过 三 家 思 想 在 其 不 同的 人 生 阶 段 有 所 偏 重 而 已,大 致 说 来,“任 职 时 期,以 儒 家 思 想 为 主;贬 居 时 期,以 佛 老思 想 为 主 老 庄 思 想 也 是 东 坡 排 解 忧 忠、调 整 心 态 的 精 神 食 粮。庄 子“齐 物”、“道 通为 一”、“万 物 皆 一 的 相 对 主 义 哲 学,破 除 了 事 物 之 间 的 绝 对 差 异,启 发 人 们 从 相 对的、变 换 的 角 度 看 问 题,故 而 不
13、偏 执 一 端,自 陷 其 中。东 坡 赤 壁 赋 云:盖 将 自 其 变者 观 之,虽 天 地 曾 不 能 以 一 瞬;自 其 不 变 者 观 之,则 物 与 我 皆 无 尽 也。而 又 何 羡 乎?他在 垂 老 之 年 谪 居 海 南 时,更 是 不 断 反 躬 自 省,从 超 越 的 哲 学 高 度 俯 视 社 会 人 生,调 适 自 己的 观 照 视 点 和 思 维 方 式,其 对 人 生 问 题 的 思 考 更 带 有 老 庄 哲 学 的 意 味。苏 轼 的 前 半 生 在 顺 遂 中 积 极 践 行 着 儒 家 积 极 用 世 的 观 念,而 在 谪 居 岁 月 里 他 一 面 仔
14、 细地 思 索 着 丰 厚 的 儒 家 文 化,一 面 深 刻 地 探 求 道、释 两 家 的 文 化 要 义,并 真 正 将 三 者 有机 融 合,从 而 形 成 了 一 种 既 积 极 又 淡 泊,既 执 著 又 通 达,既 乐 生 又 超 脱”很 宽 厚、很 富 于适 应 性 的 处 世 态 度、人 生 哲 学,他 的 文 学 与 其 创 作 风 格 与 精 神 又 高 度 契 合,体 现 我 国 古 人自 然 和 谐,天 人 合 一 的 的 世 界 观,成 为 我 国 文 学 的 一 座 精 神 高 峰 和 文 学 宝 库。参 考 文 献:1 张 玉 璞.“三 教 合 一”与 宋 代 士 人 心 态 及 文 学 呈 现 D.曲 阜 师 范 大 学,2 0 0 9.2 申 明 秀 儒 道 释 的 结 晶 与 升 华 论 苏 轼 旷 达 的 人 格 境 界.2 0 0 8 袁 行 霈 中 国 文 学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