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言文字运用 (课件+试题)(打包8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课件试题打包8套.zip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课件试题打包8套.zip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一词语题训练2017010917.doc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一词语题课件20170109165.ppt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补写语句题训练2017010915.doc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补写语句题课件20170109163.ppt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蹭题训练2017010914.doc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蹭题课件20170109162.ppt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四图文转换题训练2017010916.doc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四图文转换题课件20170109164.ppt
  • 全部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一词语题训练2017010917.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一词语题课件20170109165.ppt--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补写语句题训练2017010915.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补写语句题课件20170109163.ppt--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蹭题训练2017010914.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蹭题课件20170109162.ppt--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四图文转换题训练2017010916.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言文字运用专题四图文转换题课件20170109164.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词语题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 判断成语运用正误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互放纵自我。②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③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④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⑤北京兵不厌诈,在南海再造两岛。根据既定作业计划,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⑥9 月 3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解析 ①句中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不以为意” 。②句中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鱼目混珠” 。⑥句中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纵横捭阖”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②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③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④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8 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2⑤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一抓到底,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⑥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解析 ①句中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此处使用错误。②句中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此处使用错误。③句中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此处使用错误。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②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③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④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⑤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⑥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即将展开。A. 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解析 ①句中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以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贬义,不符合语境,属于感情色彩误用。②句中有教无类,指对各类人都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这里将其与“不堪造就”并列使用,属于不合语境之误。③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符合语境。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位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接见、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 2006 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 ,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3②苹果公司预计于 2016 年 9 月发布新一代 iPhone7 手机,但从对消费者的调查来看,人们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 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手机了。③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④这位作家后期的散文常常化绚烂为平淡,以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洞察人生的悲喜,淡雅古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⑤印度南部的一个小村,几乎每家都出了一名小偷, “贼村”之名不胫而走,为洗刷恶名,全村居民宣誓要改弦更张。⑥台湾前官员陆以正曾说,在台湾住久了,人会变得目光如豆。休说国际大势了,就连岛内经济发展的急速转型,乃至政治力量的实质改变,往往都视而不见。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解析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句①使用正确。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不能作“热门”解。句②望文生义。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句③不合语境。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句④使用正确。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句⑤不合语境。目光如豆: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句⑥使用正确。答案 B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的昭示和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的《富春山居图》 ,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②2013 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4 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③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得惟妙惟肖。④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4⑥雅安大地震发生后,救援队员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原本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在废墟中救出一个又一个被困群众。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解析 ①推陈出新:推:除掉,去除,淘汰;陈:陈旧的;新:好的、新的。词义:除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不合语境,改为“历久弥新” 。②日渐式微:式微,指事物的衰落。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的衰落。③惟妙惟肖:惟:文言语气词,这里有“真”或“特别”的意思。妙:美妙,漂亮。肖:相像,逼真。词义: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使用对象错误。改为“淋漓尽致”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词义: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彻底,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④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⑤锱铢必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这里贬词褒用。⑥鳞次栉比:比喻像鱼鳞和梳齿那样整齐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这里用来形容瓦房多而密集且分布有序。答案 B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③1954 年 7 月 23 日,当周恩来结束历时三个月的国际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飞离日内瓦时,新中国欣欣向荣的面貌和周恩来折冲樽俎的外交形象,深深地留在了国际舞台上。④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⑤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⑥在中俄伊犁争端的交涉中,曾纪泽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折冲樽俎,虎口索食,终于改订《崇约》 ;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博得朝野的好评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A.②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解析 ①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②铄石流金,5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 。③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宴席上战胜敌人,也泛指进行外交谈判。④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不能用于建筑物。⑤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⑥折冲樽俎: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答案 D题组二 辨析近义虚词选择填空题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__①__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__②__技术差距,同时__③__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教育差距,__④__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要缩小和消灭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__⑤__需要从经济本身着眼,更需要长远的目光,__⑥__从消灭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入手。① ② ③ ④ ⑤ ⑥A 不但 / 更 并且 不仅 更B 既 和 更 / 不仅 而且C 既 和 又 并且 不仅 /D 不但 或 因为 因为 / 而且解析 “既”与下面的“同时”相照应,表示并列;“和”表示两者并列, “或”表选择;“又”表同样, “更”表程度进一步;“并且”表示与上文并列。 “不仅……更”比“不仅……而且”更能强调后者的重要性。第六处不需要关联词。答案 C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辆大巴车缓缓停靠到公交站台。面对排队在前车门处等待上车的乘客,司机__①__说:“前门上不完,请上后门!”于是,__②__部分乘客快速有序地从后门上了车。据此,当时在车上的记者后来发文说:“这__③__司机很有意思,他的话__④__回避了一个带贬义的惯用语——走后门,避免了歧义,文明温暖,__⑤__善于变通,__⑥__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6A 连连 / 位 不仅 而且 有利于B 连续 因此 个 / 而且 而且C 连连 因此 位 不仅 / 有利于D 连续 / 个 因为 甚至 而且解析 “连连”是接连不断的意思;“连续” ,相连接续。②处不需要关联词。 “位”比“个”更能表示对人的尊重。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符合语境。 “有利于”引起后文谈这种行为的积极意义。答案 A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__①__靠了思想的能力,__②__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__③__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__④__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__⑤__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__⑥__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① ② ③ ④ ⑤ ⑥A / 不论 可能 足以 居然 也B 因为 无论 / 足以 居然 也许C / 无论 可能 可以 竟然 也D 因为 不论 / 可以 竟然 也许解析 ①处是因果关系,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③处不需要关联词。 “足以”是足够可以的意思,比“可以”更符合语境,据此可排除 D 项。答案 B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的形式____①____能是美的,____②____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___③____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 ;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____④____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____⑤____尽管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____⑥____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① ② ③ ④ ⑤ ⑥7A 因为 所以 ∕ 但是 之所以 也B 之所以 但是 因为 所以 也 ∕C 因为 ∕ 但是 之所以 也 所以D 之所以 因为 所以 也 ∕ 但是解析 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一处、第二处和第三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第三处和第四处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应填“也” ;第五处不需要关联词;第四处和第六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第六处应填“但是” 。答案 D1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郭美美公开认罪并忏悔,让其____①____从“炫富”筑起的神坛上跌落。在云南鲁甸地震这一巨大天灾面前,区区郭美美无足轻重。____②____,当忙于救灾的红十字会____③____发布声明洗脱关系,呼吁人们忘记这名女子时,人们发现“郭美美”作为一种现象____④____无法绕过。____⑤____不把问题说清楚,很多事情、很多人就会难以好好前行,____⑥____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李美美” “陈美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A 终于 而且 / 终于 如果 而且B 终究 然而 / 已经 不仅 而且C 终究 而且 不得不 终于 不仅 并且D 终于 然而 不得不 已经 如果 /解析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终究,毕竟、终归。根据语境应选前者,故可排除 B、C 两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符合语境,可以排除 A 项。 “不得不”有迫不得已的意思。第六处不需要关联词。答案 D12.(2015·福建卷)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 “闹”字__①__写出浓浓春意,__②__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__③__,__④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__⑤_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8答案 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13.(2012·重庆卷)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考查选用关联词的能力。选用关联词要注意:①弄清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关系,看词语是否成对;②分析语境中分句间的关系,使词语和分句匹配。 “虽然”表转折, “即使”表假设;语境中“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 。 “甚至”表递进, “或者”表选择;语境中“也”字表示递进,因此,与之呼应的词语应是“甚至” 。答案 D专题 一 词语题正确使用 词语 (包括熟 语 )是 历 年高考考 查 的重点 题 型,2016新 课标 全国卷主要考 查 成 语 和虚 词 的用法,采用客 观选择题 的形式,具体命 题 形式有两种:一是判断成 语 运用正 误题 ,二是辨析近 义 虚 词选择 填空 题 。每个成 语 都有其适用的范 围 和 对 象,有些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 错。如 “ 豆 蔻 年 华 ” 称十三四 岁 的女子; “ 相敬如 宾 ”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 对 待 宾 客一 样 ,不能指同学 间 的关系; “荡 气回 肠 ” 形容 乐 曲、文辞等婉 转动 人,只用于物,而不能用于人。判断成语运用正误七大类型【即时小练】1.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甘之如 饴 :感到像糖那 样 甜。指 为 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 艰难 、痛苦。用 错 使用 对 象。(2)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 闷 也不 过 火。 这 里用 错语 境, 应用 “不温不火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 销 售行情不火爆。(3)“广开言路 ”指尽量 给 下面 创 造 发 表意 见 的条件,是上 级对下 级 而言。句意是代表 们积 极 发 言, 应该 是会 议组织 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 们 。望文生 义 ,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 语 的含 义 ,不了解成 语 的确切含 义 , 仅 从字面上去 牵 强 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 错误 的判断。首先很多成 语 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 话传说 、 历 史典籍、文学作品等,其 实际 含 义 往往是特定的,望文生 义 是不行的,要参透本 义 。如 “ 七月流火 ” 。其次要扣准关 键 字, 对于成 语 中的关 键 字眼要 细 加关注。如 “ 不足 为训 ” 中的 “ 训” 。再次 还 要关注成 语 意 义 的整体性,如 “ 江河日下 ” ,是比 喻 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不是构成成分的 简单 相加。【即时小练】2.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 发扬 光大, 进 入化境, 现 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 马马 虎虎。此 处 属望文生 义 。(2)侧 目而 视 :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 恨。句意是 说 其傲慢, 显 然不当。属望文生 义 。(3)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 处 开始。比 喻 做事情要循序 渐进 ,由浅入深。不能 误 用 为 看 见 高山 觉 得自己很渺小。 错 在望文生 义 。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 语 相同意思的表述, 导 致成 语语 意和上下文 语 意重复。在辨析成 语时 ,一定要准确把握成 语 的含 义 ,同 时 注意 观 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 现语 意重复的 错误 。【即时小练】3.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釜底抽薪:比 喻 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和前面的 “从根本上 ”语义 重复, 应删 去 “从根本上 ”。(2)津津 乐 道:很有 兴 趣地 说 个不停。与后面的 “谈论 ”语义重复,所以不当。(3)难 言之 隐 :指 难 以言 说 的苦衷。 “隐 ”即 “苦衷 ”,二者重复, 应删 掉 “之 隐 ”或 “的苦衷 ”。有些成 语 与其他成 语 由于 读 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 语 素,使用 时 极易混淆。【即时小练】4.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信服。与 “不 负 众望 ”混淆。不 负 众望:不辜 负 大家的期望。(2)一 挥 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 动 笔就写成。 应为 “一蹴而就 ”。(3)不以 为 然:不 认为 是 对 的。 应为 “不以 为 意 ”。了解成 语 的感情色彩是正确使用成 语 的关 键 。相当一部分成 语 具有明 显 的感情色彩,如 “ 捕 风 捉影 ” 比 喻说话办 事没有 丝 毫根据,含 贬义 ; “ 雨后春笋 ” 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 长 得很多很快,比 喻 新事物大量出 现 ,一般用于褒 义 。【即时小练】5.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振振有 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 说 个不休。多用于 贬义 。(2)惊世 骇 俗:因言行异于 寻 常而使人震惊。多具褒 义 色彩。本句 语 境 “丑 闻 ”是 贬义 的,感情色彩不相符。(3)上行下效:上面或上 辈 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 辈 的人就学着怎 样 做 (多指不好的事情 )。用在句中感情色彩有 误 。有些成 语词义较轻 ,有些成 语词义较 重, 这 就要求考生根据特定的 语 言 环 境 选 用 词义轻 重适度的成 语 ,既不能违 背 语 境 逻辑 ,也不能 违 背事理 逻辑 ,以避免大 词 小用或小 词 大用。例如 “ 妄自菲薄 ” 的 语 气 轻 于 “ 自暴自弃 ” 。 类似的 还 有 “ 无可厚非 ” 与 “ 无可非 议 ” , “ 言不由衷 ” 与 “口是心非 ” , “ 捕 风 捉影 ” 与 “ 无中生有 ” 。【即时小练】6.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该 句中 “以身作 则 ”的使用 轻 重不当,属于小 词 大用。 “以身作 则 ”指用自己的行 动 做出榜 样 ,此 词 表意程度 轻 。可用 “身先士卒 ”,它指作 战时 将 帅亲 自 带头 ,冲在士兵前面, 现 多泛指 领导带头 走在群众前面。(2)“哀 鸿 遍野 ”使用 轻 重不当,属于大 词 小用。 “哀 鸿 遍野 ”比喻 在天灾人 祸 中到 处 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 饥 民。此 词表意程度很重,体 现 在关 键词 “遍野 ”上;而 该 句只叙述了 “4人死亡 ”,并非所有人都受灾,更没有成 为 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 饥 民,因此使用 该词轻 重不适当。由于成 语 是 约 定俗成的,某些成 语 的使用有一定的 场 合,有的 还 需要区 别 尊卑、 长 幼、主客、男女等。 这 就要求我们 在使用 时 注意 场 合,做到自 谦 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 导 致 谦 敬 错 位。【即时小练】7.请 判断加点成 语 使用的正 误 。答案 (1)蓬 荜 生 辉 , 谦词 ,表示由于 别 人到自己家里来或 张挂 别 人 给 自己 题赠 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2)不耻下 问 ,指不以向学 问 比自己差或 职 位比自己低的人 请教 为 耻,用于 别 人,不用于己。(3)鼎力相助,敬辞,指 别 人的大力相助。不能称自己。虚 词 的考 查 主要涉及关 联词 、介 词 和副 词 在 动态语 境中使用情况的判断和分析,偶 尔 也涉及助 词 的使用。 2016新课标 卷考 查 的是根据提供的 语 境填入虚 词 ,考 查 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辨析近义虚词选择填空题正确辨析虚词要 “四清 ”“ 二借二注意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关 联词语 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 换 用。在辨析虚 词时 , 结 合例句中出 现 的 词语 ,看清是不是成套出 现 ,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 词 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 结 合 语 境来 选择 。2.分清是假设语气还是既成事实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关 联词语 中有些表示的是假 设语 气,如果辨 别 不清,就可能出 错 。关 联词语 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有些虚 词 用来 连 接 词语 或短 语 ,有些虚 词 用来 连 接句子,了解了 这 种用法,辨析 时 就不会出 错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8.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有些虚 词 必 须 用在表疑 问 的句子中,有些虚 词 用来表达委婉 语 气,有些用来表达 强 调语 气。分辨不清就会 误 用。有些关 联词语 在使用 时 可以用 标 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借助 这 一点, 对 辨析虚 词 也有帮助。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 语 相同,虚 词 用在主 语 后;前后分句主 语 不同,虚 词 用在主 语 前。【即时小练】1.(2016·新课标全国卷 Ⅱ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 处 的 词语 ,最恰当的一 组 是 ( )比尔 ·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 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 ④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⑤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⑥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解析 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 “ 只要 ” ;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答案 D① ② ③ ④ ⑤ ⑥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B 倘若 那么 进 而 / 由于 所以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D 只要 / 而且 还 虽 然 但2.(2016·新课标全国卷 Ⅲ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 处 的 词语 ,最恰当的一 组 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①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②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 ③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④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⑤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⑥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1专题三 补写语句题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①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②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发生了变化__③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所填句子是对下文的引领,要结合横线后面的内容填写;第二处,后面说“比如……” ,可见是举例说明横线上的内容;第三处,是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 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①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②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③__。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语段的核心话题,理清展开的思路,依据前后语境的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一处,前面说“不仅……” ,后面自然是“而且……” ,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二处, “但是”表2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应当表现气候对人类的不利方面;第三处,是横线前面所说的方法所收到的效果。答案 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_①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__②__。因此,__③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类题目所要求填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案 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4.(2015·新课标全国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①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关注语段中心,联系横线前后内容进行分析。①处可由首句和横线后的“记忆型阅读” “批判型阅读”等进行判断。②处由横线3前后的“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 “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可以进行正向、反向推断。③处根据横线前后的句式特点、前后衔接和逻辑关系也可以推断出来。答案 (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病毒一开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暴发,构不成全球威胁。当__①__,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展开研究。美国将感染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__②__。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__③__,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构成全球威胁时 ②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 ③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__①__。一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就共建“一带一路”做出巨大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途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__②__,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__③__,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具体而言,本段的中心应是“战略构想”的意义及影响。根据这一中心意思及句①前的表述,可推断句①应补写这一“战略构想”的影响及意义;句②可由“承接古今”推断“什么” “承接古今” ,由句②前的内容可总结出应填的内容;句③由其前后的句式“一4个……” “一项……”可推知所填的内容。答案 ①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②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③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7.(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__①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__②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__③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二氧化碳的益处与害处。第一个空应为对上文的总结,第二个空应为下文的总领句,第三个空是假设的结果。答案 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8.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__①__,答案似很简单: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__②__,关键还在于兴趣。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__③__。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 ,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摘编自蒋原伦《僻字的文化意义》)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①怎么会记得那么多生僻的字词 ②他们肯在这方面下功夫 ③它们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9.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甲、乙、丙三处补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__①__。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__②__。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三是__③__。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②精于烧炖,讲究火功 ③秉承传统,注重养生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当前,我们的国家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__①__;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我们的人民,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__②__……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有责任表现这一切,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__③__,大力地弘扬真善美。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渣泛起 ②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 ③勇敢地抨击假恶丑6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①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②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③__。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__①__。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__②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__③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 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__①__,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__②__。我们发明指南针,__③__,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 ,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①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②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③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__①__,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__②__。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这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所以,看见不公,__③__;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 ②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 ③我们要警惕制度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__①_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__②_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__③__。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 ②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8) ③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并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