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例胎盘早期剥离超声表现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超声类型。方法:进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胎盘位置、厚度、实质回声及基底部回声。必要时用 CDFI 或 CDE 观察胎盘实质、基底部,并依次记录。所有病例在 B 超检查后 10h 内行急诊剖宫产或助产术,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儿母体面、胎儿面,观察有无早期剥离以及剥离面积大小,并记录。结果:16例胎盘早期剥离病例中,合并有妊娠高血压者 5 例,占32%。胎盘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胎盘下可见异常回声团块与液性暗区相混杂,考虑为凝血块 2 例;胎盘与宫壁之间有不规则液性暗区 3 例;血压正常者 11 例,胎盘局部增厚,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
2、5 例,胎盘与宫壁之间有不规则液性暗区 5 例,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 1 例。结论:胎盘早期剥离,对胎儿的危害程度与早期剥离面积的大小、是否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等有关。妊高症是导致胎盘早期剥离的重要原因,并且可以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腹痛是重型胎盘早期剥离的表现。少部分患者,起病比较缓慢,病程较长,故以病程长短分急性和亚急性两型,急性患者进行紧急处理,亚急性则严密观察胎心、胎动、出血情况,等到胎儿成熟后分娩。【关键词】胎盘早期剥离;超声表现;分析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中、晚期重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危及胎儿及孕妇的生命,本文旨在探讨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与超声类型特征及相互关系,以便及时诊断、减少漏诊。
3、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6 例,均为我院 XX 年 2 月至 XX 年 5 月住院患者,孕妇年龄 21 岁35 岁,平均年龄岁,孕龄 23 周40 周,平均周。其中初产妇 6 例,经产妇 10 例,均为单胎妊娠。仪器采用东芝 240 型及惠普尖端影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MHzMHz。每例患者均先进行产科常规检查,观察胎盘位置、厚度、实质及基底部回声。必要时用 CDFI 或 CDE观察胎盘实质、基底部,并依次记录。超声诊断胎盘早期剥离指标掌握如下:胎盘局部或全部厚度明显增厚、和同胎盘实质相比较,胎盘接近宫壁处有明显回声不均匀区;胎盘与宫壁之间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并经用 CDFI 或 CDE 证实并
4、非胎盘内血窦或子宫静脉丛;胎盘明显增厚、胎盘下可见异常回声团块与液性暗区相混杂,考虑为凝血块。以上三条至少有一条满足既记录为超声表现阳性,否则记为阴性。以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距离17/12kPa 为合并高血压的标准,16 例中,符合此标准有 5例。所有病例在 B 超检查后 10h 内行急诊剖宫产或助产术,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儿母体面,观察有无早期剥离以及剥离面积大小,并记录。2 结果16 例胎盘早期剥离病例中,合并有妊娠高血压 5 例,占 32%。在此 5 例中,临床:有腹痛症状 3 例,单纯阴道出血 2 例,出血时间 1h4h。超声检查:胎盘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 2 例,胎盘与宫壁之间有不规则
5、液性暗区及高回声团块回声 3 例;产后观察胎盘,5 例早剥面积2/3,几乎完全剥离,胎盘下可见血肿回声。血压正常 11 例,其中临床表现腹痛 3 例,单纯阴道出血 3 例,既有腹痛又有出血 5例。B 超检查:胎盘局部增厚,回声强弱不均 5 例,胎盘与宫壁之间出现不规则液暗区 5 例,无阳性发现 1 例;产后观察胎盘,5 例早期剥离面积超过 1/3,6 例小于 1/3,其中剥离面积最大者 3/4,几乎完全剥离,最小者仅 1/7。3 讨论正常情况下,胎盘于第三产程娩出,所谓胎盘早期剥离是指妊娠 20 周后,在胎儿未娩出之前,胎盘部分或全部自子宫壁剥离,它是妊娠中、晚期重要的并发症。胎盘早期剥离,从
6、病理上一般分为三型,既隐型、显型、混合型三型,临床上分为轻型和重型,它对胎儿的危害程度与早期剥离面积的大小、是否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等有关。本组病例中,5 例伴有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面积2/3,几乎完全剥离;其中,临床表现腹痛 3 例,无腹痛单纯阴道出血 2 例;与血压正常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提示妊高症是导致胎盘早期剥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可以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的产妇,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在妊娠晚期均应将胎盘列为重点观察对象,以便及时发现轻型患者,早期进行处理。本组病例中,11 例血压正常,大部分有临床症状,有腹痛时往往剥离面积比较大,且出血也较多,提示腹痛是重型胎盘早期
7、剥离的表现。轻型早期剥离,大多没有腹痛或仅有少量出血,所以 CDFI和 CDE 可以作为辅助观察手段。对于妊娠中、晚期不规则出血,在排除前置胎盘以后,既应考虑到胎盘早期剥离,应仔细观察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情况,并动态观察其变化。胎盘早剥临床上多认为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本组 16 例中大部分于症状出现后 10h 内就诊,B 超检查后10h 内分娩,本组病例胎盘早剥 B 超检出率%(15/16) ,漏诊原因可能在于胎盘边缘的少量显性出血,B 超没有阳性发现,也可能是对胎盘观察不够细致所致,提示实际工作中,应对胎盘作多切面、反复观察,尤其对后壁胎盘更应仔细,以免漏诊。(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