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0210210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10211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 2016-2017 学年上期高三 10 月考试高 三 地 理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宇宙环境、大气环境;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35 X 2=70 分)读经纬网图(如图),完成 1—2 题。1.M 和 N 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 440 千米 B. 3 330 千米 C.2 220 千米 D.1 820 千米2.若一架飞机从 M 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 N 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读下面四幅图,完成 3—4 题。23. 上面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丁、甲、丙4.若要绘制图示青岛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才能使图上内容最详细( )A.1 厘米代表 50 千米 B.1/250 000 C.1∶50 000 D.二百万分之一下图中的 40°线为纬线,a、b、c 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读图完成 5-6 题。5.图中等温线 a、b、c 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c a B.c b C.b a D.a b6.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 B.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为了遏制全球变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召开 一次,2013 年 11 月 11 日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2014 年 12 月 1 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读图,完成 7-8 题。7.与图甲比较,图乙( )3A.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8.利马位于华沙的(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下表 为黄山市 和 H 地某月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表完成 9-10 题。第一天 第二天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黄山市 7:02 17:15 7:01 17:16H 地 6:34 22:26 6:35 22:259.H 地在黄山市的什么方向(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10.这两天 H 地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正确的是( )A.日出东南—日中正北—日落西南 B.日出东南—日中正南—日落西南C.日出东北—日中正南—日落西北 D.日出东北—日中正北—日落西北读下图,完成 11-12 题。11.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 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 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 200m,由图中 a 和 b 的数值可能是( )A.1 100、1 250 B.1 100、1 350 C.1 500、1 250 D.1 500、1 3504下图为近地面与 3000m 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 13-14 题。13.若 a、b、c 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① a、c 代 表冬季的海洋 ② a、c 代表夏季的海洋③ b 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 b 代表晚上的陆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4.若 a、b、c 位于同一条经线,且 a、b、c 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 之间的距离接近 6660km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 b 向 a、c 流动C.a、b 和 a、c 之间一 定盛行信风 D.a、c 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 15-16 题。1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B.乙风 1 月最为盛行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地区 D. 甲风 7 月最为盛行1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5A.地中海沿岸降水稀少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印度半岛吹东北风读“某地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 完成 17-19 题。17.下列叙述不属于图示区域干旱区面积广大原因的是( )A.终年受东南信风的控制 B.山地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C.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D.副高控制时间长、面积大18.关于 P 地风向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 B.东北风城市“热岛效应”C.西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东北风沿岸洋流的影响19.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非洲好望角风大浪高 B.加勒比海地区飓风活动频繁C.日本群岛樱花盛开 D.南京花市寒梅绽放2015 年 11 月 7 日,中国第 32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这是“雪龙”号的第二次环南极航行。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 20-21 题。620.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1.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A.2 300 千米 B. 6 300 千米 C.10 500 千米 D.15 500 千米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 22-23 题。纬度( 0N) 64 50 40 30 20 0可能综辐射(W/m 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有效总辐射(W/m 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2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23.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读“某地一年中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图”, 完成 24-25 题。724.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温和湿润25.图甲所示季节里( )A.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B.从澳大利亚西部运输铁矿石到上海顺风顺水C.来自西伯利亚的万只天鹅到三门峡库区越冬 D.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北迁徙在下面等高线图中,沟谷流水向东流。读图完成 26-27 题。26.图中分水岭为( )A.120°E 经线 B.a 线 C.b 线 D.30°N 纬线27.马尾松为喜阳植物,图中最有利于马尾松生长的地区是( )A.a 线南坡 B.30°N 线北坡 C.120°E 线东坡 D.b 线南坡读下图,完成下列 28-30 题。828.图示国家所在大陆( )A.西部有一列高大山脉 B.海岸线曲折,多海湾C.经贸主要对象是中国 D.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9.影响该国首都选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交通30.决定该国渔场分布的因素是( )A.寒、暖流交汇 B.港口分布 C.市场需求 D.盛行风向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31-32 题。3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 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m B.235m C.270m D.300m3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下图为 30°S 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33-35 题。93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平均 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4.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A.m 处的西岸 B.n 处的东岸 C.p 处的西岸 D.q 处的东岸35.图中 a、b、c、d 四地中最适合建设大型村落的是( )A.a B.b C.c D.d第 II 卷 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共 30 分)36.(10 分)读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 A 表示 ,B 表示 ,C 表示 ,D 表示 。(2) 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3)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4) 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1037.(改编题)(10 分)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A 为____ __风带,B 为__ ___气压带,C 为____ ___风带,D 为____ ___气压带。(2)据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正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亚 欧大陆出现________气压中心。(3)该季节 M 处盛行________风(风向),若用干、湿、冷、热表示其对气候的影响,则该风控制下形成________气候特征。(4)该 季节,N 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改编题)(10 分)读澳大利亚 1 月和 7 月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1(1)在 A 气压中心控制的季节,珀斯盛行 风,达尔文珀斯盛行 风,堪培拉盛行 风。(2) 在 B 气压中心控制的季节,珀斯、达尔文、堪培拉三地的气候特征分别是 、、 。(3)甲洋流对气候有 的作用,沿岸形成 气候;乙洋流对气候有 的作用,沿岸形成 气候。12高三 10 月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70 分)1.C 2.B 3.A 4.C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B 14.A 15.A 16.D 17.A 18.C 19.D 20.B21.C 22.A 23.D 24.A 25.C 26.B 27.A 28.C 29.A 30.D31.C 32.A 33.D 34.A 35.D二、综合题(30 分)36.(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2) 白天有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3)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乙(4)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37.(1)盛行西 副热带高 东北信 赤道低 (2) 南 冬 高 (3) 西北干冷(4) 温和多雨38.(1)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2) 温和多雨 高温多雨 温和多雨(3) 降温减湿 热带沙漠 增温增湿 热带雨林1周口中英文学校 2016—2017 学年高三 10月考化 学 试 题第 I卷 (选择题,共 54分)一、 (本卷共 18题,每小题 3分,共 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Na2O、NaOH、Na 2CO3、NaCl、Na 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统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钠的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可溶于水的物质④电解质⑤钠盐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2. 向下列各组离子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氨水后,现象有明显不同的是( )①Al 3+ 、Fe 3+ ②Al 3+ 、Cu 2+ ③K + 、Ba 2+ ④Mg 2+ 、Al 3+ ⑤Fe 3+ 、Fe 2+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偏高( )A.所用 NaOH已经潮解 B.有少量 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C.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4.相同物质的量的 H2O和 H2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9:1 B.原子数之比为 1:1C.分子数之比为 1:1 D.电子数之比为 5:15.设 NA 为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A.标 准 状 况 下 , 0.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NA B.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 0.1mol·L-1的 MgCl2溶液中,含有 Cl- 个数为 0.2NA C.标 准 状 况 下 , 2.24L甲 醇 中 含 有 C—H键 的 数 目 为 0.3NA D.常 温 下 , 22g CO2和 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1.5NA6.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⑦ B.②⑥⑦ C.①④⑧ D.④⑥⑧7.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工业制备 ClO2的反应原理如下:2NaClO3+4HCl=2ClO 2↑+Cl 2↑+2H 2O+2Na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 B.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物质的量之比为 1:1C.每生成 0.1mol ClO2转移 0.2mol电子 D.氧化性:NaClO 3p(CO2)p(O2) B.p(CO2)p(NH3)p(O2)C.p(CO2)p(O2)p(NH3) D.p(NH3)p(O2)p(CO2)15.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是否含有 SO42- 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3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3+ 时,用硝酸酸化D.定性检验 SO32- ,将 BaCl2溶液用 HNO3酸化16.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1.0mol·L-1的 HNO3溶液:NH 4+ 、[Ag(NH 3)2]+、 Cl- 、SO 42-B.c(H+ )/c(OH- )=10-11的溶液:Na + 、Ba 2+ 、NO 3- 、Cl -C.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Ca 2+ 、Al 3+ 、NO 3- 、HCO 3-D.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溶液:Na + 、Fe 2+ 、ClO - 、SO 42-1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NaAlO 2(aq) AlCl3 Al 过 量 盐 酸 电 解②NH 3 NO HNO3/O 催 化 剂 2OH 、③NaCl(饱和溶液) NaHCO3 Na2CO332NC 、 A④FeS 2 SO3 H2SO4 燃 烧 2O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8.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 1mol/L 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 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A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的取值范围为 0≤a<50B. 的最大值为 2.5C. 若将关系图改为 B图时,则 a的取值范围为 80<a<90D. 若将关系图改为 C图时,则 a的取值范围为 75<a<90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 46分)4二、填空题(共 5小题,46 分)19. (8 分)为了测定某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甲同学取 ag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冷却至室温,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bg。则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乙同学取 c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dg固体。则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丙同学取 eg混合物与足量 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fg固体。则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丁同学取 m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 碱石灰吸收,增重 ng,老师认为丁同学的实验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20. (9 分)已知:2Fe + 3Br2 = 2FeBr3,Fe 2+的还原性大于 Br-现有 16.8g铁和 0.3molBr2反应后加入适量水后,通入 amolCl2。(1) .当 a≤0.15 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 .当 Fe2+与 Br-同时被氧化时,a 的取值范围为 (3) .当 a=0.3时,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2小题,共 18分)21.(10 分)为探究 H2O2、SO 2、Br 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i.打开 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A中有气泡产生,B 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 中有白色沉淀ii.取 C中沉淀加入盐酸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iii.打开 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 H2O2溶液,一段时5滴加 H2O2 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通过 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 2O2SO2。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 B和 C之间增加洗气瓶 D,D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3)iii 中滴入少量 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观点 1:H 2O2的量少不能氧化 Br-观点 2:B 中有未反应的 H2SO3为验证观点 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 2O2、SO 2、Br 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8 分)如图 1,溶液 A中可能含有 Mg2+ 、Cu 2+ 、Al 3+ 、Fe 2+ 四种阳离子,B 为淡黄色固体,旋开 E后,有气体放出和白色沉淀生成,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 2。(1)则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2)写出图 2曲线 a~b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23. (11 分)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根据下列反应回答问题:A. Na2O2+2HCl===2NaCl+H2O2 B. Ag2O+H2O2===2Ag+O2↑+H 2O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6(1)上述反应中,H2O2 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序号,下同)______,H 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H 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2)上述反应说明 H2O2、Ag 2O、K 2CrO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3)某酸性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 4- 、H 2O、Mn 2+、H 2O2、H +。已知该反应中 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 2O2→O 2。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_____(填序号) 。A.盐酸 B.浓硫酸 C.稀硫酸 D.醋酸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 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____mol。(4) 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 物(如 KCN) ,经以下反应:KCN+H 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 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____________。7高三 10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第 I卷 (选择题)共 18题;共 5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C A C B D C B C B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B B C D A B A C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5题;共 46分二、填空题(共 4小题,46 分)19.答案:(1) ×100%(2 分) (2) ×106×100%(2 分) (3)84b- 53a31a 84d- 58.5c3627c×106×100% (2 分)197e- 84f4334e(4)ng 是 CO2气体和部分水蒸气的质量,无法确定 CO2气体的质量(2 分)解析:(1)2NaHCO 3 Na2CO3+CO 2↑+H 2O △m168g 106g 62gm(NaHCO3) (a-b)gm(NaHCO3)= = g,则 ω(Na 2CO3)= ×100%= ×100%。168g×(a- b)g62g 84(a- b)31 84b- 53a31a(2)Na 2CO3和 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NaCl,故 dg固体为 NaCl。设混合物中 n(Na2CO3)=xmol,n(NaHCO 3)=ymol,则 106x+84y=c,根据钠元素守恒,2x+y= ,解得:x=d58.5,m(Na 2CO3)= ×106g,ω(Na 2CO3)= ×106×100%。84d- 58.5c3627 84d- 58.5c3627 84d- 58.5c3627c(3)Na 2CO3和 NaHCO3均能与 Ba(OH)2反应生成 BaCO3,即 fg固体是 BaCO3,设混合物中n(Na2CO3)=xmo l,n(NaHCO 3)=ymol,则 106x+84y=e,根据碳元素守恒,x+y= ,解得:x=f197,m(Na 2CO3)= ×106g,ω(Na 2CO3)= ×106×100%。197e- 84f4334 197e- 84f4334 197e- 84f4334e(4)Na 2CO3和 NaHCO3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Na2SO4、CO 2、H 2O,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包括 CO2气体和部分水蒸气的质量,由于无法确定 CO2气体的质量,无法计算出 Na2CO3或 NaHCO3的质量,故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 (每空 3分共 9分)⑴2Fe 2+ + Cl2 = 2Fe3+ + 2Cl- ⑵ 0.15 Br2SO2解析:(1)在 A中浓硫酸与 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固)+H 2SO4(浓)=Na 2SO4+SO 2↑+H 2O;(2)①由于在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 SO2在溶液中也会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所以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 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②由于溴单质有挥发性,溴单质也可以将 SO2氧化产生同样的实验现象,所以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 B和 C之间增加洗气瓶 D来除去挥发的溴蒸气,D 中盛放的试剂是 CCl4或苯或饱和 NaHSO3溶液;(3)由于 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有漂白性的 SO2, 所以为验证观点 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滴加 H2O2溶液前的 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4)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强制弱规律。所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H 2O2、SO 2、Br 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O2Br2SO2。22、解析有白色沉淀生成,无 Cu 2+ 、F21【答案解析】 (1)Na 2SO3(固)+H 2SO4(浓)=Na2SO4+SO 2↑+H 2O(2)①打开弹簧夹,通入 N2e2+ a~b 段溶解 Al(OH)3,消耗 Na2O2 1 mol,即 NaOH为 2 mol,可知原 Al3+ 为 2 mol,0~a 段消耗 Na2O2 4 mol,即 NaOH为 8 mol,Al 3+ 沉淀消耗 NaOH6 mol,则Mg2+ 消耗 NaOH 2 mol,Mg 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所以 Mg2+ 与 Al3+ 的物质的量之比即浓度之比为1:2。答案 (1)Mg 2+ 、Al 3+ (2 分)(2)2Na2O2+2H 2O===4Na+ +4OH - +O 2↑(2 分)Al(OH)3+OH - === AlO2ˉ+2H 2O (2 分)(3)1:2 (2 分)23. (1)D B C (2) Ag2O H2O2K2CrO4(3)①C ②0.6(4)KHCO3 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 H2O,H 2O 没有毒性及污染性1周口中英文学校 2016-2017 学年度上期高三十月月考高三历史考试范围:必修 1;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 60 分)一、 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学者冯天瑜说:“ 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贲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3、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4、国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2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6、18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治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7、1871 年 4 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与当时的英国相比,德国确立的政体特点不包括A.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 B.内阁领袖去留由元首决定C.民选议会掌握立法实权 D.具有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 8、 “这是一部充满了设计者的理想和对未来寄予憧憬的宪法。它所创设的一整套政治制 度和原则……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宪法的范例和模本“。该宪法确立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责任内阁制9、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10、1899 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1911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3C.实现了生话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1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 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 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3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15、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A.实行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6、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 “它”是指4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1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18、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19、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20、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21、马克思称赞说:“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它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告诉民 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的是5A.公社公职人员勇于承认错误 B.公社机构的透明化 C.公职人员对人民负责 D.对公职人员实行人民群众监督制22、《共同纲领》第十 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23、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24、读图。导致 1956 年和 1965 年出 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①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②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③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 机,打开外交新局面;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25、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 和平解决印 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 会议26、“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流传的历史时期是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7、1923 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28、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战略转移”是指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29、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30、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7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 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 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 分)(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6 分)32、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 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8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 臣民罢了。(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 ,有哪些相似点?(6 分)(2)对比材料二、三,指 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等方面有何不同?(8 分)(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6 分)9高三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60 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非选择题(40 分)31、 (1) (8 分)(2)(6 分)----------------------座号------------------考号------------------考场------------------姓名---------------------班级10(3)(6 分)32、( 1) (6 分)( 2) (8 分)( 3) (6 分)参考答案11选择题 1----5D C C D B 6----10A C A A C 11----15B D C D A16---20 C D C B D 21----25D A C D C 26-----30B C C B D参考答 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两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1)相似点: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6 分)(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4 分)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4 分)(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3 分),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