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10份).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10份.zip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10份.zip
2016121503100.doc
2016121503101.doc
2016121503102.doc
2016121503103.doc
2016121503104.doc
2016121503105.doc
2016121503106.doc
2016121503107.doc
2016121503108.doc
2016121503109.doc
  • 全部
    • 2016121503100.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1.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2.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3.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4.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5.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6.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7.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8.doc--点击预览
    • 201612150310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宾川四中 2015—2016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 0º 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2、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 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 )A、经度 0º,纬度 0º B、经度 180º,纬度 0º C、东经 160º,纬度 0º D、西经 20º,纬度 0º3、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 180º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C、180º 经线在东半球 D、20º W—0º—160º E 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假设 有甲、乙两岛,其位置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4~5 题4.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东半球 B.乙岛位于西半球99° 103°15°19°乙图A150° 140°50°40°甲图B2C.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5.关于 A、B 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点位于 15°N,105°W B.B 点位于 48°S,150°WC.A 点位于 B 点的东南方向 D.A 点位于 B 点的西南方向6.将 1:10000 的地图图 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新图的比例尺为( )A.1:2500 B.1:5000 C.1:40000 D.1:1000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7~9 题。7.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 2470 米 B.CD 是山谷,EF 是山脊C.H 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 地比 B 地降水多8.B 点此时的温度为 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A.13.5℃,12.5℃ B.22. 5℃,13.5℃C.22.5℃,14.5℃ D.13.5℃,14.5℃9.图中有一处适合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 米 B.198 米 C.298 米 D.601 米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以下 10-13 题:风 向海洋▲ 1150▲ 1320乙 山甲 山0400800EFD CGHAB310、图中等高线 X 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100m B、150m C、200m D、250m11、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200m B、250m C、300m D、400m12、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14、甲地位于 30°N,130°E;乙地位于 30°N,60°W,一架飞机从乙地飞到甲地,不考虑其他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 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 一直向正西方向走C. 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D.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15~18 题。15、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 述是 ( )A.①为山脊 B.②为鞍部 C.③为山谷 D.④为陡崖16、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40m B.45m C.55m D.65m417、P、Q 两地的相对高度 ( )A.不少于 10m B.不超过 10m C.可能为 5m D.不可能为 15m18、图中观赏陡崖的最佳位置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读下面四幅 等高线图,回答 19-20 题:19、图中数字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峰 ②山谷 ③山脊 ④盆地 B.①山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谷C.①盆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峰 D.①盆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山峰20、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共 60 分)21、读下图回答下列列问题(8 分):(1)A 点的地理坐标是 。(2)B 点是东西半球的 半球,南北半球的 半球。(3)A 点在 C 点的 方向。C 点在 B 点的 方向(4)A 点在五带中的 带;在低中高纬的 纬度。AC B. ..160° 165° 170° 20°15°10°5(5)AB 间的距离是 千米。22、下图是 一幅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B 处在山顶甲的________(方向),D、G 两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2)C、D 两地高程相等,分别从 C、D 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3)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________处(A 或 B),原因是__________。(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粗线所示,请说明选定此线路的理由。(5)已知 D 点的实测气温为 170C,此时甲点的气温约是 0C。 (2 分)(6)假设量得图上输油管道的距离为 5 厘米,那么输油管道的实际长度为 千米。(7)计划在 E 处和 F 处利用水力发电,请比较两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3、图 12 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 分)24、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回答问题(10 分)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4 分)725、下图为我国某 5A 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 (6 分)(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 旅游资源的措施。 (4 分)26、读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10 分)1宾川四中 2015—2016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考生 注意:1、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在 0.1mol/L 的 CH3COOH 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 c(H +)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温 B.加水 C.加入 NaOH 溶液 D.加入 0.1mol/L HCl2、A、B、C、D 四种金属,将 A、B 用导线连接后,浸在稀硫酸中,在 A 上有氢气放出,而 B 溶解;当活泼金属浸在含有 A 和 C 两种金属离子可溶性盐溶液里时,在活泼金属上先析出 C,把 D 放入 B 的硝酸盐溶液中,则 D 表面有 B 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D B.D>B>A>C C.D>C>B>A D.D>B>C>A3、下列有机物(CH 3) 2CHCH2CH2OH 有多少种等效氢原子A.6 B.3 C.4 D.54、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 + OH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 - )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 + )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 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 + )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 不变5、将 pH=3 的 CH3COOH 溶液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无法 确定6、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A.c(Na +)=c(HCO 3﹣ )+c(CO 32﹣ )+c(H 2CO3)B.c(Na +)+c(H +)=c(HCO 3﹣ )+c(CO 32﹣ )+c(OH ﹣ )C.HCO 3﹣ 的电离程度大于 HCO3﹣ 的水解程度D.存在的电离有:NaHCO 3=Na++HCO3﹣ ,HCO 3﹣ =H++CO32﹣7、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B.勒夏特列原理指的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平 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C.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不显中性的盐都会促进水的电离D.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电解池的阴极,该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 2H2(g)+O 2(g)═2H 2O(g) ,△H=﹣483.6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41.8kJ•mol﹣1B.已知 OH﹣ (aq)+H +(aq)═H 2O(l)△H=﹣57.3kJ•mol ﹣1 ,则含 40.0g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 57.3kJ 的热量C.已知 2C(s)+2O 2(g)═2CO 2(g)△H=a;2C(s)+O 2(g)═2CO(g) ,△H=b,则 a>bD.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9、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 ═Fe 2+B.HS ﹣ 的水解方程式:HS ﹣ +H2O⇌S2﹣ +H3O+C.CO 32﹣ 的水解方程式:CO 32﹣ +H2O⇌HCO3﹣ +OH﹣D.AlCl 3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2Al 3++3CO32﹣ ═Al 2(CO 3) 3↓10、将 C(s)和 H2O(g)以物质的量比 1:2 置于恒容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H 2O(g)⇌ H2(g)+CO(g)△H>0.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H 2O)=v(CO)B.H 2和 C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C.形成键 1molH﹣O,同时生成 1molCD.混合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11、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 K+移向 ZnSO4溶液B.滴有酚酞溶液 的装置②在电解过程中,b 极先变红C.可以用装置③在铁上镀铜,d 极为铜3D.装置④中发生铁的吸氧腐蚀1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cC(g)+dD(g) , C 物质的质量分数(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0△S>0 B.△H>0△S<0 C.△H>0△S>0 D.△H<0△S<013、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 CH3COOH 是弱电解质的是A.常温下 CH3COONa 某溶液的 pH=8B.用 CH3COOH 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C.等 pH 等体积的盐酸、CH 3COOH 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CH 3COOH 放出的氢气较多D.0.1mol•L ﹣1 的 CH3COOH 溶液中含有 CH3COOH、CH 3COO﹣ 、H +、OH ﹣14、已知:在 100℃时,水的离子积为 1×10-12 ,此时将 pH=12 的 NaOH 溶液 V1 L 与 pH=l 的H2SO4溶液 V2 L 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pH=10,则 V1∶V 2为 A.1 : 9 B.10: 1 C.9 : 1 D.1: 1015、室温时,M(OH) 2(s) M2+ (aq)+2OH - (aq), Ksp= a; c(M2+ )= b mol·L-1 时,溶液的pH 等于A. lg B. lg C.14+ lg D.14+ lg 12 ba 12 ab 12 ab 12 ba16、准 确移取 20.00mL 某待测 HC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mol•L﹣1 NaOH 溶液滴定,测 HCl 溶液的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则测定结果偏小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粉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时两眼应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第 II 卷 ( 非 选 择 题 共 52 分 )二、填空题17、 (共 14 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4(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有机物(2)写出下列名称的结构简式2,5—二甲基—3,4—二乙基—3—己烯(3)现有下列五组物质:① O2和 O3 ②CH 3CH2CH2CH(C2H5)CH3 和 CH3CH2CH2CH(CH3)C2H5 ③ 12C 和 14C ④ CH3CH2CH2CH3 和(CH 3)2CHCH3 ⑤乙烷和丁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 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 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 ___,互为同 素异形体的是____ ___,是同一物质的是 。(4)pH 相同的盐酸(甲)和醋酸(乙),用“” 、 “=”或“”填写:①溶液中 c(H+ ):甲________乙;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甲________乙。②体积 相同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反应刚开始时的速率:甲________乙;整个反应过程的平均速 率:甲________乙;生成氢气的量:甲________乙。18、 (共 10 分)某 研究小组进行 Mg(OH) 2沉淀溶解和 生成的实验探究。向 2 支盛有 1mL 1mol/L 的 MgCl2溶液中各加入 10 滴 2mol/L NaOH,制得等量 Mg(OH) 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表: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Ⅰ 4mL 2mol/L NH 4Cl 溶液 沉淀溶解Ⅱ 4mL 蒸馏水 沉淀不溶解(1)测得实验Ⅰ中所用 NH4Cl 溶液显酸性(pH 约为 4.5)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 。(2)同学们猜测实验Ⅰ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猜想 1:氢氧化镁电离出 OH﹣ 离子,与氯化铵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猜想 2: 。5(3)为验证猜想,又设计了以下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结 果1 测定醋酸铵溶液的 pH pH 约为 7,溶液呈中性2取少量的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分别盛放在试管 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醋酸铵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均溶解①用醋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原因是 。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的是 (填“1”或“2”) 。(4)实验Ⅱ观察到沉淀不溶解,该实验的目是 。19、 (共 12 分)如图所示装置,C,D、E、F、X、Y 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A、B 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 极附近溶液呈红色。请回答:(1)B 极是电源 的 ,C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2)若甲、乙装置中的 C、D、E、F 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 H 应该是 (填“镀层金属”或“镀件” ) ,电镀液是 溶液。当乙中溶液的 pH=13 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 500mL) ,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 。20、 (共 16 分)甲醇、天燃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 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甲烷。已知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已知 CO 的结构式为 C≡O):①CH 3OH(g)⇌ CO(g)+2H 2(g)△H 16②CO 2(g)+3H 2(g)⇌ CH3OH(g)+H 2O(g)△H 2③CO(g)+H 2O(g)⇌ CO2(g)+H 2(g)△H 3回答下列问题:(1)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H﹣H C﹣O C≡O H﹣O C﹣HE/(kJ•mol ﹣1 ) 436 343 1076 465 413由此计算△H 1= 。已知△H 2=﹣58kJ•mol ﹣1 ,则△H 3= 。(2)在容积为 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甲醇发生反应①。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1 所示(平衡时 甲醇的转化率记作 a1) 。①在 0﹣60s 时段,反应速率 v(CO)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1 的计算式为 。②已知若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 CH3OH 的转化率 a2 a 1(填“大于”或“小于” 、 “等于”) ,判断理 由是 。(3)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如图 2 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 CO2和 H2O 合成 CH4,请写出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 。7(4)标准状况下,将 22.4L 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的 CO2通入到 0.1L 1mol•L﹣1 的 NaOH 溶液中,所得溶液 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8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化学参考答案1-5:ABDBB 6-10:ABDCD 11-15:CABAC 16:D17.(共 14 分) (1)3,3,4—三甲基己烷 2 分(2)CH 3CH (CH3) C (CH2CH3) = C(CH2CH3) CH(CH3)CH3 2 分(3)⑤ ④ ③ ① ② 每空 1 分(4) ①= ②= 每空 1 分18.(每空 2 分,共 10 分)(1)NH 4++H2O⇌NH3•H2O+H+;(2)氯化铵中 NH4+离子水解出的 H+,与氢氧化镁电离出 OH﹣ 离子生成了水;(3)①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果氢氧化镁能溶解于醋酸铵,说明是 NH4+结合氢氧化镁电离出的OH﹣ 离子,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正向移动,达到沉淀溶解;②1; (4)做对比分析,排除实验中溶剂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19. (每空 2 分,共 12 分)(1)负;4OH ﹣ ﹣4e ﹣ =O2↑+2H 2O;(2)1:2:2:2;(3)镀件;AgNO 3;5.4g.20.(每空 2 分,共 16 分)(1)+99 kJ•mol﹣1 ;﹣41kJ•mol ﹣1 ;(2)①0.001mol/(L•s) ; ;②大于;因为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恒压相当于在恒容的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3)CO 2+8e﹣ +8H+=CH4+2H2O(4) c(Na +)>c(HCO 3﹣ )>c(OH ﹣ )>c(H +)>c(CO 32﹣ )1宾川四中 2015—2016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卷(理科)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DNA 片段)都是多聚体,它们的单体依次是A.葡萄糖、蛋白质、DNA B.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糖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核苷糖2.关于 DNA 和 RNA 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DNA 是遗传物质,RNA 不是遗传物质B.DNA 含有碱基 T,RNA 不含有C.DNA 含有脱氧核苷酸,RNA 不含有 D.DNA 和 RNA 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有碱基 A、C、G3.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 DNA 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A.胡萝卜可选作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将双缩脲试剂 A 液与 B 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C.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Ⅳ染液检测脂肪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25.原生质层是指A.细胞液和细胞质 B.细胞膜以及细胞膜以内的所有物质C.液泡膜以及液泡膜以内的所有物质 D.细胞膜与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6.细胞在吸收某种物质时,遵循下面两种曲线,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图中 A 点吸收该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受载体数量限制C.增加 02含量,能使 A 点右移 D.该物质也可能是甘油分子7.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 Na+、K +的吸收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8.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膜,不同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和方式不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胞吞 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 B.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定属于主动运输C.无机盐离子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D.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无法进入细胞9.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A.Fe、Mn、B、Mo、S B.Mo、Zn、Cu、B、FeC.P、N、K、Ca、Mg D.C、H、O、Ca、Mg10.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3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C.细胞核内的液体属于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 DNA 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11.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 O2,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A.酒精+O 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 2→CO 2,线粒体基质C.[H]+O2→H2O,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薄膜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和 pH 均影响酶的活性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酶能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13.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 肉酸胀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14.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能发生基因的表达B.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无关C.叶绿体产生的 ATP 可以为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色剂使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1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 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 DNA 的解旋酶16. 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 b 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C.分子量最小 D.分子量最大1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4A.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B.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变异,都可能引发细胞的癌变D.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18.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A.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为 1∶2C.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分裂末期时,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19.组成玉米体内细胞的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种类各有几种?A.5、2、8 B.4、2、4 C.5、2、4 D.4、4、820.将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 n 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通过对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所想获得的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 b 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很多D.c 曲线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2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2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 4 仔,则 4 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3 只黑毛,一只白毛 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5C.4 只都是黑毛 D.除 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23.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D.F2 的 3 ∶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4.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 测交实验的是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25.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 )/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 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 C.7/16 D.9/1626.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双链 DNA 分子含 n 个碱基对,其中含 m 个 T,则该 DNA 分子复制 3 次共需 7(n-m)个 GB.DNA 在复制过程中若出现差错,一定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一条肽链的合成27.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 DNA 复制过程 ②表示 DNA 转录过程 ③共有 5 种碱基 ④共有 8 种核苷酸 ⑤共有5 种核苷酸 ⑥A 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28.在一个 DNA 分子中,腺嘌吟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 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2%和 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 RNA 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6A.24%,22% B.22%,28% C.26%,24% D. 23%,27%29.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30.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①核 DNA﹣核 DNA ②合成 RNA 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 +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 2→H 2O ⑦H 2O→[H]+O 2 ⑧渗透作用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B.C.①③⑥⑧ D.②③⑥⑧31.关于转运 RNA 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 tRNA 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 RNAC.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 tRNA 携带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 tRNA 来将它带到核糖体上3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共同点是设法将蛋白质和 DNA 区分开来进行研究C.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 DNA 是其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33.下列关于基因与遗传信息、DNA、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碱基序列中蕴藏着遗传信息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4、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7B.转录时需要 RNA 聚合酶C.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 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35.DNA 分子的解旋发生在下列那些过程中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复制和转录36.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③④过程所需原料相同 B.B.①~⑤的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在乳酸菌中可以发生①④过程 D.所有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都要通过③过程来实现37.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能储存在 DNA 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一定不同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39.下列物质中与 DNA 复制无关的是 A. ATP B. DNA 的两条模板链 C.解旋酶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40.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能合成有氧呼吸酶 B.转录和翻译的场所都相同C.都能合成核酸和激素 D.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8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7 分)下图为某真核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方括号中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或按要求填写)(1)图示细胞为 细胞,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 ,没有细胞壁;与细菌细胞相比该细胞主要的特点是 。 (2)该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提供,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用图中编号回答)。(3)若此细胞是胰岛细胞,则胰岛素合成先后经过的结构是①→ →细胞膜(用编号和箭头表示),胰岛素通过细胞膜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性。42.(6 分)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请据此回答:(1)图甲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图乙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2)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9(3)细胞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细胞,乙细胞最终能形成__________个成熟生殖细胞。(4)若图中所示的四个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43.(12 分)Ⅰ.下图 1 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 2 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C 5)和三碳化合物(C 3)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1)图 1 中 A 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它由_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 ATP 的合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 14C 标记 CO2,则 14C 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3)图 2 中曲线 a 表示的化合物 是_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线 b 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一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二表示两个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1)图一所示生理状态 (填“能”或“不能”)在图二曲线中找到对应点。(2)图二中 M 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b 点以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44.(9 分)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 A 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 B 表示),两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锈病植株杂交,10F1全为毛颖抗锈病,F 1自交,F 2出现四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显性状性,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是________,F 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2) F2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 F 2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3)要在 F2中获得基因型为 AABB 的小麦 10 株,F 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________株。(4)选 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45.(6 分)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 是显性,a 是隐性),请据图回答。(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_____性遗传。(2)Ⅱ 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3)(3)Ⅲ 10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_____________。(4)(4)Ⅲ 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其子女得病的机率是_____________。11宾川四中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A C B D B C B B A C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A C D C B B B A C C D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答案 D B B A C A A D D C D题号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D B B C D 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41、(7 分)(1)动物 [③]中心体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⑥]线粒体 ①、③ (3)④→⑦ 流动42. (6 分) (1)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3)初级卵母细胞 1 (4)甲→乙→丙→丁 43.(12 分) Ⅰ:.(1)[H] 水 在光下分解 用于 C3的还原(2)光能 (CH 2O)(3)C3 CO2与 C5结合形成 C3,但 C3不能被还原为(CH 2O) 和 C5(4)C5 C5与 CO2结合形成 C3,但 C3不能被还原为 C512Ⅱ:(1)能 (2)光照强度 CO 2浓度 44.(9 分)(1)基因的自由组合 毛颖 抗锈病 AB、Ab、aB、ab 5/8(2)9/16 1/9(3)160(4)1/645、(6 分)(1)常 隐 (2)Aa (3)AA 或 Aa 2/3 (4)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