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引言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居能源之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已达7万多种,石油工业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10%,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为6.6%,石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机械、化工、运输、医药、建筑等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日益增强。,第五章 案例,什么是石油产业?概括来说,石油产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为上游产业链,以石油天然气的炼制、化工、储运、销售为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产业)集合。,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一、背景资料 1998 年,石油工业
2、重组以后, 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CNOOC),初步在国内形成了三个产供销一体化及上下游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业务区域范围: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以海水深度5米为界,陆海分割中石油:黄河以北12 省区的油气资源和勘探生产业务以及炼油、批发、零售业务;中石化:黄河以南19省的生产、炼油、销售业务。中海油:水深5米以上海域为陆上石油企业经营领域;水深5米以下海域为中海油业务范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成为中国石油业三大巨头,分别控制着中国大陆的北方、南方和海上市场,无论在油气资源开采还是在石油化工方
3、面都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地域分治、垄断经营的格局。,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市场集中度越低,意味着单个企业的市场支配势力越小,从而该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下面根据这一指标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作出初步判断,考察中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征:石油产业的总体集中度、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以及下游企业市场集中度。,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一)石油产业的总体集中度 我国2009年石油产业总体集中度,总体而言,我国的石油产业是
4、一个高度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 (二)我国石油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绝对集中度(CRn)指标我国2003-2006年石油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三)我国石油下游企业市场集中度:绝对集中度(CRn)指标石油产业下游产业涉及面比较广,基于数据可获得性考虑,主要选取石油加工企业的数据。我国2003-2006年石油下游企业市场集中度,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四)小结在市场集中度方面:我国石油产业总体而言是一个高
5、度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上游市场处于中度集中寡占型阶段,虽然集中度有所下降,但下降整体幅度并不大,尤其是CR8 的下降幅度最慢,说明我国石油上游企业垄断程度仍然比较强;中国石油下游企业市场结构属于原子型结构,垄断程度要比上游企业的垄断程度低很多。,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一节 市场结构二、产品差异化分析 产品差异化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能够使产品赢得消费者的偏好,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大的市场份额,进而可以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由于原油及其油品品种的不同、产品附加利益上的差别等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但是从质量特性来看其差异并不是很
6、大或者是消费者体会不到,同质化程度极高。石油产品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以及石油产品适用性限制上的差别,其他如石油企业的服务水平、公司业务能力等差别都不大。,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一节 市场结构三、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 政策性壁垒: 石油开采: 政府对境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区块登记制,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有资格去申请开采区块。 技术性壁垒: 石油产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的各个环节无不需要大量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都成为较高的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 石油产业属于典型的自然垄断行
7、业,各个环节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才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般企业要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产量,年炼油能力至少要在250万吨以上。退出壁垒: 沉没成本:由于石油产业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因此如果现有的企业想退出,那么其大部分固定资产将无法另作他用,即原先投入的资本几乎收不回来。因此,我国石油行业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非常高,根据贝恩的划分标准,属于较高壁垒行业,新企业很难进入,同时也很难退出。,第五章 案例,第二节 市场行为一、价格策略 石油及大部分石化产品由于其特殊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其定价问题也一直受到政府计划的指导和控制。 从国家对石油产品价格管理变化轨迹上可以大体反映石油企业的定价策略。我
8、国原油价格策略演进,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三节 市场绩效一、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是表明市场绩效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从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国外石油公司的比较以及我国石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国外公司的比较,可以对我国石油产业的收益情况进行考察。结论:我国石油产业在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等方面在经历入世影响以及外国石油公司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冲击滞后,目前开始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各项指标增长良好,但是我国国石油产业的企业盈利状况与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三节
9、市场绩效一、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我国石油产业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与全部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全球六大石油公司 2009 年经济效益,第五章 案例,第三节 市场绩效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规模经济是企业发展的追求目标之一。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对于资源利用状况则是从产业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该指标更能够反映出某一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 石油企业规模水平 对于石油开采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勘探开发,所以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是非常显著,并且石油勘探环节的规模水平具有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规模越大越好。 而对于石油加工企业,其规模经济效应却
10、要显著地多。据相关数据统计,与年产250 万吨和100 万吨的炼油厂相比,年产500 万吨的炼油厂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前两者高87%和377%,人均创造的利税分别高129%和1083%,平均成本分别低2.6%和8.1%,单位产品所需的投资分别低23%和49%。一般,石油加工企业要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产量,年炼油能力至少要在250吨以上。而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达到这一规模经济门槛的石油加工企业仅占石油加工企业总数的27.85%,表明我国石油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不高,反映了石油加工企业规模处于较低水平。,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第三节 市场绩效三、技术进步从科研投入水平来看
11、: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研发费用投入具有明显劣势。目前国内石油巨头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额与国内企业相比,其投入的数额最大,2007 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科研活动经费分别达到了941144 和815000 万人民币,分别位居国内企业的前两位。但是科研经费的投入却仅维持在公司销售总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而按照国际正常标准,这一指标只有在百分之五以上才会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科研技术水平来看:国内油气产业尤其是两大石油巨头开发了许多先进技术,如普光气田开发、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汽油选择性脱硫等等。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油气产业目前技术 创新能力还比较缺乏,现有的一些先进理论和技术几乎都是跟踪国外的理论和技术,尚未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过半数的技术竞争力比较弱,在石油下游行业,与国外至少存在510 年的差距。,第五章 案例: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第五章 案例,产业组织分析,钢铁工业 汽车工业 煤炭业 彩电业 银行业 保险业 电信业,第五章 案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