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 (一)识图作答类强化闯关.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 (三)表格分析类强化闯关.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 (二)坐标曲线类强化闯关.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 (五)信息给予类强化闯关.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 (六)数据计算类强化闯关.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 (四)直方图类强化闯关.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一)识图作答类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三)表格分析类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二)坐标曲线类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五)信息给予类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六)数据计算类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一 高考热点题型冲刺(四)直方图类课件.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识图作答类[学 生 用 书 单 独 成 册 ]1.(原创题)如图 A、B 表示人体细胞及其内的某些结构或物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 A 人体细胞中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生物膜有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B.若图 A 中④为抗体,则图 A 为浆细胞或记忆细胞,合成的直接模板是图 B 所示结构上的基因C.图 B 所示结构存在于图 A 人体细胞的⑤中D.若图 A 为胰岛 B 细胞,物质④和⑥的合成场所一定相同解析:选 C。图 A 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之间可通过囊泡间接转化,A 错误;抗体只能由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mRNA,B 错误;图 B表示染色体及其变化,存在于细胞核中,C 正确;若图 A 为胰岛 B 细胞,物质④和⑥分别是胰岛素和染色体组成蛋白,二者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但具体的合成场所不同,胰岛素(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而染色体组成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D 错误。2.(2015·江苏两市一模)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 O2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B.加入 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 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 O2浓度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解析:选 B。从图示可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的单色光,探究的是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 正确;密闭装置中加入 NaHCO3溶液是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 CO2的,B 错误;复合光照下产生的 O2量是 7 种单色光照下产生的 O2量之和,比单色光照下的 O2量多,C 正确;此装置放在黑暗处,金鱼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3.(2015·湖南株洲月考)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2A.若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的浓度B.对应图乙(b)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中的 Na+C.图丙若曲线 1 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 3D.图丁中的①是 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不同的结构解析:选 A。若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失水,故细胞外液①的浓度高于细胞液②的浓度,A 正确。图乙(b)表示物质由细胞膜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的细胞膜内,有糖蛋白存在的为细胞膜外部,而 Na+ 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浓度不符合(b)图,B 错误。当温度高于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反应速率下降,不可能是 3,C 项错误。①是 mRNA,链上连接的是四个核糖体,表示四个核糖体以同一条模板链进行翻译形成相同的肽链②③④⑤,D 错误。4.(2015·重庆第二次调研)下图 1 表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图 2 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 3 表示人工构建的生态工程,图 4 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则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3A.图 1 中的②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所得的能量B.图 2 中 a 曲线的增长速率不变,b 曲线中的增长速率由最大变为 0C.图 3 生态工程的建立,没有改变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流经图 4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生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选 C。图 1 表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示意图,图中的①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所得的能量,②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 错误;图 2 中 a 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 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其中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 错误;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了对物质再循环利用,以及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 正确;据图分析,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D 错误。5.下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从结构上看:________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Ⅳ属于____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Ⅱ细胞置于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5)在离体条件下,若将Ⅰ进行细胞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4(6)显微镜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 64 个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 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组织细胞数为________个。答案:(1)Ⅲ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核膜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2)低等植物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同时还有中心体 (3)质壁分离 ⑤ (4)核糖体 (5)核仁、核膜(或染色体、纺锤体) (6)46.(2015·四川成都二次诊断)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对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杰出研究,获得 200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敏感化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对其他刺激的反应更加敏感。如图 1 表示海兔缩鳃反射敏感化的神经调节模式图,图 2 表示短期敏感化前后有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生理变化。(1)图 1 中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含有________个神经元,海兔缩鳃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图 1 中的 c 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图中 a、b、d 三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处。(2)图 2 显示,当海兔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易化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后,引起 Ca2+内流量增加,从而使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发生易化,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3)如果实验中不小心将海兔缩鳃反射效应器中的某一处损坏,刺激喷水管时鳃不再发生反应。此时,若刺激图 1 中的 a 处,在传出神经末梢的最末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表明________________受损;若直接刺激鳃,鳃没有反应,表明鳃受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末梢与鳃的接触部位受损。解析:(1)由图 1 分析可知,图 1 中有 3 种神经元,而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含有 2 个神经元,就是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而没有图 1 中的中间神经元。海兔缩鳃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2)图 2 显示,当海兔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易化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 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 Ca2+ 内流量增加,从而使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发生易化,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增加。(3)如果实验中不小心将海兔缩鳃反射效应器中的某一处损坏,刺激喷水管时鳃不再发生反应。此时,若刺激图 1 中的 a 处,在传出神经末梢的最末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末梢受损,a 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导到传出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若直接刺5激鳃,鳃没有反应,表明鳃受损;若刺激图 1 中的 a 处,在传出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直接刺激鳃,鳃有反应,表明传出神经末梢与鳃的接触部位受损。答案:(1)2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d(2)特异性受体 增加(3)传出神经末梢 刺激 a 处,在传出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直接刺激鳃,鳃有反应1表格分析类1.(2015·北京东城期末)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 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酶 半胱氨酸(Cys) 的位置 和数目二硫键数目Tm/℃野生型 T4 溶菌酶 Cys51,Cys 97 无 41.9突变酶 C Cys21,Cys 143 1 52.9突变酶 F Cys3,Cys 9,Cys 21,Cys142,Cys 164 3 65.5注:Cys 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A.突变酶 F 的最适温度为 65.5 ℃B.突变酶 C 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C.突变酶中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无关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解析:选 D。依题意可知,65.5 ℃是突变酶 F 有 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而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A 错误;突变酶 C 的半胱氨酸数目与野生型 T4 溶菌酶的相同,说明突变酶 C 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无关,B 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二硫键数目越多,溶菌酶热稳定性越高,而二硫键的数目的增加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增加半胱氨酸的数目加以实现,C 错误、D 正确。2.(2015·湖南株洲月考)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波长(nm) 400 450 500 550 600 670 700叶绿素 a 40 68 5 15 16 40 16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全部色素 75 93 50 35 45 75 35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B.光的波长由 550 nm 转为 670 nm 时,叶绿体中 C3的量会增加C.该植物缺 Mg 时,叶绿素 a 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解析:选 B。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以用于水的光解,水光解时产生[H]和氧气,故色素吸收光能情况与氧气释放速率基本一致,A 正确;由 550 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 nm 波长的光时,色素吸收的光能增加,短时间内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 ATP 增多,C 3的还原加快,CO 2固定基本不变,故 C3含量减少,B 错误;由于 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当植物缺乏 Mg 时,叶绿素 a 不能合成,因此叶绿素 a 吸收光能的减少幅度更大,C 正确;表格中数据为适宜条件下的吸收光能情况,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利用光能的能力会降低,D 正确。3.(2015·安徽安庆模拟)如表所示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 DNA 指纹,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 1 女儿 2 儿子Ⅰ - - -Ⅱ - -Ⅲ - - -Ⅳ - -Ⅴ - -①基因Ⅰ与基因Ⅱ肯定在同一对染色体上②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③基因Ⅲ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④基因Ⅴ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解析:选 D。分析表中记录可知,母亲有基因标记Ⅰ、Ⅱ,父亲没有,所以女儿 1 的基因标记Ⅰ、女儿 2 的基因标记Ⅱ均来自于母亲,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①错误;父亲有基因标记Ⅲ,两个女儿都有,儿子没有,说明基因Ⅲ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③正确;女儿 2 同时具有基因Ⅱ与基因Ⅳ,说明基因Ⅱ与基因Ⅳ可能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或 X 染色体上,②正确;父亲有Ⅴ基因标记,但儿子没有,说明基因 V 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④错误,所以选 D。4.(2015·江西于都模拟)科学家 R.L.Smith 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能量数值(千卡·m -2 ·a-1 )动物种类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 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 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解析:选 D。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 31,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只有 0.10,不到 1%的同化量,A 正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能量,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 3.71-1.37=2.34,该部分的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 正确;黄鼠的同化量为 3.80,而呼吸量为 3.69,因而其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C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未同化的能量不同,D 错误。5.(2015·甘肃兰州期中)下表为一定量的小麦种子(主要储能物质为淀粉)萌发过程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和氧气吸收速率的变化数据,据表回答问题:萌发时间(h) 0 2 4 6 8 12 18 24 30 36 40CO2释放速率(L/h)3 5 12.6 21 27.6 42.6 55 55 55 55 55O2吸收 0 0 7.6 12.6 16.3 17.6 17.6 17.6 22.4 42.6 553速率(L/h)(1)在 2 h 之前,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为________。在 36 h 之后种子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2)在 24 h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淀粉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3)如果以单位时间内 CO2释放速率来衡量呼吸速率,那么在 0~12 h,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有氧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出现这些变化趋势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大量吸收________有关。解析:(1)在 2 h 之前,种子的细胞呼吸不吸收氧气,因此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在 36 h 之后种子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 40 h 时种子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2)在 24 h 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80×17.6)/(22.4×6)g,对应产生二氧化碳量为 17.6 L,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 55-17.6=37.4 L,所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180×37.4)/(22.4×2)g,在 24 h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淀粉量/有氧呼吸消耗的淀粉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 ÷ ≈6.375。(3)180×37.422.4×2 180×17.622.4×6根据表格数据,在 0~12 h,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变强,有氧呼吸速率也变强,出现这些变化趋势与种子萌发过程中大量吸收水有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答案:(1)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2)6.375(3)变强 变强 水6.(2015·四川成都二次诊断)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结果。请回答:植被类型 土壤有机碳 (g·kg-1 ) 土壤微生物含碳量 (g·kg-1 ) 微生物呼吸速率(CO2/mg·kg-1 ·h-1 )微生物代谢熵(mg·g-1 ·h-1 )草丛 90.04 0.356 0.275 0.77灌丛 97.48 1.542 0.844 0.55次生林 63.55 2.931 1.275 0.44成熟林 22.73 2.243 2.265 __?__(1)将无机环境中的 CO2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作用;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__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在上表中。(4)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在成熟林阶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谢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4的值________于次生林,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________林。解析:(1)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有机碳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碳固定下来。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的群落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所以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随机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多个样方实测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在表格中。(4)从表格中看,植被类型为次生林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在成熟林阶段,由于此阶段微生物呼吸作用强,有机碳被快速分解,所以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最小。(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所以成熟林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熵是 2.265/2.243 =1.01(mg·g -1 ·h-1 ),因此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的值高于次生林。从表格中看,成熟林中微生物的代谢熵的值最高,因此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答案:(1)光合 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2)分层 群落的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3)随机 多个样方实测数据的平均值(4)次生林 此阶段微生物呼吸作用强,有机碳被快速分解(5)高 成熟1坐标曲线类[学 生 用 书 单 独 成 册 ]1.(2015·湖南怀化二模)下列甲、乙、丙、丁四个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 B 点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 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B.乙图 A 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性个体,而 B 点时害虫存在抗药性个体C.丙图可大致表示人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 pH 影响的示意图D.丁图曲线 A 点时,人的胰岛 A 细胞分泌量增加,胰岛 B 细胞分泌量随后增加解析:选 B。单侧光使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且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向光侧,所以甲图 B 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 C 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A 正确;乙图中 A、B 点都有抗药性个体,B 错误;酶活性受 pH 的影响,pH偏低或偏高都会使酶活性降低,与丙图曲线相符,C 正确;丁图曲线 A 点时,人的血糖浓度偏低,此时胰岛 A 细胞兴奋性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高血糖浓度,随后胰岛 B 细胞的兴奋性增强,胰岛 B 细胞分泌量增加,D 正确。2.(2015·浙江衢州质检)如图表示果蝇胚胎胚轴中 5 种蛋白质的浓度分布。已知 A 蛋白和 B 蛋白都能激活 Q 基因的表达,C 蛋白和 D 蛋白都能抑制 Q 基因的表达。科研小组检测果蝇胚胎中的这四种蛋白,发现甲、乙、丙、丁四个变异胚胎各缺少其中一种蛋白,分别是A 蛋白、B 蛋白、C 蛋白、D 蛋白(尚未检测 Q 蛋白及其他物质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蛋白和 B 蛋白激活 Q 基因表达的时期和机理都相同B.乙胚胎中 B 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少C.丁胚胎的前轴和中轴的细胞中 Q 蛋白浓度较高D.若变异胚胎是基因突变所致,则突变发生在起始密码处2解析:选 B。据图分析可知,Q 蛋白只在 3 时期含量最多,且 Q 蛋白含量最多时期,A蛋白含量较多,而 B 蛋白含量较少,说明 A 蛋白和 B 蛋白激活 Q 基因表达的时期相同,但机理不同,A 错误;根据题意可知,乙胚胎中缺少 B 蛋白,说明乙胚胎中 B 蛋白基因的表达显著减少,B 正确;由题图可知,丁中前期 C 蛋白较多,C 蛋白能抑制 Q 基因表达,所以胚胎的前轴 Q 蛋白浓度应较少,C 错误;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起始密码在 mRNA 上,D 错误。3.(2015·四川重点中学月考)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据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测 ABA 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B.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 ABA 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 ABAI 处理C.ABA 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 ABA 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D.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 ABA 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解析:选 D。图甲显示,ABA 处理的实验组果实硬度较其他两组提前降低,说明 ABA 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增大,A 错误;ABA 处理组比 ABAI 处理组硬度下降的快,所以长距离运输水果用 ABAI 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 ABA 处理,B 错误;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细胞分裂,C 错误;综合分析图乙和图丙,说明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 ABA 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D 正确。4.(2015·天津河西质调三)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在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星杆藻繁殖速度快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弱于星杆藻3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解析:选 D。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竞争关系,争夺硅酸盐和阳光等,A 错误;硅酸盐含量高时,星杆藻繁殖速度低于针杆藻,B 错误;当针杆藻种群密度大时,硅酸盐含量下降,其吸收硅酸盐的能力高于星杆藻,C 错误;硅藻个体小,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硅藻的数量,D 正确。5.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________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②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 A、B 两组,A、B 组又各分为________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第二步:A、B 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第三步:A 组全部放在 4 000 lx 光照条件下培养,B 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 10 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_______的变化。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 1 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_______表示 A 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________溶解氧。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对________________的抑制更为显著。解析:(1)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越高,说明其毒性越强,因此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毒性更强。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2)根据图乙数据结果可知,A、B 组各分为 6 小组并编号。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且等量的纳米银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检测指标是锥形瓶中溶氧量的变化。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毒性更强,因此系列 2 对应 A 组数据,系列 3 对应 B 组数据。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14-4.5)/10=0.95[mg/(L·min)]溶解氧。根据图乙结果,光照条件下溶氧量下降,黑暗条件下溶氧量上升,与初始溶氧量相比,可推出纳米银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4答案:(1)黑暗 血细胞(血球)计数板 (2)②6 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 相同且适宜 溶氧量 ③2 0.95 mg/L(在 0.9~1.0 之间均可) 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6.(2015·福建龙岩质检)水杨酸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水杨酸作为水稻细胞的________分子,可改变细胞的生理活动,使相关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水稻幼苗的抗病能力。(2)实验表明,水杨酸对品系 YTA 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mol·L -1 浓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水杨酸对品系 YTB 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据图分析可知,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__________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3)研究表明,水杨酸能使水稻幼苗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和蒸腾速率下降,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____________性。水杨酸还能抑制乙烯的生成,延缓果实的____________。(4)研究表明,水杨酸能适度地减小气孔的开放。在外源施用水杨酸时,除了要注意施用的浓度外,还要注意施用的________,以便达到最佳的施用效果。解析:(1)水杨酸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激素,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信号)分子。(2)分析图示可知,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 YTA,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水杨酸浓度为 0 mol·L-1 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 YTA 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用 1.5×10-4 mol·L-1 的水杨酸处理 6~30 h 的实验组,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 1.5×10-4 mol·L-1 浓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用 3.75×10-5 mol·L-1 的水杨酸处理品系 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水杨酸浓度为 0 mol·L-1 的对照组,用 7.5×10-5 mol·L-1 和 1.5×10-4 mol·L-1 的水杨酸处理品系 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水杨酸浓度为 0 mol·L-1 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 YTB 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 YTB 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3)水稻幼苗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和蒸腾速率下降,有利于提高其抗旱(抗寒、抗逆)性。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水杨酸能抑制乙烯的生成,说明水杨酸具有延缓果实成熟的作用。(4)水杨酸能适度地减小气孔的开放。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的施用效果,在外源施用水杨酸时,除了要注意施用的浓度外,还要注意施用的时间。答案:(1)信息(信号)(2)促进 1.5×10 -4 两重性 YTB(3)抗旱(抗寒、抗逆) 成熟(4)时间1信息给予类[学 生 用 书 单 独 成 册 ]1.(2016·安徽皖南八校三联)类似于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可以将“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识别。下图表示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原理及融合过程,其中 GTP具有与 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SNARE(V)和 TSNARE(T)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高尔基体膜可以形成囊泡,细胞膜则不可以C.V 与 T的特异性结合,保证了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D.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解析:选 B。由于生物膜具备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囊泡膜与靶膜得以融合,A 正确;当细胞进行胞吞时,细胞膜也能成为囊泡膜,形成囊泡,B 错误;不同运输囊泡与不同靶膜上都含有各自特异的 SNARE蛋白,它们的特异性结合,保证了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C 正确;据图可知,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和融合是通过膜上的 V蛋白和 T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并依靠与 ATP有相似功能的 GTP提供能量来完成,D 正确。2.(2015·江苏淮安二模)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解析:选 B。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正常死亡,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靶细胞,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神经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说明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B 正确;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C 错误;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不是细胞免疫,D 错误。3.(2016·江西五校联考)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传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MHCⅡ是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C.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 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D.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 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 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解析:选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MHCⅡ为分泌蛋白,是由细胞质中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B 错误;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C 正确;MHCⅡ是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 MHCⅡ抗原复合物,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D 正确。4.(2015·福建五校检测)“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 H+ 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解析:选 A。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 错误;甲图表明,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有利,珊瑚虫与虫黄藻是互利共生,B 正确;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 H+ 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C 正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D 正确。5.(2015·北京大兴期末)亲核蛋白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入到细胞核发挥作用的3一类蛋白质,有些亲核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结构域,科学家对其核输入过程进行了研究,请据图回答:(1)亲核蛋白有很多种类型,组成这些蛋白质的单体是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科学家利用________酶将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对其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然后利用____________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3)实验结果分析:①实验一、二、三表明能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将尾部结构包裹在胶体金颗粒上,再注入细胞质,也能在核内积累,这些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亲核蛋白的核输入具有关键作用。②科学家还发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都可以进入细胞核,由此推测核膜上________是可调节的。(4)进一步研究发现,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定的氨基酸信号序列,其与核膜或细胞质中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解析:(1)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2)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把大分子物质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3)①比较实验一、二、三的实验结果,能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实验四可以推测,亲核蛋白的尾部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有关。②由于不同大小的蛋白质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说明核孔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4)由于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定的氨基酸信号序列,可以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1)氨基酸(2)蛋白 显微注射(3)①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 亲核蛋白的尾部 ②核孔大小(4)受体蛋白(蛋白质)6.(2015·广东华南综测二)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具包膜的 RNA病毒(含单链+RNA)。下图甲为登革热病毒结构图,图乙表示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4(1)图乙中 Fe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它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的物质基础。(2)过程 1与+RNA 互补配对的是________,其运载合成肽链的原料。过程 2得到的蛋白 NS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登革热病毒+RNA 由 1 000个核苷酸组成,其中 A、U、C、G 四种碱基的比例为 1∶2∶3∶4,则 1次复制完成后,共消耗宿主细胞________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图中+RNA 的三个生理功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登革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图表示)。(4)根据图乙,图甲中的包膜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分析图乙可知,登革热病毒被寄主细胞膜表面的 Fe受体识别后侵染寄主细胞,说明 Fe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表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2)过程 1是翻译,+RNA 作为翻译的模板,与+RNA 互补配对并运输氨基酸的是 tRNA。图乙中蛋白 NS5能催化合成 RNA,所以蛋白 NS5应该是 RNA聚合酶。假定登革热病毒+RNA 由 1 000个核苷酸组成,其中 A、U、C、G 四种碱基的比例为 1∶2∶3∶4,则该+RNA 含有碱基 A=100 个,U=200 个,复制时 A与子链中的 U配对,1 次复制完成要经过两次配对,所以 1次复制完成后,共消耗宿主细胞 300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RNA 的三个生理功能是:①作为翻译的模板;②作为 RNA 复制的模板;③作为登革热病毒的组成之一。登革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包括 RNA复制和翻译两个过程。(4)根据图乙,图甲中的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病毒基因翻译得到的包膜蛋白两部分。5答案:(1)糖蛋白 信息交流/识别(2)tRNA RNA 合成酶/RNA 聚合酶/依赖 RNA的 RNA聚合酶 300(3)①作为翻译的模板 ②作为 RNA 复制的模板 ③作为登革热病毒的组成之一(4)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病毒基因翻译得到的包膜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