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版高一化学暑假作业(含解析)(打包15).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通用版2016版高一化学暑假作业含解析打包15.zip通用版2016版高一化学暑假作业含解析打包15.zip
20160719133.doc
20160719134.doc
20160719135.doc
20160719136.doc
20160719137.doc
20160719138.doc
20160719139.doc
20160719140.doc
20160719141.doc
20160719142.doc
20160719143.doc
20160719144.doc
20160719145.doc
20160719146.doc
20160719147.doc
  • 全部
    • 20160719133.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34.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35.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36.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37.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38.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39.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0.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1.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2.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3.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4.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5.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6.doc--点击预览
    • 2016071914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专题 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知识回顾】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 。2、原子结构中常见的微粒关系(1)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2)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Error!。(3)符号 中各数字的含义:baX+ c d+e。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可用符号 AZX表示。3、同位素(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2)特征:①具有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3)有关同位素的四点说明①“同位”是指这几种核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②因许多元素存在同位素,故原子的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但也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如 Na、F、Al 等就没有同位素。2③同位素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④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三、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方式:多电子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即电子层序数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离核距离 由近到远电子能量 由低到高2、排布规律(1)电子一般总是首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在第 1 层,当第 1 层排满后,再排第 2 层,依次类推。(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n 代表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个,倒数第 3 层不超过 32 个。四、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规律(1)从元素周期表归纳电子排布规律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 3(小于 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②最外层有 1 个或 2 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 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或 0 族元素氦。③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④某元素的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则该元素位于第 3 周期。⑤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2)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规律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且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 除外),其中氟无正价。3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 8,绝对值之差为 0、2、4、6 的主族元素分别位于ⅣA、ⅤA、ⅥA、ⅦA 族。4、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本质 原子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就越强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③单质与水或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④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⑥若 Xn+ +Y→X+Y m+ ,则 Y 比 X 金属性强金属性比较判断依据⑦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通常作负极的金属性强 本质 原子越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就越强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②单质与 H2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③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④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比较判断依据⑤若 An- +B―→B m- +A,则 B 比 A 非金属性强5、微粒半径大小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 + >Mg 2+ >Al 3+ ,S 2- >Cl -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 Li<Na<K,Li + <Na + <K +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 O2- >F - >Na + >Mg 2+ >Al 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 <Fe 2+ <Fe,H + <H<H - 。4(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 A13+与 S2- 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 A13+电子数相同的 O2- 进行比较,A1 3+<O 2- ,且 O2- <S 2- ,故A13+<S 2- 。五、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共有 7 个横行。(2)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共有 18 纵行。2、周期短周期 长周期序号 1 2 3 4 5 6 7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0 族元素原子序数2 10 18 36 54 86不完全周期,最多容纳 32 种元素,目前排了 26 种元素3、族(1)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第 18 列除外)。列序 1 2 13 14 15 16 17主族序数 I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第 8、9、10 列除外)列序 3 4 5 6 7 11 12族序数 I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3)Ⅷ族:包括 8、9、10 三个纵列。(4)0 族:第 18 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4、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与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分界线左下方为金属元素区,分界线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性质。5、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5(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ⅢB 族到ⅡB 族 10 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 6 周期中,57 号元素镧到 71 号元素镥共 15 种元素。(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 7 周期中,89 号元素锕到 103 号元素铹共 15 种元素。(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 92 号元素轴(U)以后的各种元素。六、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作用力。但并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无化学键。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的化学键形成。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成键条件 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相互作用非金属元素原子(可相同,可不同)之间的相互作用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成键实质 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分类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的是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是极性键存在 离子化合物中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部分离子化合物中实例 Na2O、Na 2CO3、NH 4Cl、NaOH O2、CO 2、H 2SO4、NaOH、Na2O2、Na 2CO34、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5、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6、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6合物。(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和大多数有机物都属于共价化合物。(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通常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七、电子式:电子式是表示微粒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等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并用 n+ 或 n- (n 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想一想】例题 1: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 Z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4,Y 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液体二元化合物 M、Q,其中 M 是生物生存必需的物质,X 能形成多种单质,其中有两种单质硬度差异极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B.化合物 Q 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共价键C. Z、X 都可以形成两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D.四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 X 的单质的沸点最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Z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4,则 Z 为 S 元素,因为属于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属于 W 为 Cl 元素,X 能形成多种单质,其中有两种单质硬度差异极大,则 X 为 C 元素,Y 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液体二元化合物 M、Q,其中 M 是生物生存必需的物质,则 Y 为 O 元素、M 为 H2O、Q 为 H2O2。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 H2SO4H2CO3,正确;B、化合物 Q 为 H2O2,存在两种类型的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正确;C、C 元素只能形成一种酸性氧化物:CO 2,错误;D、C 元素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沸点高于其它元素单质的沸点,正确。考点: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例题 2:短周期元素 T、Q、R、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7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受热均易分解B.常温下丁的浓溶液可用 T 单质所制的容器来盛装C.丁的浓溶液与 Q 的单质加热发生反应,可生成体积比为 1:2 的两种气体D.R 的氧化物在空气中与其它物质作用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它们分别是第二、第三周期的元素,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T 为第三周期第 IIIA 族元素铝,则 T、 Q、R、W 元素分别为Al、C、N、S,A. 根据上述分析,甲、乙、丙、丁分别是 Al(OH)3 、H 2CO3 、HNO 3 和H2SO4 ,硫酸受热不分解,A 错误;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 ,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B 正确;C. 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 2SO2↑+CO 2↑+2H 2O,所以可生成体积比为 1:2 的两种气体,C 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R 为 N,NO 2在空气中与其它物质作用可形成光化学烟雾,D 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推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等例题 3: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ⅠA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 ② ③ ④ ⑧3 ⑤ ⑥ ⑦ 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⑧的名称是______,元素⑧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___________。元素④的氢化物沸点高于⑦的氢化物沸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④⑥⑦的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写氢化物的化学式)。(3)元素②④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2 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8(4)元素②形成的一类氢化物称为烷烃,通式是___________,其中 (填分子式)有两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电子式表示⑤与⑦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氖;第二周期 0 族;H 2O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2)PH3<H 2S<H 2O (3) (4)CnH2n+2 C4H10 CH3CH2CH2CH3 CH3CH(CH3)CH3(5) (2 分)【解析】试题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 H、②为 C、③为 N、④为 O、⑤为 Na、⑥为P、⑦为 S、⑧为 Ne、⑨为 Cl。则(1)⑧的名称是氖,位于第二周期 0 族;元素④为氧,⑦为 S,由于 H2O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元素④的氢化物沸点高于⑦的氢化物沸点;(2)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 O>S>P,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 PH3<H 2S<H 2O;(3)元素②④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2 的化合物为 CO2,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4)元素②形成的一类氢化物称为烷烃,通式是 CnH2n+2,其中 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正丁烷和异丁烷,其结构简式分别是 CH3CH2CH2CH3、CH 3CH(CH3)CH3;(5)⑤与⑦形成化合物为 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其形成过程为 。考点: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练一练】1.在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常常使用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关键部件是一个放有镅﹣241( Am24195)放射源的电离室, Am24195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241 B.146 C. 95 D.5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 2S、H 2O、HF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9B.相同条件下,H 2S 的沸点比 H2O 高 C.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D.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3.与 Li<Na<K<Rb<Cs 的变化规律不符合的是( )A.原子半径B.单质熔沸点C.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气的剧烈程度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4.在短周期中 X、Y 可组成 X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Y 的原子序数为 m,则 X 的原子序数必为 m+4 B. 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 X、Y 可属两个不同周期,也可属于同一周期 D. X 原子半径一定大于 Y 的原子半径5.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数据如下表:元素代号 X Y Z W原子半径/pm 66 70 143 160主要化合价 -2+5、+3、-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B.一定条件下,X 单质可以将 Y 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C.Z 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氨水D.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 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6.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Na、Mg、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I 2、Br 2、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C.C、N、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之差均为 1C.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D.从左到右,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5 列为 VA 族8.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 和Z- ,Y +和 Z-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沸点:X>Y>Z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D.原子序数:X>Y>Z 9.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除 0 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第 IA 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 比 133Cs 多 4 个质子C.第Ⅶ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单质的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为极性键11.能说明 X 元素非金属性比 Y 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A.X 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比 Y 原子少B.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 Y 元素的最高正价要高C.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X 比 Y 强D.X 单质能与 Y 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生成 Y 单质12.已知 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 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 Y 元素的小 B.W 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Y 的原子序数的 2 倍 C.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 Y 的强 11D.Z 的化学活泼性一定比 X 强13.现有 A、B、C、D、E、F 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能形成简单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且 A、B、C、D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1.常温下 F 的单质是一种有色气体,常用于杀菌、消毒;2.A 的氧化物既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能溶于盐酸;3.C 的氢化物分子 G 是具有 10 电子的微粒,且可以发生下列转化:4.E 和 D 是同主族元素,氢化物(H 2E)常温下为气态。5.B 和 D 可形成微粒个数比为 1:1 和 2:1 的离子化合物 X 和 Y。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C 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2)A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3)B、C、D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4)非金属性:E_____(填大于或小于)F,并用事实加以说明: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B 2E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14.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设计的两套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步骤如下: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① 向新制的 Na2S 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② 将镁条投入 1mol/L 的稀盐酸中③ 将铝条投入 1mol/L 的稀盐酸中(1)设计该实验方案的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 为验证 Cl2、Br 2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 溶液、NaBr 溶液、酒精、四氯化碳)实验步骤如下图。(3)试剂 A 是 ;试剂 B 是 ;试剂 C 是 。(4)试剂 C 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加入 C 振荡、静置后看到的现象是: 。以上反应可以证明 Cl2的非金属性12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Br 2的非金属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15.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 若 A 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 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 A 是D 的 2 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D 是 A 的 2 倍,F 的浓溶液与 A、D 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 为无色气体,则 A 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为第 周期 族,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2)若 A 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 D、F 均为气态单质,且 F 为黄绿色,光照条件下 D 与 F 会发生反应。已知反应①和②均在水溶液中进行,则检验 C 中阳离子的操作步骤是: 。(3)若 A、D、F 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 A、D 所含元素同主族,A、F 所含元素同周期,D 是制取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则 B 在通讯领域用来作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乐一乐】不是酒精是乙醇长途客运汽车站。一个男子拎着一大桶东西急匆匆地奔过来,正挤着人群想上车,售票员问:“哎哎,这是什么东西?“男子一边闯气一边往上挤说:“酒精“ 。“不行,不行,这可是易燃物,不能带上车的,“ 售票反皱着眉头。这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 。“干嘛不早说?呵呵,快上!“ 售票员笑着抱怨。客车终于启动了……1314151617181920211专题 10 燃烧热 能源【知识回顾】一、燃烧热1.概念:在 101 kPa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表示。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 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例如:C→CO 2,H→H 2O(l),S→SO 2等。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 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3.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 Q 放 = n(可燃物)×Δ H。 式中:Q 放 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 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 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二、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2.注意几个限定词:稀溶液;产物是 1 mol液态 H2O;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OH- (aq)+H + (aq)=H 2O(l) Δ H=-57.3 kJ·mol -1 。3. 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测定原理:Δ H= ; c=4.18 J·g -1 ·℃ m酸 + m碱  ·c· t终 - t始 n-1 =4.18×10 -3 kJ·g-1 ·℃ -1 ; n为生成 H2O的物质的量。(3)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试剂:0.50 mol/L盐酸、0.50 mol/LNaOH 溶液。(4)实验步骤:①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②用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0 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该溶液的温度。④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迅速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三、能源1.概念: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2.发展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23.分类:(1)化石燃料:①种类:煤、石油、天然气。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不再生。(2)新能源:①种类: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②特点: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3)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太阳能等。(4)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包括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等。4.能源问题: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想一想】例题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C 2H5OH(1)+3O 2(g)=2CO2(g)+3H2O(g) △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 2O(1) △H=+57.3kJ/mol(中和热)C.S(s)+O 2(g)=SO2(g) △H=-269.8kJ/mol (反应热)D.2NO 2=O2+2NO △H=+116.2kJ/mol (反应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热是指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对于 H元素而言,液态水是稳定氧化物,所以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不是燃烧热,错误;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0,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能量表示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正确;D、表示物质的反应热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燃烧热、反应热、中和热的判断例题 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天然气、煤、石油、核能均不是新能源,而且使用时,对环境有污染,不可再生;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氢能符合题意。考点:化学与资源开发 【练一练】1.据新浪网报道,欧洲一集团公司拟在太空建立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③ 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氢气是一级能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2.关于中和热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需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包括大、小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及泡沫塑料板、碎泡沫塑料或硬纸板、碎纸条)等;B.盐酸与某强碱中和放出的热量随反应物用量的改变而改变,但中和热不变;C.NaOH 稍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被 NaOH中和;D.测定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是尽量减小热量损失及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等。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 2(g)+1/2O2(g)==H2O(l) △H=-285.8kJ/mol,H 2(g)+1/2O2(g)== H2O(g) △H= -241.8kJ/mol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A.-285.8kJ/mol B. 285.8kJ/mol C. -241.8kJ/mol D. 241.8kJ/mol4.根据热化学方程(在 101kpa时):S(s)+O 2(g)=SO2(g);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 的燃烧热为 297.23KJ/molB.S(s)+O 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 297.23kJC.S(s)+O 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 297.23kJD.形成 1mol二氧化硫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 1molS和 1molO2的化学键所吸收4的总能量5.常温下,1mol 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 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A.432 kJ•mol -1>E(H-Br)>298 kJ•mol -1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 H-F键C.H 2(g)→2H (g) ΔH=+436 kJ•mol-1D.H 2(g)+F2(g)=2HF(g)ΔH=-25 kJ•mol-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C 2H5OH(l)+3O2(g)═2CO 2(g)+3H2O(g);ΔH=+1367.0 kJ/molB.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57.3kJ/molC.S(s)+O 2(g)═SO 2(g);ΔH=-296.8kJ/molD.2NO 2═O 2+2NO;ΔH=+116.2kJ/mol7.将 V1 mL 1.00mol•L-1 盐酸和 V2 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V1+V2=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B.该实验表明当加入酸与碱都为 30mL时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放出的热量最多C.此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 1.50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8.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 + (aq)+OH - (aq)=H 2O;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114.6 kJ/mol5D.稀醋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生成 1mol水,放出 57.3 kJ 热量9.为减少汽车对城市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中国成功地开发出了以新燃料作能源的“绿色汽车” 。这种汽车可避免有毒的有机铅、苯和苯的同系物以及多环芳烃的排放,保护环境。这种“绿色汽车”的燃料是( )A.甲醇 B.汽油 C.柴油 D.重油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CO(g)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1 ,则 2CO2(g) =2CO(g)+O 2(g)反应的ΔH=+566.0 kJ·mol -1B.H 2SO4和 NaOH反应的中和热 ΔH=-57.3 kJ·mol-1 ,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114.6kJ·mol -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11. (1)25℃、101 kPa下,1 mol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5℃,101kPa 时,16 g CH4(g)与适量 O2(g)反应生成 CO2(g)和 H2O(l),放出 890.3 kJ热量,则 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3)25℃,101kPa 时,0.5 mol CO在足量的 O2中充分燃烧,放出 141.3 kJ的热,则 CO的燃烧热为 ,其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0.50L 2.00mol/L H2SO4与 2.00L 1.00mol/L 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 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其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已知拆开 1molH-H键,1molN-H 键,1mol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kJ、391 kJ、946 kJ,则 25℃,101kPa 时,N 2与 H2反应生成 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2.某实验小组用 0.50mol/L NaOH溶液和 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Ⅰ.配制 0.50mol/L NaOH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 24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 NaOH固体______g;(2)从图中选择称量 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__。6名称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烧杯 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仪器序号a b c d e f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 57.3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2)取 50mL NaOH溶液和 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起始温度 t1/℃温度实验次数 H2SO4 NaOH 平均值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1 26.2 26.0 26.1 30.12 27.0 27.4 27.2 33.33 25.9 25.9 25.9 29.84 26.4 26.2 26.3 30.4______②近似认为 0.50mol/L NaOH溶液和 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中和热 ΔH=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 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7b.量取 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 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 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乐一乐】氟的自述我的名字叫氟,最外层有 7 个 电子,除我之外 还有氯、溴、碘、砹跟我相似。他们都是我家族的成员,人们把我们的大家族叫 卤族。在我 们的大家族内,我是老弟。我在常温下是淡黄绿色的气体。我很 调皮,到 处惹祸,所以哥哥、姐姐们不让我单独存在,总是让另外一个来管住我,我的个性特 别强,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我最喜欢和氢一起玩,一见面就形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我和 氢老弟在空气中形成白 雾,溶于水叫做氢氟酸。可是我俩在一起也到处惹事,把人 们种的各种变得枯黄, 动 物都死了。就连主人也毫不留情。所以在人们把我和氢的化合物从其它物质中提取出来时,就发生了一些悲痛的事情。例如:1836 年的爱尔兰科学家诺克斯两兄弟,被我 杀死一个,另一个也被迫停止工作。但我很佩服他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为后人打下了基 础,他 们是人类在 认识化学元素历史过程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值得后人怀念。在元素周期表中,我的大家族位于周期表的右边,是第七主族,属于非金属 类,在我的的家族里,我最活泼,所以我能够把哥哥、姐姐们从他们的化合物里置换出来。最早利用我的是 1671 年的德国一位艺术家斯万哈德,他发现我的化合物——萤石(CaF2)跟硫酸反应制得的溶液能刻画玻璃。我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族中, 仅次于 氯,自从人们认识我的真面目后,广泛地利用我。把我的天然化合物——元素作溶剂,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可以降低熔点。我和氢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塑料、橡胶、药品,用于制造氟化钠等氟化物,而氟化钠又是一种用来杀灭地下害虫的农药,还可以提炼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我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我希望同学 们与我交个朋友,把我的坏处化为益处,进一步为人类服务。8910111213141专题 1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回顾】一、盖斯定律1.含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2.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二、有关反应热的比较、计算1.Δ H 的比较: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 H 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 H 越大。对于放热反应来说,Δ H=- Q kJ/mol,虽然“-”仅表示放热的意思,但在比较大小时要将其看成真正意义上的“负号” ,即放热越多,Δ H 反而越小。如:(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例如 A(g)+B(g)===C(g) ΔH 1<0,A(g)+B(g)===C(l)ΔH 2<0,因为 C(g)===C(l) ΔH 3<0,则 ΔH 3=ΔH 2-ΔH 1,所以 ΔH 2<ΔH 1。(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例如 S(g)+O 2(g)===SO2(g) Δ H1<0 S(s)+O 2(g)===SO2(g) ΔH 2<0, ,ΔH 2+ΔH 3=ΔH 1,则ΔH 3=ΔH 1-ΔH 2,又 ΔH 3<0,所以 ΔH 1<ΔH 2。(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例如 C(s)+O 2(g)===CO2(g) ΔH 1<0,C(s)+1/2O 2(g)===CO(g) ΔH 2<0,根据常识可知 CO(g)+1/2O 2(g)===CO2(g) ΔH 3<0 又因为 ΔH 2+ΔH 3=ΔH 1,所以 ΔH 2>ΔH 1。2.计算反应热的主要方法:(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 H= E 生成物- E 反应物。(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 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 2~3 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2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 Δ H 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 Δ H 的换算关系。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 H 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 H 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 Δ 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 H 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⑤根据物质燃烧放热的数值计算: Q(放)= n(可燃物)×|Δ H|。⑥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 Q= c·m·Δ T【想一想】例题 1:如图所示,Δ H1=-393.5kJ·mol -1 ,Δ H2=-395.4kJ·mol -1 ,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 A.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C(s、石墨)===C(s、金刚石)Δ H =+1.9kJ·mol -1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断裂 1mol 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 1mol 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由图得:①C(S,石墨)+O 2(g)=CO 2(g)△H=-393.5kJ·mol -1,②C(S,金刚石)+O 2(g)=CO 2(g)△H=-395.4kJ·mol -1,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 -1,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因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 -1,故 B 正确;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 C 错误;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 -1,1 mol 石墨的总键能比 1 mol 金刚石的总键能大于 1.9 kJ,故 D 错误。3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例题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 H+(aq)+OH - (aq)=H 2O(l) ΔH=-57.3 kJ·mol-1 ,则向含0.1 mol HCl 的盐酸中加入4.0 gNaOH 固体,放出热量等于5.73 kJB.等量 H2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 H2O(g)与生成 H2O(l),放出的能量相同C.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ΔH 不同D.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2(g) + O2(g) ΔH=+ 571.6 kJ·mol -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NaOH 溶于水放热,所以则向含 0.1molHCl 的盐酸中加入 4.0gNaOH 固体,放出热量大于 5.73kJ,故 A 错误;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放热多,故 B 错误;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所以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载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焓变相同,故 C 错误;D、一个化学反应与其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同,符号不同,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练一练】1.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 2(g)===H2O(g) Δ H= a kJ·mol-1H2(g)+1/2O 2(g)===H2O(l) Δ H= b kJ·mol-12H2(g)+O 2(g)===2H2O(l) Δ H= 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 b 和 c 均为正值C. ab D.2 b= c2.已知化学反应 A2(g)+B 2(g)===2AB(g) ΔH= Q kJ·mol-1 ,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Q 的值正确的是 ( )A. a-b 4B. a C.-b D. b-a3.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ΔH=-9.48 kJ/mol (ii) I2(S)+ H2(g) 2HI(g) ΔH=+26.48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 I 2(g)中通入 2gH2(g),反应放热 9.48 kJB.1 mol 固态碘与 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 17.00 kJ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 C(石墨)→C(金刚石) Δ H = +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 ++OH- =H2O Δ H = -57.3 kJ· mol—1,若将含 1 mol CH3COOH 的醋酸溶液与含 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 57.3 kJD.在 101 kPa 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 O 2(g)=2H 2O(l) Δ H = +285.8 kJ· mol—15.已知:2Zn(s)+O 2(g)===2ZnO(s) Δ H=-701.0 kJ·mol-1 ;2Hg(l)+O 2(g)===2HgO(s) Δ H=-181.6 kJ·mol -1 则反应 Zn(s)+HgO(s)===ZnO(s)+Hg(l)的 Δ H 为A.+519.4 kJ·mol -1 B.+259.7 kJ·mol -1 C.-259.7 kJ·mol -1 D.-519.4 kJ·mol -16.已知 3.6 g 碳在 6.4 g 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 a kJ。又知 12.0 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b kJ。则热化学方程式 C(s)+1/2O 2(g)===CO(g) Δ H= Q 中 Q等于( ) A.-( a- b) kJ·mol-1 B.-( a+ b) kJ·mol-1 C.-(5 a-0.5 b) kJ·mol-1 D.-(10 a- b) kJ·mol-17.已知 H2SO4(aq)与 Ba(OH)2(aq)反应的 Δ H =-1 584.2 kJ·mol -1 ;HCl(aq)与 NaOH(aq)反应的 Δ H=-55.6 kJ·mol -1 。则生成 BaSO4(s)的反应热等于A.-1 528.6 kJ·mol -1 B.+1 528.6 kJ·mol -1 C.+1 473 kJ·mol -1 D.-1 473 kJ·mol -18.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2(g)ΔH=-392kJ/mol,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5有如下反应:C(s)+H 2O(g)=CO(g)+H 2(g)ΔH=+131kJ/mol,CO(g)+1/2O 2(g)=CO 2(g)ΔH=-282kJ,H 2(g)+1/2 O2(g)=H 2O(g)ΔH=-241kJ/mol,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B.虽不能使炉火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C.既能使炉火更旺,又能节省燃料D.既不能使炉火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9.已知:H 2(g)+F 2(g)===2HF(g) Δ 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 1 L 氢气与 1 L 氟气吸收 270 kJ 热量B.1 mol 氢气与 1 mol 氟气反应生成 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 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 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 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 个氢气分子与 1 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 270 kJ 热量10.在 298K、1.01×10 5 Pa 下,将 22 g CO2通入 750 mL 1 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 x kJ 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 1 L 2 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 y kJ 的热量,则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 2 (g)+NaOH(aq)=== NaHCO 3 (aq) ΔH=-(2y-x) kJ/molB.CO 2 (g)+NaOH(aq)=== NaHCO 3 (aq) ΔH=-(2x-y) kJ/molC.CO 2 (g)+NaOH(aq)=== NaHCO 3 (aq) ΔH=-(4x-y) kJ/molD.CO 2(g)+2NaOH(l)===2 NaHCO 3 (l) ΔH=-(8x-2y) kJ/mol1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 2(g)+1/2O 2(g)===H2O(l) Δ H=-285.8 kJ/mol②H 2(g)+1/2O 2(g)===H2O(g) Δ H=-241.8 kJ/mol③C(s)+1/2O 2(g)===CO(g) Δ H=-110.5 kJ/mol④C(s)+O 2(g)===CO2(g) Δ H=-393.5 kJ/mol回答下列各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2)C 的燃烧热为 。(3) CO 的燃烧热为______;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12. (1)已知 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572 kJ 热量, 反应方程式是 2H2(g)+O 2(g)===2H2O(l) 请回答下列问题:6①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②若 2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 、 “<”或“=”)572 kJ。(2)FeS 2焙烧产生的 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 25 ℃、101 kPa 时:2SO2(g)+O 2(g) 2SO3(g) ΔH 1=-197 kJ·mol -1 ;H2O(g)===H2O(l) ΔH 2=-44 kJ·mol -1 ;2SO2(g)+O 2(g)+2H 2O(g)===2H2SO4(l) ΔH 3=-545 kJ·mol -1则 SO3(g)与 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_______。(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6C (s)+5H 2(g)+3N 2(g)+9O 2(g)===2C3H5(ONO2)3(l) ΔH 1②2H 2(g)+O 2(g)===2H2O(g) ΔH 2 ③C(s)+O 2(g)===CO2(g) ΔH 3则反应 4C3H5(ONO2)3(l)===12CO2(g)+10H 2O(g)+O 2(g)+6N 2(g)的 ΔH 为____。【乐一乐】总统的内幕新闻1929 年,腰缠万贯的胡佛终于登上了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的宝座。名声大噪,其发迹的秘密也就成为善点迷津的内幕新闻披露出来。胡佛先前家境贫寒,学生时代仅以打零工才勉强维持学业。尔后,则又职微薪薄,寄人篱下。穷途末路之际则风尘仆仆来到中国,以期转机。腐败、落后的旧中国任忍列强宰割,多少洋人在此大发其财!无疑,胡佛也不失所望,很快的了发财的良机。当时,开采金矿的水平低,滤过矿金后就丢弃了。在胡佛凭借他掌握的化学知识,断定这些“废物”中仍有尚多的黄金,于是便搞起他的“废物利用”来了。他雇人用氰化钠的稀溶液处理矿砂。于是氰化钠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使 Au 呈络合物而溶解,接着,他又让人用锌粒与滤液作用,置换反应的结果,纯净的 Au 也就被提取出来了。显然,这种炼金方法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因而,成色尚好的黄金便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胡佛的腰包,不久成了百万巨富。总统发迹内幕昭然若揭。不乏慕之者,赞其超群绝伦,生财有方,更是平步青云有道。然而,更有真诚的人们,深知胡佛是靠用黄金垒起的台阶登上总统宝座的。7891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