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7120241.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2.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3.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4.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5.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6.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7.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8.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49.doc--点击预览
- 20160712025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 1 -新课标 2016 年高一化学(必修 2)暑假作业(1)说明:本套题包含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一、选择题(本题共 7 道小题)1.【来源】湖南省娄底市 2015-2016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它的阴离子 Xn﹣ 核外有 x 个电子,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 mol B. molwnx)(nw)(C. mol D. molAx2.【来源】河南省焦作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 17、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 2017Cl B.氯离子(C1 - )的结构示意图C.氯气分子的电子式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 H3C-CH 2Cl3.【来源】河北省廊坊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 36 种元素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 2 或 84.【来源】河南省洛阳市 2016 届高三 12 月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短周期元素 A、B、C、D、E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C 同主族,B、E 同主族,A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E 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A>CB.C、D 的简单阳离子均可促进水的电离- 2 -C.B、E 的最高价氧化物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D.含 D 的盐溶于水一定显酸性5.【来源】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在一定条件下 MO3﹣ 与 M﹣ 发生反应:MO 3﹣ +5M﹣ +6H+═3M 2+3H2O,则下列关于 M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M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VA 族 B.M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C.MO 3﹣ 中的 M 元素只能被还原 D.M 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6.【来源】山东师大附中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A、B、C、D、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B、C、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A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D 元素的原子序数,E 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B>C>EB.D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 C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由 A、B、C 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NH4N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D.由 C、D、E 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水解显碱性7.【来源】河南省洛阳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3 -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 NO 气体- 4 -二、填空题(本题共 3 道小题)8.【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龙田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短周期元素 Q、R、T、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Q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原子序数比 T 少 2 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写出它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原子序数比 W 多 4 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与 W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来源】北京市西城区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卤族元素的单质能与 H2反应H2+F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H2+Cl2═2HCl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H2+Br2═2HBr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H2+I2═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生成的 HI 会分解(1)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 族.(2)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 .(3)依据上表,可以推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填字母)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不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写出 BrCl 和 S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龙田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16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5 -I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 A 02 ① ②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4 ⑩ ⑪ ⑫(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④ ;⑫ .(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⑤ ;⑪ .(3)在①~⑫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 (均填元素符号)(4)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跟它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可以形成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6)元素⑥是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之一,其氧化物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氧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键(填“离子”或“共价” )- 6 -试卷答案1.C【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子构成.【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先利用质量和质量数计算原子的物质的量,再由阴离子 Xn﹣ 核外有 x 个电子,则质子数为 x﹣n,利用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等于质量数来计算中子数.【解答】解: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其物质的量为 mol,阴离子 Xn﹣ 核外有 x 个电子,则质子数为 x﹣n,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x﹣n)=A﹣x+n,则 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mol×(A﹣x+n)= mol,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原子构成的简单计算,明确原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的质量可忽略,质量数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2.C试题分析:A、左上角为质量数,数值应为 37,故错误;B、题目中结构示意图应为氯原子的,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错误;C、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故正确;D、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l,故错误。3.C试题分析: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第 6 周期)含有 32 种元素,故 A 错误;原子、分子,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 B 错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 C 正确;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 2 或 8,如 BCl3中 B 原子最外层为 6 个电子,故 D 错误。4.B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 A、B、C,D、E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 同主族,A 的最外层电子数- 7 -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A 原子只能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2,可推知 A 为 Be、C 为Mg;E 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 E 为 Si,B、E 同主族,则 B 为 O 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 D 为 Al。A、金属性 Mg>Be,故最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A<C,故 A 错误;B、镁离子、铝离子在水溶液都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故 B 正确;C、B 为氧元素,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故 C 错误;D、铝盐溶液可能显酸性,偏铝酸盐溶液可能先碱性,故 D错误;故选 B。5.B【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 的最低负价为﹣1,则其最高正价为+7 价,族序数等于最高正化合价;则 M 为卤族元素但 F 元素除外,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常温常压下,氯气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 的最低负价为﹣1,则其最高正价为+7 价,族序数等于最高正化合价,元素 M 应位于第ⅦA 族,故 A 错误;B.F 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 M 不能为 F 元素,可以为 Cl、Br、I 等,其氢化物 HX 水溶液均显酸性,故 B 正确;C.M 的最低负价为﹣1,M 最高正价为+7 价,MO 3﹣ 中 M 为+5 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 C 错误;D.若 M 为 Cl,单质为气体,若 M 为 I 或 Br 也可以发生如上反应,碘为固体,溴为液体,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难度中等,关键根据离子方程式判断 M 的最低负价为﹣1,最高正价为+7 价,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考查,是一道不错的能力考查题目.6.B【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B、C、D、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 B、C、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B 和 C位于第二周期,D 位于第三周期,A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A 是 H 元素,E 是短- 8 -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 E 是 Na 元素,设 B 的原子序数是 a,则 C 的原子序数是a+1、D 的原子序数是 a+9,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D 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1+a+a+1=a+9,则 a=7,所以 B 是 N 元素、C 是 O 元素、D 是 S 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分析解答.【解答】解:A、B、C、D、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 B、C、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B和 C 位于第二周期,D 位于第三周期,A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A 是 H 元素,E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 E 是 Na 元素,设 B 的原子序数是 a,则 C 的原子序数是a+1、D 的原子序数是 a+9,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D 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1+a+a+1=a+9,则 a=7,所以 B 是 N 元素、C 是 O 元素、D 是 S 元素,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B、C、E 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B>C>E,故 A 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C 的非金属性大于 D,所以 C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 D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故 B 错误;C.由 A、B、C 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NH4NO3中,阴、阳离子分别是 NO3﹣ 、NH 4+,所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故 C 正确;D.由 C、D、E 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为 Na2SO3,Na 2SO3为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涉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键的判断、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确定元素,再结合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盐的特点等知识点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7.A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硫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但亚硫酸不是 S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据此判断 S、Si的非金属性强弱,故 A 错误;B、橡皮管的作用是平衡蒸馏烧瓶和分液漏斗中气体压强,从而能使水顺利流下,故 B 正确;C、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主要是液差法和微热法,该装置可以往乙端加水直到高于甲端,一段时间后,液差不变。故可以检查,故 C 正确;D、NO 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如果该集气瓶中装满水,导气管遵循“短进长出”原则,故 D 正确。- 9 -8.(1) ;第二周期ⅣA 族;(2)Na;2Na+O 2 Na2O2;(3)Ca;Ca 2++2OH﹣ +2H++SO42﹣ =CaSO4↓+2H 2O.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 Q、R、T、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Q 和 R 位于第二周期、T 和 W位于第三周期,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 T 是 Al 元素,可推知 Q 是 C 元素、R是 N 元素、W 是 S 元素.(1)T 为 Al 元素,原子核外有 13 个电子,各层电子数为 2、8、3;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原子序数比 Al 少 2 的元素是 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3)原子序数比 S 多 4 的元素是 Ca,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钙,S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二者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注意硫酸钙微溶,写成化学式形成.解答:解:根据短周期元素 Q、R、T、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Q 和 R 位于第二周期、T和 W 位于第三周期,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 T 是 Al 元素,可推知 Q 是 C 元素、R 是 N 元素、W 是 S 元素.(1)T 为 Al 元素,原子核外有 13 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Q 为碳元素,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 族,故答案为: ;第二周期ⅣA 族;(2)原子序数比 Al 少 2 的元素是 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 2Na2O2故答案为:Na;2Na+O 2 Na2O2;- 10 -(3)原子序数比 S 多 4 的元素是 Ca,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钙,S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氢氧化钙是强碱,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 2++2OH﹣ +2H++SO42﹣ =CaSO4↓+2H 2O,故答案为:Ca;Ca 2++2OH﹣ +2H++SO42﹣ =CaSO4↓+2H 2O.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明确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难度不大.9.(1)ⅦA;(2) ;(3)bd;(4)BrCl+SO 2+2H2O=H2SO4+HCl+HBr.【考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 (1)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主族序数;(2)HCl 属于共价化合物,氢原子最外层电子与 Cl 最外层电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3)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根据氯气和二氧化硫之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的原理来书写即可.【解答】解:(1)卤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主族序数=7,所以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ⅦA,故答案为:ⅦA;(2)HCl 属于共价化合物,氢原子最外层电子与 Cl 最外层电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其形成过程可写为;故答案为: ;(3)a、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但是表中数据无法判断,故错误;- 11 -b、根据表中的信息:单质和氢气化合越来越难,得到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正确;故选 bd;(4)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根据氯气和二氧化硫之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的原理,推断:BrCl 和 S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l+SO2+2H2O=H2SO4+HCl+HBr,故答案为:BrCl+SO 2+2H2O=H2SO4+HCl+HBr.【点评】本题结合信息来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10.(1)Mg;Br;(2) ; ;(3)K;F;Ar;(4)Cl;b.(5)离子;(6)SiO 2;共价.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 N、②为 F、③为 Na、④为 Mg、⑤为 Al、⑥为 Si、⑦为 S、⑧为 Cl、⑨为 Ar、⑩为 K、⑪为 Ca、⑫为 Br;(2)⑤为 Al,原子核外有 13 个电子,有 3 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 2、8、3;⑪为 Ca,原子核外有 20 个电子,有 4 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 2、8、8、2;(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12 -(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根据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判断,根据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等判断非金属性强弱;(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 Na,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为 Cl,二者形成NaCl;(6)⑥为 Si,其氧化物为 SiO2,含有共价键.解答:解:(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 N、②为 F、③为 Na、④为 Mg、⑤为Al、⑥为 Si、⑦为 S、⑧为 Cl、⑨为 Ar、⑩为 K、⑪为 Ca、⑫为 Br,故答案为:Mg;Br;(2)⑤为 Al,原子核外有 13 个电子,有 3 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 2、8、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⑪为 Ca,原子核外有 20 个电子,有 4 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 2、8、8、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上述元素中 K 的金属性最强、F 的非金属性最强;稀有气体 Ar 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K;F;Ar;(4)S 和 Cl 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Cl 元素非金属性较强,可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单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能用于比较非金属性,- 13 -故答案为:Cl;b.(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 Na,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为 Cl,二者形成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6)⑥为 Si,其氧化物为 SiO2,Si 与 O 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答案为:SiO 2;共价.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结构,注意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难度不大.- 1 -新课标 2016 年高一化学(必修 2)暑假作业(10)说明:本套题包含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金属冶炼、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验设计等知识点一、选择题(本题共 7 道小题)1.【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 2015 年 1 月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可为人类利用的氯化物含量相当高。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A.NaCl B.MgCl 2 C.KCl D.CaCl 22.【来源】广东省 2015 年 6 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其反应方程式为:2Al+Fe 2O3 2Fe+Al2O3,该反应为¸ßÎÂ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3.【来源】2014-2015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溴,富集溴可以用亚硫酸钠溶液或二氧化硫水溶液作为吸收液B.从海水中提取碘常用过氧化氢做还原剂C.可以用铝热反应制得单质镁D.铝热剂就是指铝和氧化铁混合物4.【来源】2016 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大气中 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 CO2含量增加的是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水用电5.【来源】北京市丰台区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B.用铁矿石冶炼铁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 D.用煤生产水煤气- 2 -6.【来源】2016 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 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7.【来源】河南省洛阳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如图是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a 为镁条B.b 为氧化铁与铝粉的混合物C.2 mol 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 6 NA个D.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3 -二、填空题(本题共 3 道小题)8.【来源】江西省赣州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2)步骤⑤的仪器名称是 ;(3)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4)若反应后有 Mn2+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9.【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0 分)铁砂的主要成分是微粒状的磁性氧化铁、石英、石灰石等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从铁砂中分离出磁性氧化铁,并进行铝热反应实验.(1)取磁性氧化铁按图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现象很壮观,取少许反应生成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 KSCN 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可能混有没反应的磁性氧化铁外,还有一个原因是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铁块”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请写出此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每摩铝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 4 -(4)生成除磁性氧化铁可做铝热反应实验外,下列哪些试剂也可以 .A.CuO B.Na 2O2 C.MnO 2 D.MgO.10.【来源】吉林省松原市长岭三中 2014-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有 60%来自海水,其生产流程图如下(1)贝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3)根据流程图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Mg 与 CO2反应时,有白色粉末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 Mg 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5)Na 比 Mg 和 Al 要活泼.将 Na 投入到 Fe2(SO 4) 3溶液中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 5 -试卷答案1.A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可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的食盐、镁、溴、碘、钾等有用物质,海水素有“液体工业原料”之美誉,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解答:解: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可以为人类利用的氯化物含量相当高.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 NaCl,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组成和物质组成和含量偏低,注意知识积累,题目较简单.2.A试题分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一种物质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离子间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铝热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选 A。3.A考点:铝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亚硫酸钠或二氧化硫水溶液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B.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过氧化氢能氧化碘离子而体现氧化性;C.镁的活泼性大于 Al;D.可以发生铝热反应的混合物称之为铝热剂.解答:解:A.亚硫酸钠或二氧化硫水溶液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溴被还原生成溴离子,从而达到富集目的,故 A 正确;B.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过氧化氢能氧化碘离子而体现氧化性,所以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故B 错误;C.镁的活泼性大于 Al,所以冶炼镁不能采用铝热反应,故 C 错误;- 6 -D.作为铝热剂重要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铝热剂应为 Al 和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混合物,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铝热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熟悉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及流程,知道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题目难度不大.4.A试题分析: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 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 CO2,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 A。5.A【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根据此特征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解答】解:A.蒸馏是根据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 A 正确; B.用铁矿石冶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 B 错误;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有新物质乙烯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 C 错误;D.用煤生产水煤气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6.B试题分析:温室气体包括 CO2、CH 4等,A 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 CO2气体及 SO2气体等,大气中 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SO 2会导致酸雨,B 项错误。液化石油气中主要含烃类,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 7 -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C 正确。CO 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 正确。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7.A试题分析: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为 2Al+Fe2O3 Al2O3+2Fe。A、a 为镁条,起引燃作用,故 A 正确;B、混合物中的镁条燃烧时,氯酸钾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故 B 错误;C、2Al+Fe 2O3 Al2O3+2Fe,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铁,2mol 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 12NA个电子,故 C 错误;D、该反应中还原剂是铝,氧化产物是氧化铝,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D 错误。8.(1)BDE (2)分液漏斗 (3)蒸馏 (4)2I -+MnO2+4H+=Mn2++I2+2H2O(5)苯与水互不相溶; 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9.(1)铺 KClO3,插镁条并将其点燃;生成的红热的铁在掉落到蒸发皿过程中,表面被空气氧化为 Fe3O4 ;(2)NaOH;2Al+2OH ﹣ +2H2O=2AlO2﹣ +3H2↑;(3)8Al+3Fe 3O4═4Al 2O3+9Fe 3NA.(4)AC.考点:探究铝热反应.专题:解题方法;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1)铝热反应的引发:铝热剂上铺 KClO3,插镁条并将其点燃即可;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显示红色,根据金属铁的性质来回答;(2)金属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但是金属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 8 -(3)金属铝和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氧化铝的反应是铝热反应,根据化合价变化确定电子转移情况;(4)铝热反应用于难熔金属的冶炼:如铁铬锰等,活泼性比金属铝的弱.解答:解:(1)铝热反应的引发:铝热剂上铺 KClO3,插镁条并将其点燃,利用金属镁燃烧产生的大量的热来引发实验,取少许反应生成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 KSCN 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出现了铁离子,可能是金属中混有没反应的磁性氧化铁或是生成的红热的铁在掉落到蒸发皿过程中,表面被空气氧化为 Fe3O4.故答案为:铺 KClO3,插镁条并将其点燃;生成的红热的铁在掉落到蒸发皿过程中,表面被空气氧化为 Fe3O4 ;(2)金属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但是金属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证明上述所得的“铁块”中含有金属铝,可以向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看是否产生气体,产生气体时,有金属铝,反之则没有,故答案为:NaOH;2Al+2OH ﹣ +2H2O=2AlO2﹣ +3H2↑;(3)金属铝和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氧化铝,即8Al+3Fe3O4 4Al2O3+9Fe,反应每 8mol 铝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 24moL,所以每摩铝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数为 3NA,故答案为:3N A.(4)铝热反应用于难熔金属的冶炼:如铁铬锰等,活泼性比金属铝的弱,所以过氧化钠和氧化镁都不合适,故答案为:A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铝热反应的原理以及应用等知识,属于知识的迁移应用题,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中等.10.(1)CaCO 3;(2)Mg(OH) 2+2H+═Mg 2++2H2O;(3)盐酸或者氯气;(4) ;(5)6Na+6H 2O+2Fe3+=2Fe(OH) 3↓+6Na ++3H2↑;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9 -分析:煅烧贝壳发生的反应为 CaCO3 CO2↑+CaO,氧化钙和水反应制得石灰乳,反应方程式为:CaO+H 2O=Ca(OH) 2,镁离子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OH﹣ =Mg(OH) 2↓,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 Mg,反应方程式为:MgCl 2(熔融)Mg+Cl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得到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 H2+Cl2 2HCl,再结合题目要求解答.(1)贝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2)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是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3)根据流程图中可以知道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盐酸或者氯气;(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元素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得到电子,得失电子数相等即为转移电子数;(5)Na 比 Mg 和 Al 要活泼.将 Na 投入到 Fe2(SO 4) 3溶液中先钠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钠与铁离子反应;解答:解:流程分析:海水晒盐得到的卤水中加入煅烧贝壳得到的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石灰乳,用来沉淀镁离子,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加入盐酸溶解富集镁元素得到氯化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脱水得到固体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 CaCO3,故答案为:CaCO 3;(2)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OH)2+2H+═Mg 2++2H2O,故答案为:Mg(OH) 2+2H+═Mg 2++2H2O;(3)根据流程图中可以知道盐酸或转化盐酸的氯气既是反应的原料同时也是反应的副产物,可以循环利用,故答案为:盐酸或者氯气;(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中 Mg 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变为+2 价、C 元素化合价由+4 价变为 0 价,转移电子数为 4,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为:,- 10 -故答案为: ;(5)Na 比 Mg 和 Al 要活泼.将 Na 投入到 Fe2(SO 4) 3溶液中先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铁离子反应,总反应为:6Na+6H2O+2Fe3+=2Fe(OH) 3↓+6Na ++3H2↑,故答案为:6Na+6H 2O+2Fe3+=2Fe(OH) 3↓+6Na ++3H2↑;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从整体把握各步发生的反应,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 -新课标 2016 年高一化学(必修 2)暑假作业(2)说明:本套题包含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一、选择题(本题共 7 道小题,每小题 0 分,共 0 分)1.【来源】甘肃省天水一中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各组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沸点:Cl 2< 2<Br 2<I 2 B.沸点:HF<HCl<HBr<HIC.氧化性:F 2<Cl 2<Br 2<I 2 D.还原性:HF<HCl<HBr<HI2.【来源】湖南省娄底市 2015-2016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制催化剂的材料 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制农药的材料 D.半导体材料3.【来源】2016 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新课标Ⅲ卷)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 与 Y 同族,Z 与 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WZ4.【来源】2016 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 Z 位于 IA 族,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 X、W 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 Y、Z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5.【来源】河南省开封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2 -W、X、Y、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右图。已知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X 和 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Y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化合价 X>Y>Z>W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Y>WC.Y 的氧化物与 X、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反应D.由 X、Z、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6.【来源】广东省 2016 届高三 3 月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 X Y Z M R Q原子半径/(10 -10m) 1.86 0.99 1.43 1.60 0.75 0.74最高正价 +1 +7 +3 +2 +5 —主要化合价最低负价 — -1 — — -3 -2A.由元素 X 和 Q 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共价键B.X、Z、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彼此反应C.Y - 半径比 Q2- 半径大D.M(OH) 2的碱性比 XOH 的碱性弱7.【来源】山东省齐鲁名校协作体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A.Y、Z 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B.M、 N 两 种 元 素 的 气 态 氢 化 物 的 稳 定 性 相 比 后 者 较 强C.M 的氧化物既能碱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但是该氧化物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D.工业上常用的电解 Y 和 N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取 Y 的单质- 4 -二、填空题(本题共 3 道小题)8.【来源】辽宁省沈阳市 2015 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在 1﹣18 号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表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 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 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所含化学键为 ;(3)E 和 F 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填写氢化物的化学式) ;(4)A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9.【来源】湖南省娄底市 2015-2016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归纳整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氧族元素的部分性质归纳整理如下:元素性质8O 16S 34Se 52Te单质熔点/℃ ﹣218,4 113 ? 450单质沸点/℃ ﹣183 444.6 685 989主要化合价 ﹣2 ﹣2、+4、+6 ﹣2、+4、+6 ?原子半径/nm 0.074 0.102 ? 0.136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程度 点燃时易化合 加热化合 加热难化合 不能直接请根据上表数据以及数据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1)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 (2)碲(Te)可能的化合价有: (3)硒(Se)的原子半径可能在 之间.(4)从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程度可以推测出,O、S、Se、Te 的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减弱).10.【来源】山东省泰安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5 -A、B、C、D、E、F 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六种元素,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元素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B 阳离子与 A 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C C 与 B 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D D 单质是制造黑火药的一种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E E 与 D 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F F 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C、F 的元素符号 、 ;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C 与 D 形成 D 的最低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写出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可用于漂白的物质的化学式(至少 4 种) .(4)能证明 A 与 D 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事实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6 -试卷答案1.D【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A.卤族元素单质中,单质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B.氢化物的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沸点最高;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解答】解:A、卤族元素单质中,单质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相对分子质量 F2<Cl 2<Br 2<I 2,所以熔沸点 F2<Cl 2<Br 2<I 2,故 A 错误;B.氢化物的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但是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即沸点顺序是HCl<HBr<HI<HF,故 B 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 F>Cl>Br>I,所以氧化性:F2>Cl 2>Br 2>I 2,故 C 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F>Cl>Br>I,所以还原性:HF<HCl<HBr<HI,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为高考高频点,明确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沸点高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单质的氧化性、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关系,熟练掌握碱金属族、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2.D【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解答】解:A.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 A 错误;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大多属于过渡金属元素,故 B 错误;- 7 -C.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C 错误;D.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布及元素常见的性质来解题.3.B试题分析: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为钠元素,ZX 形成的化合物为中性,说明为氯化钠,则 Y 为硫元素,W 为氧元素。A、钠离子和氧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钠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半径,故错误;B、氧和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其水溶液都为氢氧化钠,显碱性,故正确;C、水和硫化氢比较,水稳定性强,故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高氯酸是最强酸,故错误。【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选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住(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中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如是不是最高价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导致失误、失分。4.B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X 为氧元素;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 为氟元素;在周期表中 Z 位于 IA 族,Z 为钠元素;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W 为硫元素。A.O 2-有 2 个电子层,电子- 8 -数分别为 2、8,S 2-有 3 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 2、8、8,错误。B.NaF 为离子化合物,正确。C.非金属性,F>S,热稳定性,HF>H 2S,错误。D.原子半径:r(F)<r(O)<r(S)<r(Na) ,错误。5.D试题分析:W 的质子数为 18-10=8,即为 O,X 和 Ne 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且 X 的原子半径大于 W,则 X 为 Na,Y 是半导体材料,则 Y 为 Si,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则 Z:Cl,A、根据上述推断,它们的最 高价分别是 0、+1、+4、+7,因此顺序是 ZYXW,故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OClSi,因此其氢化物为H2OHClSiH4,故错误;C、Y 的氧化物是 SiO2,X、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HClO 4,SiO 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和 HClO4反应,故错误;D、三者形成的化合物NaClO,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正确。6.A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和半径大小可知,X 是钠元素,Y 是氯元素,Z 是铝元素,M 是镁元素,R 是氮元素,Q 是氧元素,A、元素 X 和 Q 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如 Na2O2,A 错误;B、X、Z、R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硝酸,可以彼此相互反应,B 正确;C、Y - 半径比 Q2- 半径大,C 正确;D、Mg(OH) 2的碱性比 NaOH 的碱性弱,D 正确。答案选 A。7.D8.(1) ;(2) ;共价键;(3)HCl;(4)NaOH.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知识,可以知道 A 是 Na,B 是 Al,C 是 C,D 是 N,E是 S,F 是 Cl.(1)D 为 N 元素,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5,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答案为: ;- 9 -(2)C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电子式为 ,含有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3)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 F 的氢化物稳定,故答案为:HCl;(4)元素 A 为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9.(1)113℃~450℃;(2)﹣2,+4,+6;(3)0.102~0.136;(4)减弱.【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1)由表可知:从氧到碲,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2)根据硒的化合价来推测;(3)硒(Se)的原子半径介于 S、Te 之间;(4)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解答】解:(1)由表可知:从氧到碲,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所以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113℃~450℃,故答案为:113℃~450℃;(2)因硒的化合价有﹣2,+4,+6,碲的性质与硒相似,所以碲的化合价可能有﹣2,+4,+6,故答案为:﹣2,+4,+6;(3)硒(Se)的原子半径介于 S、Te 之间,则硒(Se)的原子半径为 0.102~0.136,故答案为:0.102~0.136;(4)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由反应条件可知,O、S、Se、Te 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减弱.【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族元素的性质,考查了类推法的应用,应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0.- 10 -1. Na 、 N 第三周期ⅢA 族 2. O3、Cl 2、Na 2O2、NaClO、SO 2等3. 2H2S+O2=2S↓+2H 2O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 A 为 O 元素;B 阳离子与 A 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则 B 为 Al;C 与 B 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 ,则 C 为 Na;D 单质是制造黑火药的一种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则 D为 S 元素;E 与 D 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 E 为 Cl;F 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则 F 为 N 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A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 A 为 O 元素;B 阳离子与 A 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则 B 为 Al;C 与 B 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 ,则 C 为 Na;D 单质是制造黑火药的一种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则 D 为 S 元素;E 与 D 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 E 为 Cl;F 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则 F 为 N 元素.(1)由上述分析可知,C 为 Na、F 为 N,B 为 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ⅢA 族,故答案为:Na;F;第三周期ⅢA 族;C 与 D 形成 D 的最低价化合物为 Na2S2,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3)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可用于漂白的物质有:O 3、Cl 2、Na 2O2、NaClO、SO 2等,故答案为:O 3、Cl 2、Na 2O2、NaClO、SO 2等;(4)能证明 A 与 D 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事实是:2H 2S+O2=2S↓+2H 2O,故答案为:2H 2S+O2=2S↓+2H 2O.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难度不大,中注意根据过氧化钠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