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物理冲刺卷(打包9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物理冲刺卷打包9套.zip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物理冲刺卷打包9套.zip
201607250134.doc
201607250135.doc
201607250136.doc
201607250137.doc
201607250138.doc
201607250139.doc
201607250140.doc
201607250141.doc
201607250142.doc
  • 全部
    • 201607250134.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35.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36.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37.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38.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39.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40.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41.doc--点击预览
    • 20160725014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新课标Ⅰ卷)2016 年高考物理冲刺卷 01第Ⅰ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牛顿的三个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C.单位 m、kg、N 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D.伽利略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D考点:物理学史1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 B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 O 点,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小球 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保持 30°不变,则外力 F 的大小不可能为( )A. B.mg C. 2mg D.100 mggm21【答案】A- 2 -考点:整体与隔离、物体的动态平衡。【名师点睛】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定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16.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其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静电屏蔽原理B.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服装 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D.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据题意,梳头过程中会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放电现象,选项 D 错误;非棉手套与身体摩擦更容易产生静电,故选项 B 错误而选项 C 正确;脱衣服过程因为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些图标都是防止静电引起火灾,故选项 A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静电的防止。17.一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 的图象如图所xt示,则 xt/m·s-1t/sO-10.5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3 -0.5m/s2C.质点在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 0.75m/s D.质点在 1s 末速度为 1.5m/s【答案】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象xt【名师点睛】本题实质上是 图象的应用,要明确图象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匀变v速直线运动在 图象中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 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vt0vat,截距表示初速度 ,同理在 图象中,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ka0bvxt,得 ,在 图象中知,图象的斜率 ,截距 。201xvt12xatt12k0bv18.如图所示, AB 为竖直放置的半圆环 ACB 的水平直径, C 为环上的最低点,环半径为R。一个小球从 A 点以速度 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要使小球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小球应该落在 BC 之间B.即使 v0取值不同,小球掉到环上时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也相同C.若 v0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D.无论 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答案】D【解析】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故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v= ,即竖直分位2gh移越大,竖直的分速度才越大,所以小球落在最低点时竖直分速度才最大,选项 A 错误;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不同,小球落在环上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就不同,故选项 B 错误;如果我们设小球能够垂直撞击碗面,则垂直撞击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碗的圆心,- 4 -因为平抛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 2 倍,即此时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应该是碗的直径,这是不可能的,故小球不可能与碗面垂直,选项 C 错误,D 正确。考点:平抛运动。【名师点晴】在平抛运动中,某时刻物体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 2 倍,这个关系需要我们认识到位,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推论较快地判断有些问题;在证明某些问题时,我们正面很难说清楚,有时候用反证法,即证明它是不可能的来说明另 方面的正确性,这就是反证法。19.如图, a、 b 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 R 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池组直接与电阻 R 连接成闭合电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U/VI/A42O 1 2 3 4abA.电池组的内阻是 1Ω B.电阻的阻值为 0.33ΩC.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 4W D.改变电阻 R 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4W【答案】AD考点:U-I 图线;电功率【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读图的能力.对于图象,往往从数学上斜率、截距、交点等知识来理解其物理意义;电池组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电池的内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斜率的倒数大小等于电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两端时电路的工作状态.当外电阻等于电池的内阻时电池组有最大的输出功率.20.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 ABCD、abcd 的边长均为 L,电阻均为 R,质量分别为 2m 和m,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且正方形导线框与定滑轮处于同一竖直平- 5 -面内.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 2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开始时导线框 ABCD 的下边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重合,导线框 abcd 的上边到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 L.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导线框 ABCD 刚好全部进入磁场时,系统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摩擦的空气阻力,则( )A. 两线框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时轻绳上的张力 FT=mgB. 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v= 2LBmgRC. 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 Q=2mgL- 423LBRgmD. 导线框 abcd 通过磁场的时间 t= Rmg23【答案】BC考点:物体的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6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物体的平衡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关键是搞清两线框运动的物理过程,分析线框的受力情况,联系平衡知识及能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解答;此题是中等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1.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其速度控制是通过转动右把手实现的,这种转动把手称“霍尔转把”,属于传感器非接触控制。转把内部有永久磁铁和霍尔器件等,截面如图甲。开启电源时,在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加一定的电压,形成电流,如图乙。转把转动永久磁铁也跟着转动,霍尔器件能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已知电势差与车速关系如图丙,以下关于“霍尔转把”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高控制的灵敏度,永久磁铁的上下端分别为 N、 S 极 B.按图甲顺时针转动把手,车速变快 C.图乙中从霍尔器件的左右侧面输出控制车速的电势差 D.若霍尔器件的上下面之间所加电压正负极性对调,不影响车速控制【答案】BD考点:霍尔效应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40 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 7 -22. (6 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按如图所示连接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如图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___cm。(2)在弹性限度内,将 50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 A、B 的示数 LA和 LB如表格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重力加速度 g=10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6.00 (2)12.5 27.8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名师点睛】结合 L1和 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9 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V,内电阻小于 1.0 Ω )B.电流表 A1(量程 0~3 mA,内阻 1gR=10 Ω)C.电流表 A2(量程 0~0.6 A,内阻 2=0.1 Ω)D.滑动变阻器 R1(0~20 Ω,10 A) E.滑动变阻器 R2(0~200 Ω,l A)钩码数 1 2 3 4LA/cm 15.7119.7123.7027.70LB/cm 29.9635.7641.5547.34- 8 -F.定值电阻 R0(990 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 、 (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 I1-I2图线( I1为电流表 A1的示数, I2为电流表 A2的示数,且 I2的数值远大于 I1的数值) ,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 E=____________V,内阻 r=____________Ω。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2 位)(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_______________,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答案】 (1)b,D;(2) 1.46、 0.8;(3) 101()gIR- 9 -考点: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24. (14 分)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 A、B 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 与 B 间距均为 d =0.5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与地面间的动摩10.擦因数均为 。现以恒定的加速度 a=2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 g= 20.l0m/s2。求:(1)A 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2)在给定的坐标系中定性画出 A、B 两物体的 v-t 图象;(3)两物体 A、B 停在地面上的距离。【答案】 (1)1s;(2)如图所示。 ;(3)1.25m- 10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 A、B 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都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两物体在纸带上运动的加速度,抓住纸带和 A 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 d 求出 A 物体在纸带上的运动时间. (2)A、B 都是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运动,B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比 A 长,两物体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均相等,图线斜率相同.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物体在纸带和地面上的加速度,通过物体离开纸带的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分别求出 A、B 的位移,从而得出两物体 AB 停在地面上的距离.25.(18 分)有人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球状纳米颗粒.颗粒在电离室中电离后带正电,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电离后,颗粒缓慢通过小孔 O1进入极板间电压为 U 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 I(加速距离极短,忽略此过程中重力的影响) ,再通过小孔 O2射入匀强电场区域 II,区域 II 中极板长度为 l,极板间距为 d.收集室的小孔O3与 O1、 O2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且到上下极板的距离相等.半径为 r0的颗粒,其质量为 m0、电- 11 -量为 q0,刚好能沿 O1O3直线射入收集室. ( )试求:234,rSrV== 球球(1)图中区域 II 的电场强度;(2)半径为 r 的颗粒通过 O2时的速率;(3)落到区域 II 中的下极板上的颗粒半径.【答案】 (1) ,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上(2) (3)0mgEq 02qUrvm002()qUdrrgl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④mgEqa由①③④得: ,所以颗粒半径越大,颗粒越容易落到下极板上,0(1)ra设刚好能落到下极板右边缘的颗粒半径为 ,则有 ⑤mr21()mladr⑥0(1)mrag联立可得 0021)qUdrl- 12 -当颗粒半径大于等于 时,颗粒落到下极板上002(1)mqUdrrgl考点: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33.物理选修 3-3](15 分)(1) (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 0 分)A.温度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体积相等的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相等C.质量、温度、体积都相等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等D.内能较大的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较激烈,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较大E.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内能不相等【答案】ACE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名师点睛】对于气体一般不考虑分子势能,只考虑分子动能.温度的微观意义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温度是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2) (10 分)如图所示,在长为 L=57cm 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内,用 4cm 高的水银柱封闭着 51cm 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 33℃,大气压强p0=76cm Hg.- 13 -①若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当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刚好相平时,求管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②若保持管内温度始终为 33℃,现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相平,求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答案】见解析。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4.物理选修 3-4](15 分)(1) (5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 0 分)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14 -C.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D.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E.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答案】BDE考点:光的折射,电磁场和电磁波(2) (10 分)如图所示是一列沿 x 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25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 v=4m/s。①画出 x=2.0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②求 x=2.5m 处质点在 0~4.5s 内通过的路程及 t=4.5s 时的位移;③此时 A 点的纵坐标为 2cm,试求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多少时间 A 点第三次出现波峰?【答案】①如图所示 ②1.44m、-4cm ③1.42s【解析】①根据图中信息可得 ,2m0.5sTv如下图- 15 -考点:考查了横波图像,波速、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名师点睛】在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或者根据质点振动方向判断波传播方向时,走坡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即下坡路上,上坡路下,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上的各个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当两个质点相隔波长的整数倍时,则这两个点为同相点,即振动步调相同,如果两个质点相隔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个点为反相点,即振动步调相反。35.物理选修 3-5](15 分)(1) (5 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3 分,最低得分 0 分)- 16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 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放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ACD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有时波动性明显,有时粒子性明显.明确各种物理现象的实质和原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2) (10 分)如图,一光滑水平桌面 AB 与一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相切于 C 点,且两者固定不动.一长 L 为 0.8m 的细绳,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 m1为 0.2kg 的球.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时,球对水平桌面的作用力刚好为零.现将球提起使细绳处于水平位置时无初速释放.当球 m1摆至最低点时,恰与放在桌面上的质量 m2为 0.8kg 的小铁球正碰,碰后 m1小球以 2m/s 的速度弹回, m2将沿半圆形轨道运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 D。g=10m/s 2,求①m 2在圆形轨道最低点 C 的速度为多大? ②光滑圆形轨道半径 R 应为多大?【答案】 (2)① ② 10 分sm/5.1045.【解析】- 17 -试题分析:(2)①设球 m1摆至最低点时速度为 v0,由小球(包括地球)机械能守恒201vgLsv/40m1与 m2碰撞,动量守恒,设 m1、 m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 v1、 v2.选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考点:(1)原子结构;(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圆周运动。- 1 -(新课标Ⅰ卷)2016 年高考物理冲刺卷 02第Ⅰ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 ,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D.根据速度定义式 txv,当 t非常非常小时, tx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答案】C 考点:物理学史以及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物理学史以及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很多,例如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效法、极限法、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在平时解题或者处理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要会使用这些方法处理有关的问题.15.如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不计绳、弹簧测力计、各滑轮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物体质量都为 m,且均处于静止状态,有关角度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 FA、 FB、 FC、 FD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2 -A. FBFDFAFC B. FDFCFBFA C. FDFBFAFC D. FCFDFBFA【答案】C考点:物体的平衡16.为估测一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 1 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 6cm,拍摄到的石子位置 A 距石子起落点竖直距离约 5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A.1×10 -3s B.1×10 -2s C.5×10 -2sD.0.1s【答案】B【解析】自由落体运动 5m 的末速度为: smghv/1021由于 0.12m 远小于 5m,故可以近似地将 AB 段当匀速运动,故时间为:svABt01.2.1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3 -【名师点睛】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运动,所以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都适用,即可求出落地时的速度,再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瞬时速度,求出曝光的时间。17.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质量为 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 T.则太阳的质量为( )A. B.C. D.gRTr234324mrgRT324rTgRr234【答案】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太阳是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写出太阳质量的表达式,再利用地球表面的 g 值,通过黄金代换公式,推导出用已知物理量表示太阳质量的表达式。18.如图所示,将圆柱形强磁铁吸在干电池负极,金属导线折成上端有一支点、下端开口的导线框,使导线框的顶端支点和底端分别与电源正极和磁铁都接触良好但不固定,这样整个线框就可以绕电池轴心旋转起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线框能旋转起来,是因为电磁感应B.俯视观察,线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C.电池输出的电功率大于线框旋转的机械功率D.旋转达到稳定时,线框中电流比刚开始转动时的大【答案】C- 4 -【解析】小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为螺丝的下端 A 向下流向磁铁,对螺丝的下端平台侧面分析,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 S 极,下端为 N 极,周围磁感线由上往下斜穿入螺丝内部。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径向上,磁感线由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分量,在此径向上的负电荷由下往上运动,由左手定则知:此负电荷受到垂直于径向沿纸面向右的洛伦兹力,即在径向的左垂线方向;同理,其他任一径向上的电荷均受到左垂线方向的洛伦兹力(中心点除外)所以,由上向下看,螺丝眼逆时针转动,故该装置的原理是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不是电磁感应,故 A、B 错误;因为电源消耗的总功率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动能,所以总功率大于热功率,C 对;受到的安培力开始时使线圈做加速运动,当安培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D 错误。考点:安培力。 19.将一小球从高处水平抛出,最初 2s 内小球动能 Ek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m/s2.根据图象信息,能确定的物理量是A.小球的质量 B.小球的初速度C.小球抛出时的高度 D.最初 2 s 内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答案】ABD考点:平抛运动;功率【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动能表达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有效信息,并结合动能的公式列出式子即可得出未知量;此题难度适中,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图线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下图为学校配电房向各个教室的供电示意图, T 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5 -4:1。V 1 、A 1 为监控市电供电端的电压表和电流表,V 2 、A 2 为监控校内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表和电流表,R 1 、R 2 为教室的负载电阻,V 3 、A 3 为教室内的监控电压表和电流表,配电房和教室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则当开关 S 闭合时A.电流表 A 1 、A 2 和 A 3 的示数都变大B.只有电流表 A 1 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 V 3 的示数变小D.电压表 V 1 和 V 2 的示数比始终为 4:1【答案】CD考点:变压器;电路的动态分析【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抓住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不变,结合输出端总电阻的变化得出输电线上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出电压损失的变化,根据输出电压不变,得出用户端电压的变化,从而得知通过负载电阻电流的变化.抓住输电线上电流的变化,根据原副线圈电流比等于匝数之反比求出原线圈中电流的变化。21.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的 P 点,固定一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一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 q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的检验电荷),从轨道上的 A 点以初速度 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 P 点正下方 B 点时速度为 v.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 点的电势为 φ (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P 到物块的重心竖直距离为 h, P、 A 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 60°, k 为静电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A.物块在 A 点的电势能 EpA =+ QφB.物块在 A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 238kqQmghC.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在 B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BED.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在 B 点的电势 20()vq- +【答案】BD【解析】因 A 点的电势为 φ ,则物块在 A 点的电势能 EpA =+ qφ ,选项 A 错误; PA 之间的库仑力为:考点:点电荷电场;能量守恒定律。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40 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 (6 分)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 K 和两个部件 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7 -(1)旋动部件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2)将 K 旋转到电阻挡“×l00“的位置。(3)将插入“十“、“-“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________ (填“0 刻线“或“∞刻线“)。(4)将两表笔分别与侍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A.将 K 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 K 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答案】(1)S (3)T 0刻线 (4)ADC考点:欧姆表的使用【名师点睛】欧姆表的使用,先机械调零,再欧姆调零。测量电阻时,先选择倍率,在欧姆调零,最后进行测量。测量过程,未测量前,电路断路,电阻无穷大,指针指向最左端。若偏角过小,说明读数很大,倍率太小,若偏角太大,说明读数过小,倍率偏大。23. (9 分)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室,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8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 (选填“前”或“后”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 t 与速度 v 的数据如上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 v-t 图像。时间 t/s 0 0.50 1.00 1.50 2.00 2.50速度 v(m/s) 0.12 0.19 0.23 0.26 0.28 0.29v(m/s)t/s0(3)通过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前 (2)如图所示;(3)在 v-t 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 9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以探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基本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变通与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对书本上的实验问题掌握到位.24. (14 分)如图所示,两根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 MAC、 NBD 水平放置, MA、 NB 间距 L=0. 4m, AC、BD 的延长线相交于 E 点且 AE=BE, E 点到 AB 的距离 d=6m, M、 N 两端与阻值 R=2Ω的电阻相连,虚线右侧存在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1T。一根长度也为 L=0.4m、质量 m=0.6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在外力作用下从 AB 处以初速度沿导轨水平向右运动,棒与导轨接触良好,运动过程中电阻 R 上消耗的电功率不02/vs变,求:(1)电路中的电流 I;(2)金属棒向右运动 d/2 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W;【答案】 (1) (2)0.4A.36J- 10 -考点: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名师点睛】由 可求得电动势;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导体切割的EBLv有效长度可得出安培力的表达式,利用 F-x 图象,借助 v-t 图象的规律可由图象求得安培力的功;由电功公式可求得运动的时间;根据电功率不变则可得出电动势的表达式;则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外力做功的功率。25.(18 分)有 10 个相同的木块相互紧挨地放在水平面上,每个木块的质量 m=0.4kg,长度L=0.50m,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μ 1=0.1,它们原来都静止。另有一质量为 M=1.0kg 的小铅块,与木块间摩擦系数 μ 2=0.2,以 v0=4.3m/s 的水平初速度冲上左边的第一个木块。忽略铅块的大小,试问:(1)最终整个系统摩擦生热是多少?(2)通过计算说明铅块是否掉下木块,若能则已,若不能则说明停在那一块木块上?【答案】 (1) Q=9.245J (2)铅块最终将静止在第 10 个木块上.【解析】试题分析:要带动木块运动就要铅块施加给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于地面施加的最大静摩擦力.铅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 铅 =μ 2Mg=0.2×1×10=2N,- 11 -考点:本题考查功能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滑块滑板模型【名师点睛】本题要确定铅块的位置、求铅块的位移,分析清楚铅块与木块的运动过程、应用摩擦力公式、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33.物理选修 3-3](15 分)(1) (5 分)近期我国多个城市的 PM2.5 数值突破警戒线,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严重。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 2.5 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 PM2.5 的主要原因。下列关 PM2.5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 0 分)A.PM2.5 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B.PM2.5 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C.温度越低 PM2.5 活动越剧烈- 12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 PM2.5 在空气中的浓度E.PM2.5 中颗粒小一些的,其颗粒的运动比其它颗粒更为剧烈【答案】ADE考点:布朗运动;分子动理论【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要知道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者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液体或者气体分子不平衡撞击造成的,所以不是分子运动,只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的大小和温度有关.(2) (10 分)如图所示蹦蹦球是一种儿童健身玩具,小明同学在 17oC 的室内对蹦蹦球充气,已知两球的体积约为 2L,充气前的气压为 1atm,充气筒每次充入 0.2L 的气体,忽略蹦蹦球体积变化及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求:充气多少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 3atm;室外温度达到了-13 oC,蹦蹦球拿到室外后,压强将变为多少?【答案】①20(次)②2.8a tm【解析】①设充气 n 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 3atm.据题充气过程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以蹦蹦球内原来的气体和所充的气体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玻意耳定律得:P1(V+n△V)=P 2V代入:1×(2+n×0.2)=3×2解得 n=20(次)②当温度变化,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32 PT可得 321732.8TPatmt- 13 -考点: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不变量,运用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求解,解题要注意确定气体的初末两个状态,并能确定各个状态的状态参量;注意选定的气体必须是质量一定的气体;此题意在考查基本规律的应用.34.物理选修 3-4](15 分)(1) (5 分)事实证明:机械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是有能量损失的,距离波源越远振动能量越小,今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 y 轴正方向开始做简谐振动,周期为 T,振幅为A,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不断地沿 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为 ,波速为 v,由于波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波传播至某质点 p,下列关于质点 p 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3 分,最低得分 0 分)A.开始振动时的振幅为 A,以后振幅逐渐减小B.开始振动时振幅小于 A,以后振幅不变C.开始振动时周期为 T,以后周期逐渐减小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 y 轴正方向E.质点 p 可视为新波源,由质点 P 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的波长仍为 ,波速仍为 v【答案】BDE考点:考查了机械波的传播【名师点睛】做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质点振动的幅度表示机械波的能量,能量损耗,只是质点振动的幅度有所减小,但对于波的传播周期和速度以及波长没有影响。(2)(10 分)如图所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 ABC, = 30°, D 点在 AC 边上,AD 间距为 L。一条光线以 60°的入射角从 D 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 BC 射 出 , 求 :①玻璃的折射率;② BC 边上出射点的位置到 C 点的距离 d。- 14 -【答案】① ②3nLd2考点:(1) 振动和波的关系、振动图象; (2)光的折射。35.物理选修 3-5](15 分)(1) (5 分)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若原子 n=4 向 n=2 跃迁时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①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中共有 种频率的光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②从 n=4 向 n=1 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火初动能为 eV.- 15 -【答案】①4 ; ②10.2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光电效应【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能级间跃迁所满足的规律,注意最大初动能与入射频率的不成正比,但是线性关系。(2) (10 分)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 m=1kg 的物块 A、B、C 处于静止状态。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现使 A 以速度 v0=4m/s 朝 B 运动,压缩弹簧;当 A、 B 速度相等时,B 与 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且 B 和 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此后 A 继续压缩弹簧,直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在上述过程中,求:(i)B 与 C 相碰后的瞬间,B 与 C 粘接在一起时的速度;(ii)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iii)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答案】 (i)1m/s;(ii)1J;(iii) J314【解析】 (i)从 A 压缩弹簧到 A 与 B 具有相同速度 v1时,由动量守恒定律: 设102mv碰撞后瞬间 B 与 C 的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2msv/42(ii)设 B 与 C 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为,由能量守恒定律 整个系统1E损失的机械能为 JmvE1620(iii)由于 ,A 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 A、B、C 三者速度相同,设此时速度为 v3,12v弹簧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 E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0mv解得:PvmEv23201 JmvP314820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6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性较强,关键合理地选择研究的系统,运用动量守恒进行求解. (1)A、B 接触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当 AB 速度相同时的速度大小,B 与 C 接触的瞬间,B、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求出碰撞瞬间 BC 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求出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当整个系统速度相同时,弹簧压缩到最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三者共同的速度,A、B、C 损失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 B、C 碰撞产生的内能,一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根据能量守恒求出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