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1-5章(结)(基础版)(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1-5章结基础版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1-5章结基础版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
2016060831.doc
2016060832.doc
2016060833.doc
2016060834.doc
2016060835.doc
  • 全部
    • 2016060831.doc--点击预览
    • 2016060832.doc--点击预览
    • 2016060833.doc--点击预览
    • 2016060834.doc--点击预览
    • 201606083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章 行星地球【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1.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1)物质性:宇宙的物质性就是天体,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2)运动性:运动中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具有不同级别,即层次性。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多为有利的一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多为不利的一面。3.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普通性:地球属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样具有体积、质量、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结构特征;同时,与其他行星一样,具有绕日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大运动特征。(2)特殊性:是目前人类所知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4.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以 1个恒星日为周期不停地绕地轴自转,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5.地球公转:地球自西向东以 1个恒星年为周期沿椭圆轨道绕日公转,导致了地球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规律总结】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条件 原因 影响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表面温度适宜 日地距离适中 大气层的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自身条件 有液态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 太阳活动 出现层次 表现 形成原因 活动周期 互相关系 黑子 光球层 光球表面常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是光球上的旋涡,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11年 耀斑 色球层 某些区域有时会 是太阳大气高度集 11年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3出现大而亮的斑块 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 度 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 6时经线、18 时经线、0 时经线、12 时经线。(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 E点的地方时,以 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 E点位于 D点以东,应“东加” ;若求 F点地方时,以 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 F点位于 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 E点所在经线与 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 3小时。(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 E点地方时为12∶00+ =15∶00,F 点地方时为 24∶00- =21∶00。45°15° 45°15°4.区时的计算(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 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②若求出的时间>24 小时,则减 24,日期加 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 24小时,日期减去 1天。 5.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 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 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 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 1/4的示意图:46.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7.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 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8.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的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其中,H 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1第 2 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1.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太阳暖地面),地面通过地面辐射把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地面暖大气),大气把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还给地面(大气还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还以吸收、反射、散射的形式削弱太阳辐射。2.热力环流。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从而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生活实例中存在许多热力环流的例子,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3.气压带与风带。受三圈环流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其性质、分布(移动)规律对多种多样气候类型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4.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成因主要受纬度、洋流、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5.天气系统。不同阴晴风雨的天气受制于不同的天气系统。冷锋带来低温、大风,有时会形成寒潮,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东部夏季的降水主要是暖锋带来的,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会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6.全球变暖。引起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进程。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大气环流、水循环、农业、工业、生物与人类世界等各个方面。因此,人类应约束自己的行为,节能减排,为全球气候变化积极行动起来。【规律总结】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地球上的大气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的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风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 冬夏气压中心海陆分布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反气旋锋面系统低压气旋准静止锋冷 锋暖 锋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22.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 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旱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雨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湿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3.锋面与天气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锋面 冷 锋 暖 锋 准 静 止 锋概 念 冷 气 团 主 动 向 暖 气 团 方 向 移 动的 锋暖 气 团 主 动 向 冷 气 团 方向 移 动 的 锋冷 暖 气 团 势 力 相 当 , 使锋 面 来 回 摆 动 的 锋气 团 势 力 冷 气 团 强 , 暖 气 团 弱 暖 气 团 强 , 冷 气 团 弱 势 均 力 敌移 动 方 向 冷 气 团 的 移 动 方 向 暖 气 团 的 移 动 方 向 来 回 摆 动锋 前 锋 后 暖 气 团 在 前 , 冷 气 团 在 后 冷 气 团 在 前 , 暖 气 团 在 后锋 面 力 度 较 大 较 小 小雨 区 位 置 锋 前 锋 后 均 有 , 锋 后 为 主 锋 前 延 伸 到 锋 后 很 大 范 围主要区别雨 区 范 围 小 中 大___月___日 星期____3天气图过 境 前 单 一 暖 气 团 控 制 , 温 暖 晴 朗 单 一 冷 气 团 控 制 , 低 温晴 朗单 —气 团 控 制 , 天 气 晴朗过 境 时 暖 气 团 被 冷 气 团 抬 升 , 常 出 现 阴天 、 下 雨 、 刮 风 、 降 温 等 天 气 现象暖 气 团 沿 冷 气 团 徐 徐 爬升 , 冷 却 凝 结 产 生 连 续 性云 雨暖 气 团 平 衡 抬 升 或 爬 升 ,形 成 持 续 性 降 水天气特征 过 境 后 冷 气 团 替 代 了 原 来 暖 气 团 的 位置 , 气 压 升 高 , 气 温 和 湿 度 骤 降 ,天 气 晴 朗暖 气 团 占 据 了 原 来 冷 气团 的 位 置 , 气 温 上 升 、 气压 下 降 、 天 气 转 晴单 ——气 团 控 制 , 天 气晴 朗天 气 实 例 我 国 大 多 数 降 水 天 气 , 北 方 夏 季的 暴 雨 , 冬 春 季 节 的 大 风 、 沙 暴 、寒 潮在 我 国 出 现 得 较 少 , 大多 伴 随 着 气 旋 出 现 。华 南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江 淮 地 区 的 梅 雨 季 节 ; 贵阳 冬 半 年 “天 无 三 日 晴 ”4.气旋和反气旋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6、7 、8 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a 判断南北半球以“高”定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12、1 、2 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 0~15℃之间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b 判断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最冷 (热)月 均温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c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700~1000mm 4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夏雨型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 500~6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300~1000mm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少雨型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1第 3 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1.水循环: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通过水循环联系起来,并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人类利用水循环的规律,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施以影响,解决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或改善某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水循环。2.洋流:寒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作用;暖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暖流交汇的海域通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看似毫无运动规律的洋流,其成因、分布受行星风带、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等影响,形成了以副热带、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模式。其对海上航行(尤其对古代航海影响深远)、污染物的影响很大。3.水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地为人类发展服务。水资源受降水时空变化的影响,其分布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导致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某些地区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解决某地区水资源不足,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考虑。【规律总结】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水循环类型 发生 空间 循环过程 及环节 特点 水循环的意义 典例 海陆间 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 间 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2.洋流的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给相互转化分布规律 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分布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地球上的水体陆地水 海洋水 大气水海水运动洋流潮汐波浪2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 ,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 ,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表层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下: 环境类型 影响 举 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55°N~70°N 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缩短;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著名渔场 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⑤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汇处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①1492 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 37 天时间。1493 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 20 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 17 天;②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影响海上航运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 2002 年 7 月 13 日“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搁浅直3染范围 至沉没,泄漏出大量燃料油,造成数百千米海岸污染。西班牙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使燃油主要向北扩散,虽加快了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受污染海区的范围,并使法国海域受到污染 4.水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原因 措施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自然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人为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1第 4 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缓。两者对地表形态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有时缓慢,有时剧烈,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中的重点,世界上高大山脉、盆地、裂谷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风化作用是外力作用理解中的难点,大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温度、水、风、冰川)及生物都会对岩石起着破坏作用,风化后的产物为侵蚀、搬运提供条件。2.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遗留下来的“足迹” ,简称为地质构造,人们可根据现有的地质构造可以反推某地几千万年前或上亿年前的地质作用。因此,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识难点。而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判断及其实践意义是一个知识重点。人们对断层的认识,主要从修建大型工程设施的实践层面理解,如修建公路、铁路,水库大坝等,要避开断层。3.山地与河流地貌的影响:山地对交通(方式、分布、延伸方向)、聚落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导致山区开发晚,经济发展落后。河流中上游多流经山区,因此,河谷通常成为山区聚落、交通线分布的最佳选址地。河流中下游多流经平原地区,交通、聚落的选址主要考虑防洪水,因此,地势较高的台地通常成为交通线路、聚落分布的最佳地。【规律总结】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表现形式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2.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山岳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聚落河流地貌的发育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地壳物质循环交通2作用类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石林、溶蚀等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堆积作用 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3.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4.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2)找矿: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___月___日 星期____3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3)工程建设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___月___日 星期____1第 5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同时也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使整个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但自然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其他要素跟着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变整体区域自然环境面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否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是绝对的。不同纬度位置、不同海陆位置,导致的热量、水分差异,形成了具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的自然带。在不同纬度、海陆位置外,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变化特点。3.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受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影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自然带景观由赤道到两极呈现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的景观变化,体现出了纬度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在低纬度、高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4.沿海向内陆的分异。靠海近的地区,降水多,适合森林生长,由此向内陆延伸,随着距海越远,降水越少,景观逐渐过渡到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显著。5.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2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山体的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状况是不同的,植被受水热组合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即形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山麓基本受山体所在纬度决定,山体的自然带数目受山体相对高度(或海拔)决定。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受地形的坡向(向阳坡与背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影响。影响雪线分布高度因素主要有:坡向、降水量、山体所在纬度等。【规律总结】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2.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成因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横贯大陆 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2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大陆中部、西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中部、西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 35°~50°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大陆西岸 盛行西风控制 340°~60° 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大陆温带地区 大陆东岸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 50°~70° 横贯大陆 副极地低压带影响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极地气候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3.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4.地域分异的三大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特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 非洲沿 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5.雪线高度问题夏季气温小于 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1 月 20 日 星期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