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凌海市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48101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海市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凌海市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凌海市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凌海市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凌海市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 2 节 氮的循环第 2 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一、氨气的性质活动与探究 1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实验 1:烧杯里的水进入烧瓶形成_,且烧瓶内液体呈_氨气_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_性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 2:氨气与酸反应生成_,化学方程式为_思考与交流1NH 3形成喷泉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2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什么?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3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一种物质吗?4氨气能否用 CaCl2、浓硫酸和 P2O5等干燥,为什么?应用什么来干燥?1喷泉实验的原理分析(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装置原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

2、够的压强差,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装置。- 2 -(2)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瓶和气体必须是干燥的。氨气充满整个烧瓶。(3)两类常见喷泉的形成实验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或易溶于水的气体(NH 3、HCl、SO 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酸性气体(HCl、SO 2、NO 2、CO 2、H 2S 等)与 NaOH 溶液也能形成喷泉。特别关注:喷泉实验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形成压强差。形成喷泉的气体不一定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气体与挤入的液体发生反应使瓶中的压强减小也能形成喷泉。2两种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1)加热浓氨水法。在试管中加入 24 mL 的浓氨水,

3、加热即可产生氨气。如图所示:(2)浓氨水与固体强碱或生石灰混合制取氨气。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 3 -NaOH 固体吸水(或 CaO 与水反应),减少溶剂,促进 NH3放出NaOH 溶于水放热(或 CaO 与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释放出 NH3特别关注: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若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发生倒吸,故尾气吸收一般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堵在试管口或用如图装置吸收。二、铵盐的性质活动与探究 2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实验 1:固体_,在试管中上部有_出现。并可闻到_气味NH4Cl N= = = = = H3HClHClNH 3=NH4Cl实验 2:固体_,澄清石灰水_实验 3:溶液中产

4、生_,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并可闻到_气味思考与交流- 4 -1NH 4Cl 的分解和重新生成是否是可逆反应。与碘升华的本质是否一样?2能否用加热 NH4Cl 或 NH4HCO3的方法制备氨气,为什么?1铵盐的性质:(1)所有的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2)所有的铵盐受热时都会发生分解。(3)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碱共热放出氨气,实验室中常利用铵盐的这一性质来制取氨气或检验NH 。 42特别注意硝酸铵受热时容易发生爆炸,溶于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3NH 的检验 4当堂检测1下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 2(饱和

5、食盐水) 无色喷泉BNH 3(H2O 含石蕊) 蓝色喷泉- 5 -CHCl(H 2O 含石蕊) 红色喷泉DCO 2(NaOH 溶液) 无色喷泉2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 NH4Cl 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MgCl2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NH3是一种可溶性碱3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6、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OH =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 OH =CO H 2O 3 23CNH 4HCO3溶液与过量 NaOH 溶液混合加热:NH OH =NH3H 2O 4D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NH H2ONH 3 4= = = =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6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 NH3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元素均呈3 价CNH 4Cl 溶液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OH NH3H 2O 4 = = = = = DNH 4Cl 和 NaCl

7、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6A 是一种白色晶体,受热分解生成 B、C 两种无色气体,C 的水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 与浓 NaOH 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 B。若在圆底烧瓶中分别收集干燥的气体B、C,然后将收集满气体的烧瓶按下图所示装置组装,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分别得到蓝色喷泉和红色喷泉。请填写下列空白:(1)A 的化学式是_;(2)B 与 C 两气体相遇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3)写出 A 与浓 NaOH 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工业上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 1:喷泉 红色 极易 碱 NH 3H 2O NH

8、3H2O NH OH 立即 4产生大量的白烟 铵盐 NH 3HCl= =NH4Cl思考与交流:1答案:由于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与某种溶液反应,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现象。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减少,就可形成喷泉。所以当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后,NH 3溶解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便将水压入烧瓶中,从而形成喷泉。另外,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在装置内形成正压也能引发喷泉实验(类似于灭火器原理或城市喷泉原理)。2答案: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圆底烧瓶中,从而引发喷泉实验。- 7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好;烧

9、瓶要干燥;气体的纯度要大,且要充满烧瓶。3答案:不是,液氨是氨气的液态形式,二者是一种物质;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是氨水,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NH 3H2O)。4答案:不能,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和 P2O5干燥,而 NH3与CaCl2生成 CaCl28NH3。所以应用碱石灰或 NaOH 固体来干燥氨气。活动与探究 2:减少至消失 白色固体 刺激性 减少至消失 变浑浊 NH 4HCO3NH3CO 2H 2O CO 2Ca(OH) 2=CaCO3H 2O 无色气泡 变蓝 刺激性 = = = = = NH4ClNaOH NH3NaClH 2O= = = = =

10、 思考与交流:1答案:NH 4Cl 的分解需要加热,而 NH4Cl 的形成不需要加热,条件不一样,所以不是可逆反应。碘升华为物理变化,NH 4Cl 的分解和形成是化学变化,所以二者本质不一样。2答案:实验室不能用加热 NH4Cl 的方法制取 NH3,因为生成的 NH3和 HCl 遇冷会很快在试管上部重新结合生成 NH4Cl,无法得到 NH3。NH 4HCO3受热分解还可以产生 CO2,从而引入新的杂质。但可以用碱石灰除去 CO2后再收集NH3。【当堂检测】1A 解析:Cl 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无法形成喷泉,A 不正确;NH 3、HCl 极易溶于水,而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C

11、O 2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也会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2A 解析: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 HCl 气体与 NH3反应生成了固体 NH4Cl 而产生白烟,A 正确;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会出现白烟,但是仍然发生反应生成(NH 4)2SO4,B 不正确;NH3H2O 能与大多数的金属阳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故 C 不正确;NH 3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弱碱 NH3H2O,但 NH3本身不是碱,D 不正确。3C 解析: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向下倾斜,C 不正确。4D 解析:A 中的氨水应写化学式,A 不正确;B 中 NaHCO3溶液与足量 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2、为 Ba2 HCO OH =BaCO3H 2O;C 中 HCO 应参与反应: 3 3NH HCO 2OH NH32H 2OCO ;D 项正确。 4 3 = = = = = 235C 解析:根据铵盐的有关知识逐一分析判断。选项 A 中,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 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硝酸铵);选项 B 中,所有的铵盐都易溶于水,铵盐里除 NH 中的 N 呈3 价外,还可能含有其他价态的氮元素(如 NH4NO3中的 N 有3、5 两 4种价态);选项 C 中,铵盐与碱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即加热时,生成 NH3,不加热时,往往生成 NH3H2O;选项 D 中,可用加热法分离 NH4Cl 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 8 -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6解析:由题意“A 与浓 NaOH 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 B”,且 B 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可知 B 为 NH3,C 能形成红色喷泉,则 C 为 HCl 气体,从而推知 A 为 NH4Cl。答案:(1)NH 4Cl(2)有大量的白烟生成(3)NH OH NH3H 2O 4 = = = = = (4)N23H 2 2N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