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三年级十月份阶段测试地理试卷2017.10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 9 页,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 2B 铅笔作答,
2、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 据美国今日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 2012 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太阳活动是A. 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 B. 发生在太阳内部C. 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 D. 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2. 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GPS 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 B
3、. C. D. 【答案】1. C 2. B【解析】1.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以及特点。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的太阳异常现象,并不是发生在太阳的内部,B 错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因而 C 项正确;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可以被观测和及时预报,A 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很明显的影响,D 错误。2.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与极地地区上空的大气产生摩擦,形成极光现象,错误;太阳活动爆发时产生的带电粒子和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磁场,造成磁暴现象,正确;带电粒子和电磁波能够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会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的无线电波,正确;极昼
4、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错误;所以正确,故选 B。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貌形态等高线示意图” ,虚线表示不可见等高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 P 等高线的数值最有可能为A. 711 米 B. 712 米C. 713 米 D. 714 米4. 图示地貌最有可能为A. 风力侵蚀地貌 B. 风力沉积地貌C. 流水侵蚀地貌 D. 流水沉积地貌【答案】3. D 4. A【解析】3.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读出,P 等高线位于 715 和 713 之间,最有可能是 714,D 正确4. 图示地貌基座面积大,中间细,顶部面积较大,是风蚀蘑菇,A 正确;沙丘等高线图是闭合的,没有重
5、复部分;冲积扇等高线是扇状;三角洲海拔较低且地形平坦,等高线数值小且稀疏。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此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是A. 2326 B. 4308C. 4652 D. 66346. 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日甲、乙两地物体影子朝向相同B. 该日乙地出现极昼现象C. 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 15 小时D. 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答案】5. C 6. D【解析】试题分析:5. 甲乙两地的昼长和为 24 小时,即甲地昼长和乙地的夜长相等,说明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且纬度值相同,两地与北回归线的距离差为黄赤交角
6、的 2 倍,即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为黄赤交角的 2 倍,为 4652。6. 夏至日甲地昼长为 9 小时,乙地昼长为 15 小时,B 错误;说面两地纬度较高且分别处在南北半球,影子朝向不同,A 错误;两地的正午时刻(地方时 12 点)相差 12 小时,C 错误;甲地夏至日昼短夜长,在南半球,而甲地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 4 点 30 分,在北京的偏东方向,所以,甲地在北京东南方向,D 正确。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A. 流水堆积 B. 火山喷发C. 流水溶蚀 D.
7、断裂下陷8. 下图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相似的是A. B. C. D. 【答案】7. C 8. C【解析】试题分析:7. 根据题干信息,该地区位于“广西” ,该地区为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带,故判断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流水的溶蚀作用。8. 根据图示的景观判断,为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属于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为桂林山水,属于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为断层,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题干的有效信息并掌握主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著名的地貌景观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景观图的准确判读。下图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
8、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A. 三圈环流 B. 季风环流C. 热力环流 D. 反气旋10. 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A. 温室效应 B. 海陆热力差异C. 地势起伏 D. 城市热岛效应【答案】9. C 10. D【解析】试题分析:9. 从图例中“城区、近地面风、高空风”的信息,及近地面风向是从外围吹向城市,而高空风向是从城市吹向郊区,可以判断出图中所示的大气运动系统属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所以 C 对。10. 根据上题的分析,该大气运动系统是由于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出现城市
9、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与郊区之间出现温度差异,所以 D 对。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下图为“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海岸线变化模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可能是A. e 地 B. h 地 C. q 地 D. f 地12. 据乙图可知,该地海岸线变化的主导原因是A. 海水侵蚀增强 B. 入海泥沙减少C. 全球气候变暖 D. 修建水库【答案】11. D 12. C【解析】试题分析:11. 根据图乙中海平面上升后的海岸线的密集程度,可知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是海平面上升后的海岸线最密集区 f 地。12. 海平面上升导致该地海
10、岸线变化,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考点:主要考查了等值线和全球气候变暖。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海岸线变化模拟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从两幅图的对比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全球变暖对海岸线的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附近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有关图中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处水流平稳,江阔水深B. 乙处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C. 丙处多曲流,径流季节变化大D. 丁处含沙量小,有结冰期14. 有关甲、乙、丙、丁四处多发灾害的判断,正确的是A. 甲处易发生旱灾 B. 乙处易发生泥石流C. 丙处易发生洪灾
11、 D. 丁处易发生滑坡【答案】13. C 14. C【解析】试题分析:13. 甲处位于河谷中,等高线较为密集,水流速度较快,A 项错误。乙处是一陡坡,无河谷,所以不可能多峡谷,B 项错误。丙处的河道曲折,多曲流,该河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而径流季节变化大,C 项正确。丁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流速度较缓慢,泥沙沉积量大,河流含沙量小,但该河在我国南方地区,没有结冰期,所以 D 项错误。14. 甲处在河谷中,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不易发生旱灾,A 项错误。泥石流多发生在沟谷中,乙处是一陡坡,五沟谷,所以 B 项错误。丙处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泥沙沉积量大,易发洪灾,C
12、 项正确。丁处地形平坦,不易发生滑坡,D 项错误。考点:河流。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 e 的企业是A. 水泥厂 B. 钢铁厂C. 棉纺厂 D. 造船厂16. 该地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城区的影响是A. 使城区的空间规模缩小B. 使城区商务功能更加突出C. 使城区空间结构更加复杂D. 使城区服务功能减弱【答案】15. B 16. B【解析】试题分析:15. 布局在城市中心区的钢铁厂适宜迁往小城市 e。16. 该地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使城区的空间规模扩大,使城区商务功能更加突出,使城区空间结构合理
13、,使城区服务功能增强。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点评:本题难度难度适中。以“南亚某区域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南亚季风、城市工业布局、城市规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图中虚线表示某次汽车拉力赛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18. 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 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 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 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
14、到空中冷凝D. 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答案】17. C 18. A【解析】试题分析:17. 从里斯本-达喀尔经过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形成自然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C 对。18.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热带地区空气中水汽较多,沿岸为加那利寒流,A 对、B 错;上升冷却凝结会形成降水,C 错,下沉为干,不能形成雾,D 错。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雾形成。(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
15、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下图示意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B. 地为地中海气候C. 地年降水量多于地 D. 地多锋面雨和气旋雨20. 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A. B. C. D. 【答案】19. AD 20. BC【解析】试题分析:20. 地和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所以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和。考点:主要考
16、查了气候类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为材料来考查学生对五个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对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理解。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 ,图中右侧分别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 湖不同季节蓄水面积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关于图中河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 P 湖为外流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 B. Q 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C. 甲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 乙河流穿越了背斜谷地22. 关于甲河流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 常年受到台风影响 B. 存在垂直地域分异现象C. Q 湖最大湖面 b 出现于七月 D. 冬季盛
17、行西南风【答案】21. BD 22. BC【解析】试题分析:21. 根据河流是否流入海洋,可知 P 湖为内流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甲河为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再根据河谷东西横剖面图和 Q 湖湖面变化图,可知乙河流穿越了背斜谷地,Q 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22.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甲河流流域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降水量大,因而 Q 湖最大湖面 b 出现于夏季,南半球七月是冬季。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成因、河湖水文特征和地质构造。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湖泊不同季节蓄水面积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成因、河湖水文特征和地质构
18、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水足迹是指商品生产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 X 国和 Y 国 1999 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据表完成下面小题。23. 根据表中资料可知A. X 国水资源较为丰富 B. X 国水资源利用率高C. Y 国水资源较为匮乏 D. Y 国水资源利用率低24. 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措施有A.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B. 进口水密集型产品C. 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D. 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答案】23. AC 24. AB【解析】23. 从表中可看出,X 国可更新水资源和内部水足迹数量多,可知 X
19、 国水资源较为丰富,A正确;Y 国可更新水资源数量少,外部水足迹数量多,可知 Y 国水资源匮乏,C 正确;水资源利用率从表中看不出来。.左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 ,右图为“江苏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A. 阶段人口总数变化不大 B. 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C. 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D. 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6.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 2000 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 B. 2010 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C. 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20、 D.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答案】25. AD 26. BC【解析】试题分析:25. 阶段为原始型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数量变化不大。阶段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阶段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死亡率低,但此时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继续增加。阶段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6.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 年和 2010 年,该地 0-14 岁、15-64 岁、64 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约为 18%、74%、8%和 11%、76%、13%。2000 年时,该地人口增长处于阶段
21、;2010 年人口增长处于阶段;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方法总结】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一般来说,三角形坐标图的三个边分别表示某三个要素,图中某点表示三个要素的比重。过该点做三个边的平行线,分别与三个边有两个交点,每个边上数值较小的点即该要素的比重。【考点定位】该组试题考察人口增长模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27. 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日 A 点和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2)图中 ABCDE 各点自转线
22、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从“五一劳动节”到我国的“教师节” ,A 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是 。(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 A、B 之间,则全球的热带范围将 (扩大或缩小) ,扬州夏至日夜长时间将 (增大或减小) 。(5)若 A 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 14: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答案】 (1)15N 从 15N 向南北两侧递减(1 分) (2)CA=BD=E(3)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4)扩大 减小(5)【解析】试题分析:(1)A 点为 30N,C 点为赤道,当太阳直射 15N 时,两者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日太阳
23、直射点由 15N 向南北两侧递减。(2)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可以得到五点由大到小的顺序:CA=BD=E。(3)五月一日到十月一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到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A 点)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4)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变小。(5)若 A 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 14:00,由 A 点的经度(60W)可以算出晨线、昏线分别是 180和 0。根据以上信息作图: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世界经纬网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正午太阳
24、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及地方时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8.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比较 A、B 两地风速、风向及图示时刻天气特征,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2)A、B 两地易发生洪涝灾害,说明其多发的月份,结合水循环相关环节分析该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析 A、B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答案】 (1)(2)6 月份(6、7 月) 此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多暴雨;植被减少,下渗与蒸腾量减少;加之湖泊面积减小,地表径流的洪峰量增大。 (3)A 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 B
25、 地: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解析】试题通过等压线图考查考风力大小的判断、风向的判断、常见天气系统、洪灾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图中 A 处等压线较 B 处等压线稀疏,A 风速比 B 小;画风向要先画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为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可画出出A 地为西北风,B 地为西南风;图中 A 地位于低压槽的北侧,冷锋锋后,受冷锋影响气温较低,云层较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 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2)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A、B 两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6 到
26、7 月会出现梅雨天气,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6 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多暴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与蒸发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调节径流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导致洪峰量增大。(3)从图当中可看出,A 海拔 500 米以上,等高线较弯曲为山地,A 地应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可修建水库消减洪峰的威胁;B 地位于洞庭湖附近,应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分洪排水等水利工程。【点睛】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等压线越密,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风向的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第二步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
27、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2012 年 10 月 16 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图 16 中阴影部分表示三线工程所经过的省区。材料二: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 。(1)上图中甲、乙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 、 ,试分析产生甲、乙 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 。 (4 分)(2)下图示意的外力作用是 作用,三线工程经过的省区中受此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是 ,该外力作用强盛的季节是 季。(3)上图中甲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和 等非可再生能源,此类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岩中。甲地最丰富的可
28、再生能源是 ,其丰富的原因是 。【答案】 (1)塔里木盆地 珠江三角洲 甲处纬度较高,深居内陆;乙处位于东南沿海,深受夏季风影响。 (2)风力侵蚀 新疆 冬春(3)石油或煤炭 沉积岩 太阳能 终年降水稀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解析】试题分析:(1)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珠江三角洲。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甲处纬度较高,深居内陆;乙处位于东南沿海,深受夏季风影响。(2)图示省份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几个省份中,冬春季节,新疆受风力作用最为明显。(3)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中。甲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
29、降水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资源(可再生资源)丰富。考点:主要考查了西气东输和塔里木盆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和“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西气东输、西北内陆的作用力、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及成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3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4)下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图 18 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
30、表示的含义。 【答案】 (1)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2)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3)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 (4)地形 生物(植被) 气候【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造成东、西两岸差异的主要原因: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2)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3)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东南沿海和西南
31、沿海人口、城市密集。影响的自然因素: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4)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为地形,为生物(植被) ,为气候。考点:主要考查了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澳大利亚的降水量分布图、等高线图和自然带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成因、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人口分布规律等相关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比较强。31.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 2 是图 6 中 A、B、C 三省和东
32、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表(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图中 A、B、C 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 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 A、B、C 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4)针对图中 A 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
33、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答案】 (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水热资源丰富 AB、C 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AB、C 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 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4)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人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人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解析】试题考查
34、风向的判断、常见天气系统、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交通运输的意义、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1)画风向要先画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可画出 A 地吹西南风,A 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风过境后,该地气温下降,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从图中看,A、B、C 三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三省是温带季风气候,A、B、C 三省比东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从表中看,A、B、C 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上升;原因是 A、B、C 三省的播种面积下降,东北三省的播种面积上升;东北三省粮食单产增幅较大,A、B、C 三省粮食单产增幅较小。(3)内河航运的速度较慢,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修建高速公路的原因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4)图中 A 湖北省的湖泊为洞庭湖,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洪涝灾害频繁等问题。治湖必须治江,说明入湖泥沙增多,是从长江带来的泥沙增多;治江必须治山,是因为河流泥沙含量增加的原因是上游山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胡、江、山应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