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2016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范里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 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铁生锈 C瓷碗破碎 D河水流动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3NO 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 NO 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 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 NO 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4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
2、,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10.8 g(1 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酱油 C冰水混合物 D葡萄酒7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化合物 B纯净物 C混合物 D无法判断8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时,常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导管连在供氧气的钢瓶上Bb 导管连在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上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9下列
3、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A点燃酒精灯 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C称量氢氧化钠 D收集氧气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动物呼吸 C酒精燃烧 D酿酒酿醋11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液态的五氧化二磷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
4、面的上升132008 年 5 月 8 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问题,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14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潮湿;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3A全部 B除外 C除外 D二、填空题:15现有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3)放出大量热,产生火星四射的是_;(4)产生的气
5、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16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_,_加热高锰酸钾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17(1.5 分)(2014 秋鸡冠区校级期中)用填空: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_;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_;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石灰水变浑浊且表面生成一层白膜_18(3.5 分)(2015 秋卢氏县校级月考)小华为了探究空气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示):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燃烧匙中装满暗
6、红色固体,把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固体后,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匙中放的药品是_;(2)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3)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4)红磷燃烧时的现象_:(5)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_;(6)结论是:_;(7)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为什么?_4三、简答题:19(13 分)(2015 秋卢氏县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_(2)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用 A 和 D 连接制取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7、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用 A 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_,原因是:_用 A 和 C 连接制取氧气时,氧气收集满以后,先_,后_,原因是_(3)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该反应属于_反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里所起的作用是_(4)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主要操作:a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连接仪器 e装药品 f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g撤出导气管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6)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8、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其理由是_收集氨气可选_,理由是_四、综合应用题20填写实验报告:实 验 现 象 结 论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林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5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21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甲中:_,乙中:_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乙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这两个反应既属于
9、_反应,又属于_反应22金塔县第四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四瓶无色气体,据实验管理员说,它们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空气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知识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写出鉴别的方法和过程_2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探究步骤 现象 分析或结论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1)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空气:_呼出气体:_呼出气体中 CO2 的含量比空气中_2、检验气体的组成(2)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插入空气:_呼出气体:_呼出气体中 O2含量比空气中_6燃着的小木条(3)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的一块呼气呼出的一块上可看到:_呼出气体中水分含量比空气中_结论人呼出的气
10、体比吸入气体含量变多的气体是_,变少的是_72015-2016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范里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 单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铁生锈 C瓷碗破碎 D河水流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
11、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河水流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花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炬成灰,蜡
12、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主要是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83NO 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 NO 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 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 NO 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分析】可以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判断物质的性质【解答】解: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收集
13、气体的方法来判断物质性质的问题4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实验室中加热的仪器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加热的仪器;二是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解答】解:常见仪器中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和燃烧匙等,需垫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是量筒各种试剂瓶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实验室加热仪器的操作,有直接加热的仪器;也有间接加热的仪器应熟记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10.8 g(1 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
14、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9【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8 g=9.2 g故选 A【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
15、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酱油 C冰水混合物 D葡萄酒【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牛奶的主要成分由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 A 选项错误;B、酱油是由水、大豆、面粉、谷安酸钠、苯钾酸钠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 B选项错误;C、冰水混合物的成分是 H2O,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水分子,则为纯净物,故 C 选项正确;D、葡萄酒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
16、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7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化合物 B纯净物 C混合物 D无法判断【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10【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均属于混合物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8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时,常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以下几种说法不正
17、确的是( )Ab 导管连在供氧气的钢瓶上Bb 导管连在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上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若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会使水从 a 管中排出;若钢瓶中的氧气从 a 进入该装置时,b 导管口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通过冒出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同时气体和蒸馏水充分接触,还可以达到洗气的目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上,会使水从 a 管中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B、导管 b 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则气体从 a 端输入,氧气从 b 端输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
18、,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是否冒出气泡,可以判断该装置是否有氧气输出,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冒出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该装置输出氧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此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解题时要注意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11往试管中加入锌粒C称量氢氧化钠 D收集氧气【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B、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C、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氢氧化钠有腐蚀性;D、根
19、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 A 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颗粒状或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故 B 错误;C、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操作错误,故 C 错误;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等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动物呼吸 C酒精燃烧 D酿酒
20、酿醋【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有些氧化反应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些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缓慢氧化是指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食物腐烂属于氧化反应,并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动物呼吸是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酒精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D、酿酒酿醋是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C12【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根据氧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分为剧烈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11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D
2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
22、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液态的五氧化二磷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13【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解答】解:A、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不是液体,
23、故选项错误;B、硫或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不变的,因此红磷越多,水位不会上升越高,故选项错误;D、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的是固体,因此内外产生气压差故选项正确;故选 D【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132008 年 5 月 8 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问题,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考点】氧气的用途【分析】能供给呼吸
24、的气体才能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只有氧气才能供给呼吸氮气、二氧化碳、水都不能共给人呼吸【解答】解:氧气能供给人呼吸,可以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氧气A、氮气不能供给人呼吸,故错误;B、氧气可以供给人呼吸,故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呼吸,故错误;D、水不能供给人呼吸,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基础题,只要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就可作对此题14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14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潮湿;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25、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A全部 B除外 C除外 D【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分析】根据造成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1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3试管接触到灯芯;4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造成试管炸裂可能原分析,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不会造成试管炸裂;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骤然升高温度,可能导致试管炸裂;由此可知: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潮湿;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排
26、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中除外可能造成试管炸裂;故选 B【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方法二、填空题:15现有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3)放出大量热,产生火星四射的是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15【分析】根据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
27、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铁在氧气中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火星四射;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硫磺在空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答案为:(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答案为:(3)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铁;故答案为:(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木炭和蜡烛;故填:(5)硫在氧气燃烧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答案为:(6)木炭、硫磺、红磷、铁和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28、,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 2KClO 32KCl+3O2 , 分解反应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K2MnO4+MnO2+O2 , 分解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O 2CO2 , 化合反应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 2O22H2O+O2 , 分解反应 【考点】书写符号表达式;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29、;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16故填:2KMnO 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 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O 2CO2;化合反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
30、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 2O2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H 2O22H2O+O2;分解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1.5 分)(2014 秋鸡冠区校级期中)用填空: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O 2 ;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 H 2O ;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石灰水变浑浊且表面生成一层白膜 CO 2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与作用分析
31、解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其它气体和杂质【解答】解: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石灰水变浑浊且表面生成一层白膜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的原因故答案为:O 2;H 2O;CO 2【点评】记住空气的成分,并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及作用是解答本题关健18(3.5 分)(2015 秋卢氏县校级月考)小华为了探究空气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示):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燃烧匙中装满暗红色固体,把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固体后,迅速插
32、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匙中放的药品是 红磷 ;(2)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P+5O 22P2O5 (3)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 ;(4)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17(5)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6)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总气体积的 ;(7)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为什么? 不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符号表达式【分析】本题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时,要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在本实验中用的是红磷,装置设计
33、的也比较好,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白磷足量;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最后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还要注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解答】解:(1)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因此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燃烧匙内所放的药品是红磷;故填:红磷;(2)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 22P2O5;(3)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内外产生压强差,瓶内压强
34、小于大气压故答案为: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5)(6)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总气体积的故答案为:(5)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6)氧气约占空总气体积的(7)此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占了氧气的空间;故填:不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实验的误差进行了考查,有利于培养
35、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特别是对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三、简答题:19(13 分)(2015 秋卢氏县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8(1)写出仪器名称: 试管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2)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A ,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KMnO 4K2MnO4+MnO2+O2 ,用 A 和 D 连接制取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用 A 装置
36、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 应略向下倾斜 ,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炸裂试管 用 A 和 C 连接制取氧气时,氧气收集满以后,先 撤导管 ,后 熄灭酒精灯 ,原因是 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B ,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H 2O22H2O+O2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反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里所起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4)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 ,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主要操作:a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连接仪器 e装药品 f用
37、排水法收集气体 g撤出导气管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ceafgb (6)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A ,其理由是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收集氨气可选 E ,理由是 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符号表达式【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38、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有助燃性,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氧气收集满以后,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原因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分析;19(4)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进行分析;(5)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步骤进行分析;(6)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
39、(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是试管,是酒精灯,是集气瓶,是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A,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2KMnO 4K2MnO4+MnO2+O2,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氧气收集满以后,先撤导管,后熄
40、灭酒精,原因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4)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组装仪器,然后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加热,收集气体,实验结束先撤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dceafgb;(6)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
41、是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发生装置可选用 A,收集氨气可选 E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2)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 4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撤导管,熄灭酒精,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B,2H 2O22H2O+O2,分解,催化作用;(4)C,D;(5)dceafgb;20(6)A,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E,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
42、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四、综合应用题20填写实验报告:实 验 现 象 结 论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林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 热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二氧化碳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分析】根据酒精燃烧的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林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用手触摸
43、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热,说明酒精燃烧放热;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填:水,热,二氧化碳【点评】对常见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合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甲中: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空气 ,乙中: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从而炸裂集气瓶 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乙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这两个反应既属于 化合 反应,又属于 氧化 反应【考点】探究氧气的性质;反应
44、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表达式21【分析】可以根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甲中加入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空气;乙中加入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从而炸裂集气瓶甲中发生反应是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乙中发生反应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这两个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空气;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从而炸裂集气瓶;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氧化【点评】解答本题的
45、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生成物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2金塔县第四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四瓶无色气体,据实验管理员说,它们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空气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知识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写出鉴别的方法和过程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如果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另外两瓶使木条熄灭;然后在向另外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氮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各种气体不同的性质分析,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进行鉴别【解答】解: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
46、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如果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另外两瓶使木条熄灭;然后在向另外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氮气;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如果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另外两瓶使木条熄灭;然后在向另外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氮气【点评】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根据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22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探究步骤
47、 现象 分析或结论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1)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空气: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 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 CO2 的含量比空气中 多 (2)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空气: 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 木条熄灭 呼出气体中 O2含量比空气中 少 2、检验气体的组成 (3)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的一块呼气呼出的一块上可看到: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分含量比空气中 多 结论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含量变多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水蒸气 ,变少的是 氧气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